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评点:把同学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引导同学深刻地认识说明对象。)

师:大家见过的桥的确不少,那么你们能否用一句最简洁的话

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渗透同学的课外生活,围绕如何抓事物

说说桥的特征?

的特点写事物的特征这一训练重点,切实训练同学的说明技能。

生:架在河面上,用水泥钢筋作材料的建筑物,如枝城长江大

【课前预备】

桥。

1、布置同学课前实地观测枝城长江大桥、白水桥(石拱桥)以及

生:不对,有的桥也用木材作材料,如独木桥。

自己身边形形色色的桥。认真回忆自己见过的各种桥。

生:还有,有的桥不是架在河面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如立交

2、在观测回忆的基础上,归纳桥的特点并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

桥。

来。

(评点:引导同学把直觉形式转换成言语形式,为训练张本,对

【课堂实录】

于学习中的分歧不是简约地确定或否定,而是让同学争辩,在争辩中

师: 前面我们布置大家观测了桥,(老师板书,加点词为板书内

澄清是非。)

容,下同)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见过哪些类型的桥。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看来要把握事物的特征,还需要找到

生:独木桥、水泥预制桥、钢梁桥、石拱桥、铁索桥……

同类事物的共同点。下面大家想想,哪些才是形形色色的桥所共同具

生:江河大桥、立交桥、过街天桥。

第 1 页 共 7 页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有的特点 ?可以查词典,看看词典是怎样说的。 生(查词典):架在河面上连接两岸的建筑物。

师:依据我们前面的争论,大家想想这样概括桥的特点是否精确? 生:不够精确。前面已经说过,立交桥就不是架在河面上的。 师:看来时代在进展,词的含义也在进展,大家修改修改。 生:架在水面或空中,用来连接两端的建筑物。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抓事物特征的方法。事实上桥用什么做材料,千差万别,不是共有的特点,桥的作用──架在水面上或者空中连接两地供通行才是共同具有的。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

(评点:引导同学从径直阅历中总结出一般的规律,是“课内外连接语文教学试验”的重要特点,技能训练即从今始。)

师:下面我们把桥的范围缩小,局限于石拱桥。根据上述抓特征的方法找找石拱桥的特征,看看石拱桥有什么共同点。

生: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生:桥身全由石料构成。

(评点:引导同学从简约的训练开始,把一般的方法变成同学的阅历。)

师:说得较好,不过同学们所看到的还只是桥的外部特点,事实上我们在分析事物特征时,并不像这样不言而喻,需要我们认真。 讨论。下面我们把桥的范围再缩小来讨论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征,可能难度就会增大。请同学翻开课文《中国石拱桥》,先看课文写到石拱桥的哪些特点。

(同学阅览课文,找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中国石拱桥》有哪些共同点。 生:形式精美。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最好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生: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第 2 页 共 7 页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生: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很多是惊人的杰作。 生:在写赵州桥的时候这样写“全桥结构均匀,和四周的景色协作得非常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生:卢沟桥也是一样,“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评点;训练由浅入深,让同学技能的水平由低级向高级进展。) 师:说得不错,中国石拱桥除了形式精美以外,还有没有更重要的特点?

生:有,那就是结构结实。 师:(板书“结构结实”)何以见得?

生:书中说这种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生:书中还说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垮,但是卢沟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结实。

师:回答得很好,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课文中看到中国石拱桥

具有什么特点吗? 生:历史悠久。

师:(板书“历史悠久”)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已经找到了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 ⑴ 形式精美; ⑵ 结构结实;

⑶ 历史悠久。那么怎样说明才能把这些特点说清晰呢?通常的作法是精选例子,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如何选择例子来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请同学们再认真看看课文重点写了哪两个例子。

(评点:通过总结奇妙地过渡,从一个训练重点转移到另一个训练重点,保持训练过程的清畅。) 生: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

师: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例子,用这两个例子能说清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吗?

第 3 页 共 7 页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生:由于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历史悠久,前者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后者修建于1189~1192年间。这两座桥都形式精美,赵州桥前人有“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盛赞,卢沟桥有“卢沟晓月”的美誉,更重要的是这两座桥结构结实,修建以后沿用至今,完好无损。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点,在它们那里都特别突出,所以选择这两座桥作例子,就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评点:引导同学深刻地感知说明文选例子的方法,为后面总结规律做铺垫。)

师: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只选一个例子,那样文章不是更简洁吗?

生:简是简洁,但是那样就不够全面。 师:此话怎讲?

