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试卷满分100分,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为第7页至第8页。考试时间90分钟。
所有试题答案均要填涂、书写在答题纸上,请注意!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0题) 读图,完成1~2题。
1.④地所在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横断山区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年太阳总辐射量③地小于①地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云量大 B.地势高,空气稀薄
C.纬度高,太阳高度小 D.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右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4.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日12时 B.7日12时 C.6日24时 D.5日12时
广东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该省一无人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完成5~6题。
5.兴趣小组采用“立竿测影”方法测定该岛经纬度,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当天太阳直射点纬度与竹竿长度已知)是( )
A.北京时间、最短竿影长度 B.最短竿影长度、竿影方位 C.最短竿影方位、北京时间 D.白昼长度、太阳高度
6.一个月后,兴趣小组再次登岛,发现该日的日落时刻与上一次相同。那么,该日的日期可能是( ) A.5月21日 B.6月7日 C.7月8日 D.12月7日
7.右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
第 1 页 共 8 页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8~9题。
8.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9.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戊
右图为某地区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②地吹(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的气温年较差比②地小 B.此时①地风力比②地强劲
C.未来几天,北京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D.图示季节,我国南北地区普遍高温
下图是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侧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有关甲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A.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 B.1月炎热少雨,7月温和湿润 C.7月温和多雨,1月凉爽少雨 D.终年温和,1月多雨7月少雨 13.乙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 )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乳畜业 D.特色瓜果种植业
读右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4~15题。
14.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
第 2 页 共 8 页
是 (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15.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17.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关于该季节的盛行风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②吹向①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 图2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略。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M地的风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19.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现象。读图回答20~21题。
20.上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示意图,若纵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则横坐标不可能代表( )
A.绿地面积 B.建筑物面积 C.工业化程度 D.人口数量
21.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热岛效应现象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第十六届亚运会于2010年在中国广州举行,开幕时间为2010年11月12日。回答22~23题。
22.读下图,其中符合广州气候特点的是( )
第 3 页 共 8 页
23.广州亚运会选择在11月份举办,从气象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 ) A.广州11月份严寒干燥,雷雨天气少 B.广州11月份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C.广州11月份秋高气爽,气候宜人 D.广州11月份高温少雨,适于观赛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24~26题。 24.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5.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6.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27.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 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8~29题。
第 4 页 共 8 页
28.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39.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江汉平原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30~31题
④ 甲水文站 湖泊 ① ② 流量 ③ 乙水文站 流向 甲水文站 乙水文站 0 a
图 1
12 24 b
36 时间/h
30.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 地 D.④地
31.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下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32~33题。
32.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
A.11月至次年1月 B.2月至4月 C.5月至7月 D.8月至10月 33.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蒸发旺盛 B.河道弯曲 C.地势起伏 D.湿地调蓄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完成34~36题。 34.若AB线是3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35.若AB线是6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
第 5 页 共 8 页
A.北半球 B.南半球 C.印度洋 D.西半球
36.若AB线是30°纬线,且位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则丙洋流的名称分别是( ) A.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B.日本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C.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加那利寒流 D.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37~38题。
37.由图可知,M处的地质构造是( )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38.影响甲地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化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冰川沉积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海浪沉积作用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39~40题。 39.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40.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在试卷上答题者无效,注意事项详见答题纸。 ....................41.下图是“某房地产公司在聊城市(约36°N)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
和“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共8分)
第 6 页 共 8 页
(1)该幢商品房阳台朝向________(南或北)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2分) (2)若在该楼的南面再建一幢新楼,并要求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的阳光,那么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分) (3)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2分) (4)当地球从A公转到C位置时,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从C公转到D时,聊城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2分) 42.资料一、二、三是昆明和贵阳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共15分)
【资料一】四季分配示意图 【资料二】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表
【资料三】降水量、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比较表
(1)根据资料一,概括昆明、贵阳四季分配的特点。(2分)
(2)根据资料二,比较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点。(4分)
(3)资料二显示,在1月和4月,昆明的气温日较差明显比同时期贵阳的大。结合资料三,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4分)
(4)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说出造成11月-次年4月昆明比贵阳降水量、相对湿度小及降水日数少的天气系统并解释原因。(5分)
43.读“世界略图”,回答以下问题。(17分)
第 7 页 共 8 页
(1)比较②④两地气候类型(6分)
气候类型 特 点 分布规律 ②地 ④地 (2)在 ① ② ③ ④ ⑤ 五地气候中受洋流影响最明显的是_____地。影响 ① 地和 ⑤ 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2分)
(3)② 地常年盛行风______(填具体风向),该地的盛行风是______(填字母) 。(2分) A.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 B.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 C.由副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D.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4)与 ③ 地比较, ① 地海陆间水循环活跃,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等主要环节上。(2分) (5)④ 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要求用 表示高压带, 表示低压带,箭头表示风向)(3分)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