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北省秦皇岛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河北省秦皇岛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河北省秦皇岛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基础知识 (共10题;共47分)

1. (2分) (2017·大庆模拟)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撷取(xié) 馈赠(kuì) 谆谆教导(zhūn) 恪尽职守(gè) B . 默契(qì) 迤逦(lǐ) 戛然而止(jiá) 如法炮制(páo) C . 缄默(jiān) 戏谑(nüè) 浑身解数(xiè) 苦心孤诣(yì) D . 门楣(méi) 糍粑(pā) 锲而不舍(qiè) 吹毛求疵(cī) 2. (2分)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寒伧 端详 得意洋洋 惊慌失措 B . 阔绰 醇厚 慢不经心 心旷神怡 C . 执拗 隔漠 广阔无垠 如释重负 D . 颀长 沧桑 自惭形秽 游移不绝 3. (2分) 为句中划线字选取正确一项( ) 局促一室之内。 A . 时间短促 B . 狭小 C . 拘谨不自然 D . 拘束

4. (2分)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渐逐步消退。 B . 为提高市民行车的舒适度,有关部门对多处路井部位进行了整修,解决了颠簸现象。 C . 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D . 日前,分藏两岸六十余年的国画名作《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 5. (2分) (2017·毕节)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 .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C . 阶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开会。

D . 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6. (2分) (2017七下·平南期中)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临摹书法,可以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只要功夫下得多了,读帖和写字的能力自然回会增强,对书法美也体会得更深了。

第 1 页 共 15 页

①练习书法最好是临和摩结合起来,各扬其长,各避其短。

②此外,还要经常读帖,仔细观察、分析、体会,可以边读边用手“空临”。 ③临摹有两个意思,一是临,一是摩。 ④临和摩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 A . ④③②① B . ③④①② C . ②③④① D . ③①②④

7. (2分) (2017八下·邹平期中)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满井游记》《送东阳马生序》《马说》三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是明代的袁宏道、明代的宋濂、唐代的韩愈。 B . 《饮酒(其五)》《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品,都表达了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精神追求。

C .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柳宗元、北宋的欧阳修,他们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 .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它不仅展现了鲁迅先生故乡的民俗风情,还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诚挚的怀念。

8. (10分) (2020·杭州模拟) 诗文名句默写。 (1) ________ ,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2)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________ ,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刘禹锡借用典故,以“________ , ________ ”来抒发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样是运用典故,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________ , ________”来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功成名就的向往。

(6)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面对屋漏、床湿、通宵不眠的愁苦境况,杜甫发出“________ , ________”的感叹,体现了他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

9. (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第 2 页 共 15 页

A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诗人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 . 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 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10. (15分) (2019·融安模拟)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九(3)班开展了“爱名著,爱阅读”读书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下面的系列活动。

(1) 【活动一:萃取名著精华,制作书签】名著阅读,代代相传。同学们打算将所读名著浓缩为一句话做成书签,送给新七年级同学。请你从以下“备选名著”中选择两部,仿照示例,完成书签。

备选名著:《童年》、《海底两万里》、《水浒》、《骆驼祥子》、《西游记》 (示例)保尔炼就钢铁意志,唱响生命赞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 【活动二:名著精彩片段品读】

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两个公人听了,暗暗地道:“苦也!却是坏了我们的勾当,转去时怎回话!且只得随顺他一处行路。”(《水浒传》)

从鲁智深的话可以看出其什么品质?“兄弟”指谁?“兄弟”到了沧州,未能立足,最终上了梁山,其原因是什么?

(3) 【活动三:读书调查】 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项目 不喜欢阅读 喜欢阅读 阅读纸质书籍 用手机电脑阅读 2016 43% 18% 39% 2017 36% 21% 42% 2018 25% 22% 53% ①上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②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二、 阅读 (共1题;共14分)

11. (14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初,会诸生于学宫,讲

第 3 页 共 15 页

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①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寿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 , 取程子②“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注】①朱子,即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②程子,即程颐,北宋教育家。 (1) 下列句中的“而”与“宝三岁而孤”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先天下之忧而忧 B . 委而去之

C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 言和而色夷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月初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 B . 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计口浇田法”等一系列措施。 C . 邵宝有孝心, 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D . 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曾在江浦庄昶处学习,并受到李东阳的赏识。 (3)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

①会诸生于学宫( ) ②躬课农桑( )

③以备凶荒( ) ④事母过氏至孝(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 ②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12. (20分) (2017八上·东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改变命运的一分

①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②“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儿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③“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儿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嗉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第 4 页 共 15 页

④“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⑤“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儿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颗女人心。

⑥不经意地瞧小男孩儿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唉!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心还非常嫩。

⑦“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儿的全身,此刻小男孩儿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

⑧“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儿咬了咬嘴唇,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⑨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儿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儿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小男孩儿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儿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儿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儿,竞一下子热泪盈眶。

⑩后来,小男孩儿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考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⑪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不忘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⑫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1) 从第①段小男孩儿来办公室找秦老师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看出他内心是有些顾虑的,他可能有哪些顾虑呢?(答出两点即可)

(2) 先前,秦老师以为小男孩儿是来查分的就有些不高兴,后来当小男孩儿提出加分的要求时,她本应更不高兴,但她为什么还对小男孩儿“面带歉意地笑笑”?

