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9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No.9,2009 总第47期 Serial No.47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策略解析 佟姗姗 (大庆职业学院,黑龙江大庆163255) 摘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实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通过剖析农业产业结构内涵,探讨黑龙江省农业 产业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相对滞后,农业生产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不够, 农业结构仍需调整。有针对性地找出影响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制约因素,提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策 略.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041—02 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各地区进行了几次规模较大的农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粮食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 中国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黑龙江省优质土地条 件居全国之首,总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 国十分之一以上,人均耕地和农民人均经营耕地是全国平均 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优质专用农 产品快速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畜牧和水产养殖成为新的增 长点,主要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城镇化进程、农村剩 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龙头企 水平的3倍左右(黑龙江省情信息网,2004);林地面积居全 国第一位,牧地面积居第七位。该省土质肥沃,地势平坦,耕 地连片,水源充足,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赵福 臣等,2002)。全省现有耕地1 180万公顷,草原面积约433万 业作用明显,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粮、经、饲配比 合理、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但仍存在着农业产业和农村经 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整体效益不高、不能协同其他相关产业 的发展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找到解决的办法。 一公顷、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适于发展畜牧业。改革开放以 来,黑龙江省的农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畜牧业发挥潜在优 势,迅猛发展,畜产品总量、商品率成倍增长,黑龙江省的奶 牛饲养量、鲜奶、乳制品在全国独占鳌头(黑龙江省统计局, 2003)。林业资源丰富,全省林业经营总面积3 126万公顷,有 、农业产业结构内涵 农业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内部各个组成部 分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所谓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产 结构.主要表现为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如种植业、畜牧 林地面积l 91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1.9%,森林面积、森 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有林 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境内江河湖泊众多,现 有湖泊、水库6000余个,水面达8O多万公顷,是中国水资源 较丰富的省份之一。 业、林业、渔业等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二是产品结构,主要表 现为同一生产部门中不同产品之间的结构,如种植业中粮食、 油料、蔬菜等作物之间的比例;三是品种结构,主要表现为某 一黑龙江省作为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 农业大省,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把农业优势真正发挥出 产品中不同品种之间的比例,如大豆品种当中转基因品种 与非转基因品种的比例等ll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农业发 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调整的原则是调优农产品、调高单产、 调活农村经济、调富农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 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中一项 来,农业生产效益始终落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2000 年起,黑龙江省开始大幅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特别是对种 植业结构的调整,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2000年全省粮食作 物播种面积比1999年减少4%,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作物分 别增加了18%和127%(黑龙江省统计局,2001),这使得 2000年的农业生产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全省人均纯收入 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 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仅 是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 依然与上年持平;2002年黑龙江省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 观需要,对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 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的调整力度,在扩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同时,加快了畜牧 业发展的步伐,开始启动奶业振兴计划,这一年,全省的各项 经济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003年,黑龙江省农业开始 实施种植业与畜牧业主辅换位战略,将一直占据农业主导地 位的粮食生产让位于畜牧业,欲把畜牧业建设成为全省农村 二、黑龙江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 收稿日期:2009—01-07 作者简介:佟姗姗(1982一),女,黑龙江大庆人,教师,从事物流管理研究。 一4l一 经济的“半壁江山”。尽管如此黑龙江省近年来的农业发展状 况却不容乐观,黑龙江省农业现正处于~个复杂多变的时期 (赵继红等,2004)_。而从2004年开始,国家非常重视粮食安 全问题,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到2007年黑龙江省农作物 2.