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在工业园区施工场地做一些测量方面的琐碎事情。在近20天时间里,我利用一切机会,进行了整平地面的水准观测练习,监测建筑施工的变形观测等。在水准观测中,大多时候我是扶尺,也有过读数,记录与复核计算等,总的来说,通过这些细小的工作以及与工人之间的交流,我得到的不少的实践经验,即便这些事情中并没有含有过多的技术,而且相对比较累,但我还是觉得挺有价值,对自己日后走向工作岗位能耐心干活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在测量过程中我结合自己在学校学到的,按照要求进行仪器操作。我将水准仪架在两个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点大致相等。在前后两点各立水准尺一把。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并推动,再将水准仪调平,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得圆水准器旗袍居中,然后微调倾螺旋,从左边的窗口看到水准管的气泡闭合。调水平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在水准尺上测得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三脚架架腿抬高或降低,重新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测得高差不得超过5mm,否则重测。对于测量工作
有一定的考验性。测量人员首先架好测量全站电子速测仪,这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高差测量功能为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一次安装就可完成所有测量任务,广泛应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的精密工程的测量,后期可以将数据导入电脑中进行辅助制作的仪器。也是此次测量的核心工具。之后,根据手持式gps定位仪定位出当地的坐标,坐标以中国测量标准座标为准于陕西省咸阳市中国地标),当地一点位置为x:0549825,y:4472433,h:1069m,共八颗卫星定位。将此位置设置为全站仪标准位,并输入当时当地的气温气压值根据全站仪内部计算出大气改正值后,我们便拿起标杆走向各自测量区域。标杆定高为两米,其头部带有六棱反射镜用来反射全站仪射出的红外线,测量是必须使标杆头部面向全站仪,并保持稳定,我们这个仪器的最大测量距离在1000m到1500m之间。
在半个月的道路与场地整平水准测量生活中,我每天是5:00多起床、6:30到达工业园区施工现场,跟着工人们完成当天要做的事情,统筹安排,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跟着进行实践,力争不给别人添麻烦。半天的工作下来,多少觉得有些累,但是我依然坚持,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我主动向师傅们请教,不断加强自身的经验,进而运用后面的测量工作中去。我们一组负责测量公路附近的几个标准点,首先在公路上标好全站仪记录位置然后便开始了各地的标杆位置录入工作,首先在公路上标出桥体位置,
三点定位桥体并在草图中标出。然后在土地边界测量几个点,通过无线对讲机互相沟通,并记录全站仪数据编号,之后,我们沿着公路下沿电线杆路径一路行去。因为在之后的绘图工作中每个地上的重要标志例如电线杆,光缆界桩都必须标明,所有对于这个测量十分详细,一共测量了近30个线杆和光缆桩,终于把公路旁的一概标识清楚。接下来就要向内部深入,将所测区域的几个边界标识,荒地的边上就是当地农民的玉米地和向日葵地,就以这个为边界两点一线标示。今年的气候不好,土地非常干,很多的耕地都是干枯裂痕,玉米很多都严重缺水,标杆插在土中很松动,听当地的村长说今年特别旱,收成也不好。而村中的青壮年也以多出去打工为生,村中仅剩的老年人与留守儿童,完全是靠天吃饭,当地也很少有专家进行相应的农牧业指导,缺乏相应的水利电力设施,荒地千亩,作物萎靡。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社会与国家的相应重视。
对于施工建设变形观测,我是接触的比较少,这次我主要在一旁看,跟着别人学习使用一些监测的仪器,进而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对此以后有机会我还得多加学习该方面的东西。通过实际的测量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好多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他人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任务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大家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工作快速而高
效的完成。从中得到的主要经验教训有:实验仪器的放置、对中、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水准测量需检查闭合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所有成员的合作很重要,集体的整体工作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的进度。我坚信通过这近二十天的实习,所获 得的实践经验对我一身受益 ,希望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在专业实践之余,我还就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一些小调查,根据与村民的交谈以及自己的观察,我发现现在的农村整体建设较快,也不断的在新建工业区,吸引本地私营企业与外商过来投资,提供工作岗位,让农民在种地之余有事可做,不至于过多地闲置在家中。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国家战略转轨,推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抉择;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现实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总之,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认为,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完全符合农村实际,非常鼓舞人心。他们坚信,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进步的目标必将实现。
但同时我也发现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农民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政策观念淡薄,环境意识淡薄。此外大批的农民弃农从工,自然这是能够增加一个家庭的收入,然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外流,造成农村劳动力匮乏。从而造成土地荒芜,农田荒废。农民没有信心把精力放在土地上,农业发展在农村停滞不前,农业在农村面临空前的危机。自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以来,这种现象大有好转。另外基层干部的各方面素质还有待加强,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群众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总之,我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与宣传力度的加大,新农村建设定会取得较大的进展与成功!
以上就是我本次暑假期间的主要活动情况,我觉得自己的整个暑假还是过的挺充实而有意义的,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积累更多的经验,参加更多的活动,进而不断完善自我,以使得自己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