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德国侵占近代中国铁路路权的方式探析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第29卷第1期 2014年2月 杉9 H师专学报 Vo1.29 N0.1 Feb.2014 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 德国侵占近代中国铁路路权的方式探析 许 璐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19世纪末,国际紧张局势的加剧促使德国加紧谋取在华利益,其中铁路路权的掠夺是德国侵略活动的重 要部分。德国采取多种不同的手段对中国铁路路权进行掠夺,从最初的争夺路料,到后来的资本输出以及争夺铁路承 建权,这些都给近代中国造成了巨大损失,暴露了其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 关键词:德国;中国;铁路路权;侵占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020(2014)0]一0048—04 铁路发展的历史涉及近代中国的诸多方面,中国 铁路史 ̄,-j-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 值。在争夺在华路权的诸多列强中,德国虽然在侵占 的程度上不及英、俄等国,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临 路,巴兰德得悉法国向清朝政府施加压力,强迫清朝 政府购用法国路料,立即照会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声 称,无论根据《越南条款》第七款还是根据《中德条约》 的最惠国条款,“德国行厂”都享有“均沾利益”的权 近的国际形势下,德国争夺在华路权表现出的强势仍 值得关注。归纳德国掠夺在华路权的-T-段,能够借此 了解其在路权上获得的利益及造成的影响,揭露德意 志帝国侵略中国铁路权的恶劣行径。 一利。他采用“狡缠”惯伎,迫使清朝政府终于购用一些 德制材料①。1890年起到1894年这一期间,德国与其 他资本主义列强在提供路料上展开了激烈争夺,虽然 所得不多,但这是其争夺中国铁路权益的初步展开, 为后面的侵略活动做了铺垫。 、最初的争夺:提供路料 “建筑铁路,看来似乎是一种简单的,自然而然 的,民主的,文化的,文明的事业……而在事实上,资 本主义的密网……把这种建筑事业变成为用来压迫 依赖国里十万万民众(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共占世界人 口半数以上)和压迫‘文明’国里资本雇佣奴隶的工 具。”…列宁的这句话,揭示了列强在殖民地修筑铁路 的真实目的,也充分表明铁路在殖民活动中的重要作 用。如果说外国资本当时在中国建筑铁路目的在于 开拓商品市场的话,那么,随着铁路本身成为一种投 二、更深入的控制:资本输出 作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重要标志,19—20世纪 之交,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增加了资本输出的比重,通 过资本渗入试图掌握殖民地的经济命脉,以便有效地 对殖民地进行掠夺。资本输出在德国争夺在华路权 中占据着很大的部分,铁路投资是列强向中国输出 “过剩”资本 ,它为德国带来了丰厚的利益。 一方面,作为资本管理和运转的据点,德国的金 融机构活动频繁。1887年,德国贴现银行在中国驻德 资对象,同其他帝国主义一样,德国对华路权的掠夺 也是随着这一趋势而逐渐展开的。 使馆活动,希图使馆对银行“派人赴华揽办铁路及借 款”,向清朝政府先为“通达” 。同年,李鸿章建筑 (天)津(大)沽铁路因资金不足,曾拟组织“中国铁路 公司”,经营铁路事宜。它公开招股银100万两,可是 德国驻华公使巴兰德在19世纪80年代初就已竭 力为德国人谋求向中国供应铁路器材的利益。他在 推销德国的武器及其他器材方面,早以“任意狡缠”、 “应者寥寥”⑧,“仅招得商股银十万八干五百两” 。驻 津洋商见到有机可乘,分头进京,企图 资承办。德 “无理取闹”著称。1889年,清政府决定建设关东铁 [收稿日期]2013—12—21 [作者简介]许璐(1989一),女(壮族),广西柳州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史。 ①《巴兰德致总暑照会》(光绪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出自《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档案》,第3卷,第68页。 ②《许景澄致总暑函》(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出自许景澄《许竹篑先生出使函稿》,第2卷,第5页。 ③引自《申报》(光绪十三年闰四月初四日)。 ④《详陈创修铁路本末函》(光绪十五年四月初二日),出自李鸿章《海军函稿》,第3卷,第29页。 48 国公使巴兰德亲自出马活动,为德国华泰银行揽取津 沽铁路借款的权益。经过剧烈竞争,德商华泰银行以 减轻利息的手法,取得了提供43.9万两贷款的权益。 