JournalofJiyua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18 No.2Jun.2019
高职院校大师工作室与职业技能大赛
互动对接实践研究
郭飞燕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ꎬ河南济源459000)
摘 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较为灵活ꎬ不再单纯地对学生灌输专业知识ꎮ在促进教学改革创新和职业技能大赛参赛学生培养上具有很大的优势ꎮ因此ꎬ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类工作室为研究主体ꎬ试图从工作室成员组成、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建立完善的驱动机制等方面ꎬ提出大师工作室与职业技能大赛互动对接的思路ꎮ
关键词:教学模式ꎻ人才培养模式ꎻ大师工作室ꎻ技能大赛DOI:10.3969/j.issn.1672-0342.2019.02.013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ꎬ随着时代的发展ꎬ科技的进步ꎬ国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到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常规教育中外ꎬ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ꎬ并且对高职教育提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ꎮ职业院校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ꎬ“校企共建”“工学结合”“创业孵化”“项目化教学”等名词不断出现在高职教育改革中ꎮ高职教育模式改革中也包含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ꎬ这一教学模式为解决人才培养提供了多种改革思路ꎮ与此同时ꎬ国家也在鼓励职业院校开展技能大赛ꎬ通过技能大赛来培养专业性较强的人才ꎮ如此看来ꎬ高校大师工作室与职业技能大赛设置初衷和培养过程相吻合ꎬ两者更可有效地互动对接ꎬ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1]ꎮ
文章编号:1672-0342(2019)02-0066-04的成果ꎮ在这一教学模式的运行中ꎬ会有一名资深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主要指导者ꎬ引导学生在某一种主题中进行深度的学习ꎬ使得自己的专据实地调查ꎬ河南省很多高职院校都对这一形式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2]ꎮ的教育模式进行了实践ꎬ逐步创建出了大师工作室、双师工作室等形态ꎮ但在功能定位、成员组成、与技能大赛互动对接、制度建设等方面仍显不足ꎮ
(二)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被定位为引领我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ꎬ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3]ꎮ从河南省举办过的往届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可以看出ꎬ整个河南省各个职业院校对比赛都非常重视ꎮ每一年很多职业院校都会参加河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各个赛项ꎬ且在比赛前都会进行充分的准备ꎮ但在实际的备赛训练中ꎬ很多学校违背了比赛的设置初衷ꎬ单纯地以获奖为最终目的ꎬ忽略了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及技能提升的培养ꎮ有些教师甚至很夸张地停掉学生的专业课学习ꎬ单纯地进行高强度的赛前辅导ꎮ但是这样所取得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ꎬ有些虽然取得了成绩ꎬ但是校内的主要课程却落下了很多ꎮ有些不仅没有取得好的名次ꎬ而且还落下了正常的功课ꎮ重点是这样的培养并不能
家整体的教育水平也在随之不断的提升ꎮ国家除
一、大师工作室与职业技能大赛现状(一)高职院校工作室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工作室教育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ꎬ它的创建原则是以实际项目为依托ꎬ以学生为本ꎬ培养高技能人才ꎮ在这一教学模式下ꎬ高职院校的教师会设计专项主题的课程ꎬ这一教学模式在国内和国外得到了长期的实践且取得了较好
收稿日期:2019-02-01
作者简介:郭飞燕(1981—)ꎬ女ꎬ河南济源人ꎬ讲师ꎬ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ꎮ
66
郭飞燕:高职院校大师工作室与职业技能大赛互动对接实践研究
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ꎬ而是只是阶段性的ꎮ当比赛完毕后ꎬ就停止了对学生后续的技能加强和应用ꎮ由此看来ꎬ通过课内外有机结合方式ꎬ将是最为合理的ꎬ也是比较重要的方式[4]ꎮ
术学院艺术设计类工作室来举例说明ꎮ
三、高职院校大师工作室与职业技能大赛
互动对接实践
(一)高职院校大师工作室组织架构
二、大师工作室与职业技能大赛相互促进基础高校大师工作室与职业技能大赛设置初衷和培养过程相吻合ꎬ具备互动对接、相互促进的基础ꎮ
首先ꎬ工作室筹建的主体是校方和企业ꎮ双
方会根据所在学校专业的不同ꎬ设置不同的大师工作室ꎮ工作室的组成人员包括优秀的学生及骨干教师ꎮ除此之外ꎬ还会专门请到在该专业领域第一ꎬ目标定位方面ꎬ大师工作室不以只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要目的ꎬ而是会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以及需求ꎬ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ꎮ职业技能大赛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为办赛宗旨[5]第二ꎬ教学内容选取方面ꎮ
ꎬ工作室将企业、学
校和学生三者结合起来ꎬ以行业需求为导向ꎬ教学内容也不依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ꎬ具有较强的综合性ꎮ同时ꎬ技能大赛每个赛项所涉及的专业面较广ꎬ要求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ꎬ从多角度思考设计主题ꎬ不再是单一的课程内容ꎮ
