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对不随意注意描述错误的是( )。

A.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B.刺激物的新异性可引起不随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主要由外界刺激物被动引起,与人们的需要、兴趣、过去经验无关

D.不随意注意可干扰人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具有消极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不随意注意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对新异刺激进行定向,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识;而消极作用在于使人们的注意从正在进行的活动中被动地移开,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

2. 根据图尔文(Tulving,1995)提出的SPI(setial,parallel,independent)记忆理论,以下哪种记忆系统的提取方式是外显的?( )

A.语义记忆系统 B.情景记忆系统 C.程序记忆系统

D.知觉表征记忆系统

正确答案:B

解析:图尔文的SPI理论假定存在5种主要的记忆或记忆系统: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记忆系统、语义记忆系统、初级记忆系统和情景记忆系统。其中,初级记忆系统和情景记忆系统是用外显的提取方式,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记忆系统和语义记忆系统是用内隐的提取方式。

3. “心理旋转(mental rotation)”实验主要用于研究表象的哪种特征?( ) A.直观性 B.概括性 C.可操作性 D.不稳定性

正确答案:C

解析:表象在头脑中可以被放大、缩小以及翻转,即具有可操作性。谢帕德和库伯所做的“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是可以被操作的。物体倾斜的角度越大,旋转操作时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4. 同学A在研究生阶段总是尽量避免掌握新的实验技术,避免理解深奥

的理论问题。他认为成功的标准是与过去的自己相比较以及可否完成现在的任务。请问,这位同学的成就目标是以下哪种?( )

A.掌握趋近目标 B.掌握回避目标 C.成绩趋近目标 D.成绩回避目标

正确答案:B

解析:掌握趋:匠目标:个体关注的是掌握任务、学习和理解;判断标准是根据自己的进步和对任务的理解深度来评价自身表现。掌握回避目标:个体关心的是如何避免不理解和没有掌握任务的情况;判断成功的标准是在自我比较的基础上准确无误地完成任务。成绩趋近目标:个体关注的是如何超越他人,显得自己最聪明、最棒;根据常模标准来评价自身表现,如在班上考得最好。成绩回避目标:个体关心的是如何不让自己显得低能,显得比别人笨;根据常模标准来评价自身表现,如成绩不是班里最差的。该同学避免掌握新技术,比较的标准是过去的自己

5.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伊扎德(Izard,1977)提出情绪的四维理论,以下哪项不属于该理论所包含的四个维度?( )

A.愉快度 B.紧张度 C.相似度 D.确信度

正确答案:C

解析:伊扎德认为情绪包括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四个维度。冯特认为情绪由愉快一不愉快、激动一平静、紧张一松弛、一个维度组成。施洛伯格认为情绪由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维度组成。普拉切克认为情绪南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三个维度组成。

6. 根据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以下哪种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和强度?( )

A.气质特质 B.能力特质 C.动力特质 D.表面特质

正确答案:A 解析:气质特质是指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和强度的特质。能力特质是指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差异的特质,包括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使人趋向于一个目标,如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7. 下列对概念结构的层次网络模型(Collins et al,1969)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概念以结点的形式存储在概念网络中

B.在每层概念的结点上只存储该概念的独有特征 C.概念结点可分为定义性结点和概念性结点

D.在概念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抽象概括水平越高

正确答案:C 解析:柯林斯等人提出的层次网络模型认为概念以结点形式储存在概念网络中,各类的概念按照逻辑上的上下级关系组成概念网络,概念之间的关系用连线来表示。层次越高的概念,抽象概括的水平越高。网络结点反映的是该概念的独有特征。

8.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话如果要用实验来验证,自变量是什么?( )

A.温度 B.时间

C.冰层的厚度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B

解析:冰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冻得越来越厚,故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冰层的厚度。

9. 根据_________定律所制作的测量主观感觉的心理量表,是_________量表。( )

A.韦伯;等距 B.费希纳;比例 C.艾宾浩斯;等距 D.史蒂文森;比例

正确答案:D

解析:史蒂文森定律是一种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直接方法。

10. 按照实验的伦理规范,以人类为被试,使用图片诱发恐惧情绪的实验结束后,在被试离开前,需要做的是( )。

A.签署知情同意书

B.允许被试自由退出实验

C.确认被试的情绪状态,并采取措施消除不良后果 D.对被试的个人信息与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保密

正确答案:C 解析: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伦理中,应该对被试进行免遭伤害的保护和信息咨询以及消除不良后果。

11. 有一个奖赏决策任务,在每一试次中,被试要根据奖赏概率与金额的信息,在简单任务和困难任务之间进行抉择,只有完成任务才有可能获得金钱奖励,奖励的高低取决于该试次奖赏概率的高中低水平,另外,如果选择并完成简单任务则有可能获得0.1元的奖励金额,如果选择并完成困难任务,则有可能获得0.3己或者2元的奖励(两类奖励金额在试次间进行随机)。请问,对于奖赏决策而言,这是一个几乘以几的实验设计?( )

