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含4套模拟试题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目 录:

1.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化学模拟试题

2.2019学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 3.2019年河北省唐山市高考化学三模试卷

4. 安徽省毛坦厂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 (应届) 化学 Word版含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化学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l.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 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 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 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P-31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Br-80 I-127 Ba-137

化学(选考)试题 第1页 共12页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材料等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科学仪器的使用有利于我们认识微观物质世界,现在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用STM 技术可以“看”到越来越细微的结构。但目前尚不能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B.“纳米铜”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此纳米铜比铜片的金属性强 C.室温离子液体是指在室温或接近室温下呈现液态的完全由阴阳离子所组成的物质, (C2H5NH3)NO3可能是其中一种

D.利用自然界中现成的物质经加工可获得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如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 物纤维可取代还原铁粉作为月饼等食品的干燥剂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A.明矾的化学式:KAlSO4•12H2O

B.质子数为94、中子数为145的钚(Pu)原子: C.

都能表示水分子

D.环己烷的球棍模型:

3.中国古典诗词是民族璀璨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中不乏也蕴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中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中,“飞絮”与“马尾”的化学成分分别是纤维 素和蛋白质

C.“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描绘出了浓浓的冬日暖意,“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 酒的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烟” 的含义符合化学中“烟”的定义 4.室温下,下列溶液中c(NH4+)最大的是

A.1mol•L(NH4)2SO4溶液 B.2mol•LNH4HSO4溶液 C.2mol•LNH4Cl溶液 D.1mol•L(NH4)2CO3溶液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苯加入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为两层,上层呈紫红色

化学(选考)试题 第2页 共12页

-1

-1

-1

-1

B.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合物,这些物质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煤焦油中蒸馏 而得

C.双缩脲试剂与牛奶作用显紫玫瑰色,此过程中发生了蛋白质的变性 D.“绿色荧光蛋白质”是不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效应 6.下列对物质的鉴别或检验中不正确的是 A.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牙膏中的甘油 B.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鉴别食用盐与工业盐 C.用盐酸与铁氰化钾检验Fe3O4中的Fe2+ D.用CCl4检验某未知溶液中的Br-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用久的电池的电解液中加入强氧化剂去极化后,电池性能会大幅度改善

B.“叶绿素中不同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最后滤纸上得到的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是类胡萝 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说明类胡萝卜素在展开剂中扩散的速率最快 C.某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无晶体析出,说明溶液发生了过饱和现象,用玻璃棒搅动或轻轻 摩擦容器壁后能见到晶体析出

D.当干燥器中的变色硅胶呈现粉红色的时候,提示干燥效果不好,需要更换 8.化学上用“示踪原子法”来判断反应的历程,下列用“示踪原子法”表示的方程式中不正 确的是

A.过氧化氢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5H218O2+2KMnO4+3H2SO4=518O2↑+K2SO4+2MnSO4+8H2O

B.铝粉跟NaOH的D2O溶液反应:2Al+2OH-+6D2O=2AlO2-+2HOD+2D2O+3D2↑ C.氯酸钾跟浓盐酸混合:K37ClO3+6HCl=K37Cl+3Cl2↑+3H2O D.H218O中投入过氧化钠:2H218O+2Na2O2=4Na++2OH-+218OH-+O2↑

9.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 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门捷列夫预言了11 种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其中有一种相对原子质量为68的元素X,门捷列夫称其为“类 铝”。该元素后来由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得朗于1875年发现。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 X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X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IIIA族,是一种金属元素 B.X单质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均能反应生成H2

C.X元素与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XN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发光二极管中 D.工业上常用热分解法冶炼单质X

10.5-羟色胺对人体睡眠具有调节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5-羟色胺的说法中

化学(选考)试题 第3页 共12页

不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该有机物能发生加聚和自身的缩聚反应 B.该有机物可以形成内盐

C.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D.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以与5molH2或浓溴水中的3molBr2发生反应 第10题图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水银法电解食盐水是氯碱工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以制得碱液纯度高、质量好而 著称。其生产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钠汞合金中钠的化合价为+1价 B.电解室中产生氯气的电极为阳极,

解汞室中产生氢气的电极为阴极

C.当阳极产生3.36m3(标准状况)Cl2时, 第11题图 解汞室中生成NaOH的质量为24kg

D.目前氯碱生产采用离子膜法取代了水银法,其主要原因是汞有毒性,对环境有污染 12.天文学家观测到的系外行星“55癌细胞”,其热量与压力都极高的羰基大气已将这颗行星 的三分之一压缩成了钻石。在这样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水 以一种介于液态与气态之间的超临界状态存在。超临界水 呈现出许多特殊的性质,比如能够与氧气等氧化剂以任意 比例互溶;有很强的溶解有机物的能力;也是良好的传质、 传热介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钻石、水晶、单晶硅中组成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与晶体 类型均相同

B.在温度、压强的条件改变下,超临界水转化为水蒸气 第12题图 的过程与超临界水分解的过程需要克服的微粒间相互作用相同

C.超临界水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优良的反应介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可以成为未来科 学研究的方向

D.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含有钠盐、钾盐的有机废水时,常常会出现管道堵塞现象, 其原因是无机盐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很低

13.下列关于各装置与其对应的实验目的或得到的实验结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化学(选考)试题 第4页 共12页

实验 装置 将NO2球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 目的或结论 探究温度对平衡2NO2影响 N2O4的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说明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产物是NO 验证盐酸、碳酸、苯酚酸性的强弱 除去HCl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l2气体 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8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所含共价单键的数目为4NA B.标准状况下,1mol甲基(-14CH3)中所含的中子数为8NA C.25oC时,pH=3的FeCl3溶液中,H+的数目为0.001NA

D.4.8gMg在足量空气中充分燃烧,得到白色、淡黄色、黑色的混合固体,此过程中所转 移的电子数为0.4NA

15.为将含有FeCl3、FeCl2、CuCl2的废液中的Cu2+还原回收,某同学在含有ag铁粉的容器 中加入废液,探究了加入废液体积与完全反应后体系中固体质量的关系,部分实验数据如 下表所示。已知:废液中c(Cu2+)=0.7mol·L-1;废液体积大于0.5L,充分反应后才能检测出 Cu2+。

第15题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铁粉与0.25L废液反应完全后,固体成分为Fe与Cu

B.当铁粉与1L废液反应完全后,再加入废液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 +2Fe3+=3Fe2+ C.废液中c(Fe3+)=0.2mol·L-1

D.要将1L废液中的Cu2+全部还原,则至少需要铁粉44.8g 16.根据各物质间的能量循环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r-Br键的键能大小为2(△H3+△H4) B.△H7>0

C.K的△H6大于Na

D.△H1=△H2+△H3+△H4+△H5+△H6+△H7 第16题图

17.乙二胺(H2NCH2CH2NH2)为无色液体,有类似氨的性质。已知:25oC时,Kb1=10-4.07,Kb2=

化学(选考)试题 第5页 共12页

10-7.15;乙二胺溶液中各含氮微粒的分布分数 (平衡时某含氮微粒的浓度占各含氮微粒浓 度之和的分数)随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H2NCH2CH2NH2在水溶液中第一步电离的方程式为: H2NCH2CH2NH2+H2O

H2NCH2CH2NH3++OH-

B.曲线I代表的微粒符号为[H3NCH2CH2NH3]2+ C.曲线I与曲线II相交点对应的pH=4.07

D.在0.1mol•L-1H2NCH2CH2NH3Cl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Cl-)>c(H2NCH2CH2NH3+)>c(OH-)>c(H+) 第17题图 18.在toC时,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内,加入适量反应物发生反应:mA(g)+nB(g)

pC(g),

已知通过逐渐改变容器的体积使压强增大,每次改变后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物质的量浓 度和重新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如下表:

第一次达到平衡 第二次达到平衡 第三次达到平衡 压强 2×105Pa 5×105Pa 1×106Pa c(A) 0.08mol•L-1 0.20mol•L-1 0.44mol•L-1 第18题表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n=p,x=0

B.维持压强为2×105Pa,假设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体系中共有amol气体,再向体系中 加入bmolB,则重新达到平衡时体系中共有(a+b)mol气体 C.当压强为1×106Pa时,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D.第二次平衡到第三次平衡中,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1•min-1

19.海水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如何综合利用海水资源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某化学兴趣 小组利用下列方法制得了多种化工产品,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重新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4min xmin 0.8min

第19题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步骤I中的操作a和步骤V中的操作b相同

化学(选考)试题 第6页 共12页

B.步骤VI中若不通HCl,则产物中会有Mg(OH)Cl等生成

C.反应VIII在耐高温的石英玻璃管中进行,兴趣小组的同学实验时发现,即使装置和

NH3中的氧气都被除尽,最后制得的氮化镁中依然含有少量的氧化镁,其可能的原因 是镁粉与SiO2反应

D.步骤VII和VIII中的气体产物可以循环利用

20.某强酸性澄清溶液X中含有Ba2+、Fe2+、Fe3+、Al3+、NH4+、Cl-、NO3-、CO32-、SO32-、 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第20题图 根据以上操作与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硝酸工业中,气体F经催化氧化生成气体D的过程在热交换器中进行 B.沉淀G为Fe(OH)3,沉淀I为Al(OH)3和BaCO3的混合物 C.溶液X中一定含有上述离子中的Al3+、NH4+、Fe2+、SO42-

D.若测得A、F、I均为0.01mL,沉淀C为0.06mol,且10mL溶液X中n(H+)=0.04mol, 则溶液X中一定含Cl-,且c(Cl-)=2mol•L-1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1.(6分)已知化合物X由四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X,加水完全溶解,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两滴石蕊试液,溶 液颜色先变蓝后褪色;进行焰色反应,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②取6.28gX充分加热,将所得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收集到无色气体0.672L(已折算成标

准状况),浓硫酸增重1.08g;另取相同质量的X溶于足量稀硫酸中,将产生的混合气体 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0.672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同时获得 4.00g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是 ▲ 。

(2)X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3)X也可以与酸性氯化亚铁溶液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22.(14分)2020年是法国著名化学家勒夏特列诞辰170周年,他1888年提出的勒夏特列原理 迄今仍广泛应用于化学平衡的移动中,指导着生产与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选考)试题 第7页 共12页

(一)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二甲醚重整制氢技术是实现小型移

动制氢的一种理想方案。二甲醚重整制氢过程中可以发生以下反应(其中反应III、IV 为副反应): CH3OCH3(g)+H2O(g) CH3OH(g)+H2O(g) CO2(g)+H2(g) 2CO(g)