第三ꎬ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ꎬ工作室以项目为科研载体ꎬ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ꎬ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ꎬ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ꎮ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ꎮ技能大赛是与专业息息相关的ꎬ通过比赛来塑造全面性的综合型人才[6]第四ꎬ学习积极性调动方面ꎮ
ꎬ在工作室这一模
式下ꎬ学生自身积极性方面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ꎮ因为在这样的形势下ꎬ学生能够得到实际模拟的经验ꎬ在模拟的过程中感受到真实企业运行的流程和操作规范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ꎬ这比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会更加有趣ꎬ也更能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ꎮ参与技能大赛的学生有兴趣ꎬ有目标ꎬ有动力ꎬ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包括今后走上职场都有重要的帮助作用[7ꎬ8]第五ꎮ
ꎬ科研技术团队形成方面ꎬ由于高校学生
不断成长的特点ꎬ可以每年吸纳新一届学生加入ꎬ工作室团队协作中以老带新ꎬ形成技术梯队ꎮ职业技能大赛选手选拔可以在工作室成员中优中选优ꎬ经过赛前的针对性辅导即可ꎮ
本文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ꎬ会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ꎬ力求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式对所研究内容进行阐述ꎮ在此文中重点以济源职业技
中的企业精英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和实操经验的分享ꎮ工作室成员选拔可以有以下几种渠道:第一ꎬ每年从各协会招募对专业技术感兴趣的学生ꎬ第二ꎬ教师推荐优秀的学生ꎬ第三ꎬ学生根据兴趣自愿报名并通过技能考核ꎮ但凡是进入到工作室的人员ꎬ很少会有盲目报的ꎬ反而多数都是出于对其感兴趣ꎬ且在该专业领域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ꎮ
(二)软硬件保障
«机制保障ꎮ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制定并完善了
源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工作室管理办法技能竞赛奖励办法»ꎬ艺术设计系相继出台«济«发展课程置换细则ꎬ提高奖励标准»等ꎬꎬ通过荣誉体系鼓励工作室的»最大程度上支持工作室开展
技能训练ꎮ
硬件保障ꎮ技能大赛项目反映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趋势ꎬ为了紧跟行业企业技术发展ꎬ学院加快专业实训装备的升级改造ꎮ创业园与系部整合硬件资源ꎬ为工作室发展及开展技能教学提供硬件支持ꎮ艺术设计系目前组建平面设计工作室、国画工作室、摄影摄像工作室等11个大师工作室ꎮ
(三)多种模式工学交替ꎬ项目引领ꎬ实战教学ꎬ完成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到两种不同环境的优势ꎬ学校和企业的优势都充分地利用起来ꎬ调动其可以利用的资源ꎬ突破单一的模式ꎬ从而构建多种模式相互交替的大师工作室[9]1.工作室制采用课堂管理
ꎮ
“小组教学”模式ꎬ实行交互
式、弹性的教学ꎮ这样的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来讲ꎬ优势是非常明显的ꎮ首先第一点是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ꎬ教学目标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ꎬ不再单单要求学生只要掌握了知识就可以ꎬ而是更加看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运用情况ꎮ这样的小组教学是非常符合企业的管理方式的ꎮ第二
67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点就是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ꎬ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ꎮ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定位也有所不同了ꎬ不再局限于教师只是教、学生只是学的模式了ꎬ而是更加偏向于朋友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共同学习[10ꎬ11]ꎮ
2.教学设计
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ꎮ第三ꎬ虽然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ꎬ但是也会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巩固ꎮ每周教师会进行两节课的知识讲授ꎬ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ꎮ同时还会对学生进行考核ꎬ考试不合格的将会淘汰ꎮ第四ꎬ工作室和研发中心可以吸纳优秀的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发ꎬ同时也会给到学生一些劳务补贴[14]ꎮ
(五)技能型竞赛型师资队伍建设
参加技能型的大赛ꎬ是少不了创新型、有想法的教师的参与的ꎮ这样的教师要有一个明显的特教师采取任务书的形式将课程内容合理地分
解为一个或数个真实项目ꎬ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给学生解析真实的项目ꎬ通过对项目的分析来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模拟角色ꎬ例如说将自己当作是项目经理或者公司顾问ꎬ组织学生组成设计小组进行项目设计ꎬ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可以给予自己一个角色ꎬ例如可以将自己当作是设计师ꎬ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定位和任务ꎬ共同完成目标ꎮ通过这样的方式ꎬ以赛促学ꎬ3.为参与大赛做铺垫ꎮ