A.3×2 B.3×2×2 C.3×3 D.2×2×2

正确答案:A

解析:概率(高/中/低)×任务类型(简单/复杂),得到的奖金是因变量。

12. 安慰剂效应的出现是因为试验中混淆了哪个额外变量?( ) A.实验者效应 B.回归假象 C.要求特征 D.反应偏向

正确答案:C

解析:要求特征包括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约翰·亨利效应;实验者效应包括罗森塔尔效应(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13. 七个水平平衡的拉丁方设计,第一个被试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接受自变量的处理?( )

A.1、2、3、4、5、6、7 B.1、2、7、3、6、4、5 C.1、2、3、7、6、4、5 D.1、2、3、4、7、6、5

正确答案:B

解析:建立拉丁方第一行的公式是1、2、n、3、n—l、4、n—2……。

14. 双耳分听测验是用来研究( )的经典范式。 A.持续性注意 B.选择性注意 C.注意的瞬脱 D.以上皆不是

正确答案:B 解析:持续性注意用警戒作业来测量,双耳分听测验是用来测量选择性注意的。

15. 某校期末考试语文平均分为63分,标准差为11分;数学平均分为75分,标准差为12分,该校考生哪一学科的离散程度更大?( )

A.语文 B.数学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A

解析:由于两个科目的平均成绩不同,所以要比较离散程度,应使用变异系数进行比较。语文成绩的变异系数=11/63=0.17,数学成绩的变异系数=12/75=0.16,所以语文成绩的离散程度更大。

16. 在心理物理学的等距与等比量表实验中,一般采用( )。 A.算数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加权平均数 D.中数

正确答案:B

解析:在心理与教育实验中,部分数据变异较大的情况经常出现,这种场合除应用中数或众数外,还时常应用几何平均数。而在心理物理学的等距与等比量表实验中,只能用几何平均数。

17. 某实验对自变量的主效应进行检验,分子自由度为1,分母自由度为60,F检验的F值为5.58,则该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是( )。

A.p<0.001 B.p<0.01 C.p<0.05 D.p>0.05

正确答案:C 解析:a=0.05时,F(1.60)=4;d=0.01时,F(1.60)=7.08。F=5.58>F0.05(1.60),所以p实验设计方案(流程):(1)被试招募。招募两个年龄组的被试,由于年龄造成的智力和注意力的差异可能对被试的执行控制能力有较大的影响,故招募的两个年龄组的被试的智力发展水平和运动技能要与处在同年龄阶段的相对水平相对应。处理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三种方案:一是招募被试可以选取不同年级中,成绩处在相同排名的学生。二是招募被试人组前对其进行智力和运动能力的测试,符合标准的才允许入组。三是设置同年龄的控制组,按其成绩排名和运动能力分组。另外,要求入组被试男女性别均衡,身体健康,视力矫正后良好。①先按照招募被试的方案一,对招募入组的被试可进行如下的处理:先分别设置两组被试,年龄组1和年龄组2,同一组内的被试年龄相等。②分别对两组被试进行侧翼范式的实验测试。根据侧翼范式的实验流程,考察被试在不同的刺激条件下的反应,分别是:a.双侧干扰刺激与目标刺激指向相反;b.双侧干扰刺激与目标刺激指向相同;c.双侧干扰刺激与目标刺激中立。③记录两组被试在三种实验条件下

的正确反应次数和错误反应次数。(2)变量。①自变量:被试的年龄。②因变量:被试反应的正确次数。③操作定义:侧翼范式的执行控制功能随着被试的年龄而变化。④额外变量的控制:在实验中,实验过程中的温度、环境噪音、照明情况、被试的身体状况等都能成为额外变量的来源。另外实验的实验者效应、被试的要求特征、实验过程中的疲劳效应、顺序效应都会成为影响实验结果的额外变量。额外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a.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其中,双盲实验是一个很好的排除法,即双盲控制时让实验的操作者和实验被试都不知道试验的内容和目的。b.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主要体现在保持实验条件恒定的方面。c.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在使用匹配法时,要先测量所有被试身上与实验任务成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d.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随机化法是把被试随机分派到各处理组中的技术;抵消平衡法是使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法,使额外变量的效果相互抵消,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e.统计控制法: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3)实验流程(如上)。(4)假设:侧翼范式对执行功能随年龄的变化有显著差异。(5)统计方法及对数据结果的预测。假设实验数据服从正态分布,设H0:μ1=μ2;H1:μ1≠μ2。两总体方差未知,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根据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做进一步计算。本实验设计采用的是样本的平均数差异检验。若要计算两年龄组是否有显著性差异,须进行双侧检验,查t表,判断两年龄组是否有显著差异。

30. 请说明选择统计检验程序的方法时要考虑哪些条件,才能正确应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问题。

正确答案:(1)判断总体方差是否已知。如果已知,判断总体是不是符合正态分布。如果已知样本分布为常态分布就可以选择参数检验,如果总体分布形态未知就用非参数检验。(2)在参数检验中,如果总体分布为正态,总体方差已知,两样本或相关均可以采用Z检验;如果总体方差未知,根据样本方差,采用不同的t检验。如果总体分布非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根据样本或相关采取Z'检验,如果总体方差未知,根据样本或相关采取不同的Z'检验。(3)根据题目要求判断使用单侧还是双侧检验。(4)在非参数检验中,按照两个样本相关和不相关、精度和容量等,可以采用符号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