随后,德华银行于1889年在 匕海成立,这是德国在中 国设立的最重要的资本输出机构。1890年,出于德国 另一方面,争夺投资权,力图主导铁路建设。其 中一种方式是直接投资,但是,在1896年到1916年的 二十年间,德国在华铁路的直接投资量不大,仅为 2950万元(国币),而且是不断地减少 。德国投资建 筑在华铁路主要采取提供铁路借款的形式,因为铁路 借款的成立对债权国具有多种利益,“每一笔大借款 都增强了贷款国家在中国的政治地位。帝国主义列 强争夺贷款权,是同他们侵略中国领土,在中国划分 势力范围,为自己争取奴役和宰割中国的优先地位的 政府的倡议,德华银行设立一厂“亚洲业务财团”,准备 在铺设铁路方面向中国政府提供贷款 。1897年,曹 州教案发生后,德国公使海靖向总理衙门提出“以两 国人资本设立德华公司,筑造山东全省铁路并许开采 铁道附近之矿山” ,德国谋求在山东权益的野心初 露端倪。1899年,经过德皇特批,德华银行成立了山 斗争结合在一起的” 。德国对华铁路借款最早可以 追溯到1887年德商华泰银行给津沽铁路的借款,不 过,这一借款数目小,期限短,并未以铁路作抵,不久 也即予还清。但是随后德国加紧了借款的步伐。 东铁路公司,专门负责德国在山东的铁路事宜,其“经 营权全部属于德国”b]。 表2德国对华铁路借款表(1896年一1912年) 日期 1896正 1908拄 1910拄 1911拄 1912正 小计 借款名称 津芦铁路借款 津浦铁路借款 津浦铁路续借款 汉粤川I铁路借款 津浦铁路临时垫款 借款额 原额(镑) 折合国(元) 德国部分比重 (%) 年利(%) 5 5 5 5 7 折扣(%) 97.5 93 94.5 91 195000 3150000 1890000 1500000 900424 7635424 1665682 36807750 2l871065 17391628 9192806 8692893 1 50 63 63 25 l00 资料来源:①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附录一:铁路外债细目表,2007年版第521~525页;②(美)麦雷《外 人在华投资论》,1930年版第642页里的附表。 分析上表可知,从1896年到19]2年,德国对华铁 路的借款时间间隔逐渐减小,从原来的12年减少至2 是远远不够的,同借款自建铁路相比,外国承建铁路 获得的利权更大。因为各路的“一切用人行政我国不 能过问也,且采矿、设警及行使钞币等特权亦为其所 夺”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德国通过与清政府 谈判,获得了山东铁路的承办权,其中规定清政府任 年,最后是每年都能够争取到在华铁路的借款权,这 是德国加紧展开对华铁路资本输出的充分表现。虽 然借款额时少时多,但是百万以上的借款还是不占少 数。德国在借款中所占的比重,除了1911年在四国 用德国人担任会计师和工程师。驻华公使海靖向中 国政府提出六项要求,其中第五项提到:“德国工程 银行团中占25%以外,其余款项都在50%以上,德国 力图对在华铁路的控制可见一斑。实际上,斡旋于银 行团内强大的英法美势力之中,德国获取到1/4的借 师,在山东省内,具有建筑通省铁路以及开采铁路沿 线矿藏的优先权。” 德国工程师掌握修建铁路的 各项事宜,连铁路沿线的采矿优先权也一并揽下。工 款额,本身已经是一种胜利 后发制人的德国在殖民 地的争夺上,终于在侵占对华路权方面,同先于它的 其他殖民帝国有了平起平坐的机会。再看利息,与上 述时期欧美和日本金融市场的利息率相比较,当时欧 美各国外债通例,利息是二三厘上下,日本则是四厘上 下 ,同一时期德国在华的铁路借款利率,没有一笔 在五厘以下,多的甚至达到匕厘。而折扣也是非常巨 程师还要求把铁路发行债票的进款和营业的进款存 入德华银行,以壮大在中国的金融势力 。同时,在 《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中还规定,“德国商人及_T程人 ……一律优待”,并且对清政府谎称“此款亦系专为治 ,实际上,德国商人凭借 理商务起见,并无它意”n 在铁路建设中的路料经营、投资和承办工程,获取了 大,都没有下过90%,即便是几笔折扣稍低的借债,也 能够凭借其基数大而获得很高额的折扣。 高额的利润,是德国在华殖民的重要帮凶。 不择手段,以“权”换“权”,也是德国的惯用伎 俩。1908年,德国同英国勾结迫使清政府签订了津浦 铁路借款合同。德国考虑到一旦津浦告成,它之前所 取得的从济南至山东西界、从胶州(或高密)至沂州的 两条铁路中的前一条事实上将失去修建价值,因此, 49 三、全面控制:争夺承建权 在掠夺在华路权方面,德国殖民者以路料争夺为 先锋,以资本输出为主力。然而,夺取路料和投资权 利用同清政府谈判津浦路约的机会,提出把上述两线 并入津浦干线的要求。德国方面表示愿意放弃从济 南至山东西界铁路的既得权益,要求清政府同意优先 承借德国款项,在1922年前建成从德州至正定,以及 从兖州(或津浦线的另一处)经济宁至开封两条铁 路。鉴于德国自动妥协,“放弃”了部分路权,清政府 铁路建设和矿藏开采方面获得了垄断地位,并确立了 在华的势力范围。德国借此提高了其在远东的地位, 同时,“德国外交力图在远东(也像在欧洲一样)破坏 或削弱协约国”l】 。这一主张反映在路权争夺上,便 是德国同英、法、俄的7Y-盾,因此远东乃至国际局势更 为紧张。 很是满意,承诺优先借用德国资本,聘用德国技师。 