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破解中职学校招生难之策略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破解中职学校招生难之策略

[摘 要]近年来,中职学校遭遇招生难,影响到了中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要通过大力宣传、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打造特色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创建优质育人环境、用好政策、赢得社会支持等措施,破解中职学校招生难题。

[关键词]招生难;宣传政策;加强管理;社会支持

中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为国民素质提高和国家创新发展持续贡献力量。目前,中职学校招生难的现状直接影响了中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对于中职教育乃至整个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没有充足的生源,中职教育将举步维艰。破解中职学校招生难题,笔者有几点浅见。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和招生画册等大众传媒,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地宣传中职教育“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优势,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鎮化、信息数字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宣传国家对中职教育全部免学费的政策,对中职学生有生活补助、困难补助以及其他多项补助资助的政策。国家已经打通中职学生不能考大学的“断头路”,搭建起了中职生考大学、上大学的“立交桥”。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要家家皆知,大众了解,形成共识。

二、管理赢得声誉,努力提升中职学校的管理水平

中职学校的管理有别于高校、普通高中和初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来自各地,文化背景参差不齐;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普遍

较低,对学习没有兴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遵章守纪意识淡薄,纪律性差。针对中职学生的以上特点,要创新管理方式,改进管理方法。学校不仅要加强制度管理,还要注重人文关怀,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人文关怀是制度管理的动力源泉,制度管理为人文关怀保驾护航。在学校管理中,二者有机结合,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就能相得益彰,就能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所以在制定措施时,要以“爱”为先导,以“情”为基础,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形成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管理理念。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一味地用校纪班规来惩处,而是要用引、疏、导的方式来教育管理学生,做到明之以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预防为主,特别是要调动和发挥好团组织和学生会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来管理自己,在管理中锻炼成长;要多开展一些积极有益健康向上的活动,诸如球类、棋类、声乐、器乐、歌咏、舞蹈、书法、摄影、绘画、刺绣等技能特长训练和比赛活动,用丰富的活动占领学生的课余时间,以多彩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1]。学校要真正做到对所有学生学习上严格要求,技能上严格训练,生活上真心关爱。这样,在校学生就是中职学校招生工作最好的“宣传员”,从而形成老生带新生,“生生不息”的有利的招生局面。

三、加强市场调研,打造特色专业

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是中职学校的“名片”。从根本而言,中职学校改变招生难的途径在于学校自身,特别是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考虑市场的需求,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打下基础。中职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市场,集中力量将某个专业打造成本地区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以此带动其他专业发展。在专业设置上,中职学校既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行动态调整,更要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对市场正确的研判,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围绕市场设置专业。要重点建设面向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态文明建设、扶贫开发、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专业;要兼顾眼前,更要立足长远,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切忌跟在别人后面“复制”,看哪个专业热门就开设哪个专业,否则必将由于丧失自己的特色而被市场淘汰。

金塔汽修中专多年来坚持办好以下专业:省级重点专业—汽修专业,生源充裕,学生理论和技能扎实,深得用工单位欢迎;品牌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训练有素,技能过关,“三证”获取率高,毕业生供不应求,享誉酒嘉地区;新开专业—电子商务、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前景看好,学生报名火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四、开展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

中职学校要坚持服务地方经济、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要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四个对接”;要加快建设具有企业真实职业情景的专业实训室或实训基地,使教学活动能在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情景中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得学生“进校如进厂、上学如上班”。金塔汽修中专2013年就与“中德诺浩”汽车集团公司联合办学,2015年与甘肃电信集团进行合作办学,有力地助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办学模式的转变。这种合作既为企业输入技术工人提供了稳定的人才来源,又为学校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安置问题,真是一举两得。

五、升级设施设备,创建优质育人环境

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引进人才、在岗培训和离职培训,提高现任教师“双师型”比率。其次,要改革教学内容,强化产教融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实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最后,要加快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办学条件需要大量资金,要利用好国家对中职学校的资助政策,抓住机遇,向上努力争取项目资金,对内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实训设备投入,加强网络信息化教学普及力度,努力提升现代化、数字化教学手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的整体实力[2]。“好酒不怕巷子深”,只要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就不怕招不来学生。 六、用好政策利惠,赢得社会支持

国家或地方政府应制定政策,要求到企业或事业单位从事劳动的人员,就业前必须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与证书;凡是不具备劳动资格或者没有职业证书

的人员,需要入读职业学校取得相应的资格与证书。现阶段由于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入政策和必要的培训,造成劳动者能力低下,频繁转岗就业。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形势下,应加快落实劳动者准入制度。有了这项制度和规定,对用工市场的供需双方是一种约束,对职业院校的招生是有力的支持,也将有利于逐步提升职业院校的社会地位。

要彻底改变中职学校招生難的状况,需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相互配合。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全力打造并形成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是中职学校解决招生难问题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王晓丹,范会勇.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现状与成因分析[J].知识经济,2015(17):124-125.

[2]陈小勇.中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06):45-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