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春季学期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2020年春季学期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规矩”等词语。

2.自读感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3.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难点】

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图片:看,这是什么?对,一个葫芦,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可是有故事的宝葫芦。

2.今天,我们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学生齐读课题“宝葫芦的秘密”。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阅读到的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宝葫芦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张天翼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张天翼(1906-1985),中国当代作家。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妖怪 规矩 乖巧 撵上 脚丫 拽住 冲着 又瘦又长 烫着 溜开 幸福 舔手 向日葵 罢了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拽 瘦 绍”,前鼻音“撵 舔”,后鼻音“烫”。另外,多音字“冲”在这里读“chòng”,还有一个读音“chōng”,组词“冲动”。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舔 葵 瘦”。

“舔”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部分,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上面的“天”的撇注意不要写太长,下面是“小”多一点点。“葵”上窄下宽,注意第四笔是横撇,第六、七笔都是撇。

“瘦”半包围结构,注意病字框里面的部分,笔顺依次是是:撇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 横撇 捺。

(3)词语解释

介绍:沟通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引入;推荐;使了解。

妖怪:除人类和神以外存在于天地中的超自然生命,即由于认知限制,人们暂时难以用科学解释的现象或事物。

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劈面:迎面,正对着脸。

可怜巴巴: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

声明:指公开表态或说明。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宝葫芦的主人王葆的自我介绍。

第二部分(5-18自然段):奶奶从小给我讲了许多宝葫芦的故事。

第三部分(19-21自然段):我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

5.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主要讲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

四、细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想想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宝葫芦的主人是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名叫王葆。)你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①“我姓王,叫王葆。”

为什么不说“我叫王葆”?

(这样说,比较正式,有仪式感。)

②“可是我要声明,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为什么说王葆说“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因为他和宝葫芦有故事,是传说中的那种宝葫芦和王葆发生过一些故事。)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张天翼先生一道认识了传说中的宝葫芦有过故事的王葆小朋友。下节课我们,来看看宝葫芦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了一个小朋友王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张天翼先生走进宝葫芦的故事,去感受一下宝葫芦的神奇。

二、深入理解,探讨故事

(一)学习第二部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

1. “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

奶奶给“我”讲了哪些故事?(都是宝葫芦的故事)

2.“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1)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非常奇妙)

怎么奇妙了?

预设:

① 三遇到了神仙,并得了一个宝葫芦很神奇。

②李四游到了龙宫,得到一个宝葫芦。

③他们从宝葫芦那儿得到了很多好处“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指导朗读第二部分: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读出宝葫芦的神奇。

(2)奶奶给我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分组讲故事,选代表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

注意:可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空白,发挥想象,大胆编创。

预设:

有一天,赵六到地里翻地,因为他是个勤奋的农夫。掘着掘着,忽然感觉锄头底下硬邦邦的。他想:难道底下有宝贝吗?于是,他就小心翼翼地把“宝贝”从土里掘出来,一看,是一只金灿灿的,长得非常饱满的葫芦。赵六看到了,不禁有些失望。赵六想:“如果挖上来的是一个大元宝,该多好呀!”奇迹出现了,立刻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元宝就出现在他的手心上!

3.王葆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为什么?(因为听了这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板书:宝葫芦使人们 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4.“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是啊,王葆,要宝葫芦最想做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部分:

读读课文20-21自然段,圈画出王葆要宝葫芦的目的是做哪些事?

(1)帮助王葆列式子,学数学: “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从这段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2)帮助向日葵长高: “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从这儿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板书: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指导朗读:读读第三部分,读出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自己也想要个宝葫芦。童话的故事好奇妙呀!

2.王葆为什么要宝葫芦?他能用宝葫芦做什么?

小组分组交流,展示如下:

预设:王葆想要宝葫芦为自己做事情,自己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预设:有了宝葫芦可以替他做数学题,可以帮助他种好向日葵。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把宝葫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宝葫芦使人们: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教学反思】

26.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硕、允、砌”等8个字,会写“硕、允、砌”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允许、砌墙、禁止、告示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了解巨人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巨人又有了哪些变化。

4.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

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们阅读过哪些优美的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有勇敢可爱的小红帽,还有坚强执著的丑小鸭……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王尔德,走进《巨人的花园》中,一起认识一位巨人吧!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王尔德一起,走进巨人花园,感受那里景象的变化多端。(板书:巨人的花园)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世纪英国(准确来讲是爱尔兰,但是当时由英国统治)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硕果 允许 砌墙 覆盖 呼啸 一缕 搂住 脸颊 告示牌 禁止 惩罚 踪迹 呼啸 自私 拆除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拆”等。

