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摘要】在当今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提问环节中,还存在着诸如提问缺少启迪,不能引发思考;提问流于形式,不能调动积极性等问题,结合其艺术性提升的重要作用,从把握提问的时机,启迪学生的智慧;把握提问的重点,注重内容的系统性;情感投入,寻找共鸣三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希望能对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 提问 艺术性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连接学生已有知识、促进学生积极思索的有效途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即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教师有效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质疑和对话,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体现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注重发挥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提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将是一个有益的促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性的缺乏
虽然我们强调课堂提问的技术技巧,强调素质教育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在当前一些中小学教学中,有违学生发展和教育规律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体现,对于初中的语文教学亦是如此。下面,我们将对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即提问艺术
性的缺乏进行分析和探讨。
1.提问缺少启迪,不能引发思考。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针对学生的疑惑来设问,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探索,最终求得解答,才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而缺少启迪的提问,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下,很多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提问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但所设问题显而易见,有“明知故问”的倾向,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开动脑筋,探求问题的答案,提问和回答环节不是探索的过程,更像是师问生答的对话。
2.提问流于形式,不能调动积极性。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涉及了提问,但都流于形式,师问生答,或者采用全体互动形式,在小组内生问生答,但就其提问内容的含金量而言,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提问往往集中于文章细节或一般简单推理,而对于主体思想的把握等提问和回答,还有很大欠缺。 二、课堂提问艺术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注重课堂提问艺术性的提升,会让初中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1.课堂提问艺术性的提升会充分调动中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胜过很多细致的讲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提问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照顾到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那么所产生的良好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提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能够很好地促进有效教学。初中的语
文教学注重情感性、情境性,如果把握好了提问环节,那么使提问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3.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自觉性并不是很高,他们学习的动力并非完全来自于对学习内容本身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授课风格和来自教师的人格魅力。这种情况下,提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增强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性的途径方法 针对以上提到的课堂提问艺术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对其提升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 1.把握提问的时机,启迪学生的智慧。在教学中,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提问必须抓住时机,伺机诱发,使提问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一般说来,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2.把握提问的重点,注重内容的系统性。每堂课都有一个中心,我们的所有问题都应该为它而服务,对于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课前认真钻研教材,仔细研究问题,有利于课堂重点展开的保留,不利于课堂重点诠释的删除。问题要意思明确,言简意赅,我们提问的对象是初中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听到提问,有所疑、有所思,从而有所得。
3.情感投入,寻找共鸣。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课堂提问生硬,缺少情感与共鸣,因此,很难真正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气呵成、顺利进行。作为教师,应重视和学生培养师生感情,多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努力缩小同他们的生活差距和思维距离,使得课堂提问流畅而受到关注。
简言之,教师应扮演多重角色,教学中是学者,生活中是第二父母,思想教育上是循循善诱的“向导”。做到这些,学生就会受益匪浅,得到发展与提升,并在情感上愿意同老师接近,教学也会因此自然达到配合默契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卢正芝,洪松舟.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升的实践研究[m].上海教育科研.2010(11).
[2]秦慧.谈谈课堂提问的艺术[j].文学教育.201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