(3) 第⑦段中,秦老师的“灵感”具体指什么?

(4) 为什么说秦老师当年“借”给小男孩儿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13. (15分) (2020·奉化模拟) 文学作品阅读。 猫背 姜老刀

①记得第一次看到关于婆婆的消息,是一位意大利摄影师拍摄的一组驼背老人的照片。她被称为“猫奶奶”。 ②她在艳阳照耀下的街道边喂猫,行人从她身边匆匆而过。

③她把政府拆迁补贴的几十万元钱都花在照顾流浪猫上。她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一个人风餐露宿、衣食拮据,

第 5 页 共 15 页

却这般坚持了二十年。

④看到这组照片时,一种奇异的情绪从心底涌起:我想拍摄她的故事。

⑤每天一早,婆婆都会去杂货店买一大袋一大袋的猫粮,搬上小电动三轮车。她还会花钱请人帮忙烧一盆鱼——她要给猫咪加餐。

⑥婆婆放下食物,有些猫毫无顾忌地过来吃,有些则相当机警,远远地观望,等待危险解除;有的长得滚圆肥壮、年轻漂亮,也有的拖着残废的腿。

⑦拍摄前我问婆婆喜欢吃什么,我给她做。她说老了牙口不好,就喝粥吧。于是那天,我们挤在婆婆那间小房子里,一起吃着我带来的鱼片粥。这是我小时候生病时最常吃的,因为我不爱喝白粥,我奶奶就用鱼骨头汤来煮粥。在滚热的粥里放入薄薄的鱼片和肉松,再淋上几滴麻油。

⑧一开锅,整个屋子里都飘着鱼的鲜美味道,馋得家里的猫直叫,在婆婆喝粥的时候,我们问她,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力气救助流浪猫?

⑨她说,她相信人有七世,之后会转世为猫。因为老天要让人饱尝作为猫的疾苦,他们才能够更好地珍惜人间。这个世界有人的一份,也有猫的一份,并没有什么差别。她相信,通过喂猫这样的仪式,用二十年的时间,可以修得功德圆满。

⑩她还说,她没有在拯救什么,她是在拯救自己。

⑪这样的答案远远超出预期。婆婆没什么文化,但她站在生命的尽头,用自己的方式参透了世间的一切。 ⑫在那位意大利摄影师的微博上,关于猫奶奶的最后一张图片是这样的:夕阳西下之际,在这座钢铁城市的废墟中央,婆婆端坐在一把破藤椅上,怀里抱着一只脏兮兮的猫,打着瞌睡。昏暗的路灯下,你会看到她的脚下围绕着数十只流浪猫,安静地陪伴着她。

⑬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她弯曲的脊背,富含禅意。 ⑭需要面对的,是心里笃定的路;世人的评判,留在身后。 (摘自《读者》2019年15期)

(1) 情节概括:请你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录的温暖故事。 (2) 语言品析: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有些猫毫无顾忌地过来吃,有些则相当机警,远远地观望,等待危险解除;有的长得滚圆肥壮、年轻漂亮,也有的拖着残废的腿。 (这个句子写出了这些猫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3) 问题探讨:本文中写道: “她说,她相信人有七世,之后会转世为猫。因为老天要让人饱尝作为猫的疾苦,他们才能够更好地珍惜人间。这个世界有人的一份,也有猫的一份,并没有什么差别。她相信,通过喂猫这样的仪式,用二十年的时间,可以修得功德圆满。她还说,她没有在拯救什么,她是在拯救自己。”

郑振铎的《猫》中写道: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

第 6 页 共 15 页

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同样是对待猫,请问两文中的人态度有何异同?

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

14. (5分) 题目:家乡的 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写景文章,要抓住特点,做具体描绘。 如:花圃 月夜 秋晨 河流 雪山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下来。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第 7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

一、 基础知识 (共10题;共47分)

答案:1-1、 考点:解析:

答案:2-1、 考点: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答案:4-1、 考点:解析:

答案:5-1、

第 8 页 共 15 页

考点:解析:

答案:6-1、 考点:解析:

答案:7-1、 考点:解析:

答案:8-1、答案:8-2、答案:8-3、答案:8-4、

答案:8-5、

答案:8-6、考点:解析:

第 9 页 共 15 页

答案:9-1、答案:9-2、考点:解析:

答案:10-1、答案:10-2、

答案:10-3、

第 10 页 共 15 页

考点:解析:

二、 阅读 (共1题;共14分)

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答案:11-4、考点:解析:

第 11 页 共 15 页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答案:12-1、

答案:12-2、答案:12-3、答案:12-4、

考点:解析:

第 12 页 共 15 页

答案:13-1、答案:13-2、

答案:13-3、

考点:解析:

第 13 页 共 15 页

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

答案:14-1、考点:解析:

第 14 页 共 15 页

第 15 页 共 1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