(2)指导书写

“ 砌 啸 拆”都是左窄右宽,“ 允 禁 ”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洋溢:充满;广泛传播。充分流露、显示。

(2)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3)瑟瑟发抖:指因寒冷或害怕而不停地哆嗦。

(4)任性:指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须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

(5)冷酷:意即冷淡苛刻,残酷无情,毫无同情心。

(6)提醒:是唤起忘掉的事或很难再想起的事,有时是通过告诫的方法引起的;从旁指点,引起注意。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分几个部分介绍巨人花园的?(三个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

将材料串接起来的?(事情发展的顺序)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巨人回来前巨人花园可爱而快乐。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巨人回来后驱赶孩童,花园充满凄凉和没有了生机。

第三部分(10-15自然段):发现原因后,巨人欢迎孩子,花园又充满快乐。

5.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的是巨人回来前巨人花园漂亮而快乐。巨人回来后驱赶孩童,花园充满凄凉,没有了生机。当弄清原因后,巨人欢迎孩子,花园又充满快乐。)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王尔德先生一道欣赏了巨人花园多次变化的景象,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巨人花园里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那里的快乐和温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巨人的花园,了解了巨人的花园里的景象在不断地变化,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们赶紧走进巨人的花园里,再看个明白吧!

二、品读课文,感知体验

出示巨人回来前花园景象的课件:

巨人回来前,花园的景象是怎样的呢?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出示“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还有十二棵桃树,春天开出淡红色和珍珠色的鲜花,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预设:巨人花园的景色真美啊!

师:是啊,这么美的景色人们喜欢带领孩子一起到这儿玩耍,但是后来——

巨人回来以后,花园多次发生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请你把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你们在这儿干什么?

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巨人在叱责孩子们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并指导朗读。

说一说,巨人是个怎样的人。(自私、冷酷、任性)(板书:冷酷、任性)

他叱责孩子们之后,花园里的景色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巨人叱责孩子们之后,花园里的景色发生巨变的课件。

可是春天始终没有来,夏天也没有来。秋天给每个花园带来了金色果实,但巨人的花园却什么也没有。

巨人独自在花园里生活,他过得快乐吗?(凄凉、寒冷、孤独)

后来是什么又让春天来到了花园里?(孩子)

巨人才醒悟过来,指名朗读巨人的话。

我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

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

巨人终于醒悟了,他拆掉了围墙,迎来了春天……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学生想象拆掉围墙后花园里的美景。)

出示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课件。

巨人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巨人的生活变得怎么样了呢?

巨人把花园还给了孩子后,他还那样孤独寂寞吗?(巨人不再孤独,因为有了孩子们的陪伴。)

现在的巨人花园真美好呀!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猜猜巨人陪孩子们做了哪些游戏?

生甲:老师,巨人陪孩子们做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们藏在他的身后。

生乙:老师,巨人陪孩子们做拔河游戏,让孩子们把他的手臂当成绳子来拔。

生丙:老师,我来说个更有趣的游戏。

师:还有什么有趣的游戏呢?你来说说看!

生丙:老师,巨人可慈爱、宽容、善良了!他让孩子们爬上他的肩膀,抱着他的脖子,坐在他的肚子上滑滑梯,一定很好玩!(板书:宽容 善良)

师:有感情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想象画面,并演一演。 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的中间,感到无比幸福和快乐。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再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吧!

三、感悟道理,初识童话的特点

1.巨人的冷酷和任性唤来了寒冬,巨人醒悟后花园里一片美景,春天到来了,正是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理。谁来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板书:寒冬 春天)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经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与人分享快乐的?

生甲: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秋天,我们家的苹果成熟了,我摘下一些红红的苹果,送给了我的同桌,他还夸我们家的苹果很甜呢!

生乙:我把新买的故事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看,可开心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把快乐分享给大家时,一个快乐就会变成无数个快乐,那样,你才会感到内心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做个懂得分享的孩子吧! (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与人分享快乐”的种子才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2.总结:快乐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板书:快乐一起分享)

3.通过学习本课,你对童话题材有什么认识? 语言生动浅显,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运用拟人的写法……

【板书设计】

26.巨人的花园

任性、冷酷 善良、宽容

↓ ↓

寒冬—————→春天 快乐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27.海的女儿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港、宴”等13个生字,积累生字组成的新词。

2.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体会人鱼公主的美好心灵。

3.激励学生从小为人大度,常抱有处处为别人着想的思想。

4.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重点】

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大意,体会人鱼公主的美好心灵。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段,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动画片段)(

2.你知道这里的主人公叫什么吗?她是谁笔下塑造的人物?

