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境因素在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作用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第28卷 第l期 V01.28 NO.1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AN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2年2月 Feb.2012 语境因素在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作用 胡惠玲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47) [摘要]语境是语用学中一个十分基本的概念,除了包括语言因素,还包括非语言因素。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是 由J.Austin提出的三种言语行为模式,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语境因素是研究中分析各种语言现象时 无法不涉及的因素,在分析言语行为理论时同样如此。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语境因素在这三种言语行为模式中起着 不同的作用。 [关键词]语境因素;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作用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2)ol-0073-02[收稿日期]2011—10—14 语境既是语言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又是一个 十分重要的概念。言语行为理论也是语用学研究中 一、场景等相关因素。 (二)语境因素 一个重要的理论,其核心意义在于表现说话者的表 些研究者开展了关于语境因素的研究,Lyons 达意图,而不是语言本身。在不同的语境中,因为说 话者表达出的每一句话都表现了不同的意图,所以 相同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短语都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归纳出语境中需要的六种知识 J,即每个参与者必 须知道自己在整个语言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 地位;知道语言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能够辨别语言活 动情景的正式程度;知道对于这一情景来说,什么是 合适的交际媒介;知道如何使自己的话语与语言活 动的主题相适合,以及主题对选择方言或语言(在 本研究综合语境因素与言语行为理论,旨在探究语 境因素在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不同作用。 一、语境 (一)语境 多语社团中)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使自己的话语与 语言活动情景所属的领域和范围相适合。何兆熊也 从广义上讲,语境指语言的上下文,但这种理解 很难解释语言使用中的各种现象。Bussmann将语 境定义为交际环境的所有成分,包括言语语境和非 言语语境、已知言语情景的语境、说话人与听话人 之间的社会语境及知识与态度l1j。谢应光指出,语 对各种语境因素进行了分类归纳(图1) J。 r对所使用的语言的掌握 语言知识2 【对语言交际上文的了解 ,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常识) 境概念不仅包括说话的语言语境(上下文)和情景 语境,而且应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知识,对话双方 对交际环境的认知以及他们在交际中相互作用而不 断产生新的环境 。 背景知识?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 L特定文化的会话规则 语境 .交际的时间和地点 语言外知识 本研究认为,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1inguistic context)和非语言语境(non—linguistic context)。语 言语境指语言的上下文,是对语境最狭义的理解,比 情景知识{ 主 程度 L交际参与者的相互关系 相互知识 如一句话的上句或下句、一段话的上段或下段,主 要涉及语音、语法、词组、句子、段落等方面的知 图l语境因素 三、语境因素在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作用 识。非语言语境指语言以外的因素,包括情景、背 语境因素是研究中分析各种语言现象时无法不 涉及的因素,在分析言语行为理论时同样如此。本 文研究的语境因素在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作用,具体 指J.Austin在研究中所提出的言内行为(1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与言后行为(perlo一 景知识等,也包括参与者的权势、地位、相互关系 等 。情景语境指交际中出现的带有临时性或现 场性质的一些语境因素,也包括时间、地点、参与 者(说话人、听话人以及第三者等)、事件、物体 [作者简介]胡惠玲(1982一),女,四JI1广安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认 ̄ ;3 ̄ -。z-学、语义学与语用学。 74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28卷 cutionary act)这三种言语行为模式中语境因素的作 用。 (一)语境因素在言内行为中的作用 言内行为指说话时通过语音器官发出一系列语 音,且这些语音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并具有特 定的意义。。 ,即言内行为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 等表达字面意义。 交际双方要实现正确地相互理解并保持交际的 顺利进行,双方首先需要具有掌握使用特定语言的 能力,即拥有共同使用的语言是对话双方的交际基 础。例如,交际双方中的一方只会使用英语而另一 方只会讲汉语,或一方只会讲北京话而另一方只会 讲广东话等等,在这样的前提下,双方的交流便无法 进行下去。从这一点来看,要实现交际行为的持续 进行,言语事件的参与者对其所使用语言的掌握是 言内行为的基础,也就是说,一定的语境因素在言内 行为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二)语境因素在言外行为中的作用 言外行为指交际对象进行语言表达时,不仅发 出具有某种意义的语言单位,而且是其语言表达意 图在产生过程中的清晰化,或者说话者同样也具有 奥斯丁所提出的某些语力 J。换言之,言外行为就 是表达说话者意图的行为,从而达到某种目的,如发 出命令、问候致意、宣布开会等,都属于运用言语完 成动作。 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一句话往往还具有一定 的言外之意。同样,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 有不同的言外之意。如“1 will come tomorrow.”,既 可以理解为一个许诺,也可能是出于某种陈述或者 警告的表达目的等,即,语言表达的言外之意取决于 具体的语境,本例中,我们需要联系交际情景中的相 关信息,如交际主题、交际双方的相互关系等才能判 断具体的意义。假设交际的主题是债主催欠债人还 钱,那么,债主和欠债人就是交际的双方,债主所说 的“1 will come tomo1Tow.”,其言外之意可能是警告 、恫吓或者威胁,意思是“如果我明天还收不到钱, 就给你些厉害看看”。 由此可见,一句话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言外之意, 取决于一定的语境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定 的语境因素在言外行为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语境因素在言后行为中的作用 言后行为指言语对听话者行为所产生的因果效 应,即通过告诉某人某事,言者可能会改变听者对某 事物的意见或出现“对其误导、令其吃惊、形成诱 导”等结果 言后行为的出现有赖于听话者对言外之意的领 会。