2CH3OH(g) △H1=+37kJ·mol-1 I 2CO2(g)+3H2(g) △H2=+49kJ·mol-1 II CO(g)+H2O(g) △H3=+41kJ·mol-1 III

CO2(g)+C(s) △H4 IV

已知反应IV的能量变化类型与铁片溶解在盐酸中的反应相同

将二甲醚与水蒸气按体积比1:3.5,以恒定流速通过一定量催化剂反应,记录相关数据如 图1所示:

第22题图1 不同温度下二甲醚水解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H4>0

B.由图可知280oC时温度太高,平衡逆向移动,二甲醚的转化率减小 C.由图可知260oC时催化剂效率很快减弱,因此温度不能太高 D.增大水醚比、适当升高温度有利于氢气的生成

(2)根据上图,写出随温度变化CO在含碳氧化物中体积分数的变化趋势: ▲ 。 (二)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工业上用天然气为原料,分 为两阶段制备甲醇: (i)制备合成气:CH4(g)+H2O(g) (ii)合成甲醇:CO(g)+2H2(g)

CO(g)+3H2(g) △H1=+206.0kJ·mol-1 CH3OH(g) △H2

(1)制备合成气:工业生产中为解决合成气中H2过量而CO不足的问题,原料气中需添加

CO2,发生的反应如下:CO2(g)+H2(g)

CO(g)+H2O(g),为了使合成气配比最佳,理

论上原料气中甲烷与二氧化碳体积比为 ▲ 。

(2)合成甲醇:在Cu2O/ZnO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CO(g)和

2molH2(g),发生反应(ii),反应过程中,CH3OH的物质的量(n)与时间(t)及温度的关系如 图2所示。

①反应(ii)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 。

化学(选考)试题 第8页 共12页

②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

含少量的CO2有利于维持Cu2O的量不变,其原因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第22题图2

③500oC恒压条件下,请在图2中画出反应体系中n(CH3OH)随时间t变化的总趋势图。 (3)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3OH(g)+CO(g)

HCOOCH3(g) △H=+29.1kJ·mol-1

科研人员对该反应进行了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如下:

第22题图3 第22题图4

根据图3与图4,分析工业上制取甲酸甲酯时,实际所选压强为4.0×106Pa、温度为80oC 的原因 ▲ 。

(三)环戊二烯可用于制备二茂铁(Fe(C5H5)2,结构简式为

),后者广泛应用于航天、化

工等领域中。二茂铁的电化学制备原理如图5所示,其中电解液为溶解有溴化钠(电解 质)和环戊二烯的DMF(惰性有机溶剂)溶液。

第22题图5

则该电解池的阳极为 ▲ 。

23.(12分)次硫酸氢钠甲醛(aNaHSO2•bHCHO•cH2O)俗称吊白块,在印染、医药以及原子能工

化学(选考)试题 第9页 共12页

业中应用广泛。某化学兴趣小组以Na2SO3、SO2、HCHO和锌粉为原料制备次硫酸氢钠甲 醛。已知次硫酸氢钠甲醛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具有强还原性,且在120oC以上会发生 分解。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及步骤如下:

第23题图1 第23题图2

I.在三颈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和水,搅拌溶解后缓慢通入SO2,制得NaHSO3溶 液。

II.将装置A中导气管换成橡皮塞。向三颈烧瓶中加入稍过量的锌粉和一定量37%的甲醛 溶液,不断搅拌,在80~90oC左右的水浴中反应约3h后趁热过滤,试剂X洗涤。 III.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往滤液中加入适量试剂Y,析出晶体,过滤;合并 滤渣,试剂Z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2SO3水溶液中,含硫微粒H2SO3、HSO3-、SO32-随pH的分布如图2所示,则步骤I 中确定何时停止通SO2的实验操作为 ▲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B中烧杯中盛放的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

B.试剂Y是无水乙醇;试剂X与试剂Z都是乙醇的水溶液 C.冷凝管内冷凝回流的主要物质是HCHO D.步骤III中所选择的干燥操作应为真空干燥

(3)步骤II中的水浴加热相比于与酒精灯直接加热,除了有使三颈烧瓶受热更均匀、较低

温度下减少产物的分解之外,还有 ▲ 的优点。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完成所设 计的实验,除图1中装置仪器外,还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有 ▲ 。 (4)步骤III中蒸发浓缩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 (并简要说明理由)。 (5)AHMT分光光度法常用于测定溶液样本中甲醛

的浓度。其原理是:甲醛与AHMT溶液在碱性 条件下缩合后,经高碘酸钾氧化成一种紫红色 化合物,其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即色泽深

化学(选考)试题 第10页 共12页

浅)与甲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现测得该 紫红色化合物的吸光度A与HCHO标准溶液的 浓度关系如图3所示:

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确定次

硫酸氢钠甲醛的组成: 第23题图3 I.准确称取1.5400g样品,完全溶于水配制成100mL溶液

II.取25.00mL所配溶液经AHMT分光光度法测得溶液吸光度A=0.4000

III.另取25.00mL所配溶液,加入过量碘完全反应后,再加入BaCl2溶液充分反应,得 到0.5825g白色沉淀。其反应原理为:

aNaHSO2·bHCHO·cH2O+I2→NaHSO4+HI+HCHO+H2O(未配平)。 ①通过计算可知次硫酸氢钠甲醛的化学式为 ▲ 。

②结合三颈烧瓶内发生的合成反应产物分析,题干的步骤II中,不断搅拌的目的为: ▲ 。

③若向吊白块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甲醛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两种含氧有 机物。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24.(12分)药物中间体M的合成路线流程图如下:

第24题图

已知信息:

化学(选考)试题 第11页 共12页

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A只有1种结构可以证明苯环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B.可利用酸性KMnO4溶液实现A→B的转换 C.步骤④、⑤、⑥所属的有机反应类型各不相同 D.化合物C具有弱碱性

(2)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是 ▲ 。

(3)步骤⑥可得到一种与G分子式相同的有机副产物,其结构简式是 ▲ 。 (4)写出I+G→M的化学方程式 ▲ 。

(5)写出C16H15O6N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①分子中具有联苯结构,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能发生水解反应与银镜反应, 且完全水解后只有两种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水解产物;

②1H-NMR谱和IR谱检测表明分子中有7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没有N—H键。

(6)已知:,设计以、CH3CH2OH

为原料制备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

25.(6分)资料显示:硝酸与金属发生反应时,随着 硝酸浓度的降低和金属活动性的增大,还原产物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会逐渐下降。还原产物可以是 气态的,也可以是溶液状态的。例如,镁与硝酸 反应的实验中,部分气相产物成分及含量随HNO3

浓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Mg与11mol•L-1的HNO3反应的方程式。 第25题图

(2)4.8g Mg与1L 0.5mol•L-1的HNO3恰好完全反应,若该反应只生成一种还原产物,试写

出可能的反应方程式(要求写出简要推理过程)。

化学(选考)试题 第12页 共12页

2019学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0分)

1. 一种水处理工艺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三 总分 A. O3和Cl2均可消毒杀菌 B. 加明矾助混凝时水的pH会升高 C. 炭砂中的活性炭可起吸附作用

D. 二次加液氯是保证水中有一定浓度的余氯

2.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四•烧酒》中记载:“……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

或秫或大麦蒸熟,和麴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糯米、粳米、大麦等谷物中均含有淀粉 B. 古法酿酒工艺中有多种酶参与催化反应

C. 酒化酶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D. 该过程中涉及蒸馏操作

3.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 24L 标准状况 Ne和NH3的混合气体中含电子总数为NA B. 40gKH 氢化钾 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C. 92g甘油 丙三醇 中含C一H键总数为8NA

D. 0 1mol L 1NH4NO3溶液中NH4和NH3 H2O数之和为0 1NA

4.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Y的最外层电

W的简单氢化物与Z的单质在集气瓶中子数之和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化学(选考)试题 第13页 共12页

混合后,放置在光源下发生反应,气体颜色由黄绿色不断变浅且瓶壁上有油状物生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常压下,常见单质的沸点:W B. X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Y离子的相同 C. X与Z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D. Z分别与W、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5. 化合物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分子中碳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 B. x、y均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C. y、z均能与 NaHCO3反应生成CO2 D. 与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链状羧酸有6种

3+2+

6. 以Fe/Fe作为氧化还原介质,可以在低电位条件下电解HCl制取Cl2,其

的分子式均为C5H8O2,下

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极上的电势比Y极上的低

B. H 向Y极迁移,X极周围溶液pH升髙 C. X极上发生反应:2H2O 4e 4H O2 D. 电解总反应为4Fe2 O2 4H 4Fe3 2H2O 7. 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过程 实验目的 化学(选考)试题 第14页 共12页

A 称取2 g CuSO4•5H2O溶于98g水中,充分搅拌溶解,然后装入试剂瓶中 B 将活性炭放入盛有NO2的锥形瓶中,观察气体颜色 将ZnSO4溶液滴入盛有2mLNa2S溶液的试管中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滴入相同浓度的CuSO4溶液,观察现象 配制2%的CuSO4溶液 探究碳的还原性 比较ZnS(白色)和CuS(黑色)的溶度积 -探究I对H2O2分C D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5%H2O2溶液然后只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绿豆大小的FeI2固体,观察比较现象 解是否具有催化作用 A. A B. B C. C D. 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9.0分)

8. NF3(三氟化氮)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微电子工业中一种

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NF3的电子式为______,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F2与NH3直接反应生成NF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模拟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NH4HF2(NH4F•HF)法制取NF3,阳极为以Ni为基本材料的合金(内含其他金属,忽略镍及其他金属的反应),阴极为碳素钢,电解废液可回收再利用。

①电解时NF3在______极生成;阴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电解后废液(含Ni少量Fe和Cu的单质及NH4HF2等)可经如下流程进行回收再利用:

已知该实验条件下,部分金属离子开始沉淀与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金属离子 Ni2+ Fe2+ Cu2+ Fe3+ 开始沉淀时的pH 7.2 7.0 4.7 1.9 沉淀完全时的pH 9.2 9.0 6.7 3.2 步骤I的目的是______;步骤Ⅱ滤饼中Ni溶于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HNO3的还原产物为NO);步骤Ⅲ调节pH时,理论上pH应控制的范围

化学(选考)试题 第15页 共12页

是______。

9. PH3是粮食杀虫处理时常用的熏蒸杀虫剂;水煤气变换时产生的PH3能使催

化剂中毒,必须脱除。回答下列问题:

(1)PH3通入 NaClO溶液脱除PH3时,氧化产物是一种含氧酸且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该含氧酸的化学式为______。 (2)已知下列键能数据及P4(白磷)分子结构:

