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汇率改革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适用性问题

浅析汇率改革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适用性问题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摘要】购买力平价理论作为最具影响力的汇率理论之一, 自创立以来就受到诸多关注,并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理论本 P=e×P 。 将上式变形,即:e= 。 身具有缺陷和局限性,其在应用时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一国汇率 变动的走势。本文通过对2005年中国汇率改革之后汇率变动 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深入探讨汇率改革之后我国汇率变动走 势偏离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原因。 【关键词】汇率改革 汇率理论人民币汇率 购买力平 价 为了缓和国际社会的压力,更主要的是从我国自身经济发 展的需要出发,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进行了汇率制度改革, 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 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人民币汇率开始了一路上扬之势。由 2005年7月21日的1美元兑换8.2765元人民币上升至2010 年7月8日的1美元兑换6.7768元人民币。但是,本文通过对 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购买力平价和市场汇率的比较发现,两者 并未良好地契合,不仅出现较大差距,甚至还存在着趋势的不 同,因此,本文将着重讨论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中国汇率变动 走势偏离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原因。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综述 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irty,简称 PPP)作为最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由瑞典学者卡塞尔于 1922年系统地阐述完成。其基本思想可概括为:货币的价值在 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 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 具有直接的联系。当然,与任何的经济学理论一样,购买力平价 理论也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其一,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是 由货币的供应量决定的。在商品供应量一定的情况下,货币供 应量越多,单位货币的购买能力就越低。其二,对于任一可贸易 商品,“—价定律”总是成立。即表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世界市 场上的每一件可贸易商品不论在什么地方出售(扣除运输费用 等交易成本),其firm总是相等的。 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种表现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静态理论,描述的是某一时点 上汇率的决定问题,即在某一时点上,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取 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除上述所说的前提条件之外,绝 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还需满足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 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同这一前提。如此,两国由可贸易商品 构成的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e× 。 i=0 i=0 上式中,a/表示第i种商品所占的权重, 和 分别表示本 国和外国第i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e为直接标价法下的即期汇 率。如果将这—物价指数分别用P,P 来表示,则上式可变换为: 《当代经济)2010g-6月(下) 这就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意味着汇率取决于 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 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与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对的是: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这是一种动态分析的理论,描述的是两个时点内汇率的变动, 将汇率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动归因于两个国家在这段时期内物 价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动。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 要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用公式表示 为: =器。 其中,e 和e。分别代表报告期和基期的均衡汇率;Pt和Pn 分别代表国内报告期和基期的物价水平;P【‘和P。 分别代表国 外报告期和基期的物价水平。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并求变动率, 即可得:Ae=aP—AP 。 这就是相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意味着汇率的升值 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通货膨 胀率超过了国外,则本币将贬值。 针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有效}生问题。西方学者进行了大量 的统计检验。各种验证结果表明:短期内,购买力平价是不成立 的,高于或低于正常的购买力平价的偏差经常发生,并且偏离 幅度很大;长期内,在高通胀、高货币增长率和小的供给冲击情 况下,购买力平价成立。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我国汇率决定的实证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通货膨胀率的数据更易获取,因而相 对购买力平价被更为广泛地使用。本文采用相对购买力平价作 为购买力平价指标。 为了阐述当前汇率中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适用性问题,本文 首先对2005年汇改后历年市场汇率和依据购买力平价计算的 人民币汇 中闯骱对羹 \ 2 I 图1 2005年7月21日一201O年7月8日我国名义汇率 走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 ■■■■■■■■●●●■●■■■■■■■■■●●■●■I ●■■●■■●●_ CONTEMPORAR ECON Y O S ●_ 汇率进行对比,通过图形和图表的方式进行直观分析。图1为 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之后至2010年7月8目的人民币 名义汇率走势图。 