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l3期 家禽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丁守年 (安徽省肥西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肥西231200) 摘要科学的方法对于家禽的饲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家禽疾病的防控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从禽舍的 环境选择、引进安全健康的家禽、科学饲养、定期接种驱虫、提高防疫意识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家禽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以期为家禽的饲养 及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禽;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7)13—0232一O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市场 生条件不符合要求,则会造成各种病菌的扩散,影响到畜禽 上对畜禽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饲养业的规模逐渐扩 大,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有明显的饲养优势。但是家禽 饲养中存在的一些如病害等问题阻碍了家禽饲养业的长期 稳定发展,亟待解决。现结合笔者在基层多年的工作经历, 对家禽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简单的 总结。 1禽舍的环境选择 畜禽养殖要获得成功,首要的一步是选择合适的环境, 并完善管理制度。畜禽养殖的环境要求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与人群居住区有较远的距离、地势高、有充足水源。养殖前, 首先对养殖的设备、圈舍的环境进行充分的清洗消毒,养殖 中的管理方式为封闭式,安排专门人员饲养,为了避免蚊子、 老鼠等进人到禽舍内,可安装纱门、纱窗,为畜禽生长营造 良好的环境,避免病菌的入侵I 。 2引进安全健康的家禽 引入的家禽一定要保证品种优良,此外,还要注意其健 康问题。目前很多养殖场引进畜禽品种都是采取整进整出的 原则,一旦引入的畜禽中携带传染病,则会殃及到整个养殖 场,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 3科学饲养 家禽饲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管理:科学搭配饲料、 科学饮水、保持用具的卫生、营造适宜家禽生长的环境等。 3.1科学搭配饲料 要保证畜禽健康,一项重要的环节就是保证饲料搭配的 科学性,首先要保证其干净无污染,有些放置时间过久已经 变质的饲料绝对不可喂给畜禽食用。畜禽的饲料还要求营养 均衡,尤其是处于产蛋期时,一定要加强营养,适当在饲料 中加入钙、磷等营养元素 。 3.2科学饮水 饮水情况也直接对家禽的饲养产生影响。如果家禽饮水 不足,则易对其代谢产生影响,最终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尤其是育雏阶段,如果不能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可能会直接 造成家禽死亡。因此,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注意定期更 换饮用水,保证其清洁、卫生,不可中断饮水的供给,以免造 成损失。 3.3保持用具卫生与环境清洁 家禽饲养中的用具包括推车、蛋箱、料桶等,一旦其卫 收稿日期2O17一O4—17 232 的安全。因此,这些用具只要是使用过,必须要经过充分的 消毒才能再次使用。饲养期间,要每天对饮水器、食槽等进 行清洗,务必保证地面的干燥、整洁,并组织全场定期进行 彻底消毒,杜绝滋生病菌。各养殖场可结合自身特点,建立 一套完善的消毒制度,要求全场人员务必全部落到实处,严 格杜绝一切可能的传染源。畜禽的入口处地面上设置消毒池。 人、车进入时都要经过消毒池。 除此之外,禽舍内需要配备喷雾消毒方面的装备,对车 身及人体进行消毒,目前应用较好的消毒液包括新洁尔灭等, 经常采取2种方式进行消毒,分别为生物消毒法、化学熏蒸 法。生物消毒法就是先将家禽场内的所有地方及使用的工具 全部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用消毒灵、苛性钠等价格优惠且 高效的消毒剂(此类消毒剂不会危害到禽类及人体的健康) 进行消毒。化学熏蒸法就是用合适的化学试剂进行熏蒸达到 消毒的效果,常见的试剂包括甲醛等,对于那些难以清洗的 工具,一般常采用此类方法,消毒的效果较好。 禽舍的卫生条件一定要保证良好,有些禽舍外由于家禽 活动时的刨、趴等,易形成污水坑,要及时将其填平,并结合 养殖场的实际在地下挖排水沟,便于及时将水排走。禽舍内 的排泄物不可随意堆放,要集中进行堆积发酵。在苍蝇、蚊 虫大量繁殖的阶段,每隔几天要在粪池、水沟等部位撒入适 量的0.02%溴氰菊酯、0.5%敌百虫等。 3.4保证家禽适宜的生长环境 家禽生长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具体包括温度、湿度、 光照程度等。在温湿度适宜以及光照强度充足的情况下,家 禽可以茁壮成长,否则会对其生长产生影响,严重的甚至造 成家禽的死亡。因此,要及时做好禽舍的通风工作,确保有 良好的透气效果。 4定期接种驱虫 定期对家禽开展疫苗接种对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有明显 效果。定期的驱虫工作可以为家禽的健康提供保证,为家禽 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接种、驱虫的药物要结合价格、效 果、安全性等多种因素合理选择;可结合各养殖地的环境、 气候等因素综合选择适宜的免疫程序和驱虫方式,保证其科 学合理。 5提高防疫意识 饲养员要多观察。重视家禽的防疫工作。一旦发现有家 (下转第238页) 食品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l3期 腿肉内部的分布。提高了火腿品质的均一性l引。 经多批次的脱水。在低温发酵60d后,取样检测火腿横 温度的分阶段控制,有效控制了内源酶的活性,促进了堡白 质分解和脂肪分解氧化,以及Maillard和Strecker等生化反 应,使智能化控制下生产的金华火腿蛋白质降解程度高于 传统工艺生产的金华火腿,提高了火腿的品质。 表4发酵成熟的工艺参数 截面不同深度的水分和盐分,其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 出,脱水工序结束后的腿肉内部水分较大,而盐分较低,说 明尽管采用低温脱水和低温发酵2个阶段的脱水工序,也 难以在脱水工序使水分和盐分在腿肉内均匀分布.