德国用这样的手法,实际是仍旧把胶沂路权紧紧控制 在自己的手里,它放弃从济南至山东西界一路,只不 德国在华修筑铁路,固然是为其殖民统治服务 的,但铁路作为先进的运输工具,促进了中国资本主 义因素逐步增长,从而使中国从封建社会转化为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铁路的近 过放弃已经不值得修建的一条铁路权益,却换取了从 德州至正定和从兖州至开封的两条铁路的借款优先 权。 代化,进而刺激其他方面近代化的发展 。例如,铁 路的建成通车使青岛转变成为外运港口,把山东生产 因为获得了承建权,德国殖民者在广大中国劳动 人民面前,撕去了伪善的外衣,完全露出了殖民者的 的大量物品运输到中国南方富裕的省份。青岛在贸 易中的地位由此上升,取代了烟台,呈现“青岛日盛, 烟台日衰” 的情形。转移的情形见下列纯进出口贸 易总额价值表: 表3烟台青岛纯进出口贸易总额价值表 \舶占、\ 丑恶嘴脸。德国在山东建筑胶济铁路,它的特许山东 铁路公司一成立,即以进驻胶州的殖民军作后盾,“遣 工四出……勘地、购路……不先期知会地方官” ,在 山东各地——特别是在高密、潍县、诸城等地群众的 反对和打击下,德国一再增兵山东,企图在殖民军的 时间--<L 烟台 青岛 " 1903在 38。183,912两 (72%) 1913年 31,641.224两 (35%) 暴力行动下进行胶济铁路的建筑工事。1899年9月, 德国借口保护路桩,竞动用殖民军枪杀高密农民20 余人,还向清政府勒索桩价兵费款银3 400两。时任 山东巡抚的毓贤想通过派遣中国军队阻止德国人的 14,598,411两 (28%) 59,168,880两 (65%) 军事行动。然而,鉴于德国的压力,总兵彭金山自作 主张地下令撤回了自己的军队。而且,诉诸军事手段 资料来源:(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918年版第 95页。 让中德关系更加紧张,中国军队的军事行动导致的结 果是德国铁路公司与高密知县签订了一个协议,规定 中国地方官员以后要帮助山东铁路公司就征购土地 胶济铁路的成就可以从这个表格中反映出来了, 山东的贸易由炯台转移到了青岛。除了水果和煤炭, 特别为国内和国际市场生产的丝绸、花生制品和秸秆 花边也可以经过青岛船运输出港。可以说,德国在山 东修建的铁路的确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JiLt't,,德 事宜与农民进行谈判。中国官员被迫成为德国争夺 在华路权的帮凶,清朝官员反抗德国的殖民活动,往 往却使得德国获益。然而,随着1899年底袁世凯继 任山东巡抚,德国与他公然地勾结起来,损害中国的 利益。他们为了压制山东人民反对德国建筑胶济铁 国殖民者的残酷剥削,迫使当地的铁路工人在近代 T 业的大生产活动中,逐渐提高了阶级觉悟,不断与帝 国主义侵略者、清王朝进行斗争。同时,在收回路权 和矿权的斗争中,人们开始认识到,要保存中国的利 权,发展民族经济,必须首先推翻反动腐朽的清王朝, 路的正义斗争,指使乡绅“分头开导”,瓦解群众反侵 略的斗志。袁世凯还帮助德国招募筑路工人,平均每 日约2.5万人,日给12—15文铜钱的低工资,完成了胶 济铁路的修建。 这便促使资产阶级向革命方面的转化。 德国是殖民队伍中的后来者,自然不甘心落后于 其他的殖民帝国,所以在对华路权的争夺中,它由最 四、结论 随着德国争夺在华路权的势头的强劲,它和同样 初的对路料的争夺,进一步发展到对铁路投资权的争 夺,最后夺取铁路承建权以图全面控制。凭借这些手 尽力攫取中国铁路殖民利益的其他殖民帝国的矛盾 也在不断升级,特别是同英国的对立尤为尖锐。俾斯 麦就曾经警告说,德国的“世界政策”会导致强大的敌 x,-j- ̄盟的形成 。两国在欧洲的关系日益紧张,争夺 在华路权也成为英德7Y-盾激化的原因之一。德国强 段,德国获取了势力范同以及铁路沿线的诸多利权, 在其殖民地位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使得自己同其他殖 民帝国的矛盾更加的深化。德国在中国境内修筑铁 路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而 是要把中国变成为外国财政资本直接奴役下的半殖 民地或殖民地。 占在华路权,以条约的形式排除竞争,使德国企业在 ①《山东巡抚张汝梅咨总署文》(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收).出自《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档案》,第4卷,第34页 50 【参考文献] [8]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M].北京:经济 管理出版社,2007:285. [1](俄)列宁.列宁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921. [9]曾鲲化-中国铁路史[M].厶湾:新化曾宅,1924:96. [10]宓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M].北京:中华书局, 1963:376. [2]胡滨.十九世纪末叶帝国主义争夺中国权益史[M].