教学评价的模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教学评价
ꎮ之前的
评价模式是比较传统的ꎬ评价指标也是传统教育中对学生智育以及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ꎮ但是此模式下的评价却大不相同了ꎬ会更加看重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ꎬ因此ꎬ在评价方面会更加偏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评价ꎮ评价的元素会更加多元化ꎬ同时考试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ꎬ不再只是局限于笔试的方式ꎬ而是更加多元化ꎮ通过考核侧重于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ꎬ分享学习成果ꎬ感受和体验项目工作室制的精髓ꎮ在这个考核过程中选拔高技能水平、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重点培养ꎬ备战职业技能大赛[12ꎬ13](四)精英学子的培养ꎬ大赛辅导常态化ꎮ
普教看高考ꎬ职教看大赛ꎮ大师工作室不同于传统的比赛模式的训练方式ꎮ大师工作室会把日常的比赛辅导融于平时的学习以及训练过程中ꎬ不会是单一的为了拿到大赛的名次而进行阶段性的赛前辅导准备ꎮ换句话说就是对学生的培养常态化ꎬ在日常的学习以及实际操作中就培养了学生大赛中应该具备的思维以及能力ꎮ使得学生不仅获得较多的专业知识ꎬ同时也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ꎮ这样不仅完成了对学生的教学目标ꎬ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大赛的能力ꎮ在这其中ꎬ教师首先会先建设一个专业的学习型团队ꎮ第二ꎬ会非常重视“传帮带”ꎬ让老手带新手ꎬ以学生辅导学生为主ꎬ以教师辅导学生为辅ꎬ充分发挥学68
质就是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阐述ꎬ同时也有丰富的实操经验ꎮ参与技能大赛所要考核的重点在于技能以及知识的掌握等ꎬ通过技能大赛的参与ꎬ教师充分参与到其中是可以接触到很多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新设备和新技能的ꎬ这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是极其有利的ꎮ教师通过接触新技能和新设备ꎬ不仅开拓了自己的视野ꎬ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技能ꎬ突破了之前的固有认知ꎮ同时教师在教学方面也会更有自己的想法ꎬ也更加明确了在教学中需要传导给学生的重要知识以及重要技能ꎮ指导教师在每次技能大赛前都会对学生进行赛前的准备和训练ꎬ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不仅是在帮助学生的一个过程ꎬ同时也是提升自己技能的一个过程ꎮ除了技能方面的培养之外ꎬ在其他方面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ꎮ例如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提升ꎮ在参赛前是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共同攻克难题的ꎬ在这个过程中就要互帮互助ꎬ各自明确分工ꎬ明确自己的角色ꎬ发挥自己的专长ꎬ充分地进行团队合作ꎮ从教育的角度来讲ꎬ教师通过对学生培养训练的过程也提升了自身的技能和自身的认知ꎬ让教师的教学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纸上谈兵式的纯理论教学模式中ꎬ教师自己也会有很多实际操作的锻炼机会ꎬ帮助自身提高了技术方面的技能以及教学方面的技能ꎮ而在精神文化的角度来讲ꎬ竞赛工作室各项目的指导教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ꎬ教师团结在一起ꎬ共同攻关克难ꎬ人多力量大ꎬ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ꎬ会比单单个人的力量创造出更大的价值ꎮ而且在这其中ꎬ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运行模式ꎬ能从中学到他们想学习的知识和技能ꎬ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ꎬ提升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ꎬ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ꎮ大师工作室充分利用多方资源ꎬ调动多方的力量来发挥其自身的优势ꎬ借助学校、政府、企业等来构
郭飞燕:高职院校大师工作室与职业技能大赛互动对接实践研究
建出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实训于一体的综合平台ꎮ要想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ꎬ就需要有更加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ꎬ这对于教师自身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ꎮ机遇是教师可以通过此机会更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ꎬ挑战是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实操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方向以及教师教学的要求ꎮ
(六)完善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大师工作室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ꎮ大师工作室这一新型的模式是比较贴合高职院校学生的ꎬ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及职业技能“量身定制”的ꎬ同时也会依托企业的优势ꎬ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ꎬ突破企业与院校之间的界限ꎬ企业在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动对接共同培养的基础上ꎬ探索形成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ꎮ整个环节对助推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都有极大的推动