化学键 P-P H-H P-H -1键能/(kJ•mol) 213 436 322 则反应4PH3(g)⇌P4(g)+6H2(g)△H=______kJ•mol;某温度时平衡体

-1

cPH3)=0.25mol•L-1,cH2)=c=0.50mol•L-1, 系中(((P4)则平衡常数K=______。(3)文献报道“反应6.25CO2(g)+Fe3O4(s)+3PH3(g)=3FePO4(s)+4.5H2O(g)+6.25C(s)”是铁触媒中毒的主导反应,其平衡常数Kp(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的对数值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H______0(填“>”“<”或“=”)。

②图中lgKp=______[列出用分压p(CO2)、p(PH3)、p(H2O)表示的计算式]。

(4)反应(CH3)3AuPH3→(CH3)AuPH3+C2H6的历程如下: 第一步:(CH3)3AuPH3

k

(CH3)3Au+PH3(快反应)

2

C2H6+CH3Au(慢反应) 第二步:(CH3)3Au

3

(CH3)AuPH3(快反应) 第三步:CH3Au+PH3

k

①反应的中间产物有PH3、______。

②第______步(填“一”“二”或“三”)反应的活化能最大。

化学(选考)试题 第16页 共12页

(5)用Cu、Pd液相脱除PH3的反应为:PH3+2O2

2+

2+

Pd2 Cu2

H3PO4,其他条

PH3的净化效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件相同时溶解在溶液中O2的体积分数、示:

O2的体积分数大,PH3的净化效率高的原因是______(用碰撞理论等说明)。 10. 氟及其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聚四氟乙烯是一种准晶体,准晶体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______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2)基态F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轨道表达式)为______。

+-+

(3)[H2F][SbF6](氟锑酸)是一种超强酸,存在[H2F],该离子的空间构

型为______,与[H2F]具有相同空间构型和键合形式的分子和阴离子分别是

+

______(各举一例)。

(4)NH4F(氟化铵)可用于玻璃的蚀刻防腐剂、消毒剂。NH4中中心原子

+

的杂化类型是______;氟化铵中存在______(填字母)。 A.离子键 B.σ键 C.π键 D.氢键

(5)SF6被广泛用作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介质。SF6是一种共价化合物,可通过类似于Born-Haber循环能量构建能量图(a)计算相关键能。则F-F键

-1-1

的键能为______kJ•mol,S-F键的键能为______kJ•mol。

化学(选考)试题 第17页 共12页

(6)CuCl的熔点为426℃,熔化时几乎不导电;CuF的熔点为908℃,密度为7.1g•cm。

-3

①CuF的熔点比CuCl的高,原因是______

②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CuF的晶胞结构如图(b)所示,则CuF的晶胞参数a=______nm(列出计算式)。

11. 某种降血脂药物吉非罗齐(W)的结构简式为,一种合

成W的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

(2)C生成D、D生成E的反应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 (3)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W的分子式为______。

化学(选考)试题 第18页 共12页

(5)X是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且所含的官能团完全相同,其核磁共振氢谱2:1,有3组峰,面积比为9: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 (6)间苯三酚羧酸(

)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参照上述合

成路线设计以甲苯为起始原料制备间苯三酚羧酸的合成路线:______(无机试剂任用)。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12. MnSO4晶体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微红色晶体,某校同学设计实验制备并检验

MnSO4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设计用SO2和适量纯净的MnO2制备MnSO4,其装置如下:

①A装置中固体药品X通常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B装置中通SO2的导管末端接多孔球泡的目的是______;C装置用于吸收少量的S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乙组同学定性检验甲组同学的产品中Mn的存在,取少量晶体溶于水,

2+

加入(NH4)2S2O8溶液,滴入硝酸银(作催化剂),微热振荡,溶液显紫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丙组同学为检验无水MnSO4(接近白色)的热分解产物,将MnSO4晶体脱水后放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1和K2,缓慢通入N2,加热,硬质玻璃管中最后得到黑色固体。

化学(选考)试题 第19页 共12页

①检验分解的气态产物中是否有SO2及SO3,装置E、F中的溶液依次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Ba(NO3)2溶液 b.BaCl2溶液 c.品红溶液 d.浓硫酸

②若D中得到的黑色粉末为Mn3O4,E、F中均有明显现象,则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丁组同学设计实验以丙组同学得到的黑色粉末为原料,利用铝热反应原理将其还原为金属锰,所需的药品除氯酸钾外,还需要______。

化学(选考)试题 第20页 共12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臭氧、Cl2均可用于水的消毒净化,氯气溶于水生成的HClO能杀菌消毒,臭氧也能杀菌消毒,故A正确;

B.明矾作混凝剂的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和氢离子,故氢离子增加,pH会降低,故B错误;

C.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性,故C正确;

D.二次加液氯可保证水中有一定浓度的余氯,进行杀菌消毒,故D正确。 故选:B。

A.臭氧、Cl2均可用于水的消毒净化,是由于两者均具有强氧化性; B.明矾作混凝剂的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和氢离子; C.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性;

D.二次加液氯可保证水中有一定浓度的余氯,进行杀菌消毒,据此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用途等,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C

【解析】解:A.糯米、粳米、大麦都是谷物的种子,它们都富含淀粉,故A正确;

B.粮食发酵过程中有淀粉酶、酒化酶等参加催化反应,则古法酿酒工艺中有多种酶参与催化反应,故B正确;

C.酒化酶是生物催化剂,温度太高会失去活性,所以酒化酶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时,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温度太高催化剂失去活性,反应速率减慢,故C错误;

D.分离酒和酒糟时用蒸馏,制备烧酒的过程中涉及蒸馏操作,故D正确。 故选:C。

A.谷物中富含淀粉;

B.粮食发酵过程中有淀粉酶、酒化酶等参加催化反应; C.酒化酶是生物催化剂,温度太高会失去活性; D.分离酒和酒糟时用蒸馏。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性质及用途等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

化学(选考)试题 第21页 共12页

侧重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A

【解析】解:A、氖气中含10个电子,而氨气中也含10个电子,而2.24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0.1mol混合物中含NA个电子,故A正确; B、40gKH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KH和水反应时-1价的H元素变为0价,故1molKH转移NA个电子,故B错误;

C、92g甘油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甘油中含5条C-H键,故1mol甘油中含5NA条C-H键,故C错误;

+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NH4和NH3•H2O数之和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A。

A、氖气中含10个电子,而氨气中也含10个电子;

B、求出KH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KH和水反应时-1价的H元素变为0价来分析;

C、求出甘油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甘油中含5条C-H键来分析; D、溶液体积不明确。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W为C,X为Na,Y为Mg,Z为Cl元素。 A.常温常压下C的单质为固态,而氯气为气体,则单质的沸点:W>Z,故A正确;

B.钠离子和镁离子都含有2个电子层,二者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故B正确; C.Na、Cl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NaCl水溶液呈中性,故C正确;

D.Cl与C形成的四氯化碳只含有共价键,Cl、Mg形成的氯化镁只含有离子键,二者含有化学键不同,故D错误; 故选:D。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与Z的单质在集气瓶中混合后,放置在光源下发生反应,气体颜色由黄绿色不断变浅且瓶Z为Cl元素;壁上有油状物生成,该反应为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则W为C元素,W、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X、Y的最外层电子

化学(选考)试题 第22页 共12页

数之和为7-4=3,二者原子序数都大于C,则X为Na、Y为Mg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5.【答案】B

【解析】解:A.x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征,则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故A错误;

B.x含有酯基,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y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故B正确;

C.z含有羟基,具有醇的性质,与碳酸氢钠不反应,故C错误;

D.C5H8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为丁烯中的1个H原子被-COOH取代,1-丁烯等效氢原子有4种,

2-丁烯等效氢原子有2种,2-甲基-1-丙烯等效氢原子有2种,因此-C4H7异构体有8种,则分子式为C5H8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8种,故D错误。 故选:B。

A.x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征; B.x含有酯基,y含有羧基; C.z含有羟基,具有醇的性质;

D.C5H8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为丁烯中的1个H原子被-COOH取代。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官能团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难度中等,注意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为该题的易错点。 6.【答案】A

【解析】解:A、根据装置图中Y电极上HCl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Cl2可知,Y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与电源正极相接,则电极X为电解池的阴极,与电源负极相接,所以Y极上的电势比X极上的高,故A正确;

B、Y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电极X为电解池的阴极,阳离子H+向X极迁移,X极周围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故B错误;

3+-2+C、由图可知,阴极X电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e=Fe,

故C错误;

化学(选考)试题 第23页 共12页

-+3+-2+

D、电解时,阳极上反应式为2HCl-2e=2H+Cl2↑,阴极上反应式为Fe+e=Fe,2+3+2++3+生成的Fe与O2反应生成Fe、循环转化的方程式为4Fe+O2+4H=4Fe+2H2O,

所以电解总反应为4HCl+O2=2Cl2+2H2O,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电解HCl制取Cl2原理装置图可知,Y电极上HCl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l2,则电极Y为电解池的阳极,与电源正极相接,则电极X为电解池的阴

-+

极,与电源负极相接,阳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HCl-2e=2H+Cl2↑,阴极上发生得3+-2+2+3+

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e=Fe,生成的Fe与O2反应生成Fe、3+2+2++3+

实现Fe、Fe的循环利用,转化的方程式为4Fe+O2+4H=4Fe+2H2O,电解

总反应为4HCl+O2=2Cl2+2H2O,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电解HCl制取Cl2的原理,侧重学生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把握电极判断和电极上的反应为解题关键,注意制取Cl2原理的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7.【答案】C

【解析】解:A.溶于98g水中,溶液质量为100g,但硫酸铜质量小于2g,则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2%,故A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能探究还原性,故B错误;

C.发生沉淀的转化,由现象可比较ZnS(白色)和CuS(黑色)的溶度积,故C正确;

D.碘离子与过氧化氢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探究催化剂对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A.溶于98g水中,溶液质量为100g,但硫酸铜质量小于2g;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发生沉淀的转化;

D.碘离子与过氧化氢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沉淀转化、反应速率、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8.

