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今年是中国成立90周年,从1921年成立以来,党已经走过了90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和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90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90年,是我们党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90年。在建党90年之际,我利用暑假的时间,为了学党史、知党情,进一步地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特前去参观兰州市八路军驻兰办事处了解党的相关历史,并且和年过七旬的老党员——我的奶奶进行有关共产党历史的话题的谈论及探讨。
第一站:八路军驻兰办事处。
2011年7月30日,我与三位好朋友一同前往兰州市的商业中心——南关什字的“八路军驻兰办事处”纪念馆参观学习。在讲解员的讲解和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序厅、第一、第二展室,回顾先辈们革命战斗的足迹,为先烈们崇高的
革命精神所感染展厅中陈列出了抗日战争期间我八路军在甘肃省内部队进行过的战役记载及收集到的一些珍贵文稿、实物,这些历史的见证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激扬澎湃的峥嵘岁月。自提出爱国号召后——“十万青年十万兵”,陇原儿女毅然从戎,扛起武器,保卫祖国。我们认真观看,并且向展馆的朱馆长提出一些在参观过程中想到的问题,朱馆长都热情地给我们作了详细的解答。 。
鲜红的党旗,在这里飘扬;军人的铮铮誓言,在这里回荡。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又称兰州“八办”,是指八路军及中共高级领导人驻兰兰州的办公遗址。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位于兰州市酒泉路互助巷2号 (原南腔北调滩街45号) ,是一座普通的旧式四合院建筑。
八路军驻兰办事处成立于1937年8月,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派驻兰州的一个公开办事机构,是党领导甘肃抗日救亡、进行后方发动、实现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基地,也是中苏国际交通线上的中转站。办事处刚成立时谢觉哉乘欧亚航空公司的班机抵达兰州,时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的贺耀祖是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朋友,也是谢觉哉的同乡旧友,为谢觉哉先生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宴会 从1937年8月到1938年秋天的一年时间里,谢觉哉先生在这里用佳金、无奇、焕南、敦夫等笔名写了六十多篇宣传抗日的文章。
抗战时期,“八办”在党代表谢觉哉,处长彭加伦、伍修全领导下,坚定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营救被俘流落的红西路军将士,接待党的过往人员,输送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和抗战前线,转运苏联援华物资,指导中共甘肃工委开展工作,被周恩来同志亲切地誉为“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
兰州离中苏军境较近,加上当时新疆的盛世才表现出倾向革命的样子,许多同志从延安取道新疆去苏联,往返都要经过这里。1939年夏到1940年春,周恩
来去苏联治病时途经兰州,和邓颖超、孙维世都住在这里。在这里先后住过的还有王稼祥、刘英、任弼时、李先念、程世才、蔡畅、邓发、萧三、陈郁、李天佑、杨至成、谭守述等。1937年12月,贺子珍离开延安去苏联时也曾住在这里。这里还接待过胡志明、日本共产党领导人冈野进。办事处还营救流落和关押在张掖等地的西路军战士,找到了1000多名散落在张掖,被迫做苦力的西路军战士。西路军连长蔡光波用米汤写成密信,要求办事处设法营救关押在张掖监狱的8名西路军干部,谢觉哉电请朱德、彭德怀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正、副司令的名义请示蒋介石下令放人,将8名西路军干部营救出来。1937年底,马步芳将被俘的1500名西路军战士编成\"新兵团\",准备交给驻河南的卫立煌,谢觉哉和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林伯渠联手将他们解救出来送到延安。兰州八路军办事处还承担了援助物资转送的任务,1937年冬到1938年夏,滕代远及盛世才的副官从新疆运来的12车高射机枪子弹和西药、高自力带来的10车皮衣和军火,都由这里送到边区。
1937年12月,国民党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兼任省政府主席,解散进步团体,查禁进步书刊,谢觉哉领导办事处进行了严正的交涉。1938年夏,伍修权接替彭加伦任办事处主任。同年秋天,谢觉哉回到延安。有\"屠夫\"之称的谷正伦接任省政府主席,从1939年开始,办事处处境日益恶化,\"皖南事变\"后,1943年11月,兰州八路军办事处被迫撤销。
20世纪80年代该遗址处建立纪念馆,现设有原状陈列、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与甘肃抗战、兰州空战和红西路军事迹展四个展览。
这次参观活动后,我结合自身纷纷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当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因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由风云激荡,热血流淌的战争换来的。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62周年,我们的先辈曾经做出的巨大贡献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的环境,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我们用一生都学习不完的。
