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医务人员年终总结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医务人员个人年终总结

一年的时间就这样走过了,在经过一年的努力后,我终于可以说在不 断的成长中得到了更多的进步。一年的时间过的真的是很快。作为医院医 师的我,一年来认真努力的工作,今年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相当值得怀 念的一年,我相信随着我渐渐的成长,我会有更多的进步,这些都是我会 做好的事情,我相信我能够做好,我会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最好的发展 的.在来年年里,继续坚持:

一、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紧紧围绕医院开展的廉洁 自律主题。从事医疗活动,紧跟国际国内形势,拒绝行贿、受贿,以共产 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服从领导,团结同事,爱岗敬业,未发生一起 医疗差错与纠纷;工作中,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本 着“节约、节省、环保、优效”的原则,选择简单的麻醉方法,做出最理 想的麻醉效果。

二、在科主任的领导下,业务上秉承过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认真学 习,勤于总结,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去 其糟粕、取其精华”。更完善、娴熟地应用各种麻醉常用方法和技术,如: 各部位的神经阻滞、各区域阻滞、各种全身麻醉方法和各种穿刺技术,以 及各种仪器设备的保养使用。指导、辅导实习医生,低年资住院医生和主 治医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掌握基本麻醉方法的操作技术和工作流 程,言传身教,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医德医风医技方面的浸染,充分发挥了 一名副主任医师应有的作用。

三、工作业绩与上年相比,麻醉例数有所增加。日间麻醉水平有所提高;

学习掌握了麻醉科几种新药的具体应用;小儿、老人麻醉更加得心应手。

今后,要更加善于学习、善于总结,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学习 掌握更新更好的医学技术,造福社会,造福病人的同时,完善丰富自己的 人生。

就是这样的,作为一名医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救死扶伤是我 们的天职,我相信随着时间的增长,我的医术会得到更多的提高。不过这 些不是最重要的,思想才是第一,只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我就能够 做的更好,相信我能够做好。医师的责任和天职就是这样,我会在来年年 工作的更好的!

2010 年度急诊科工作总结 文章推荐等级:

发表者:许德军发表时间: 2011-02-25 08:22 访问人次: 179 人

< class=\"Section0\" style=\"LAYOUT-GRID: 15.6pt none\">

回顾 2009 年度急诊科的发展, 2010 年度是急诊科适应市场外部环境变化, 实现“跨越性”大发展的“关键年”。

2010 年,在院部领导的持续关注和正确指导下,适时、适度地抓住市场外

部环境“骤变”的历史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急诊专科特色的诊疗服务作为

发展的“第一要务”;创新新观念、新举措,强化急诊医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强调

优化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急诊医疗服务工作的生命力;巩固、发展“急诊医疗体 系”的优化建设,着力发展、建立完善的“急诊医疗体系”

2010 年,全科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医疗服务质量,社会效益与

经济效益两手抓”的科学发展观,凝聚人心、团结协作,全科实现业务总收入年增长 52% 。实现经济效益的大丰收同时,维护畅通的绿色生命通道,有效地保障全市人民 的生命安全。

展望 2011 年度,为稳固推进急诊业务的健康发展,现制定新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思想,紧随医院适应市场新形势的发展观念, 认真执行院部制定的发展规划纲要, 以完善急诊医疗特色的专科服务为目标, 树立“维 护健康、关爱生命”服务宗旨,为把急诊科建设成“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的科室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石。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巩固历年来不断提高的急诊医疗及服务质量管理活动成果,结合医院“创二 甲”等级评审及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效益”四个工作核心目标,狠 抓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稳步推进急救专业队伍的合理 化配置,加大急诊医学知识的专业学习及培训力度,强调“急诊及急救医疗”对于保 障市民生命安全的社会意义。

完善急诊“绿色生命通道”服务的及时、 顺捷、有效、安全。完善“24 小时”

急诊医疗服务的目录与内容、急诊工作流程、文件资料管理。建立对“大批量病员及 灾害性应急工作”进行分类管理的程序。完善“急诊留观病人 24 小时内明确诊断、 病情稳定到安全入院” 的急诊分流工作。 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 加强三级会诊制度, 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 努力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力争达到 98% 以上

2、质量管理: 狠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技巧学习,规范体格检查流程,规范门急

诊及留观病历书写,强调抗生素合理使用等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

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制度、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