脱水工 序结束后腿肉内的盐分和水分仍会继续向内外渗透嗍。 表3火腿不同部位的水分和盐分含量 传统金华火腿的生产周期很长,在生产过程中与空气 直接接触,发酵成熟自然进行,因而其脂肪氧化十分严重。 而采用温度分段控制技术,使在发酵成熟前尽量控制在低 4发酵成熟技术 温条件下可有效减缓脂肪氧化速率,只有极少量的脂肪氧 发酵成熟工序是金华火腿加工中最关键的技术环节。 化,在后期高温熟化阶段,虽然脂肪氧化速率加快,但相对 于传统工艺,其高温熟化阶段的时间较短,脂肪氧化得到了 有效控制,最终产品脂肪氧化程度明显低于传统金华火腿。 S参考文献 [1】惠腾,彭增起,张露,等.低钠休闲干腌肉制品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J_ 肉类研究.2016(9):29—34. 【2]胡文亮,杨坚.明清火腿加工技术初探『J1.农业考古,2010(4):254— 258. 腌制后的腿肉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成熟,变成有浓郁香味和 特有滋味的火腿成品口 。火腿风味物质主要来源于2个方 面:蛋白质分解和脂肪分解氧化。在风味和风味前体物质的 产生过程中,酶的作用和化学反应,如脂质氧化、Maillard反 应和Strecker分解构成了主要的生化反应。干腌火腿由于内 部微生物很少,其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主要是由于内源酶起 作用。但在发酵成熟过程中,火腿表面会长霉,存在食用安 全性的隐患。在加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抑制 霉菌生长。 [3】闰文杰,李兴民,安媛,等.金华火腿传统加工过程中的脂肪氧化研 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1):66—68. 内源酶对火腿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作用主要取决于发 酵成熟的工艺。发酵成熟的工艺包括3个阶段,各阶段具体 f4]江玉霞,李兴民,闰文杰,等.金华火腿加工过程中蛋白质降解情况的 研究Ⅲ.食品工业科技,2005(6):52—54. 【5]闰文杰.金华火腿加工过程中脂肪的变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 学.2005. 【6】江玉霞.金华火腿加工过程中蛋白质降解规律的研究[DI.北京:中国 农业大学。2005. 工艺参数见表4。华统公司在发酵成熟工艺中。主要通过对 (上接第231页) 为1种。 进行调查、采集及记录。物种鉴定主要参照张孟闻、赵尔宓 等主编的《中国动物志》 。 3研究结果 4参考文献 【1]宋朝枢.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I.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2】张孟闻.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一卷:总论,龟鳖目,鳄目【MI.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8. 通过调查共记录到爬行类动物2目7科22属32种, 占河南省爬行类动物总数的80.O%(表1)。其中,龟鳖目2科 3属3种,有鳞目5科19属29种。锦蛇属、麻蜥属、腹链蛇 属、斜鳞蛇属和华游蛇属分别有7、2、2、2、2种,其他属均 (上接第232页) [3]赵尔宓.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二卷:有鳞目,蜥蜴亚目【M】.北京:科 学出版社,1999. [4]赵尔宓.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三卷:有鳞目,蛇亚目【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98. 6参考文献 [1]王芳.家禽科学饲养技术大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 【2】薛玉华.家禽养殖保安全科学管理增效益[J].中国饲料添加剂,2015 (3):42. 禽表现异常,就要加强观察,从其饮食、呼吸、粪便等多个方面 的细节仔细分析,及时把握其发展动态。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 治疗,如果发生疑似传染病,首先要做的是将发病的家禽隔离 起来,并彻底消毒1次,发病家禽经过充分治疗并彻底治愈 后才能放回到群体中饲养,以最大化地实现安全饲养。 (上接第235页) 【l8】庄苏,颜瑞,丁立人,等.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 的影响叨.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32(4):148—153. 【l9】陈美光,吴德峰.纤维素酶对杂交狼尾草青贮品质的影响[J】.家畜生 态学报,2012,33(2):85—88. 【3】刘东军.家禽饲养中的科学用药[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9(8):38—39. [4】谢彦.家禽饲养场所的科学消毒【J].猪业观察,2011(16):48. [5]赵庆霞,吴玉国,陈维发,等.畜禽养殖场所的消毒方法【J】.山东畜牧 兽医,2016,37(6):74. 【22]巩丽琼,陈智华,陈仕勇,等.多花黑麦草青贮技术研究进展lJJ_草业 与畜牧.2015(3):5—8. 『231郑丹,下条雅敬,邵涛.凋萎和添加绿汁发酵液对杂交狼尾草青贮发 酵品质的影响『J1.草地学报,201 l,19(2):273—276. [24]黄秀声,黄勤楼,游小凤,等.狼尾草和花生秧混合青贮效果研究 中 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第四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2016:167—172. 『25]陈鑫珠,刘远,高承芳,等.苎麻与杂交狼尾草不同混合比例的青贮 效果『J1.福建农业学报.2015,30(9):836—840. f261刘振宇,玉柱,智建飞,等.苜蓿青贮研究进展『J1.河北农业科学, 2013,17(6):62—65. [2O】魏小蓉.添加山梨酸和乙醇对象草和杂交狼尾草青贮发酵品质的 影响【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21】王雁,张新全,杨富裕.添加丙酸和乳酸菌对杂交狼尾草青贮发酵 品质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2,29(9):1468—1472.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