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中不循规蹈矩的例子
公元184年,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之乱爆发,曹操从此开始走向了统一北方之路。这一年,曹操三十岁,三十岁是人生的另一个开始。三十而立,非成家立业,乃建立自我的人生信念,正是人生建功立业的开端。
曹操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曹嵩是历经6位皇帝的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因此曹嵩得以进入朝廷,在灵帝时成为朝廷中枢的重要人物,中平四年更是官居太尉,达到人生的巅峰。曹操从出生开始,便和宦官脱不开干系。正如东汉王朝一样,宦官左右着王朝前进的方向。东汉王朝的权力构成中,是外戚、宦官、士族三根顶梁柱,你方唱罢我登场。
从曹操的出身来看,曹操兼具宦官与士族中的浊流两派关系。曹操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典型的浪荡不羁,任侠使气,他的一个小伙伴便是一起捣蛋的袁绍。曹操却并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公子哥,他喜爱读书,尤其是对于军事相关的书籍,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对兵法了然于胸。看来一个人要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学习沉浸其中,将来必然能在这个行业有所成就。曹操就是这么一个喜欢打仗、且钻研打仗的少年。
19岁时,曹操被举为孝廉,不久便担任京都洛阳公安局长,这里面肯定是有他父亲的功劳。父亲可能期望他就这样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按照如此安排,曹操可能是一个庸官或者贪官,也或许会身居高位。奈何曹操注定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不想听从长辈的安排,不想随波逐流。曹操在做公安局长时,恰好遇到一个违法乱纪的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是一点情面不给,秉公执法,用五色大棒活活将他打死。这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幸亏有他父亲庇佑,曹操也只是被调离京师,转为县令。在东汉王朝值此大厦将倾之际,从小博览群书的曹操想必也有一番赤诚报国之心,用严刑峻法拯救这艘即将沉没的大船,奈何这艘船已经偏离航道太久了,仅靠曹操单枪匹马已经无
济于事了。
经此一事,曹操用实际行动与宦官和浊流官僚划清了界线,进入清流一派,扶大厦于将倾。经党锢之祸后,清流士族或投靠黄巾军,或归隐山林,又或等待一个安定天下的英雄。细数天下英雄,此人好像是四世三公,雄踞河北的袁绍,袁绍也曾有机会统一北方。但是历史终究是合乎因果的历史,这个人不是袁绍,而是心怀天下,特立独行的曹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