第二站:我的奶奶——一位老党员的家。
作为一名优秀党员和优秀教员,我的奶奶对青年时期参加革命的种种还历历在目。奶奶和我们一样,同样是上学时入的团。当时的社会教育欠发达,文化程度自然没有现在的高,团对她的影响深远,她也是在团的教育中逐步成长。在团组织中,奶奶更进一步的对党有了认识,为了参与民族解放,她加入了党的队伍中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参与了党的工作,并树立了革命目标,按照党的指导方向,争取进步,争取优良的思想、行动。
为什么会想到要入共青团?我这样问道。
对于这问题,奶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回忆起了解放前人民的艰辛岁月。没有解放的中国人民,在旧社会的压迫下喘不过一口气。国民党是腐败的,带给人民的只有残酷,痛苦。奶奶将这些情况看在眼里,决心加入团,加入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和共产党一起解放民族。共青团正是教育人的地方,受到教育,才能走上革命的道路,要参加革命,就要跟着共产党走。因为只有共产党,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将旧社会的残酷、剥削、压迫一网打尽。这也说得是那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当我问起她在党中的工作时,了解到奶奶是一名会计,但是奶奶戏称自己是一名“茶水员”。每天从这个单位走到那个单位工作,晚上很累,也不肯早早休息,除了算账之外,还要去打水、烧水、洗衣服,更多的是帮其它的同志做一些家务。奶奶还一直担任着组织委员的工作,平日组织学习,收党费,并去生病的同志家看望慰问。奶奶做的虽然只是一些琐碎小事,后勤工作,但这些工作都是
必不可少的,并且也相当忙碌,而她却毫无怨言,不求领到多少钱,做到多高位置,只是默默为党服务,真心的想为民族解放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解放以后,政府把当地初中毕业以上的知识青年集合起来,参加训练,之后派到部队做教员。奶奶积极报名参加,并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去那工作。工作后,奶奶感到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为此加入了学习团体,担任了班长。在这个团体中,奶奶主动提出参加团的各项活动,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淮海战役中,奶奶还参加了部队的医疗队,每天站岗巡逻,吃的是粗粮,还要躲避国民党的飞机,条件十分艰苦。但奶奶却不叫一声哭,事事冲在前面,主动要求到前线去,只因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在土地改革中,她组织并教导儿童团,和农村穷人吃住在一起,更加体会到了党的艰辛。在农村时,奶奶还参加过八路军,与国民党作斗争,那里条件尤为艰苦,他们连住的房子都没有,只能住在畜牲住的地方。可艰苦的环境并不能打到奶奶的斗志,她从不计较,因为共产党、八路军是为人民服务、受人民仰慕的,更需要自力更生。她认为,革命的真正士兵生活在革命的大熔炉里,是时时为民的。
奶奶是1955年到的兰州,那时到兰州并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革命,为了支援大西北。在那时当教员,她连工资都没有,每个月发定量的粮食,如此条件让奶奶的家里都不同意她这样做,可她还是去当了教员,只因这样做也是在参加革命。
最后,奶奶对我说,当时的艰苦条件,让他们得不到好的环境学习,而现在条件好了,处于学习的我们应改倍加珍惜,自己要学习。当然,处了学习之外多多接触社会,参加实践活动,以及在体育、音乐等方面有个一技之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今后的社会发展创造,科学的更加进步就是靠我们这一辈来完成啊!
奶奶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刻入了我的心中。她不放弃学习,寻找各种学习机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她更是不为自己,只为国家的精神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榜样。奶奶,让我懂得的很多。我也希望我和我身边的同学们能将她的那种品质传承下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尾声:不忘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也是一部有哲理的教科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祖国的解放和独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富强。党的历史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概述的,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去体会和感悟。新时代的我们,一定要明白党和人民的不容易,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且,我们要不断培养我们的爱国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努力学习,学习和发扬共产党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地更加强大而努力奋斗,为我们祖国的强大和兴旺贡献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