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犯罪论练习题(一)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犯罪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 ) A.刑事违法性 B.社会危害性 C.应受刑法惩罚性 D.主观罪过性

2.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 A.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B.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人或物 C.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 D.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

3.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属于简单客体的是( ) A.盗窃罪 B.绑架罪 C.医疗事故罪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4.铁路扳道工因和恋人分手饮酒自醉,未能及时扳道,致使火车相撞,构成犯罪,其义务来源于( ) A.法律规定的义务

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 C.由于先行行为而产生的义务 D.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5.甲乙积怨较深,一日见乙被人砍伤在路边,奄奄一息,但未死亡,甲未采取任何措施而走开,后因乙失血过多而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行为构成作为犯罪 B.甲构成见危不救罪

C.甲仅违反了道德义务,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练习题 1 犯罪论练习题 D.甲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6.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1500元。陆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A.盗窃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绑架罪

7.某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某日,甲喝醉了酒,把某公司老板打成了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某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则某甲( ) A.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 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 C.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 D.应当负刑事责任

8.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拉起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过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9.张某和赵某长期一起赌博。某日两人在工地发生争执,张某推了赵某一把,赵某倒地后后脑勺正好碰到石头上,导致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张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故意伤害罪 D.属于意外事件

练习题 2 犯罪论练习题 10.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侮辱张某,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后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 A.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正当防卫 B.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防卫过当

C.张某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正当防卫 D.张某和甲系故意杀人罪共犯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作为行为方式的是:( ) A.甲因高兴将3岁儿子抛接,但因失手致其死亡 B.乙分娩婴儿后为掩盖未婚先孕真相将婴儿扔出窗外致婴儿死亡 C.丙分娩女婴后不愿抚养,遂以2万元价格将其卖给他人 D.丁分娩后将婴儿弃置于火车站致其冻成重伤

2.甲于14周岁生日那天,在大庭广众之下用绳子勒住另一小孩,路人乙看见后不予制止,眼睁睁看着甲将小孩勒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案中乙属不纯正不作为犯 B.甲与乙构成共同犯罪

C.甲不负刑事责任,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D.乙不构成犯罪

3.危害结果是( ) A.任何犯罪的必备要件 B.选择要件

C.过失犯罪的必备要件 D.危险犯的必要要件

4.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处理有以下特殊规定:( )

练习题 3 犯罪论练习题 A.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犯罪时不满18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可以判处死性缓期2年执行 C.不满14岁的人犯罪一律不负刑事责任

D.因不满16岁不处罚的,在必要时候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5.下列哪种犯罪是特殊主体的犯罪?( ) A.强奸罪 B.传播性病罪 C.医疗事故罪 D.滥用职权罪

6.甲以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未发生死亡的结果。甲的认识错误属于( ) A.法律的认识错误 B.不构成犯罪

C.犯罪工具的认识错误 D.以故意杀人未遂论处

7.司机甲开车时打了个喷嚏,使方向盘失去控制,于是车冲向路边,将电线杆撞倒,电线被拉断,供电中断三十余小时。甲某的行为是( ) A.过失破坏电力设备罪 B.不负刑事责任 C.意外事件 D.交通肇事罪

8.甲发现有人盗窃后逃跑,便手持砖头追赶,并用砖头投掷该窃贼。结果砸到了旁边的群众,致人重伤。甲的行为是( ) A.正当防卫 B.过失犯罪 C.不是正当防卫 D.意外事件

练习题 4 犯罪论练习题 (三)简答题: 1. 简述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2. 简述单位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处罚原则。 3. 简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异同。 4. 简述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四)案例分析题:

1. 王某在14周岁生日之前盗窃各类财物合计7000余元。14岁生日那天,王某邀请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饭后回家途中,王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一部,现金五千余元。第二天王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轿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行驶途中,因操作生疏,将车站候车的三人撞倒,造成二死一伤。王某不但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当日下午,王某将汽车以两万元的价格卖出,后被抓获。 问:根据刑法的规定,对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2. 2009年11月9日下午自然小测验,老师甘某改完试卷后,气冲冲地跑进教室,指责该班的学生没考好,对学生进行辱骂。后又走到受害人刘某(男,9岁)面前,一边骂他,一边用左手在他的脸上连扇了5个耳光,然后,指着试卷上的错误让他看,看完后,仍不解气,又打了他3记耳光,导致刘某耳朵出血,造成鼓膜穿孔,以致失去听觉。

问:甘老师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试分析此案的主观方面。

3. 甲与乙是一起长大的朋友。甲是出租车司机,乙是教师。后来乙想开车,找甲借车,甲答应和乙一起练车。起初两人在空地上练车,后来乙认为自己的技术已经很熟练了,便自作主张开到了公路上,结果乙架势的车不慎与迎面驶来的客车相撞,造成车损和甲的死亡,乙也受了重伤。 问:乙在此案中的心理态度如何?

练习题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