如果说话者的意图完全没有被听话者理解,听 话者就不会出现说话人所预期的言后行为,而听话 者要能够领会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必须借助一定的 语境因素。通过案例分析,借助言外知识中属于背 景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知识(即常识),可以概括出语 境因素在言后行为中的作用。 例1:A:How’S Tom?Need my help? B:A couple of pills will cure him。 例2:A:How’S Tom?Need my help? B:He will be hospitalized. 例3:A:How’S Tom?Need my help? B:An ambulance must be sent for right now. 上述三个案例中,均为A向B询问Tom的情 况,及是否需要帮助。案例1中,B没有直接回答问 题,只说吃几片药就会好。作为生活常识,生病需要 治疗,在通常情况下,一般的小痛、小病仅通过吃药 就能够痊愈。在这个常识的基础上,A根据B回答 的内容,领会出B的言外之意是“Tom没有什么大 碍,不需要帮助”。 案例2中,B回答Tom需要住院。根据常识分 析,如果生病需要住院,则说明具有一定的严重性。 基于此常识,A根据B回答的内容,可以领会到的言 外之意是“Tom病得不轻,要住院治疗,需要A的照 顾”,如果A随即去医院照顾Tom,那么B所预期的 言后行为也就实现了。 案例3中,B回答需要救护车,说明情况更为紧 急,十分需要A的照顾。同样,如果A立刻去照顾 Tom,B所预期的言后行为也就随即出现。需要指 出的是,一定的语境因素有助于听话者理解、领会 说话者的言外之意,也有助于说话者所期盼的听者 言后行为出现,但是不能决定听者的言后行为是否 出现。 总之,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 定的语境因素虽不能决定言后行为的出现,但有助 于言后行为的出现,且有助于听话者理解、领会说 话者的言外之意,即语境因素在言后行为中起着引 导性的作用。 三、结语 本研究分析了部分语境因素在言语行为理论三 种言语行为模式中的作用,概括而言,可以归结为三 种作用:第一,语境因素在言内行为中起基础性的作 用;第二,语境因素在言外行为中起决定性作用;第 三,语境因素在言后行为中起引导作用。本文仅仅 分析了部分语境因素在言语行为理(下转第77页) 第1期 赵玲琴:工科学生元认知策略使用调查与大学英语教学 77 第一,写作教学,教师帮助学生掌握使用策略的 过程,就是让他们找出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反思原 因,从而选择相应的策略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教 师可以对学生写作中普遍出现的代表性问题进行纠 正和解释,也可以评价一些学生的写作成果或组织 学生互评,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反省能力。 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工科学生及学习成绩相 对较差的班级进行教学时,通过融入元认知策略组 织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和自我纠正意 识,有助于减轻学生的焦虑感,使学生享受成就感, 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第二,词汇教学,教师需引导学生制定计划表, 其中可考虑以下问题:用多少时间记忆多少单词? 用构词法、同义词法、联想法、词汇搭配法、语音法还 [1]Pokay,P.,&Blumenfeld,P.C.Predicting achievement early 是其他方法记忆单词?采用何种方式检验任务完成 and late in the semester:the role of motivation and use of learn— 情况和效果(如听写、默写、拼写、遮盖词汇表左边 ing strategie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 或右边检查词义)? (82). 第三,翻译教学,教师除了引导学生选取翻译材 [2]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 [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61—66. 料,安排翻译中应使用的学习策略如记忆策略、交际 [3]文秋芳,王海啸.大学生英语学习观念和策略的分析 策略等,还应让学生学会自我监控翻译过程,如翻译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4):61—66. 是否偏离中心思想、采用的技巧方法是否得当、文章 [4]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趋势和特点[J].外 采用直译还是意译更好、句型的表达是否符合语言 语与外语教学,1996,(4):43—46. 规范等。此外,完成翻译活动后,应组织学生反思翻 [5]纪康丽.外语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的培训[J].外语界, 译过程并进行自我评价,无论评价结果肯定与否都 2002,(3):20—26. 将对下一次翻译活动起到积极的作用。 [6]王宇.关于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策略的调查[J].外 第四,听力教学,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学习听力材 语界,2002,(6):5—12. 料的内容、过程及采用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进行定期 [7]杨坚定.听力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培训[J].外语教学, 汇报或互相交流;也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与学生共同 2003,(4):65—68. [8]季佩英,贺梦依.大学英语师生听力策略研究[J].外语 探讨听力中存在的障碍,并提供一些相应的学习策 界,2004 (5):40—46. 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有助于找出学生听 [9]文秋芳,王立非.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J]. 力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通过不断调整策略来提 外国语言文学,2004,(1):9—45. 高听力水平。 根据工科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本研究 [责任编辑:县晓晴] (上接第74页) 论中的作用,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进一步分析语 社.2006. 境因素在言语行为理论中起到的其他作用。 [4]谢应光.语境因素在认知语法理论构建中的作用[J].外 国语文,2009,(3). [参考文献]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0. [1]Bussmann,H.Routled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 [6]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guistics[Z].London:Routledge,1996. 社.2001. [2]Lyons’J.Semantics(Vo1.2)[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责任编辑:县晓睛] [3]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