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丹
【摘 要】目的 了解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部分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整体状况较好;女生寻求外界支持能力要显著高于男生(P<0.05),担任学生干部的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总分及理智调控情绪能力、 控制消极暗示能力、 积极补救能力维度得分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医学生(P<0.05);性格、社会支持、兴趣爱好、参与活动情况对情绪管理能力及其各维度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有效缓解医学生的负面情绪.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年(卷),期】2018(036)008 【总页数】2页(P134-135)
【关键词】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影响因素 【作 者】朱一丹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12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526.5
大学生情绪管理是对大学生个体情绪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它是研究大学生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是建立和维护良好情绪状态的一
种现代管理方法[1]。大学生的情绪丰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面对恋爱失败、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障碍等挑战时,往往会有不良情绪产生,有些学生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使问题得到解决,而有些学生面临这些问题时会引发很严重的后果,因此,有效的情绪管理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医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往往较其他专业学生更大,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更加严重,因此,本研究以医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情绪管理能力的相关因素,为情绪教育提供现实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医学院校36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68份,回收有效问卷3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1%。 1.2 工具
问卷采用王飞飞[2]编制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和情绪管理能力两部分,其中情绪管理能力测试包括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以及积极补救能力5个维度。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指当个人出现不合适、不恰当的情绪反应时,理智地分析和评价所处的情境,分析形势,冷静应对的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指当消极情绪引发个体强烈的本能性宣泄念头时,能够控制冲动,冷静头脑,告诫自己要以建设性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指当遇到不合适或不恰当的情绪时,主动向亲朋好友等社会支持系统成员寻求帮助的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指控制自己的知、情、意、行不受他人不良言行影响的能力;积极补救能力指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改善自身情绪状态的能力。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整体情况(见表1)
调查显示,医学生在控制消极发泄能力这个维度上的条目均分最高,表明医学生控制消极发泄这种情绪管理能力最好;医学生在积极补救能力这个维度上的条目均分最低,表明当遇到不良情绪时,医学生积极补救能力较差。各维度条目均分的高低顺序依次为:控制消极发泄能力>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积极补救能力。
2.2 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的比较
2.2.1 男女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比较(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在总体情绪管理能力方面,女生与男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寻求外界支持能力要显著优于男生(P<0.05);在其他4个维度上,女生与男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 担任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比较(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在总体情绪管理能力方面,担任学生干部的医学生要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医学生(P<0.05)。在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积极补救能力3个维度上,担任学生干部的医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医学生(P<0.05)。
2.3 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相关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性格、社会支持、兴趣爱好、参与活动情况4个因素对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将以上4个因素分别与情绪管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做
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发现性格、社会支持、兴趣爱好、参与活动情况4个因素均与情绪管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4。 3 讨论
3.1 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特征
情绪管理能力问卷条目均分为3分,研究结果表明,在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5
个维度上,各维度的条目均分均高于3分,说明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整体状况较好,在多数情况下,基本能理智地控制情绪。医学生在控制消极发泄能力这个维度上的条目均分最高,而在积极补救能力这个维度上的条目均分最低,表明医学生在产生不良情绪时,能够采取理智的方式控制消极发泄的念头,并在一定程度上做出努力,寻求外界支持,但在采取行动积极补救不良事态方面的能力还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1 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整体情况(±s,分)? 表2 男女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比较(±s,分)?
表3 担任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比较(±s,分)? 表4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注:*P<0.05? 3.2 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和女生在情绪管理能力上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女生寻求外界支持能力要高于男生(P<0.05),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男性被认为比女性更勇敢和坚强,不会轻易被困难所击倒,即使遇到困难,自己也能够应付,因此遇到情绪不佳时,男性一般很少寻求外界帮助,而是靠自己去解决;而女性常常被认为是弱者,她们没有能力改变困境,在遇到不良事件时,她们更愿意去找朋友或亲人倾诉,希望能够获得他人的帮助和理解[3]。同时研究发现,担任学生干部的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总分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医学生(P<0.05),这可能与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能够使学生理智地分析和评价所处的环境,提高分析、冷静应对的能力,同时担任学生干部的医学生处理学生事务更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强,在遇到不良情绪时,更能理智调控自己的情绪,不容易受消极暗示心理的影响,也更加积极地进行补救。 3.3 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显示,性格、社会支持、兴趣爱好、参与活动情况4个因素与情绪管理能
力及各维度均有相关性(P<0.05),印证了其他学者的发现[4-8]。性格乐观的学生遇到困难时更愿意往积极美好的方面去想,心胸豁达,不容易受消极的心理暗示所影响,也会努力采取补救措施去解决问题,从而重新获得良好的情绪;朋友、兴趣爱好、参与活动越多,在遇到不良情绪时,越会寻求外界支持,以找到合理的宣泄途径,从而把注意力从消极的情绪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来。 4 建议
在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医学专业教育的特殊性使医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变化和不良情绪,因此加强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开展形式丰富的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他们释放内心压力,培养情绪调控能力,同时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其社交能力,以培养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积极进取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王飞飞.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3]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解小青.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6):82-83.
[5]何小蕾.情绪智力问卷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6]陈盼.大学生情绪管理及其思想政治教育[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1):138-141.
[7]周静.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9):48-50.
[8]肖艳双,徐大真.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国际精神病学
杂志,2010(4):197-1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