+3

NH3+3F2=NF3+6HFH2

或去

4NH3+3F2=NF3+3NH4F

化学(选考)试题 第24页 共12页

NH4HF2 3Ni+8H++2NO3-=3Ni2++2NO+4H2O 6.7≤pH<7.2

【解析】解:(1)NF3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

,N为+3价、F为-1价,

(2)F2与NH3直接反应生成NF3,同时生成HF或NH4F,方程式为NH3+3F2=NF3+6HF或4NH3+3F2=NF3+3NH4F,

故答案为:NH3+3F2=NF3+6HF或4NH3+3F2=NF3+3NH4F;

(3)①利用电解熔融NH4HF2(NH4F•HF)法制取NF3,N元素被氧化,应为阳极反应;阴极生成氢气,故答案为:阳;H2;

②由流程可知,加水溶解,可除去NH4HF2,加入过量稀硝酸,金属溶解,Ni

+-2+

溶于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3Ni+8H+2NO3=3Ni+2NO+4H2O,调节溶液pH,使

铜离子、铁离子完全沉淀,且避免镍离子沉淀,则调节pH的范围为6.7≤pH<7.2,

+-2+

故答案为:除去NH4HF2;3Ni+8H+2NO3=3Ni+2NO+4H2O;6.7≤pH<7.2。

(1)NF3为共价化合物,N为+3价、F为-1价; (2)F2与NH3直接反应生成NF3,同时生成HF;

(3)①利用电解熔融NH4HF2(NH4F•HF)法制取NF3,N元素被氧化,应为阳极反应;阴极生成氢气;

②由流程可知,加水溶解,可除去NH4HF2,加入过量稀硝酸,金属溶解,调节溶液pH,使铜离子、铁离子完全沉淀,且避免镍离子沉淀,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为高考常见题型,题目涉及对工艺流程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条件的控制选择与理解等,理解工艺流程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是对学 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灵活运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9.【答案】H3PO4 -30 2 < 4.5lgP(H2O)-6.25lgP(CO2)-3lgP(PH3)或lg

PP

6 25

4 5

H2O

3

CO2 P PH3

(CH3)3Au和CH3Au 二 O2的体积分数越大,有效碰撞

的几率增加,氧化更多的PH3,净化效率高

【解析】解:(1)PH3通入 NaClO溶液脱除PH3时,氧化产物是一种含氧酸且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aClO+PH3=H3PO4+4NaCl,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3PO4, 故答案为:H3PO4;

化学(选考)试题 第25页 共12页

(2)4PH3

(g)⇌P4(g)+6H2(g)

3×4-6×213kJ/mol-6×436kJ/mol=-30kJ/mol,△H=322kJ/mol×某温度时平衡体系中c

-1-1

(PH3)=0.25mol•L,c(H2)=c(P4)=0.50mol•L,

4PH3(g)⇌P4(g)+6H2(g) 平衡状态 0.25 6 0.5 则平衡常数K=

0 56 0.5640 5

0 25

=2,

故答案为:-30;2;

(3)①图象曲线变化可知随温度升高,lgKp减小,说明升温平衡常数减小,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 故答案为:<;

②反应6.25CO2(g)+Fe3O4(s)+3PH3(g)=3FePO4(s)+4.5H2O(g)+6.25C(s)”是铁触媒中毒的主导反应,其平衡常数K=lgKp=lg

PP

6 254 5

P

34 5

H2O

6 25P PH3 P CO2

H2O

3 CO2 P PH3

=4.5lgP(H2O)-6.25lgP(CO2)-3lgP(PH3),

PP

6 254 5

故答案为:4.5lgP(H2O)-6.25lgP(CO2)-3lgP(PH3)或lg

H2O

3 CO2 P PH3

(4)反应(CH3)3AuPH3→(CH3)AuPH3+C2H6的历程如下: 第一步:(CH3)3AuPH3k1 (CH3)3Au+PH3(快反应)

1

2

C2H6+CH3Au(慢反应) 第二步:(CH3)3Au

k

k

3

(CH3)AuPH3(快反应) 第三步:CH3Au+PH3

k

①反应的中间产物有PH3、(CH3)3Au和CH3Au、 故答案为:(CH3)3Au和CH3Au;

②反应的活化能最大的一步是反应最慢的一步,第二步反应最慢活化能最大, 故答案为:二;

(5)O2的体积分数大,PH3的净化效率高的原因是:O2的体积分数越大,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加,氧化更多的PH3,净化效率高,

故答案为:O2的体积分数越大,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加,氧化更多的PH3,净化效

化学(选考)试题 第26页 共12页

率高。

(1)PH3通入 NaClO溶液脱除PH3时,氧化产物是一种含氧酸且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结合电子守恒书写化学方程式得到氧化产物的化学式;

(2)反应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平衡常数K=

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

(3)①图象分析可知温度升高,lgKp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 ②6.25CO2(g)+Fe3O4(s)+3PH3(g)=3FePO4(s)+4.5H2O(g)+6.25C(s),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固体和纯液体不写入;

(4)①反应的中间产物是开始发售反应生成,最后又全部消耗的物质; ②反应越慢活化能越大,决定反应的反应速率;

(5)O2的体积分数越大,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加,氧化更多的PH3。

本题考查了反应焓变的计算、反应历程分析判断、平衡常数计算应用,主要是图象变化曲线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0.【答案】X-射线衍射

V形 H2O、

83 4

NH2- sp3 AB 155 327 CuCl为分子晶体,CuF为离子晶体 37 1N×107

A

【解析】解:(1)从外观无法区分三者,但用X光照射挥发现:晶体对X射线发生衍射,非晶体不发生衍射,准晶体介于二者之间,因此通过有无衍射现象即可确定,

故答案为:X-射线衍射;

25

(2)F的原子序数为9,价电子排布为2s2p,基态F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故答案为

+-(3)[H2F]与H2O、NH2等互为等电子体,结构相似,为V形,故答案为:V-形;H2O、NH2;

+3

(4)NH4的N原子形成4个σ键,为sp杂化,氟化铵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

子键和共价键,即σ键,故答案为:sp;AB;

3

化学(选考)试题 第27页 共12页

(5)由图象可知,断裂3molF-F键,吸收465kJ能量,则F-F键的键能为155kJ•mol,形成6molS-F键,放出1962kJ能量,则S-F的键能为

-1-1

•mol,

19626

kJ•mol-1=327kJ

故答案为:155;327;

(6)①CuCl的熔点为426℃,熔化时几乎不导电,应为分子晶体,而CuF为离CuCl为分子晶体,CuF为离子晶体; 子晶体,则CuF比CuCl熔点高,故答案为:

-3

F的个数分别为4,+6×=4)②CuF的密度为7.1g•cm,晶胞中Cu、(其中Cu为8×,82

4 83

NA 7

a 10 3

11

g•cm-3=7.1g•cm-3,a=37 1N×107nm,

A

83 4

107。 故答案为:37 1N×

A

83 4

(1)晶体对X射线发生衍射,非晶体不发生衍射,准晶体介于二者之间;

25

(2)F的原子序数为9,价电子排布为2s2p; +-(3)[H2F]与H2O、NH2等互为等电子体,结构相似;

NH4+的N原子形成4个σ键,(4)氟化铵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5)由图象可知,断裂3molF-F键,吸收465kJ能量,形成6molS-F键,放出1962kJ能量,以此计算键能;

(6)①CuCl的熔点为426℃,熔化时几乎不导电,应为分子晶体,而CuF为离子晶体;

-3

②CuF的密度为7.1g•cm,晶胞中Cu、F的个数分别为4,结合ρ=V计算。

m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涉及晶胞计算、微粒空间构型判断、原子杂化方式判断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侧重考查学 生公式运用、空间想像及数学运算能力,难点是晶胞计算方法,题目难度中等。11.【答案】3-氯丙烯 应

3CCOOCH=CH3

加成反应 取代反

C15H22O3 (CH3)

CH3

或CH2=CHCOOC

化学(选考)试题 第28页 共12页

3

【解析】解:(1)A为CH2=CHCH2Cl,A的化学名称是:3-氯丙烯, 故答案为:3-氯丙烯;

(2)C生成D是碳碳双键与HBr发生的加成反应,D生成E是羧基与醇发生的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3)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H的结构简式为:(4)由分析可知,W的结构简式为,,

W的分子式为:C15H22O3, 故答案为:

;C15H22O3;

(5)X是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且所含的官能团完全相同,其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面积比为9:2:1,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CH3)3CCOOCH=CH3、CH2=CHCOOC(CH3)3,

故答案为:(CH3)3CCOOCH=CH3或CH2=CHCOOC(CH3)3;

化学(选考)试题 第29页 共12页

(6)甲苯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然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

,再与Fe/HCl作用生成,最后与经过①NaNO2/H2SO4、

+

②H2O/H、△得到,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故答案为:。

A为一氯代烃,由2-甲基丙酸、B的结构可知A为CH2=CHCH2Cl.B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B发生异构生成C.C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E与I发生取代反应生成W.由I的结构,结合反应条件,可知F为

、G为

、H为

(6)甲苯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然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

,再与Fe/HCl作用生成,最后与经过①NaNO2/H2SO4、

化学(选考)试题 第30页 共12页

+

②H2O/H、△得到。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与推断,充分利用转化中有机物的结构与反应条件进行分析判断,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是对有机化学基础的综合考查。 12.【答案】Na2SO3

增大

SO2

与液体的接触面

硝酸银

-2-2+2-积 SO2+2OH=SO3+H2O 2Mn+5S2O8+8H2O

2MnO4-+10SO42-+16H+ b

c 3MnSO4

高温

Mn3O4+SO2↑+2SO3↑ 铝粉、镁条

【解析】解:(1)①A装置制备二氧化硫气体,实验室一般用亚硫酸盐与浓硫酸制备,固体药品X通常是Na2SO3; 故答案为:Na2SO3;

②B装置中通SO2的导管末端接多孔球泡的目的是增大SO2与液体的接触面积;C装置用于吸收少量的SO2,反应为:SO2+2OH-=SO32-+H2O;

-2-故答案为:增大SO2与液体的接触面积;SO2+2OH=SO3+H2O;

(2)根据题意,Mn与(NH4)2S2O8溶液在硝酸银作催化剂,微热振荡反应,

2+

溶液显紫色,说明生成高锰酸跟离子,锰元素化合价升高,则硫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硫酸根离子,故反应为:2Mn

2+2-故答案为:2Mn+5S2O8+8H2O

2+

+5S2O82-+8H2O

硝酸银

2MnO4-+10SO42-+16H+;

硝酸银

2MnO4-+10SO42-+16H+;

(3)①检验分解的气态产物中是否有SO2及SO3,检验三氧化硫时,为防止二氧化硫的干扰,用氯化钡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检验,装置E、F中的溶液依次是BaCl2溶液,品红溶液; 故答案为:b;c;

E、F中均有明显现象,说明生成SO2及SO3,②D中得到的黑色粉末为Mn3O4,反应为:3MnSO4

高温

Mn3O4+SO2↑+2SO3↑;

故答案为:3MnSO4

高温

Mn3O4+SO2↑+2SO3↑;