生:赵州桥是单拱,卢沟桥是联拱,既选单拱的例子,又选联拱的例子,就能较全面的反映中国石拱桥的面貌。

(评点:欲擒故纵,让同学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道出秘诀。) 师:看来选例子除了典型以外,还要全面,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保证主要方面有代表。选例子很重要,选准了例子把例子写好,通过它精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更重要。下面我们看课文是如何写例子的。请大家阅览课文,找出文中写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段落。 生:4、5段写赵州桥,6~8段写卢沟桥。

师: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4、5段,读后思索是怎样围绕赵州桥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同学朗读课文,思索问题。)

生:先总写桥的形状和运用状况,给人以总体印象,再具体地写这座桥的四个方面的特点,给人以详细的形象。

(评点:训练的层次仍在递进,紧扣课文引导同学体会。) 师:我认真阅读了课文,写赵州桥用了这样一些字眼“横跨在汶河上”“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特别宏伟”,(示图)就书上的插

第 4 页 共 7 页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图来看,赵州桥只不过跟我们的白水桥差不多,但比起枝城长江大桥来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说它“宏伟”精确吗?

生(笑):赵州桥是不及枝城长江大桥高大,但我们说一个物体宏伟主要不看它的体积如何如何大。 师:那看什么?

生:主要看它的气魄和声势。比如我们说宏伟的天安门,并不是说天安门就有几十层上百层楼那样高,我们从电视上见过天安门还没有我们的教学楼高,但是它造型很有气概,见过天安门的人没有一个怀疑“宏伟的天安门”,“宏伟”一词能说用得不精确?(众生笑)说赵州桥“特别宏伟”也是如此。

师:看来在说明事物特征的时候用词是特别讲究的。 (评点:引导同学深入体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体验在教学中径直运用。)

下面我们再看卢沟桥的状况,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6~8段,其

余同学们思索写卢沟桥与写赵州桥有什么异同。 (同学朗读。)

生:相同点是也说明白它的修建时代、结实等状况,不同点是侧重说明它的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笔法上多采纳生动说明,如柱头上的石狮,说它们“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师:请稍等,你能不能说说这里采纳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生:当然是描写。

师(笑问):你是否意识到这种描写与一般记叙文中的描写的作用有所不同。(生默然)其他同学呢?(也默然)没关系,我们先来讨论几个问题。这些石刻狮子能“母子相抱”、“窃窃私语”、“倾听水声”吗?

生:狮子是石刻的,当然不能。 师:真实的状况是怎样的?

第 5 页 共 7 页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生:很像是母子相抱,很像是在窃窃私语,很像是在倾听水声。 师:也就是说把那些石刻狮子的样子写出来了。 生:没有!

师:你脑海中有了那些石刻狮子的形象吗? 生,有了,而且特别清楚。

师:这正是说明文中描写的特点,说明文中的描写重在摹写事物的.样子──摹状貌,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更清楚、更精确、更形象的了解。与一般记叙文中的描写有所区分,请同学们体会。

(评点:引导同学品尝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体验法在教学中的径直运用。)

好,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上去,写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的确同中有异,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

生:这样处理于大同中存小异使行文富于改变,文章更有魅力。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的内容。请大家参照黑

板上的板书思索:写作说明文应当怎样抓特征?怎样写特征? 生: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而写特征一般要精选例子来说明,所选例子一要典型,二要全面。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根据上述方法来操练这种技能。 (出示笔)笔,大家都不生疏吧!你们见过哪些种类的笔? 生: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彩笔、蜡笔、铁笔…… 师:谁能说说笔的共同点?

生:尽管笔的结构千差万别,但不管什么笔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的作用不外两个:一是用来写字;二是用来作图画画。它是写字画图的用具。

师:假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介绍笔的用途,根据上述分析,少不了选例子来说明,假如选例子应当选哪些例子。 生:钢笔。 生:毛笔。

第 6 页 共 7 页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师:为什么?

生:钢笔在硬笔中运用最广泛,最有代表性。毛笔不但是软笔中的一绝,而且和古老的书法艺术有着自然的联系,说笔自然少不了毛笔。 (评点:让同学在课文中学到方法,参加后续的训练,给同学提供实践机会。)

师:好,我们就来争论钢笔和钢笔书法有哪些详细特点。从形象方面,从运用方法方面,从书写效果方面着眼,发挥大家的制造性,看谁说得精确生动。

生:只有上了墨水,才能写出字来。 生:能写小而好看、笔画整齐的字。

生:墨水吞进肚,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吐,早晚随身带,最易作记录。

生:胸中墨万点,下笔成千言。

生:吃人墨水吐出字,钢的笔尖胶的肚。

(评点:以上为技能的操练阶段,它是技能内化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内外连接语文教学试验”的特色之一。)

师:大家说得很形象、很生动,本节课就练习到这里,课外请大家采纳同样的方法写写“毛笔”,然后再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说说中国的笔”吧。 【总评】

本教例较好地表达了“课内外连接语文教学试验”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如何抓事物的特点、说明特点这一训练主线有效地进行。有感知,有体验,有操练,线条特别清楚,由于训练做到了有层次、有纵深的推动,所以训练比较到位,时常引进同学鲜活的生活,增加了训练情趣,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也落到实处。课文学习成为了技能训练的有效形式,语文教学走出了肢解课文的狭隘圈子。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