学生分享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一生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安徒生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他的很多童话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代表作品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作品《海的女儿》,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生动形象、美丽动人的故事的。

4.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提出读书要求: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晨曦”的意思。“旗帜”中“帜”的读音。“睫毛”中“睫”的写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写上的再强调。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

港口 皇家 睫毛 喜讯 挽手 神圣 仪式 旗帜 垫子 永恒 舵手 晨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在相关的段落旁可以做适当的标注。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吗?注意把故事讲清楚、生动。

指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文章大意。

小人鱼心爱的王子即将举行婚礼,但新娘却不是她。小人鱼在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就会化为泡沫而死去。此刻,人鱼姐姐们用她们美丽的长发换来女巫的剪刀并告诉小人鱼,只要用刀刺进王子的心脏,她就可以恢复人鱼原形,再活三百年。小人鱼却选择把刀抛到海里,自己化成了泡沫。她把所有的美好和幸福都留给了王子和他的新娘。

2.小人鱼为什么最终会化为泡沫?

她不忍心刺死王子来换取自己的生命,为了成全王子,她选择放弃生的机会,自己最终化为泡沫。这也体现了小人鱼善良、勇敢的品质。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勇敢。

(1)她觉得自己的心在破碎。她知道,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她就会死去,变成海上的泡沫。(抓住关键词“心在破碎”,理解小人鱼伤心、难过和委屈的心情。)

(2)为了他,她离开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声音;为了他,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为了王子,她承受着离家之痛,被巫婆拿走了美妙的声音,身体还要每天承受着痛苦。)

(3)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这一细节描写刻画出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在这生命抉择的时刻,小人鱼选择了善良,选择了成全别人,自己则化成了泡沫。)

(4)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这是小人鱼在向自己深爱的人告别。)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小人鱼说些什么?(学生畅谈感受)

四、回顾总结,习得方法。

通过这篇文章总结童话的写法,感受童话的奇妙。(故事情节奇幻、丰富的想象力、小故事大道理。)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1.发挥想象力,按自己的想法创编故事。(注意结合童话的特点,故事情节要符合逻辑。)

2.这篇课文节选自《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这篇童话,与同学交流读书体会。

【板书设计】

27.海的女儿

善良 勇敢

泡沫

【教学反思】

习作:故事新编

【教学目标】

通过让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掘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多看书多思考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续编故事,体会故事带给我们的乐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发掘创新思维。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起表达欲望。

1.《龟兔赛跑》视频导入,擅长跑步的兔子为什么输给了慢吞吞的乌龟呢?(兔子在比赛中睡着了;因为兔子太骄傲,没把对手放在眼里;因为兔子有意想让没有自信的乌龟赢;因为兔子帮助别人刚回来太累了……)引导学生大胆去想别人没想到的。

2.你心目中的兔子是什么样的?(赛跑健将、善良、善解人意、骄傲自大……)那乌龟呢?(勤奋、执着、自卑、聪明……)

3.如果再跑一次结果会怎样?这次比赛又会发生什么呢?今天咱们来比比谁的想象更新奇独特,又合乎情理。

二、审清题目,明确表达要求。

1.读习作内容,明确要求。

说说教材中给出了哪些信息。

讲故事要有主人公形象,情节要有起因、经过、结果。

题眼“新编”是指把一个已有的故事改编成一个新故事,来表现新的主题或者深化原来的主题。

2.了解故事的起因,推测《龟兔赛跑》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引导可以是情节(增加或改变)、时间、空间、角色等方面的改变。

三、合理选择材料,凸显表达重点。

1.猜故事。

2.比情节。要让它的经过有变化、有矛盾、有起伏,这样的一个过程叫做情节。一个故事没有变化、平平淡淡有意思,还是情节曲折起伏有意思呢?