化学(选考)试题 第31页 共12页

(4)利用铝热反应原理将其还原为金属锰,所需的药品有铝粉,氯酸钾作供氧剂,还需要点燃的镁条提供高温条件; 故答案为:铝粉、镁条。

(1)根据装置:A由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制备二氧化硫气体,B装置由二氧化硫与适量纯净的MnO2制备MnSO4,多孔球泡可以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C装置由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据此分析作答;

(2)根据题意,Mn与(NH4)2S2O8溶液在硝酸银作催化剂,微热振荡反应,

2+

溶液显紫色,说明生成高锰酸跟离子,锰元素化合价升高,则硫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硫酸根离子,结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书写可得;

(3)根据装置:打开K1和K2,缓慢通入N2,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加热,E装F装置由品红溶液检验SO2,置由BaCl2溶液检验生成的SO3,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褪色,G装置吸收尾气,D中得到的黑色粉末为Mn3O4,E、F中均有明显现象,说明生成SO2及SO3,反应为:3MnSO4析作答;

(4)铝热反应需要供氧剂氯酸钾,还需要点燃的镁条提供反应的高温条件。 本题以物质的制备、检验、性质探究为载体,多角度、全方位考查了实验原理、药品选择、基本操作、装置作用、环境保护等考点,题目难度中等。

高温

Mn3O4+SO2↑+2SO3↑,据此分

2019年河北省唐山市高考化学三模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总分 化学(选考)试题 第32页 共12页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0分)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锈钢的防腐原理与电化学有关

B. 高纯硅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C. 二氧化硫有毒,不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 D. 纯碱去油污原理是油污溶于纯碱

14.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 1molCl2和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 1NA B. SO2和CO2的混合气体1 8g中所含中子数为0 9NA C. 标准状况下,22 4L丙烷含有的共价键总数为11NA

D. pH 11的Ba OH 2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数目为1 10 11NA 15.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B. 可以发生水解、加成和酯化反应 C. 1mol该物质最多消耗2 mol NaOH D. 苯环上的二溴代物同分异构体数目为4种

16.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之和为19,W和Y同主族,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Z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和Z形成的化合物是不溶于水的沉淀 B. Z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大于Y C. 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沸点比Y的高 D. X、Y、Z简单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17. 用多孔石墨电极完成下列实验,下列解释或推断不合理的是( )

有关该化合物的

化学(选考)试题 第33页 共12页

实验 现象 (i)中a、b两极均有气泡 (ii)中b极上析出红(iii)中中b极上析产生 色固体 出灰白色固体 A. i 中,a电极上既发生了化学变化,也发生了物理变化 B. 电解一段时间后, i 中溶液浓度不一定会升高 C. ii 中发生的反应为H2 Cu2 2H Cu D. iii 中发生的反应只可能是2Ag Cu 2Ag Cu2 18.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乙酸乙酯 B. 用图2装置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杂质 C. 用图3装置检验草酸晶体中是否含有结晶水 D. 用图4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19. 常温下,分别向NaX溶液和YCl溶液中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

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化学(选考)试题 第34页 共12页

A. 0 1mol L的YX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 Y X H H

B. L1表示 lg c HX 与pH的变化关系 C. Kb YOH 10 10 5

D. a点时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同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0分)

20. 稀土元素包括钪、亿和系共17种元素,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稀土资源

丰富。从氟碳铈矿(主要化学成分为 CeFCO3)提取铈族稀土元素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c X

10已知:①焙烧后铈元素主要以CeO2形式存在,Ce(OH)3的Ksp=10×②Ce能与SO4结合成[CeSO4],Ce能被萃取剂HR萃取

4+

2-2+

3+

-20

(1)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焙烧前应将矿石______处理 (2)“浸取”过程中铈元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转化”过程中H2O2的作用是______。

(4)“萃取”过程中发生反应:Ce(水层)+3HR(有机层)⇌CeR3(有

3+

机层)+3H(水层)设计“萃取”和“反萃取”操作的目的是______;HR

+

化学(选考)试题 第35页 共12页

应该具有的特点是______。

a.萃取剂HR的密度一定比水大 b.萃取剂HR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 c.萃取剂HR和Ce3+不反应 d.Ce3+在萃取剂中溶解度大于水中

3+

10-5mol/L),溶(5)“调节pH”时,为了使Ce完全沉淀(浓度小于1×

液的pH应大于______。

(6)“氧化”操作得到产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7)CeO2是汽车尾气净化器中的关键催化剂,能在还原性气氛中供氧,在氧化性气氛中耗氧,过程为:2CeO2⇌2CeO2-x+xO2↑(0≤x≤0.5)。写出CeO2消除C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1. 氢气既是一种清洁能源,又是一种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

(1)氢气是制备二甲醚的原料之一,可通过以下途径制取: Ⅰ.2CO2(g)+6H2(g)⇌CH3OCH3(g)+3H2O(g)△H Ⅱ.2CO(g)+4H2(g)⇌CH3OCH3(g)+H2O(g)△H

已知:①CO2(g)+3H2(g)⇌CH3OH(g)+H2O(g)△H1=akJ•mol②CO(g)+H2O(g)⇌CO2(g)+H2(g)△H2=bkJ•mol则反应Ⅱ的△H______ kJ•mol方程式如下

CO2(g)+3H2(g)⇌CH3OH(g)+H2O(g),现将1 mol CO2(g)和3mol H2(g)充入2L刚性容器中

发生反应,相同时间段内测得CH3OH的体积分数φ (CH3OH)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______①经过10min达到a点,此时CH3OH的体积分数为20%.则v(H2)(保留三位小数)

②b点时,CH3OH的体积分数最大的原因是______

-1

-1 -1

-1

③CH3OCH3(g)+H2O(g)⇌2CH3OH(g)△H3=ckJ•mol

(2)氢气也可以和CO2在催化剂(如Cu/ZnO)作用下直接生成CH3OH,

化学(选考)试题 第36页 共12页

③b点时,容器内平衡压强为 P0,CH3OH的体积分数为30%,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体积分数) ④a点和b点的v逆,a______b(填“>”“<”或”=”)若在900K时,向此刚性容器中再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H3OH和H2O,达平衡后φ(CH3OH)______30%

⑤在900K及以后,下列措施能提高甲醇产率的是______(填字母) a.充入氦气 b.分离出H2O c.升温 d.改变催化剂

(3)H2还可以还原NO消除污染,反应为2NO(g)+2H2(g)⇌N2(g)+2H2O(g),该反应速事表达式v=k•c2(NO)•c(H2)(k是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上述反应分两步进行:

i.2NO(g)+H2(g)⇌N2(g)+H2O2(g)△H1; ii.H2O2(g)+H2(g)⇌2H2O△H2化学总反应分多步进行,(g)反应较慢的一步控制总反应速率,上述两步反应中,正反应的活化能较低的是______(填“i”或“ii”) 22. 镍具有良好的导磁性和可塑性,主要用于制作合金及催化剂。请回答下列问

(1)基态镍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同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与镍具有相同未成对电子的还有______种

(2)四羰基合镍是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熔点-25℃,沸点43℃.则四羟基合镍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_三种组成元素按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3)[Ni(NH3)4]SO4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写出与SO4互为等

2-

电子体的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Ni(NH3)4]SO4中H-N-H键之间的夹角______(填“>”“<”或“=”)NH3分子中H-N-H键之间的夹角

化学(选考)试题 第37页 共12页

(4)已知NiO的晶体结构(如图1),可描述为: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氧原子可形成正八面体空隙和正四面体空隙,镍原子填充在氧原子形成的空隙中,则NiO晶体中原子填充在氧原子形成的______体空隙中,其空隙的填充率为______

2-(5)一定温度下,NiO晶体可分散形成“单分子层”,O作单层密置排列,

Ni2+填充O2-形成的正三角形空隙中(如图2),已知O2-的半径为αm,每平方米面积上分数的NiO的质量为______g,(用a、NA表示) 23. 化合物G是一种具有抗痢疾的某种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

(1)X的分子式为C2H4Cl2,写出其化学名称______。 (2)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3)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 (4)E的分子式为______

(5)芳香族化合物Z的分子式为 C8H7OBr,写出Z的结构简式______ (6)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任意一种的结构简式______

①能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 ②能与纯碱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化学(选考)试题 第38页 共12页

③除苯环外无其他环状结构

④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1:1:2:6 (7)写出

为有机原料制

备 的流程图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24. 三草酸合铁(III)酸钾K3[Fe(C2O4)3]•3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91),

为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110℃下可完全失去结晶水,230℃时分解。它还具有光敏性光照下即发生分解,是制备活性铁催化剂的原料。某化学小组制备该品体,并测定其中铁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Ⅰ.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

①称取5g硫酸亚铁固体,放入到100mL的烧杯中,然后加15mL馏水和5~6滴稀孩硫酸,加热溶解后,再加入25mL饱和草酸溶液,搅拌加热至沸。停止加热,静置,待析出固体后,抽滤、洗涤、干燥,得到FeC2O4•2H2O

o

②向草酸亚铁固体中加入饱和K2C2O4溶液10mL,40C水浴加热,边搅拌

边缓慢滴加20mL3%sH2O2溶液,的变为深棕色,检验Fe是否完全转化为

2+

Fe3+,若氧化不完全,再补加适量的H2O2溶液

③将溶液加热至沸,然后加入20mL饱和草酸溶液,沉淀立即溶解,溶液转为绿色。趁热抽滤,滤液转入100mL烧杯中,加入95%乙醇25mL,混匀后冷却,可以看到烧杯底部有晶体析出。晶体完全析出后,抽滤,用乙醇-丙酮混合液洗涤,置于暗处晾干即可

(1)写出步骤①中,生成FeC2O4•2H2O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检验FeC2O4•2H2O晶体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 (2)步骤②中检验Fe是否完全转化的操作为______。

2+

(3)步骤③用乙醇-丙酮混合液洗涤,而不是用蒸馏水洗涤的原因是______。 Ⅱ.铁含量的测定:

步骤一:称量5.00g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配制成250mL溶液

步骤二: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滴加KMnO4

-2+

溶液至草酸根恰好全部氧化,MnO4被还原成Mn,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渐

加入锌粉,加热至黄色刚好消失,过滤、洗涤,将过滤及洗涤所得溶液收集到锥形瓶中,此时溶液仍呈酸性。

化学(选考)试题 第39页 共12页

步骤三:用0.0100 mol/L KMnO4溶液滴定步骤二所得溶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0.02mL,滴定中MnO4-被还原成Mn2+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步骤三操作,滴定消耗0.0100 mol/L KMnO4溶液19.98mL

(4)配制三草酸合铁酸钾溶液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步骤三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6)实验测得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化学(选考)试题 第40页 共12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耐蚀合金的防腐原理是改变物质的内部结构,锈钢的防腐原理与电化学无关,故A错误;

