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脓毒血症患者的护理常规
【概述】
由于尿路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当尿路感染出现临床感染症状并且伴有全身炎症反应征象(SIRS)即可诊断为尿脓毒血症。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主诉、不适感。
2、了解患者焦虑程度减轻,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与结石刺激和排石过程有关。
2、感染与结石梗阻尿路有关。
3、发热与支架管置入,留置尿管以及感染有关。
4、焦虑与缺乏疾病知识有关、担心预后有关。
5、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有关。
6、组织灌注量不足与感染有关。
7、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创伤、卧床、各种管道限制等有关。
8、睡眠型态紊乱与疼痛不适、担心疾病发展与康复有关。
9、舒适的改变与疼痛、发热等有关。
9、潜在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与手术损伤和患者的应急反应有关。
【护理措施】
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关注早期病情变化
尿脓毒血症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有很强的隐蔽性。最先患者都有畏寒的主诉,医护人员常会与麻醉后的副作用混淆,往往等到患者寒战、高热发生才引起重视。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的最先主诉,观察有无口渴、呼吸频率有无增快,注意有无心动过速等尿脓毒血症休克早期的表现,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二、休克护理
1、补充血容量立即行中心静脉置管,建立有效静脉通道,迅速纠正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避免休克晚期周围循环衰竭时静脉穿刺失败而导致抢救失败。由于感染的影响,患者常并发心肌和肾的损害,补液过度将导致心、肾负担过重,而补液不足又难以纠正休克,应根据中心静脉压及每小时尿量调节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避免过度输液或补液不足而导致不良后果。
2、给予氧疗可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3、纠正酸中毒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常伴有酸中毒,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补充5%碳酸氢钠。
4、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在患者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休克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用药前首先要补充足量的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常用的药物为多巴酚酊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减弱血管收缩,改善组织灌流的作用。使用时根据有创动脉血压调整剂量和速度,记录给药的时间、浓度、速度及用药后血压、心率、尿量、末梢循环的变化,严格交接班,防止药液外渗而引起周围组织损害。当生命征平稳后应逐步减量减速,避免突然停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三、控制感染的护理
尿源性脓毒血症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术后的患者尽早使用广谱抗生素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治疗过程中,选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效果显著。如哌拉西林具体用法:0.9%生理盐水100ml+哌拉西林1.5g静脉滴注,q8h,一般使用7~10天,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抗生素应用间隔时间,频次规范应用抗生素,在短期内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对于尿培养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置患者于单间或床旁隔离,实行接触性隔离。在病床前挂隔离标志,护理操作尽可能一次集中进行,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医护人员加强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四、心理护理
尿源性脓毒血症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抢救时措施繁多而紧急,加之仪器的使用,患者常感自己病情危重,面临死亡而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家属的承受能力、应变能力也随之下降,会影响与医疗、护理的配合,所以医护人员要保持良好工作
态度,忙而不乱,快而有序进行抢救工作,以稳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并取得他们的信赖和配合。及时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指导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热情、关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隔离的重要性及暂时性,以取得其信任与合作。
【护理指导】
1、教育患者出院后自觉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3000ml,以冲淡易形成结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物质在体内的沉积。
2、饮食指导根据结石的性质,适当调节饮食习惯,减少结石形成。草酸盐结石患者宜少吃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土豆、红茶、坚果、栗子等。磷酸盐结石患者,宜用低磷、低钙饮食。尿酸盐结石患者,宜少吃嘌呤丰富的食物,如肝、肾及豆类等。
3、指导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起居、饮食及活动,不做四肢及腰部同时伸展动作,不做突然的下蹲动作及重体力劳动;指导家长不要让小儿打闹及剧烈运动,防止双J管滑脱或上下移动。指导患者对尿色、尿量变化的观察并按时复诊,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4、凡是留置有双J管的病人都应建立咨询档案,由护士专门负责,制定详细的电话随访时间,仔细询问病人出院后留置双J管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于拔管前1-2天电话通知病人到院拔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