北京:三 联书店,1957:153. [11]金土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年[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26. [3](德)余凯思.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M].孙 立新,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113. [12]ErnstEngelberg:Bismarcks europaische Sicherheispolitik,in: Politik und Kuhur,Heft 5[M].Berlin:Colloquium Verlag. 1990.S:17. [4]赵尔巽,等.清史稿(十六)・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6: 4604. [5]尹铁.晚清铁路与晚清社会变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 版社,2005:79 [13](苏)耶.马.茹科夫.远东国际关系史【M].北京:世界知识 出版社,1959:202. [6]吴承明,编.帝国主义在旧中旧的投资[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55:168. [14]李国祁.中国早期的铁路经营[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 史研究所,1961:1. [7]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l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38 [15]赵琪修,袁荣.胶澳志:卷5[M].青岛:华昌印刷局,1928: 105 An Analysis of the Way of Germany Occupation the Railway Right in Modern China XU Lu (School ofHistory and Cultur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9 China)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1 9th century,as the international tension increased,Germany had to accelerate the plunderage in China. Pillaging the right of the railway was a signiifcant part of its aggressive activities.Germany took various means to expropriate China’s rail— way right,which started from grabbing materials,then exposing capital and scrambling for the right of construction.All of these were the huge losses that the western colonialism made to modern China,exposing the imperialist ugly face. Key words:Germany;China;the right of railway;occupation (责任编辑:雷凯) (上接第47页) A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Repayment Default in Guangxi HUANG Weihong,HUANG jiajin (‘;uangxi Polytechnic of Constuctrion,Nanning,Guangxi,530003 China) Abstract:By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loan repayment at Guangxi,we found that default rate of which national student loans were conducted on the campus is on the rise,while credit loans become the main means of national student loan. Through analyzing students’defau Its,we found out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reasons,and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tudent loans;default;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刘婧) 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