B.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太阳能电池,利用高纯硅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

C.二氧化硫有还原作用,可消耗果蔬组织中的氧,可以抑制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酶性褐变,有抗氧化作用,所以二氧化硫能作食品防腐剂,但不能超量,故C错误;

D.纯碱的去污原理是纯碱水解显碱性,促进油污水解而除去,故D错误。 故选:B。

A.合金的防腐是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B.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太阳能电池; C.二氧化硫是无机化学防腐剂中很重要的一种; D.纯碱的去污原理是纯碱水解显碱性。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产生活,涉及元素化合物性质与用途、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题目难度不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2.【答案】B

【解析】解:A、氯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1NA个,故A错误;

B、SO2和CO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64g/mol和44g/mol,两者中分别含32个和22个中子,即两者均2g中含1mol中子,故1.8g混合物中含0.9NA个中子,故B正确;

C、标况下22.4L丙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丙烷中含10条共价键,故1mol丙烷中含10NA条共价键,故C错误;

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B。

A、氯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B、SO2和CO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64g/mol和44g/mol,两者中分别含32个和22个中子;

化学(选考)试题 第41页 共12页

C、求出丙烷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丙烷中含10条共价键来分析; D、溶液体积不明确。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含有酯基、羧基、苯环和碳碳双键,都为平面形结构,则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故A正确;

B.含有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羧基,可发生酯化反应,故B正确;

C.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为酯基和羧基,且酯基可水解生成甲酸和酚羟基,则1mol该物质最多消耗3 mol NaOH,故C错误;

D.苯环有2种H,4个H原子,两个H可位于相邻、相间、相对等位置,共4种,故D正确。 故选:C。

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含有酯基、醛基、碳碳双键和羧基,结合醛、酯、烯烃以及羧酸的性质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W为N,X为Al,Y为P,Z为S元素。 A.Al、S形成的硫化铝溶于水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化氢,故A错误;

B.没有指出元素最高价,该说法不合理,如磷酸的酸性大于亚硫酸,故B错误; C.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氨气的沸点较高,故C正确;

D.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大小为:Y>Z>X,故D错误; 故选:C。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W和Y同主族,则Y、Z位于第三周期,Z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Z位于ⅥA,为S元素;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X可能为Be或Al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a,数相等,设W、则2a+6+2=19,

化学(选考)试题 第42页 共12页

当X为Be时,a=5.5(舍弃),所以X为Al,2a+6+3=19,解得:a=5,则W为N,Y为P元素,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利用推论法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5.【答案】D

+-【解析】解:A.阴极b极反应:2H+2e=H2↑产生氢气发生了化学过程,氢气

又被吸附在多孔石墨电极中发生了物理变化,故A正确;

B.(i)为电解池,a、b两极均产生气泡即相当于电解水,如果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则电解一段时间后c(NaNO3)不变,如果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电解一段时间后c(NaNO3)增大,故B正确;

C.取出b放到(ii)中即硫酸铜溶液中析出红色固体,说明b产生的氢气吸附

2++

在多孔石墨电极中将铜置换出来,反应为:Cu+H2=Cu+2H,故C正确;

D.(ii)中取出b,则b表面已经有析出的铜,所以放到(iii)中析出白色固体即Ag,可能是铜置换的、也可能是b产生的氢气吸附在多孔石墨电极中置换,

+2+++

则可能发生反应为:2Ag+Cu=Cu+2Ag和2Ag+H2=2Ag+2H,故D错误;

故选:D。

(i)为电解池,a、b两极均产生气泡即相当于电解水,所以阳极a极反应:2H2O-4e-=O2↑+4H+产生氧气,而阴极b极反应:2H++2e-=H2↑产生氢气,又取出b放到(ii)中即硫酸铜溶液中析出红色固体,说明a产生的氢气吸附在多孔石墨电极中将铜置换出来,再从(ii)中取出b,则b表面已经有析出的铜,所以放到(iii)中析出白色固体即Ag,可能是铜置换的也可能是b产生的氢气吸附在多孔石墨电极中置换,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以及实验现象的判断等,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电化学知 识的综合应用,注意解题时要注意多孔石墨电极还具有吸附性,题目难度中等。6.【答案】D

【解析】解:A.乙酸乙酯与NaOH反应,应改为饱和碳酸钠溶液,故A错误;B.二者均与碳酸钠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B错误; C.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且草酸中含H元素,变蓝不能说明草酸含结晶水,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打开止水夹,捂热烧瓶可引发喷泉,故D正确;

化学(选考)试题 第43页 共12页

故选:D。

A.乙酸乙酯与NaOH反应; B.二者均与碳酸钠反应;

C.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且草酸中含H元素; D.氨气极易溶于水。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物质的检验、实验技能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A

-【解析】解:NaX溶液中加入盐酸,随着溶液pH逐渐逐渐增大,X离子浓度逐

HX浓度逐渐减小,-lgc HX 的值逐渐减小,渐增大,所以曲线曲线L1表示-lgc HX 的

+

与pH的关系;Y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随着溶液pH逐渐增大,Y离子逐

c X

c X

YOH的浓度逐渐增大,渐减小,则-lgc YOH 的值逐渐增大,则曲线L2表示-lgc YOH 与pH的变化关系。

A.曲线L1中,-lgc HX =0时,c(X-)=c(HX),Ka(HX)=c(H+)=1×10-910>1×

-10.5

c Y

c Y

c X

,根据Kh=K

Kha 或Kb

可知,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对应离子的水解程度越-+-++

小,则水解程度X<Y,则MA溶液呈酸性,则c(OH)<c(H)、c(Y)--++-<c(X),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X )>c(Y )>c(H)>c(OH),

故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曲线曲线L1表示-lgc HX 的与pH的关系,故B正确; C.曲线L2表示-lg

pH的变化关系,-lg=0时,c(Y+)=c(YOH),与c YOH c YOH

--10.5

c X

c Y

c Y

10此时pH=3.5,c(OH)=1×=1×10-10.5,故C正确;

mol/L,则Kb(YOH)=

c OH c Y c YOH

=c(OH-)

D.a点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对于曲线L1,NaX溶液呈碱性,而a点为酸性,说明加入盐酸所致,抑制了水的电离;曲线L2中,YCl溶液呈酸性,a点

化学(选考)试题 第44页 共12页

+

时呈酸性,Y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促进了水的电离,所以水的电离程度:

a<b,故D正确; 故选:A。

A.分别计算出HX和YOH的电离平衡常数,根据Kh=K

Kha 或Kb

分析Y 和X离子

+

-

的水解程度,从而可知溶液酸碱性,结合电荷守恒判断离子浓度大小; B.NaX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pH逐渐逐渐增大,X-离子浓度逐渐增大,HX浓度逐渐减小,-lgc HX 的值逐渐减小;Y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pH逐渐增大,Y离子逐渐减小,YOH的浓度逐渐增大,则-lgc YOH 的值逐渐增大,据此

+

c X

c Y

结合图象分析; C.曲线L2表示-lg

pH的变化关系,-lg=0时,c(Y+)=c(YOH),与c YOH c YOH

--10.5

c Y

c Y

10此时pH=3.5,c(OH)=1×

mol/L,结合Kb(YOH)=

c OH c Y c YOH

计算;

D.a点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对于曲线L1,NaX溶液呈碱性,而a点为酸性,说明加入盐酸所致,抑制了水的电离;曲线L2中,YCl溶液呈酸性,a点

+

时呈酸性,Y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促进了水的电离,据此大小。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图象曲线变化的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8.【答案】粉碎 CeO2+4H++SO42-=[CeSO4]2++2H2O 作还原剂 进一步分离、

3+

富集Ce bd 9 2H2O+4Ce(OH)(OH)3+O2=4Ce4 2xCO+CeO2=CeO2(1-x)

+2xCO2

【解析】解:(1)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焙烧前应将矿石粉碎处理,故答案为:粉碎;

(2)“浸取”过程中铈元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eO2+4H++SO42-=[CeSO4]2++2H2O,CeO2+4H++SO42-=[CeSO4]2++2H2O; 故答案为:(3)“转化”过程中H2O2的作用是作还原剂,故答案为:作还原剂;

3+(4)“萃取”过程中发生反应:Ce(水层)+3HR(有机层)⇌CeR3(有机层)

+3H+(水层)设计“萃取”和“反萃取”操作的目的是进一步分离、富集Ce3+;

化学(选考)试题 第45页 共12页

HR应该具有的特点是萃取剂HR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Ce3+在萃取剂中溶解度大于水中,

故答案为:进一步分离、富集Ce;bd;

3+

3+

10-5mol/L),Ce(OH)(5)“调节pH”时,为了使Ce完全沉淀(浓度小于1×3的

Ksp=1.0×10,c(OH)=3

-20

-

1 0 101 10

20

5=1×10-5mol/L,溶液的pH应大于9,

故答案为:9;

(6)“氧化”操作得到产品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4Ce(OH)3+O2=4Ce(OH)

4,

故答案为:2H2O+4Ce(OH)3+O2=4Ce(OH)4;

(7)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①2CO+O2=2CO2,在氧化气氛中耗氧在尾气消除过程中发生着②CeO2⇌CeO2(1-x)+xO2↑(0≤x≤0.25)的循环,两式x+②×2得到CeO2消除CO尾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xCO+CeO2=CeO2合并,①×(1-x)+2xCO2,

故答案为:2xCO+CeO2=CeO2(1-x)+2xCO2。

由流程可知,焙烧前粉碎固体可增大接触面积,焙烧后铈元素主要以CeO2形式存在,加硫酸溶解后,过滤加过氧化氢发生2[CeSO4]2++2H2O2=2Ce3++2H2O+O2↑+2SO42-,Ce3+能被萃取剂HR萃取,通过“萃取”与“反萃取进一步分离、富集Ce,调节pH生成Ce(OH)3,最后氧化生

3+

成Ce(OH)4,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较大。

9.【答案】(2a+2b-c) 0.086mol/(L•min)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3P2 < > b ii

0

100

【解析】解:(1)已知:①CO2(g)+3H2(g)⇌CH3OH(g)+H2O(g)△H1=akJ•mol

-1

-1

②CO(g)+H2O(g)⇌CO2(g)+H2(g)△H2=bkJ•mol-1

③CH3OCH3(g)+H2O(g)⇌2CH3OH(g)△H3=ckJ•mol

2-③得到反应Ⅱ2CO(g)+4H2(g)⇌CH3OCH3(g)盖斯定律计算(①+②)×

+H2O(g)△H=(2a+2b-c)KJ/mol,

化学(选考)试题 第46页 共12页

故答案为:(2a+2b-c);

