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发音准确有表情的朗诵诗歌,并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丰富幼儿的词汇:田野、拔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大挂图一幅 活动图片七个 头饰若干(小雨点、花儿、鱼儿、苗儿) 重难点:
理解诗歌并有感情的.表演、朗诵诗歌 活动过程:
1、用拍手的方法来稳定幼儿情绪,组织教学。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观察。
出示挂图:最近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好长时间不下雨了。你们看,出现了什么结果:花园里的花儿渴得闭上了嘴巴,鱼池里的鱼儿渴得不要尾巴了(不动了),田野里面的苗儿渴得不长了。
尝试一、你有什么办法,他们才不渴了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下雨,花儿、鱼儿、苗儿喝了水以后他们就不渴了。 小朋友们,下小雨的时候,小雨发出什么声音?引出“小雨点,沙沙沙。”
3、展示下雨时的情景,请幼儿观察花儿、鱼儿、苗儿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尝试二 (1)“小雨点,沙沙沙,落到了什么地方?”(花园里) 花儿怎么样了——(笑了)乐
花儿乐得怎样——张嘴巴(花儿开了)
重复:小雨点,沙沙沙,落到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2)“小雨点,沙沙沙,落到了什么地方?”(鱼池里) 鱼儿乐得怎么样了——摇尾巴
重复:小雨点,沙沙沙,落到鱼池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3)“小雨点,沙沙沙,落到了什么地方?”(苗,地里) 苗儿长在庄稼地里,一大片的庄稼地就是田野(重点强调)。 苗儿乐得怎样——向上拔(长高了)
重复:小雨点,沙沙沙,落到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拔。 4、看图,教师完整的朗诵诗歌。 尝试三 为诗歌起个名字《小雨点》 分句教幼儿朗诵,以不同的形式教授。 5、扮角色,戴上那个头饰,表演朗诵诗歌。
6、启发幼儿回忆生活经验,“下雨时,小雨点还能落在什么地方?(幼儿园,树上,房屋上,河里,山上……)
大自然非常美,启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教案二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理解动词:张、摇、拔。
3、激发幼儿观察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思想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景象。 2、录音机、磁带、可操作性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1、猜谜语,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说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水里看不见。(雨)2、请幼儿欣赏儿歌《小雨点》(放录音)。
提问:
儿歌的名称叫什么?
噢,小雨点落下来了,我们会听到什么呀? 它们都落到哪里了?
3、出示可操作性图片,请幼儿再次欣赏儿歌。提问:
花园里有谁?花儿怎样了?(理解动词:张)谁在鱼池里?鱼儿怎样了?(理解动词:摇)苗儿在哪里?它在干什么?(理解动词:拔)4、学习儿歌。
(1)引导幼儿完整跟读儿歌,提示幼儿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 (2)分别以集体、小组形式背诵儿歌。 5、仿编儿歌。
教师:小雨点除了会落在花园、鱼池和田野里,它们还会落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揭开公园图片,提问: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哪里呀?谁会怎么样呢? 2)揭开森林图片,提问: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哪里呀?谁会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园用儿歌里的句式说话。
(3)请想想小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呢?谁会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大胆、合乎逻辑地想象。 a让幼儿自由说。 b请幼儿个别说。
(4)引导幼儿将新编的诗句组成新的诗歌内容。
6、教师小结评价幼儿编诗歌的表现,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