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饮食、运动控制,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盐酸吡咯列酮片+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吡咯列酮片+瑞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随访时间均为24个月。随访期间定期复查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PG、HbAIC及FINS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BMI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OMA-IR、BMI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对控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还能降低胰岛素抵抗,缓解高胰岛素血症,且有助于减轻者体质量。

标签: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習惯的改变,肥胖、2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二甲双胍属于临床常用降糖药物,已成为近年研究热点。本研究针对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展开研究,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与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入选标准:(1)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提出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患者BMI>30kg/m2;(3)纳入研究前未经过相关降糖治疗。排除标准:(1)有糖尿病酮症史者;(2)伴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3)二甲双胍禁忌证或不耐受者;(4)纳入研究前6个月内有重大手术史或外伤史者。将入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8~73岁,平均(54.6±5.2)岁;病程2~15年。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6~75岁,平均(55.7±4.8)岁;病程1~13年。两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病程长短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科学的饮食控制,安排合适的运动、作息计划,在此基础上应用不同给药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盐酸吡咯列酮片(艾可拓,天津武田制药有限公司,j20090134,15mg/片),15mg/次,1次/d;瑞格列奈(诺和龙,丹

麦诺和诺德公司,H20130023,1mg/片),1mg/次,3次/d,餐前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用药基础上同时口服二甲双胍片(格华止,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230073H20,0.5g/片),0.5g/次,3次/d,随餐服用。两组患者均在持续治疗24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判定。

1.3观察指标

抽取两组患者空腹血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根据稳态模拟评估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MI)。以上检测流程均严格遵循试剂盒和仪器说明进行操作。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均由SPSS17.0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资料,FPG、FINS、HbAlC、HOMA-IR、BMI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FINS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FPG、HbAIC及FIN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PG、HbAlC及FINS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及BMI的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HOMA-I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HOMA-IR、BMI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HOMA-IR、BMI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疾病,可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发病机理通常为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合成不足导致机体血糖增高,一般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后即可取得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而2型糖尿病致病因素除了胰岛素合成不足外,同时还存在胰岛素敏感度降低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其发病概率更高,疾病程度更为严重。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而言,单纯的注射胰岛素治疗已不能达到理想效果,需配合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以加强临床疗效。

肥胖患者往往伴发其他代谢异常疾病,对糖尿病病情产生不利影响,加重患

者病情,还可能诱导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将控制血糖水平及防止继发并发症作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途径,而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降糖药物的选择除了上述条件外还应考虑对患者体重的影响。二甲双胍属于口服类降糖药,可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及抑制胃肠道对糖类的吸收,促进葡萄糖向脂肪的转化,减缓糖异生的过程,从而降低机体血糖水平,另外还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FPG、HbA1C及FINS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片能够显著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缓解糖尿病以及高胰岛素血症,以避免形成恶性循环而对疾病的治疗产生影响。治疗后,观察组HOMA-IR、BMI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HOMA-IR、BMI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二甲双胍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且有助于减轻患者体质量,能侧面促进患者血糖的降低,对更好地控制血糖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对控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降低胰岛素抵抗,缓解高胰岛素血症,还能避免患者体质量的增加,在控制适应症的前提下,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