(2)①CO2(g)+3H2(g)⇌CH3OH(g)+H2O(g),现将1 mol CO2(g)和3mol H2(g)充入2L刚性容器中发生反应,经过10min达到a点,此时CH3OH的体积分数为20%.结合三行计算列式计算,设消耗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 CO2(g)+3H2(g)⇌CH3OH(g)+H2O(g) 起始量(mol) 1 3 0 0 变化量(mol) x 3x x x 平衡量(mol)1-x 3-3x x x CH3OH的体积分数=4 2x=20%, x=mol, 7v(H2)=

4

mol 372Lx

4

=0.086mol/(L•min),

10min

故答案为:0.086mol/(L•min);

②b点时,CH3OH的体积分数最大的原因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③b点时,容器内平衡压强为 P0,CH3OH的体积分数为30%,消耗二氧化碳物质的量y,

CO2(g)+3H2(g)⇌CH3OH(g)+H2O(g) 起始量(mol) 1 3 0 0 变化量(mol) y 3y y y 平衡量(mol)1-y 3-3y y y

y4 2y

=0.3 y=0.75mol,平衡状态气体总物质的量=4mol-2×0.75mol=2.5mol, 反应的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3P2;

0

0 750 75

P0 2 52 5p0 253 0 253

P0 P0

2 52 5P0

=

1003P0

2,

100

④a点v正>v逆,b点v正=v逆,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a点和b点的v逆,a<b,若在900K时,向此刚性容器中再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H3OH和H2O,相当于增大总压,平衡正向进行,达平衡后φ(CH3OH)>30%, 故答案为:<;>;

化学(选考)试题 第47页 共12页

⑤在900K及以后,能提高甲醇产率的是平衡正向进行, a.充入氦气 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变,故a错误; b.分离出H2O,平衡正向进行,甲醇产率增大,故b正确;

c.图中分析升温甲醇体积分数减小,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升温 平衡逆向进行,甲醇产率减小,故c错误;

d.改变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甲醇产率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H2还可以还原NO消除污染,反应为2NO(g)+2H2(g)⇌N2(g)+2H2O

2

(g),该反应速事表达式v=k•c(NO)•c(H2)(k是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

i.2NO+H2+H2O2 ii.H2O2⇌N2△H1;关),上述反应分两步进行:(g)(g)(g)(g)(g)+H2(g)⇌2H2O(g)△H2化学总反应分多步进行,反应较慢的一步i反应控制总反应速率,反应活化能大,正反应的活化能较低的是ii, 故答案为:ii。

-1

(1)已知:①CO2(g)+3H2(g)⇌CH3OH(g)+H2O(g)△H1=akJ•mol-1

②CO(g)+H2O(g)⇌CO2(g)+H2(g)△H2=bkJ•mol-1

③CH3OCH3(g)+H2O(g)⇌2CH3OH(g)△H3=ckJ•mol

2-③得到反应Ⅱ2CO(g)+4H2(g)⇌CH3OCH3(g)盖斯定律计算(①+②)×+H2O(g)的△H;

(2)①CO2(g)+3H2(g)⇌CH3OH(g)+H2O(g),现将1 mol CO2(g)和3mol H2(g)充入2L刚性容器中发生反应,经过10min达到a点,此时CH3OH的体积分数为20%.结合三行计算列式计算;

②b点时,CH3OH的体积分数最大的原因是此点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③b点时,容器内平衡压强为 P0,CH3OH的体积分数为30%,三行计算列式计算平衡物质的量,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体积分数; ④a点v正>v逆,b点v正=v逆,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若在900K时,向此 刚性容器中再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H3OH和H2O,相当于总压增大平衡正向进行;⑤在900K及以后,能提高甲醇产率的是改变条件平衡正向进行;

(3)反应为2NO(g)+2H2(g)⇌N2(g)+2H2O(g),该反应速事表达式v=k•c(NO)•c(H2),反应速率是由第一步决定,反应活化能大。

2

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化学(选考)试题 第48页 共12页

10.【答案】 3 1:1 O>C>

Ni sp3 CCl4 ClO4- > 正八面 100% 2 3a2N A75

【解析】解:(1)Ni是28号元素,其价电子为3d、4s能级上的电子;Ni原子核外有

2

个未成对电子,其价电子排布图为

;同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与镍具有

相同未成对电子的还有Ti、Ge、Se元素,所以有3种元素, 故答案为:

;3;

(2)CO中含有1个σ键、1个π键,每个CO分子和Ni原子形成一个σ键,所以一个Ni(CO)4中含有σ键8个、π键8个,所以四羰基合镍中σ键和π键数8=1:1;目之比=8: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O>C>Ni,所以电负性O>C>Ni, 故答案为:1:1;O>C>Ni;

(3)[Ni(NH3)4]SO4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

32-论判断N原子杂化类型为sp,与SO4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如CCl4,一种-3

离子如ClO4;[Ni(NH3)4]SO4中N原子、NH3分子中N原子都采用sp杂化,

但是前者不存在孤电子对、后者含有1个孤电子对,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小于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所以;[Ni(NH3)4]SO4中H-N-H键之间的夹角>NH3分子中H-N-H键之间的夹角,

3-故答案为:sp;CCl4;ClO4;

(4)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Ni位于棱心和体心,由图可知体心Ni原子的配 位数为6,故Ni位于6个面心O形成正八面体中心,其空隙的填充率为100%,故答案为:正八面;100%; (5)平面NiO基本结构单元为

,每个结构单元含有1个“NiO“,每

22

sin60°个氧化镍所占的面积=(2a m)×(2am×)=2 3am,则每平方米含有的

化学(选考)试题 第49页 共12页

氧化镍个数=2 3a2,每个氧化镍的质量==

59 16NA

159 16NA

g,所以每平方米含有的氧化镍质量

g×=g, 2 3a22 3a2NA175故答案为:2 3a2N。

A75(1)Ni是28号元素,其价电子为3d、4s能级上的电子;Ni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同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与镍具有相同未成对电子的还有Ti、Ge、Se元素;

(2)CO中含有1个σ键、1个π键,每个CO分子和Ni原子形成一个σ键,所以一个Ni(CO)4中含有σ键8个、π键8个;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

(3)[Ni(NH3)4]SO4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N原子杂化类型,与SO4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中原子个

2-

数为5、价电子数为32;[Ni(NH3)4]SO4中N原子、NH3分子中N原子都采用sp3杂化,但是前者不存在孤电子对、后者含有1个孤电子对,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小于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

(4)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Ni位于棱心和体心,由图可知体心Ni原子的配位数为6,故Ni位于6个面心O形成正八面体中心; 其空隙的填充率为100%; (5)平面NiO基本结构单元为

,每个结构单元含有1个“NiO“,每

22

sin60°个氧化镍所占的面积=(2a m)×(2am×)=2 3am,计算1个“NiO“的

质量,每个氧化镍的质量乘以每平方米含有的氧化镍个数就是每平方米含有的氧化镍质量。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涉及晶胞计算、原子杂化方式判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理解和运用、空间想像能力及计算能力,难点是晶胞计算,注意(5)题结构单元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11.【答案】1,2-二氯乙烷 取代反应 醛基、醚键 C13H9O5N 意1种)

化学(选考)试题 第50页 共12页

(任

X的分子式为C2H4Cl2,B的结构,【解析】解:(1)对比A、可知X为ClCH2CH2Cl,X的化学名称为:1,2-二氯乙烷,故答案为:1,2-二氯乙烷;

(2)对比A、B的结构,可知①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3)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醛基、醚键,故答案为:醛基、醚键;

(4)E分子中含有13个C原子、9个H原子、5个O原子、1个N原子,E的分子式为,C13H9O5N,故答案为:C13H9O5N;

(5)芳香族化合物Z的分子式为 C8H7OBr,对比F、G的结构,结合给予的信息,可知Z为

,故答案为:

(6)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①能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②能与纯碱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含有羧基;③除苯环外无其他环状结构,④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1:1:2:6,存在对称结构,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

故答案为:(任意1种);

(7)由信息可知由与反应得到目标物。苯发生硝化反应得

到硝基苯,然后与Fe/HCl作用得到.碱性条件下水解

得到,然后发生催化氧化得到,合成路线为:

化学(选考)试题 第51页 共12页

故答案为: 。

X的分子式为C2H4Cl2,对比A、B的结构,可知X为ClCH2CH2Cl.对比B、C的结构可知,Y可以为OHC-COOH.C转化得到D,D发生硝化反应得到E,EZ的分子式为 C8H7OBr为时芳香族化合物,中硝基被还原为氨基生成F.对比F、G的结构,结合给予的信息,可知Z为

(7)由信息可知由与反应得到目标物。苯发生硝化反应得

到硝基苯,然后与Fe/HCl作用得到.碱性条件下水解

得到,然后发生催化氧化得到。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对比分析物质的结构明确发生的反应,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6)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为易错点、难点,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

12.【答案】FeSO4+H2C2O4+2H2O=FeC2O4•2H2O↓+H2SO4 用小试管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BaCl2溶液,如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沉淀没有洗涤干净,否则,沉淀已洗涤干净 滴加K3Fe(CN)6溶液,观察是否生成蓝色沉淀 减少草酸亚铁晶体的溶解,更快除去草酸亚铁晶体表面的水分 玻璃棒 胶头滴

2+-+3+2+

管 250mL容量瓶 5Fe+MnO4+8H=5Fe+Mn+4H2O 11.2%

【解析】解:(1)草酸与硫酸亚铁在加热条件下生成FeC2O4•2H2O,反应的方程式为FeSO4+H2C2O4+2H2OFeC2O4•2H2O↓+H2SO4,固体吸附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可用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方法是用小试管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BaCl2溶液,如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沉淀没有洗涤干净,否则,沉淀已洗涤干净,

化学(选考)试题 第52页 共12页

故答案为:FeSO4+H2C2O4+2H2OFeC2O4•2H2O↓+H2SO4;用小试管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BaCl2溶液,如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沉淀没有洗涤干净,否则,沉淀已洗涤干净;

2+2+

(2)Fe与K3Fe(CN)6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检验Fe是否已完全被氧化,

可以用K3Fe(CN)6溶液,

故答案为:滴加K3Fe(CN)6溶液,观察是否生成蓝色沉淀;

(3)由于FeC2O4•2H2O微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丙酮,所以用乙醇-丙酮洗涤晶体的目的是减少草酸亚铁晶体的溶解,更快除去草酸亚铁晶体表面的水分; 故答案为:减少草酸亚铁晶体的溶解,更快除去草酸亚铁晶体表面的水分; (4)配制溶液,可用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以及250mL容量瓶等, 故答案为:玻璃棒、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2+-+3+2+

