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语言艺术论文
摘 要: 李清照词以语言美见胜,其词独特的语言美表现为含蓄深沉,情藏言外。清新妍丽,剥锈除斑。一字点睛,生动传神。圆熟和谐,严守词律。她之所以具有这种高超的语言艺术,主要来源于其文人家庭的书香熏染和儒家思想的潜移默化。论及李清照诗词风格的异同就必须结合她诗词的题材、内容并与之相适应的艺术手段来考察。李清照的词,其风格是婉丽的,而她的诗却和词不一样,风格是豪放的。
关键词: 李清照;词;语言艺术 李清照诗词的语言艺术 李清照词以语言美见胜,其词独特的语言美表现为含蓄深沉,情藏言外;清新妍丽,剥锈除斑;一字点睛,生动传神;圆熟和谐,严守词律。她之所以具有这种高超的语言艺术,主要来源于其文人家庭的书香熏染和儒家思想的潜移默化。南渡之前,李清照生活在官宦之家,生活幸福美满,故这时期的作品活泼轻快,充满了青春少女的浪漫气息。后期由于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剧烈动荡,故作品显得沉郁悲怆,充满了豪放遒劲的爱国热情。但不论她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都散发着浓郁的清新气息,表现出的感情都是那么率直而热烈,以致于她的词在当时就被称颂,说她“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不可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一)含蓄深沉,情藏言外。 含蓄是感情的含而不露,是“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居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李清照恪守词”别是一家”说,“诗言志,词言情”。再词中,以景传情、以物传情,不求尽
诗所言,却能达诗所不能至。她的词可以说是字字句句总关情,但字字句句不提情。巧用意象。意象乃“意中之象”,以词语的形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以丰富的文化内涵,超出了其自然本义,构成意中象征意义。李清照在词中常用的意象有帘、黄昏、炉、栏杆等。“帘”把人与社会隔开,“帘垂”意味着主动将自我与外界隔绝,逃避世俗人群,独自承受孤独,它是无爱的象征。“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人悄悄,月依依,翠垂帘”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如水”。女词人对丈夫的思念、如水的情怀通过炉烟意象的映衬变得真彻可感。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大师,她既能将情趣化为诗,又能将诗化为情趣,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上去,借物言情巧夺天工。 (二)清新妍丽,剥锈除斑。 李清照在生活上喜“坦夷”,适意”不耐繁文缛节与华丽装饰,食去重肉,去重彩,无明珠翠羽,”“衣首室无涂金刺绣之具”审美上,崇尚内在气质高洁,注重清疏淡雅;词风上,追求情感的真挚深沉之饰,表达的自然清新,反对语言色彩的艳丽斑斓。“光山色与人亲,不尽,穷好”《王孙》,感月水说无怨”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这些看似平常不过的俗语,却使读者在清新的字句中感受到了她那浓烈的感情,其笔势清真可人,在宋词中独领风骚。从她后期的作品看,感情越浓,言语便写得越淡,婉约深细,意境淡远。“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有化腐”“端庄其品。实为中肯。”朽为神奇之妙。同样写愁,她的笔下,能伤
人:愁剥在愁“铸唐人诗句,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愁能走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声声慢》一词更是表达凄清,创格出奇,不落俗套,倾倒众多文人。她在《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的序言中说: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敢于对前人提出批评难能可贵。 (三)一字点睛,生动传神。 纵观李清照全词,一个知识女性丰富多彩的人生跃然纸上,是她的自我写照。她完整的一生由四这个阶段连成:率真的少女—甜蜜的少妇—痴情的思妇—愁苦的嫠妇。这条生命链上,每个环节,每个时期,象不一,姿各具,形风仪态万千。我们分别可以用她的四首词中四个字来形容:嗅—比—瘦—愁。《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感情丰富的少女,见有客人来时的种种变化着的情态。“和羞走”形象地描绘了少女的害羞和矜持,这一急于回避的动作,深受礼教束缚的女子在生人面前的是词人笔锋一转,说她“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嗅”字,使一个不愿被礼教淹没的独特表现。紧接着,个性跃然纸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敏感矜持却又带有几分率真洒脱的闺中少女形象。《武陵春》“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在国破夫亡后只身一人流落说,到金华时写的一首词,一个“愁”字,分量之重,连船也载不动,见这个”语泪先流”嫠妇是多么流荡可欲的无依,孤苦
凄凉。总之,在李清照的笔下,类似的词作还有很多,一个字便能显示出抒情主人公的个性,气质和人格,画龙点睛,生动传神。 (四)圆熟和谐,严守词律。 词是配乐的,词有词牌,每个词牌用字的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形成固定的词谱,词人只能按照词谱写词,叫填词。每个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句读、用韵等又有固定的格式,称为词律。李清照被称为一代正宗,离不开他语言脱俗之余,严格遵守词律的游戏规则。李清照高超的语言艺术,其次来源于儒家思想对她的潜移默化。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中庸”。与”中”想通的是”和”。这个”中和”的礼治原则推广到文艺,便成为”中和之美”的审美原则。我国的古典音乐,一般雍容和婉;古典诗词,崇尚含蓄委婉,强调话中有话,言外有音。李清照作词,追求内容的婉转深沉,注重语言的清疏淡雅,无不体现出儒家中和思想对她文艺审美情趣的潜移默化。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诗词的语言,含蓄深沉,情藏言外;清新研丽,剥锈除斑;一字点睛,生动传神;圆熟和谐,严守词律。她驾驭语言,如同斗草、荡秋千、随意自如。她刻画女性情怀,轻下笔,浓蘸墨,语言柔润,意境凄美,其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任映红:《论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饶师专学报,1994年。 [2] 廖柏昂 :《简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学术论坛,1997年。
[3] 侯健、吕智敏:《李清照诗词评注》,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
年。
[4] 钟雷 :《婉约词》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
[5] 《李清照集校注》 王仲闻校注 人民为学出版社,1981年。 [6] 《李清照词鉴赏》周振甫、周笃文、刘乃昌、王延梯等撰写 齐鲁书社 19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