3.起波澜。

于平淡之处起波澜,令人意想不到,这就是曲折动人。

预设:选择“乌龟又赢了”这一结果,从不同角度思考可以写的材料。

(1)站在兔子的角度,合理推想兔子在比赛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对写作材料进行分类。

(2)从乌龟的角度,合理猜测乌龟为了赢得比赛想出的办法。

小组讨论。交流分类,筛选合适的写作材料。

以“乌龟又赢了”这个结果为例,引导学生分别从兔子和乌龟的角度去推想可能发生的情况。通过讨论、交流,引发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合理推想各种材料,在“新”字上做文章。

4.引导思考新编这个故事的目的。

预设:(1)以“乌龟赢了”为例,思考新编故事的目的。

(2)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指导根据中心确定写作内容。

同桌讨论。 指名交流。

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引导学生思考选取该材料写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中心思想出发去思考该材料是否有价值,进而能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来写。

四、发散思维,选择熟悉的故事进行新编。

1.围绕确定的材料安排内容。 2.集体交流,适时指导改进。

明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梳理写作思路。

思考哪些材料最能表现中心内容,小组交流后,课堂上写这个重点片段。

交流,师生评价,修改。

五、妙笔生花,独立编写故事。

完成后,和同学、家人分享,根据所提建议进行修改。师生点评,完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故事新编

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奇思妙想 合情合理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交流童话的特点:充满奇思妙想、有趣,并学会运用。

2.学习辨析近义词,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

3.学习描写季节的句子,了解季节的特点,并学会抓住季节特点的方法写话。

4.学习正确书写书签的方法,美观、大方训练抄写语段的能力。

5.理解警句的大意有助于学生积累句子,增强学生理解和积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辨析近义词,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学会抓住季节特点的方法写话。)【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八”。

二、交流平台

读童话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童话充满着奇妙的想象,里面的人物大都拥有非凡的能力,还能感受到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如《巨人的花园》中,“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住他,放到树枝上。这棵树马上开花了,小鸟们也飞来歌唱”。从这两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到故事的神奇,也可以感受到原本凶狠的巨人变成了一个和善的人。《海的女儿》里的小人鱼,为了心爱的王子,身体化作了泡沫。这既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又让人为她的善良感动。

除了本单元学习的几篇童话,其他童话也都充满了奇思妙想。并有着丰富多样的人物想象,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1.读读上面的句子,你体会到童话的特点是什么?

预设:

(1)童话充满了奇思妙想。

(2)童话里的故事让人意料不到。

(3)童话有趣、充满幻想。

(板书:童话充满了奇思妙想、有趣、充满幻想)

2.练一练:举例说明,其他童话也充满了奇思妙想。

预设:

(1)《拇指姑娘》中一个母亲得到了一个像大拇指这么大的姑娘,这位姑娘在百花丛中找到了自己的白花王子;

(2)《小红帽》小红帽和外婆被大灰狼吞掉后,被猎人救出,剖腹后竟然奇迹生还。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不同。

1.出示: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不同。

◇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 每当我伤心难过时,总会得到好朋友小杰的安慰。

◇ 这个字怎么写?我忘记了。

◇ 任岁月潺潺流淌,不能忘怀的,始终是老师深情的目光。

2.读一读这些这两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

3.说一说,每组加点的词语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近义词)你能区别它们的不同之处吗?(板书:区别近义词)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第一组中“慰藉”和“安慰”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安慰”是语言上的,“慰藉”是自我心理的情感填补,安慰不一定起到慰藉的作用。第二组中“忘记、忘怀”。“忘记”对象可以是人、事物、时间等,如他忘记带钢笔;也指某种道理,如不能忘记这个深刻教训。“忘怀”对象指以往值得怀念的,有较明显的感情色彩,如难以忘怀,不能忘怀,多用于书面语。

(二)想一想下面的句子是怎样描写冬天的,照样子写一写其他季节。

想想下面的句子是怎样描写冬天的,照样子写一写其他季节。

◇ 雪用他的白色大衣覆盖着青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他们还请来北风同住。北风身上裹着皮衣,整天在花园里呼啸着。

◇ 冬天,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 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不一会儿,地上、树上、屋顶上就积满了厚厚软软的白雪。

1.读读上面的句子。

2.想一想,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冬天的?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第一句描写了冬天里的雪、霜和北风。让人感到非常冷。

第二句抓住了冬天里的动物紫貂和黑熊,知道了它们过冬的方式都是躲在洞里,紫貂还出去捕捉食物,而黑熊则只好舔自己的脚掌。

第三句描写了北风呼啸,吹起雪花,各处积满了白雪的景象。

3.照样子写一写其他的季节。

描写夏天:

(1)夏天是充满生机的季节。瞧,一棵棵树长得可茂盛了,它们撑起一把把绿绒大伞,一片片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绿得发亮。再看公园里花团锦簇,五彩缤纷。有灼灼如火的“洛阳红”,玉骨冰心的“夜光白”,端庄秀丽的“魏紫”,还有最美丽的“火炼金丹”……真是万紫千红,叫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2)夜晚,特别的安谧静美。知了睡了、青蛙也睡了。天空中,明亮的月亮像一位仙女,她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那位仙女一直望着我,向我絮絮低语。在她周围,许多调皮的小星星向我眨眼。

(3)瓦房前大多都有几棵长得郁郁葱葱的老树。几个老爷爷正坐在屋前老树底下,跷着二郎腿,悠闲地聊天。

(4)夏天是炎热的。红彤彤的太阳像个大火球,大家都穿上了自己喜欢的背心、短裤。许多大人在树下谈话乘凉,一旁的小朋友拿着冰棍美美地吃着。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交流了童话充满想象的特点,学会用这种方法说话或作文。学习辨析近义词,会抓住不同的景物、用不同的视角来描写同一季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八”。

二、书写提示

做几个有趣的书签,在书签上写一句喜欢的格言。

1.看提示

旁边提示我们写书签时,要注意什么?

(1)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

(2)字距要均匀。

(3)上下字要对齐。

(4)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观。

(板书: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 字距要均匀 上下字要对齐 格式更美观 )

2.写一写

(1) 先照着字帖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2)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

三、日积月累

1.下面是关于读书的警句,学生尝试读一读。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小组内交流对这些警句的理解。

选代表展示自己对这些警句的理解。

3.教师讲解:

(1)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意思是:年少时不刻苦勤奋学习,等到将来必有后悔之时。

(2)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意思是:读一天书就有一天的收获,但如果有一天没读书就会丢失十天的读书的收获.因为读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天天都要学习。

(3)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意思是:学习不怕基础差,只要迈步向前,不断进步就不迟。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意思是:读书初看是没有路可走,只有勤奋才能开创一条路。学习知识就如一个人身在大海中一样,只有在里面悟出道理,学为所用,这样就好比一条属于自己的船。知识转化为智慧之船,人生里程的航行就有了方向。

4.把这些警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正确书写书签的方法,美观、大方训练抄写语段的能力。理解警句的大意,课下请同学们把今天的所学再复习一遍。

2.布置作业:会背会写日积月累,并动手写一个书签。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童话充满了奇思妙想、有趣、充满幻想

区别近义词

仿写描写季节的句子:抓住特点

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 字距要均匀 上下字要对齐【教学反思】

格式更美观

2020年春季学期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比如在探讨“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不足之处】

对朗读指导引导不够,对学生的创编时的引导铺垫不够,打算在推荐阅读之后的阅读交流会中继续交流创编故事。

26.《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体会巨人的“任性”和“冷酷”,以及使花园发生的变化,有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2.注意挖掘空白点,力求读写结合。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课文没有写出来,而是通过读中促悟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既训练了同学们的想象思维,又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不足之处】

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描写冬天的词“雪花飞舞、狂风大作、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和描写春天的词如“阳光明媚、草翠花开、绽出绿芽”等这些词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运用,也没有让学生进行积累。

其次,是在讨论问为什么巨人不让孩子们到花园里玩耍?这一问题时,有学生回答巨人是怕孩子们损坏花园里的花草,这一明显不符合文章主题的答案时,没有及时地引导,所以学生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最后引导学生对冷酷的巨人说话的时侯,许多学生都告诉巨人自己不会损坏花草的,而不是针对巨人的冷酷进行劝说。

27.《海的女儿》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分析人物品质,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写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中。

【不足之处】

由于注重了写作方法的学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

24.《习作:故事新编》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本次习作从学生的认知入手,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内容作为切入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交流互评,教师只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

2.故事立意要有突破,情节设置要让人耳目一新,撬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敢想、乐讲、会写,和同伴互相交流启发,评价互助。

【不足之处】

在学生说作文的过程中,最初的设计即使再合理,预想得再完美,在课堂上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及时引导,及时点拨,这样才会使得教学落到实处。学生语言贫乏,要指点学生多看书,多积累。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交流了童话充满想象的特点,学会用这种方法说话或作文。学习辨析近义词,会抓住不同的景物、用不同的视角来描写同一季节。学习了正确书写书签的方法,要美观、大方,训练抄写语段的能力。理解警句的大意。教学中,放手给学生训练、交流、展示,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不足之处】

讲解稍微多了一些,能放手的应该放手给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讨论交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