(5)在步骤三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5Fe+MnO4+8H=5Fe+Mn+4H2O, 2+-+3+2+

故答案为:5Fe+MnO4+8H=5Fe+Mn+4H2O;

-0.0100mol/L×19.98×10-3L≈1.0×10-3mol,m(Fe)(6)n(Fe)=5n(MnO4)=5×

=56g•mol-1×1.0×10-3mol=0.056g。则5.00g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中m(Fe)=0.056g×25025=0.56g,

0 56g

100%=11.2%, 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5 00g×故答案为:11.2%。

(1)草酸与硫酸亚铁在加热条件下生成FeC2O4•2H2O;固体吸附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可用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2+

(2)Fe与K3Fe(CN)6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

(3)FeC2O4•2H2O微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丙酮;

(4)配制溶液,可用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以及250mL容量瓶等; (5)为亚铁离子与高锰酸钾的反应;

(6)结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计算25mL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可计算5.00g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制备以及含量的测定,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实验操作方法以及反应的转化关系,题目难度中等。

化学(选考)试题 第53页 共12页

安徽省毛坦厂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

试题(应届) 化学 Word版含答案

化学试题(应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14 O:16 Na:23 S:32 Fe:56

Cu:64 Cl:35.5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③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为碱性氧化物' 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 ⑥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⑦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产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A.全部正确 B.①②⑤⑦ C.②③⑥ D.④⑥

2.下列装置用于进行指定实验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少量水 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 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

3.下列实验操作或事实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结论一致的是()

化学(选考)试题 第54页 共12页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NO和2.24 L 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15NA C.加热条件下,1 mol Fe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生成NA个SO2分子 D.0.1 mol Na2O2与足量的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5.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同浓度的三种溶液:Na2SO4、MgSO4、Al2(SO4)3,其体积比为3∶2∶1,则SO42-浓度3∶2∶3

B.将1 mol·L-1的NaCl溶液和0.5 mol·L-1的BaCl2 等体积混合后,忽略体积变化c(Cl-)=0.75 mol·L-1

C.若ag某气体含有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22.4bc L aNAD.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1 L水,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7.实验室里需要配制480 mL0.10 mol·L-1的硫酸铜溶液,下列实验用品及实验

化学(选考)试题 第55页 共12页

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容量瓶容积 A B C D 480 mL 480 mL 500 mL 500 mL 溶质质量 硫酸铜:7.68 g 实验操作 加入500 mL水 胆矾:12.0 g 配成500 mL溶液 硫酸铜:8.0 g 胆矾:12.5 g 加入500 mL水 配成500 mL溶液 8.把500 mL NH4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分成五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氢氧化钠的溶液加热,恰好使NH+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4完全转化为NH3逸出,HCl的盐酸恰好反应完全,则该混合溶液中c(Na+)为( )

A.(2b-a) mol/L B.(10b-5a) mol/L 5aab

C.5b-2 mol/L D.10-20 mol/L 

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42-、Cl- B.

Kw

=1×10-13mol·L-1的溶液中:NH4+、Ca2+、Cl-、NO3- cH+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3-、SO42-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K+、Na+、AlO2-、CO32- 10.某溶液中含有NH4+、Mg2+、Fe2+、Al3+和SO42-五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的氢碘酸,原溶液中大量减少的离子有( )

A.4种 B.3种 C.2种 D.1种

11.在离子浓度都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某物质后,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在含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锌粉:Cu2+、Fe3+、H+ B.在含I-、SO32-、Br-的溶液中不断通入氯气:I-、Br-、SO32-

C.在含AlO2-、SO32-、OH-的溶液逐滴加入NaHSO4溶液:OH-、AlO2-、

SO32-

化学(选考)试题 第56页 共12页

D.在含Fe3、H、NH4的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Fe3、NH4、H

12.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SO23+2H===SO2↑+H2O

-2-B.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SiO23+SO2+H2O===H2SiO3↓+SO3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NH3·H2O:

Al3++4NH3·H2O=== AlO2-+4NH+4+2 H2O D.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

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Fe(OH)3+3H+=Fe3++3H2O

B.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使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达最大值: 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 C.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Mg2++2HCO3-+Ca2++2OH-=CaCO3↓+2H2O+MgCO3↓ D.向100 mL 0.1 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0.012 mol Cl2: 10Fe2++14Br-+12Cl2=10Fe3++7Br2+24Cl-

14.Cl2是纺织工业常用的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布匹后的“脱氯剂”。

-2-

S2O23和Cl2反应的产物之一为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

A.该反应中还原剂是S2O3

B.H2O参与该反应,且做氧化剂

2C.根据该反应可判断氧化性:Cl2>SO4

-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SO24,可脱去2 mol Cl2

15.NaNO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过量摄入能致癌。酸性KMnO4溶液与NaNO2

反应的方程式是MnO-→Mn2++NO-下列叙述中正确4+NO2+ ―3+H2O。

的是( )

A.该反应中NO-2被还原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减小

化学(选考)试题 第57页 共12页

C.生成1 mol NaNO3需消耗0.4 mol KMnO4 D. 中的粒子是OH-

16.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产物中n(NO2)∶n(NO)=1∶1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Cu2S是还原剂,Cu(NO3)2、CuSO4是氧化产物 B.参加反应的n(Cu2S)∶n(HNO3)=1∶7 C.产物n[Cu(NO3)2]∶n(CuSO4)=1∶2 D.1 mol Cu2S参加反应时有10 mol电子转移

17.已知酸性K2Cr2O7溶液可与FeSO4溶液反应生成Fe3+和Cr3+。现将硫酸酸化的K2Cr2O7溶液与FeSO4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I溶液,混合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KI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氧化剂为K2Cr2O7

B.图中BC段发生的反应为2Fe3++2I-===2Fe2++I2 C.开始加入的K2Cr2O7为0.25 mol

D.K2Cr2O7与FeSO4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18.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微粒之间有如图所示关系,根据图示转化关系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I

A.可用淀粉-KI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酸根 B.足量Cl2能使湿润、已变蓝的淀粉-KI试纸褪色的原因可能是: 5Cl2+I2+6H2O===2HIO3+10HCl

C.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IO3-

D.途径Ⅱ中若生成1 mol I2,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 mol 19.一杯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已知各离子的浓度均为0.1 mol·L-1,体积为1 L。

+-可能含有的离子:阳离子:K+、Fe2+、Ba2+、NH4;阴离子:Cl-、NO-CO23、3、

I2 IO-3

化学(选考)试题 第58页 共12页

SO24。向该混合液中加足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且阴离子的种类不变。

对该溶液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一定含有Fe2+、NO3、Cl-

B.该溶液一定不含K+、NH+4

-2+C.该溶液一定不含CO23、Ba -D.该溶液可能含有SO24

20.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l9.2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

A. 原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为0.4mol

B. 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 C. 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D. H2SO4浓度为2.5mol•L-1

第II卷(非选择题)

21.下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

(1)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硫酸性质的实验探究时,需要240mL1.5 mol•L-1的稀硫酸,则需要取____________mL的该硫酸。

化学(选考)试题 第59页 共12页

(3)将上述硫酸进行稀释的实验操作为:

(4)用上述硫酸配制240mL1.5mol•L-1的稀硫酸,实验仪器有:①50mL 量筒② 100mL 量筒③托盘天平④玻璃棒⑤250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烧杯⑧ 锥形瓶 实验时使用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 B.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C.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洗涤量取浓硫酸的量筒,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F.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22.有A、B、C、D、E五种常见化合物,都是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的:

阳离子 K Na Cu2 Al3 ++++----阴离子 SO24 HCO3 NO3 OH 为了鉴别上述化合物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①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其他均为无色溶液;

②将E溶液滴入到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③进行焰色反应,只有B、C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④在各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再加入过量稀硝酸,A中放出无色气体,C、D中产生白色沉淀;

⑤将B、D两溶液混合,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填空:

(1) 写出B、C、D的化学式:

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将含1 mol A的溶液与含1 mol E的溶液反应后蒸干,仅得到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在C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其离子方程式为:

化学(选考)试题 第60页 共12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氯酸是一种强酸,氯酸的浓度超过40%就会迅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HClO3===3O2↑+2Cl2↑+4HClO4+2H2O。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小题: ①上述变化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填化学式);所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已知测定锰的一种方法:锰离子转化为高锰酸根离子,反应体系中有H+、Mn2+、H2O、IO3-、MnO4-、IO4-。

①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锰离子转化为高锰酸根离子的反应中,如果把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 L,测得溶液的pH=2,则在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24.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解决水、空气污染问题成为重要课题。

(1)工业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①由上图可知SCR技术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

②用Fe作催化剂加热时,在氨气足量的情况下,当NO2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lO2气体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在被广泛地用于饮用水消毒。自来水厂用ClO2处理后的水中,要求ClO2的浓度在0.1~0.8 mg·L-1之间。碘量法可以检测水中ClO2的浓度,步骤如下:

Ⅰ.取一定体积的水样用微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并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Ⅱ.加入一定量的Na2S2O3溶液(已知:2 S2O32-+I2===S4O62-+2I-); Ⅲ.加硫酸调节水样pH至1.3。

化学(选考)试题 第61页 共12页

已知:本题中ClO2在中性条件下还原产物为ClO2-,在酸性条件下还原产物为Cl-。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确定操作Ⅱ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操作Ⅲ过程中,溶液又呈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水样的体积为1.0 L,在操作Ⅱ时消耗了10-3mol·L-1的Na2S2O3溶液10 mL,则水样中ClO2的浓度是________ mg·L-1。

应届化学答案

选择题1—5DDBDB 6—10CDBBC 11—15 CDDBC 16—20CDCBD

21.(每空2分,共10分)

(1)18.4 mol•L (2)20.4

(3)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溶液 (4)②⑦④⑤⑥ (5)DEF

22.(每空2分,共10分)

(1)KNO3 KAl(SO4)2 CuSO4 (2)Na2CO3

---2+(3)Al3++2SO2+4OH+2Ba===2BaSO4↓+2HO+AlO422

-1

23.(每空2分,共10分)

(1)①HClO3 Cl2 ②O2 和HClO4 47.6 (2)①2Mn2++5 IO4-+3H2O===2 MnO4-+5 IO3-+6H+

化学(选考)试题 第62页 共12页

②1/60或0.0167

24.(每空2分,共10分)

Fe2N2+3H2O (1)①NO、NO2②2NH3+NO+NO2=====△(2)①蓝色消失,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ClO2-+4I-+4H+===Cl-+2I2+2H2O③0.675

化学(选考)试题 第63页 共1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