强留观病历的考评工作,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

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重点监控“环节管理、疑难病历讨论、三级医 师查房处理意见”,促使急诊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强化对急诊医疗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及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 障,保证抢救设备完好率达到 100% 。加强专业训练、规范操作,要求医护人员熟练 掌握、正确使用,确保满足急救需求。

4、服务质量管理: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狠抓优质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创建“优 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 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 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 满意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及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分

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和协调管理素质的培训,

强化全

员职业责任意识。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需求,适时制定骨干技术力量的专业化

“进研修”计划,重点研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 ICU、

CCU”等危重症急救的 相关专业,有效地保障急救业务的成熟推广,树立一批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 展。

6、院前急救: 完善“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合理配置车载急救设备,如心电监护除颤仪, 简易呼吸机等;加强院前急救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急救专业队伍的院前 急救水平。完善“急诊医疗体系”的建设,深入挖潜,实现“急诊及急救业务”的新 增长点。

三、存在不足与整改措施

1、急诊科的功能房间布局不合理:不利于对病人的输液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不利于及时发现“危急隐患”,并进行应急处理。目前采取加强巡视力度的方法进行 监控,但面临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医院整体形象的建设,建议 进行一定程度的重新布局。

2、“120 ”急救出诊管理不到位:多重管理及人员配置“短缺”等原因,多 次发生急诊科当值医师“缺位”、“ 120 ”急救出诊不到位现象。建议采取强化对司 机的管理, 实行惩罚制度; 补充一名急诊科医师, 完善轮班制度及日常业务监管工作

3、医师对门诊疾病治疗用药不规范:个别存在大处方、用药不合理现象。 必须加强对常见病的规范治疗,确保医疗安全,避免医患纠纷。

4、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急救经验不足,不能承担高强度的紧急救护任务, 限制了急诊科的业务发展空间。建议医院提供一定条件,科室进行初级专业化的理论 及技能培训,并选派骨干技术力量进行重点科研课题的“进研修”学习,带动科室整 体业务水平的提升。

2011年是急诊科实现稳固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新的市场环境是一个良好的发展 机遇,但同时也对急诊科承担应急工作的整体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科室建设的完善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医护人员及应急设备配置不合理,医护 人员整体技术水平不足,科室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还存在漏洞,但是,我们坚信,在 院部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全科职工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与经济 效益的双赢。

急诊科主任:

2011年1月13日

急诊科医生工作总结

2011-1-2 10:58 【大中小]【我要纠错】

在市卫生局及医院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学准则,守纪律”活动,深入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急诊科干部职工在医院领导的指挥下,,积极参加医院抗洪救灾活动保

护医院的财产安全。继续落实手足口病等 质量安全的管理,积极完

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医疗

成医院下达的各项任务,2010年1〜6月急诊科业务收入 180多万,门诊人次23347人;出院人次 320人;现把2010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中医急危重症业务技术培训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卫生厅“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 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急诊科中医药人员的人才优势,运用中 医药疗法为广大患者服务。为此我们急诊科制定好科室发展计划,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 人才梯队不断满足专科中医内涵建设需要。制定发挥中医特色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制定并 不断完善常见病及特色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医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提高特色病种的辩证论

治水平,提高中医治疗率。开展了针刺疗法、耳穴压豆、拔罐疗法、中药灌肠、中药湿覆、红外 线治疗;制定了急诊科常见病临床路径。我科中医甲级病历

0%,辩证论证优良率》92%中成

率10

药辩证使用率》92%中医治疗率》92%中西医结合治疗率》94%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82% 急重症中医治疗率》90%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 5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加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科室业务的管理

重点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如病历书写制度、处方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度、值班、交接 班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医嘱制度、会诊制度、转诊制度、转院转科制度、 查对制度、分级 护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三级质控网络管理,确保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都 有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来约束。不断完善质量控制和考评指标,每月进行集中检查考评。进一步加 强医疗安全和生产安全工作。我科通过科早会、专题讲座和业务培训等形式,反复强调医疗安全 工作的重要性,增强 临床医师的医疗安全意识,教育临床医师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及时、全 面、正确地书写病历及各种记录。为确保医疗安全,防范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加强医患沟通,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进一步强调了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切实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着力改善就医环境,降低医疗费用。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使急诊 科人员进一步理解落实和深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 深化医疗环境,更新服务模式,简化就医流程,改进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杜绝 对病人生、冷、顶、推、拖现象。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我科开展了免费医学咨询、饮水供应、 轮椅供应、简化就诊环节等便民措施。急诊科主动为患者提供药品和医疗服务的费用查询,为住 院患者提供住院费用清单。严格医疗收费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扎实做好整体护理工作。