区域自然资源条件。自然资源的差异性和自然资源对 农作物的制约性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自然基础,因此农业 受自然资源条件的影响很大。 3.农产品需求社会需求状况。社会需求对农业产业结构 变动有着拉动和引导作用。经济体制以及各项政策都会影响 播种面积已连续三年持续增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再创新高, 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2007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 17 611.8万亩,比2006年增加208.8万亩,增长1.2%,已经连 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动。人们的衣、食、住、用等需求也会由低 级向高级,南量变向质变发展。从而,农业产业结构将依据社 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 4.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应该是服务和引导,过多的 续一年保持增长。2007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为15 691.2 万亩,比上年增长2.8%,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89.1%。这 是继去年创历史新高后,粮食播种面积和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 都再创新高。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播种面积大幅下降。2007年 黑龙江省经济作物同饲料作物播种面积总计为1 920.6万亩, 同比下降10.2%。主要粮食作物种植Et趋集中。 (二)存在问题 1.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较落后,农业结构调整缺乏动力。农 民现得利的思想意识较重,遇事凭直觉经验决策,结果造成 市场卜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大利变成了小利,甚至无利可图。 另一方面农民思想意识保守,对新事物难以接受。 干预反而会适得其反,破坏经济的发展,降低政府在农民群 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 四、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1.完善、优化种养加结构,提高产品品质效益,实施名牌 战略。黑龙江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改变种植业、养殖业和加 工业严重脱节的局面,因此,实现农业的整体协调发展,必须 优化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结构,实施种养加结合的原则。 2.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省域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 的对外开放水平。从实际出发,加快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不 2.产品结构雷同,种植业结构模式单一化,粮食面积继续 增加使风险增大,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持续下降,种植结构 有待进一步调整。由于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 重较大,2007年黑龙江省平均达到89.1%,比2006年提高了 1.4个百分点,而黑龙江省各地均以大豆、小麦、玉米、水稻种 断扩大国际贸易渠道,提高农业招商引资水平。 3.努力优化区域布局,扩大规模生产,加大对开拓营销市 场支持。通过实行品种合理布局,规模化生产,因地制宜,发 挥资源优势,建设和培育对相关产业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 业,进一步开拓市场,加快结构调整,带动全省农业产业经济 的持续发展15]。 4.注视科技进步的力量,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加快产 业化进程。科学技术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器。从目前 植为主,如果出现粮食价格全面回落或遭受自然灾害等情 况,都将给黑龙江省农民收入造成较大影响。受外运蔬菜、信 息不畅和技术落后影响,种菜效益不高,黑龙江省蔬菜等作 物种植面积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3.农业结构调整仍然缺乏系统地、科学地规划和引导,农 民适应市场能力有待于提高,种植业没有形成各自的特点。 4.农业科技及推广应用水平低、农业产品科技含量低。不 注重农业技术及农产品的开发,导致农业生产总体水平低 下,产品档次不高,优质产品相对较少。农民科技文化、思想 素质、劳动意识与农村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还不适应。 5.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支持不足。新品种培育、改良、引进, 市场走势来看,农产品的高科技与高效益密切相关,为了充 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增加效益中的潜力,全省各地市应通过建 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高科技园区,引进、示范和推广 新品种、新技术,使园区的效益达到充分发挥。同时要增加财 政投入,对农业结构调整实行重点扶持,金融部门要制定优 惠政策,为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提供优惠贷款,充分调动 社会各界投入 。 新种植方式的应用和新设施的投入、市场开发和产品流通等 方面都需要资金、技术、设施等的支持。但是由于资金短缺, 一结论 总之,为提高黑龙江省的农业综合效益,必须加强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速度,同时,要充分利用黑龙江省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 些农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无法实施或进度很慢 。 三、影响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制约 因素 1.农业科学技术条件。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的组成 部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导致农业产业结 构变化的最强大的推动力之一。 参考文献: 点区域资金和技术的优势以及哈大齐高新技术产业带的产 业集聚效应,并进一步加强垦地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多 管其下,才能改变黑龙江省农业作为弱质产业的境况,也才 能实现黑龙江省农业对全省经济的推动作用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探讨【J】.产经论坛,2006,(I):25-28 …1 李艳春.刘锐.固镇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7-10 [2】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_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4):104-106 【3】 郭琳,王华春.J】.榆林学院学报,2007,(11):7—9. [4】 邵治亮冲国中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6:17—19. [5】 张孟林.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及对策IJ】.甘肃金融,2007,(5):64. 【6】 刘德.[7】 刘金薇-论农业产 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2o0 ,‘4’:5 一 6’ 42~ [责任编辑 王建国】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