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学校的应对之策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学校的应对之策

作者:范琳琳 李晓羽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6年第06期

[关 键 词] 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应对之策

[中图分类号] J9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8-0142-01 一、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困境

从生源上讲,大多数学习艺术的学生与普通文化生相比,在高二时则要参加长达半年的艺考培训,这半年中对文化知识学习的减少,造成了艺术生比较普遍表现出来的一点即文化知识的断层和缺失,而在这个现实下,笔者发现,艺术毕业生在择业就业时存在两大困境: (一)眼高手低,只考虑自己的爱好,不考虑社会实际需求

笔者对本校重点培养的主播与播主专业的在校生进行了简单采样调查,发放了一百余份问卷,最终得到了87份有效数据。统计显示,在“择业就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这一问题上,41个学生选择了“兴趣”,6个学生选择了“专业”,29个学生选择了“薪资”,还有11个学生选择了“地域”。

不难看出,一部分学生对于就业的方向较明确,但作为就业之本的“专业”,却成了学生最后考虑的因素,而“兴趣”却成为首要因素。这一点一则直接反映出他们对自己专业的信心不足,二则反映出他们面对择业就业时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 (二)心理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笔者还发现即便是一些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择业时也会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甚至是想做什么。经过进一步发掘,笔者了解到了其真正原因:一则还是对专业的信心不足;二则是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对职业、对人生的规划不足;三则是对社会生活的陌生与疏隔。

二、学校如何促进学生就业

不难看出,前面所提的两大困境,其实归根到底原因是相同的,并且这两个方面常常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那么,了解到了择业就业的主体——学生的情况之后,学校应该怎么应对呢?以本校为例,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以专业培养为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与专业信心,根本在于打造特色专业以及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本校作为西部地区的艺术院校重镇,从建校之始就结合社会实际需求着力打造特色重点专业,形成了以主播为重点,覆盖表演、导演、艺术设计等领域的专业体系。而针对不同的专业,又开设有特色的课程与活动,以帮助学生打好专业基础。

我校从建校初,便针对不同的专业开展针对性很强的晨练,如: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晨练,为了帮助学生打开口腔,保持空腔状态,用心吐字、用爱归音,同时为白天的专业课作好基础的准备,使专业学习持之以恒。而对于最新开设的艺术设计系的晨练则更加注重学生“笔”下的功夫,一首诗、一段话、一个物件,都能成为学生笔下的画作。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晨练已经成为川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特色化的小班管理

由于艺术生体质的特殊性,学校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管理,并实行小班制管理。其他大学一般情况下1个辅导员会负责管理好几百甚至上千个学生,而本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则达到了1:100,一个辅导员一般只带一、两个班级。通过这样的小班管理,辅导员能更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状况。并且他们随时会与专业老师沟通,帮助班级树立更好的学风,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个人的成长。 (三)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工作是本校工作的一大重点,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学校从学生入学之初便积极培养其就业意识,开展职业规划课程,让其学习更具目的性与针对性。同时,专业课老师还在教学中大量介绍学生所学专业的情况,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能做什么、就业机会在哪些地方、就业市场有多大、潜力如何等等基本问题。

而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更是重中之重。学校邀请众多教师为学生做讲座,通过“现身说法”式的教育,让他们对择业就业有一个正确认识,并掌握一些求职技巧。

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学校同样开展创业课程,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创业教育或分享,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外,学校还形成了优秀毕业生与校友的案例库,在校园中随处可见毕业生的宣传海报,优秀的毕业生将更新鲜的信息带回学校,以生动鲜活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如何更好地就业。 (四)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校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融入社会生活。首先是任课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社会采风或写生活动,将课堂带到社会,边学边用,以用促学。而学校则予以大力支持,并推荐学生到我校建立的诸多实习基地进行实习,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其次,学校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并举办寒暑假社会实践演讲比赛,一则专业就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能对学生的实践经历进行集中的、有针对性的点拨与指导,同时还能通过这个专门平台让学生彼此之间多多交流,共同学习。

通过种种措施,本校现已形成了以实践为特色的教学与培养方式,对于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增进社会融入感和帮助学生择业就业都带来了直接的作用。近年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地保持在99%以上,很好地验证了学校办学和就业工作的水平。

当然,本文所及,只是艺术院校学生就业的一个方面而已,所举也只是本校的一些做法与效果。要更好地做好这一工作,还需要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地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最终形成体系,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法红旗.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困境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