四、结语
高职院校大师工作室教育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ꎬ在学院支持、企业探索实践、教师主动作为、学生积极参与的推动下ꎬ在与职业技能大赛互动对接中ꎬ必将使知识扩展、延伸和深化ꎬ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ꎬ扩展学生的视野ꎬ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ꎮ参考文献:
[1]贺志武.“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2]桑学峰.数字媒体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J].大众文艺ꎬ2018(23):226-227.
学模式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ꎬ2018ꎬ4(24):153-154.
[15]
[3]庄佩燕.全国职业院校助产专业技能大赛的启迪和思[4]吴存兵.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影响与反思[5]吕刚.职业技能竞赛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促进作用[6]白丽.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校企协同育人[J].中国现代[7]宋廷菊.服装设计大赛引领服装工作室实践教学[J].[8]杨琳芳ꎬ杨黎.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机
制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ꎬ2017ꎬ38(2):18-22.
[9]刘庆红ꎬ史晓君.基于职业竞争力培养的“技能导师工
作室”建设定位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ꎬ2018ꎬ17(1):213-214.141-142.
[10]尹秀兰ꎬ王瑞锋.技能大赛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11]杨建林ꎬ彭后生.职业适应性:行业性高职院校学生[12]何福贵ꎬ张梅.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改革的研究[13]杨堃ꎬ熊维.依托技能竞赛提升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探[14]王鹏ꎬ王颖媛.技能竞赛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15]鲁储生.技师学院项目引领式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
模式初探[J].职业ꎬ2014(18):66-67.
作用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ꎬ2015(28):52-53.170.
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ꎬ2014ꎬ27(1):169-40.
[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ꎬ2010ꎬ4(3):37-2016(8):49-53.
艺术科技ꎬ2017ꎬ30(2):384.教育装备ꎬ2016(3):103-104.[J].人才资源开发ꎬ2015(6):171.[J].农业科技与装备ꎬ2015(9):89-92.164.
考[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ꎬ2019(1):162-
ꎮ
培养的影响探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ꎬ2017(6):
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取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ꎬ
[责任编辑 程光辉]
PracticeResearchontheInteractionandCombinationbetweenTutorStudiosandVocationalSkillsCompetit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Jiyua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 Jiyuan459000 Henan
Abstract Comparedwiththetraditionalteachingmode thestudioteachingmodeismoreflexibleandnolongersimplyinculcatesprofessionalknowledgetostudents.IthasgreatadvantagesinpromotingteachingStudioofJiyua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asthemainbodyofstudy andtriestoputforwardtheideaofinteractionandcombinationbetweentutorstudioandvocationalskillcompetitionfromtheaspectsoftheestablishmentofperfectdrivingmechanism.
Keywords teachingmode talenttrainingmode tutorstudio skillscompetition
reformandinnovationandtrainingstudentsforvocationalskillscompetition.ThispapertakestheArtDesigncompositionofstudiomembers optimizationofcoursesetting flexibilityincreasingofteachingformand
69
GUOFeiya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