长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医学教,育网 了一系列护理规章制度。规范

I搜集整理建立健全

各种护理文书,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了对每一位护士的

“三基三严”教育,重点加强对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院感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事件发 生。感控医师每月对急诊科住院病区的住院病人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月底病案统计。

我们不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迅 速、准确作出诊断和处理,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这就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熟练掌 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因此科内组织定期的业务学习及加强各种急救技术的培训。如心肺 复苏术、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电复律、除颤、洗胃等常规的技术操作。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对相关病例及时进行业务讨论,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为适应现代医疗市场的发展,今 年我科把发展院前急救这项工作当成重要任务抓, 诊制度,院前急救小组24小时待命,

严格急诊出

5分钟安排急诊出诊,制定有急诊绿色通道总体方案,如遇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急诊绿色通 道,已做到先行抢救,而后补办各种手续。

三、存在问题

医疗服务质量不高,个别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差;科室业务增长跟不上发展需要; 急诊人员偏少,缺少拔尖的优秀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缺乏先进的医疗设备;科室住院病房环 境差。下一步我科针对存在问题逐步整改,加强中医药文化特色建设。

可借鉴的医院急诊科医生工作总结

2011-01-10 10:05:40 责任编辑:海峡医界网 来源: 浏览次数:832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

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学准则,守纪律”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

落实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的管理,积极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任务,

2010年1〜6月急诊科业务收入 180多万,门诊人次 23347人;出院人次320人;现把2010年上 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积极开展中医急危重症业务技术培训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卫生厅“以病人为中心, 以发挥中医药特

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急诊科中医药人员的人才优势,运用 中医药疗法为广大患者服务。为此我们急诊科制定好科室发展计划,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建 立人才梯队不断满足专科中医内涵建设需要。制定发挥中医特色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制定 并不断完善常见病及特色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医学教,育网 | 搜集整理提高特色病种的辩证 论治水平,提高中医治疗率。开展了针刺疗法、耳穴压豆、拔罐疗法、中药灌肠、

中药湿覆、红 外线治疗;制定了急诊科常见病临床路径。我科中医甲级病历率 100%,辩证论证优良

成药辩证使用率》92%中医治疗率》92%中西医结合治疗率》94%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2% 急重症中医治疗率》90%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5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二、 加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科室业务的管理

重点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如病历书写制度、处方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度、值班、交 接班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医嘱制度、会诊制度、转诊制度、转院转科制度、 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三级质控网络管理 确保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都 有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来约束。不断完善质量控制和考评指标 每月进行集中检查考评。进一步加 强医疗安全和生产安全工作。我科通过科早会、专题讲座和业务培训等形式 反复强调医疗安全 工作的重要性 增强临床医师的医疗安全意识 教育临床医师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及时、全 面、正确地书写病历及各种记录。为确保医疗安全 防范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加强医患沟通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进一步强调了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 切实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着力改善就医环境 降低医疗费用。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 使急诊 科人员进一步理解落实和深化“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 深化医疗环境 更新服务模式 简化就医流程 改进服务态度 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杜绝 对病人生、冷、顶、推、拖现象。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 我科开展了免费医学咨询、饮水供应、 轮椅供应、简化就诊环节等便民措施。急诊科主动为患者提供药品和医疗服务的费用查询 为住 院患者提供住院费用清单。严格医疗收费管理 杜绝不合理收费。扎实做好整体护理工作。护士 长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 医学教 育网 | 搜集整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护理规章制度。规范 各种护理文书 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努力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了对每一位护士的

“三基三严”教育,重点加强对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院感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事件发 生。感控医师每月对急诊科住院病区的住院病人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月底病案统计。

我们不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 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处理,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这就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熟练 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因此科内组织定期的业务学习及加强各种急救技术的培训。如心 肺复苏术、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电复律、除颤、洗胃等常规的技术操作。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制 度,对相关病例及时进行业务讨论,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为适应现代医疗市场的发展, 今年我科把发展院前急救这项工作当成重要任务抓,严格急诊出诊制度,院前急救小组 24 小时待 命,5 分钟安排急诊出诊,制定有急诊绿色通道总体方案,如遇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急诊绿 色通道,已做到先行抢救,而后补办各种手续。

三、存在问题医疗服务质量不高

个别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差;科室业务增长跟不上发展需要;急诊人员偏少,缺 少拔尖的优秀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缺乏先进的医疗设备;科室住院病房环境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