但是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偏差原因探讨 从第二部分的市场汇率与由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的汇率 图2、表1为2005--2009年我国和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走 势。其中,通货膨J}长率由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衡量。由于 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得出这样的结论:购买力平价 理论在对2005年汇率改革后的中国汇率走势进行解释时缺乏 2010年的年度消费者价格指数还未对外公布,因而数据只到 2009年且所查找到的数据资料中我国和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 数都是以前一年为基期来计算的。 表1 2005--2009年中关两国消费者价格指数走势(上 年=100) 2o05 2OO6 2o07 2o08 2009 可信的支持,存在着比较大的偏差。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 几个方面。 1、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的缺陷和局限性 正如在第一部分理论综述中所讲,购买力平价理论需满足 包括“一价定律”在内的诸多前提条件,而这些前提条件在现实 中往往难以得到满足,故而造成偏差的产生。同时,由于各国经 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物价指数的计算和选取上也会产生差 异,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不准确性。 2、现阶段中国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 中国 美国 11O l0l-8 lO3.4 101.5 102.5 104.8 l04.1 105.9 lO0.1 99.3 99.6 1O5 100 95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F l 竺羞垦l 年度 2006年之后,中国就一直居于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的位 置上,这在客观上给人民币升值造成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 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市场汇率的持续上涨,更是使得 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进一步加强。由另一汇率决定理 论——国际收支理论,我们知道:e=ffY,Y’,P,P ,i,i ,E )。 图2 2005--2009年中关两国消费者价格指数走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官方网站、美国劳工部网站。) 其中,e为即期汇率,Eel为对未来即期汇率的预期,Y和Y‘ 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国民收入,P和P’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 的物价水平,i和i 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利率水平。对未来汇 率的预期会对即期汇率产生影响,而如果预期本币在未来将升 值,则资金就会大量流人导致对本币的需求增加,从而使得本 币升值。 由于购买力平价由中美两国的通货膨胀率决定,而购买力 平价的计算又涉及基期选择等问题,所以此处采用中美两国通 货膨胀率走势图(即消费者价格指数走势图)来替代中国购买 力平价走势图。 根据以上两图,我们可以得出:依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 的汇率并不能很好地吻合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的市场汇率 走势,在2006年之后甚至出现了趋势相反的情况,这说明购买 现阶段,人民币升值预期十分强烈,结合国际收支理论我 们不难发现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导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 重要因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购买力平价理论解释能 力的弱化。 3、现阶段中国利率水平的影响 力平价理论对我国的汇率走势并不具备较强的解释能力,并不 具有对中国汇率确定的适用性。接下来我们将对这5年的情况 分阶段进行具体分析。 2005--2006年末,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此阶段我国 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由1美元兑换8.3元人民币上涨至1美 元兑换7.8元人民币,上升幅度为6%;同时国内出现通胀,但是 通胀程度小于美国,可由此估算由购买力平价模型计算的汇率 为了扩大内需抵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保持 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国目前的利率水平一直维持在较低的 水平之上,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25%,低于美国的利率水平。 而根据利率平价论:p=i—i 。其中,P为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 的升(贴)水率,i为本国即期利率,i 为外国即期利率。由此我们 会上扬,上涨幅度在2%左右,市场汇率与由购买力平价计算的 汇率变化趋势相同,但是程度上相差较大。 2007年初一2∞8年末,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此阶段 知道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国外利率,本币在远期将升值。这也在 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汇率一路走高的现象,同时也解释了市 我国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走高,由1美元兑换7.8073元人民币上 涨至i美元兑换6.8346元人民币,上升幅度超过10%;但同时 场汇率与由购买力平价计算所得的汇率之间产生巨大偏差的 原因。 4、实证所选时间长度问题 国内出现严重通胀,且通胀程度大于美国,由购买力平价理论 可知人民币汇率在此阶段内应贬值,但是市场汇率却在大幅上 涨,两者显然在走势上相反,同时程度上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009年初一2()()9年末,由于世界金融危 ̄JLX ̄经济运行各方 面的影响,中美两国的通胀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但是幅度 不大,且减少程度上非常接近。此阶段我国人民币汇率在国际 由于自2005年汇率改革至今不过5年的时间,我们所能够 选取的实证数据相当有限,而购买力平价理论本身又是一个在 短期无效,在长期相对有效的理论,所以产生偏差在所难免。相 信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多,实证所用的时间长度的扩大,购买力 平价理论的解释能力会有所提高。 压力下继续走高,由1美元兑换6.8367上涨至1美元兑换 6.8282元人民币,上涨幅受仅有o.12%。同时,由于受金融危机 对实体经济的影响,2009年中美两国的通胀程度都较上一年有 【参考文献】 [1】陈岱孙等:国际金融学说史[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2】姜波克等:汇率理论和政策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所减轻,中国通胀减轻的幅度大于美国通胀减轻的幅度,根据 购买力平价模型估算的汇率会增值,但上涨幅度不大,仅为 0.3%。由此市场汇率与由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汇率变化趋势相同, 《当代经济}2olo年6月(下) 1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