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瓶颈及对策探讨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2018年第4期(2018年4月)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No.4 2018 doi:10.3969/j.issn.1674-9499.2018.04.039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瓶颈及对策探讨

戈秀兰

(黑河学院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摘  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伴随我国经济社会改革,高等教育地方化快速发展的产物。以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在全面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瓶颈问题及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政府、学校、社会三个视角来研究问题的根源,探究科学转型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发展;瓶颈;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18)04-0082-02

*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以较长的篇幅论述了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未来五年,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高速发展的机遇期,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地方本科高校要牢牢把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积极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教学科研与社会发展形成最佳的互动关系[1]。2014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一、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现状

高等教育对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综合指数的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的科研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源,为企业提供了科技支持,提高了经济效益。按照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断调整专业设置,近年来新增本科专业近百个。这些高校与当地的一些国有、私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按企业需求建立“产学研”人才培养[2]。

然而,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为影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以黑龙江省为例,哈尔滨市作为省会城市,是黑龙江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中心,集中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精华,其教育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前列。大庆市的石油化工发展带动了大庆高校发展,其教育发展水平位于全省第二位。齐齐哈尔、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等市教育发展水平位于大庆之后。绥化市作为黑龙江省农业主产区,农业、农民问题导致经济发展滞后,教育发展压力较大。黑河市作为重要的口岸城市,黑龙江省重要的农林基地,因为交通不发达、产业结构欠合理等原因,高校发展也相对薄弱。黑河学院原为

齐齐哈尔大学黑河分校,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哈尔滨学院、绥化学院也是由原来的专科学校发展的本科院校。这些地方高校的高等教育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学校规模较小,经费总量也偏少,导致整体办学实力比较薄弱。从以上分析来看,经济水平相对高的地区高等教育水平也较高,反之亦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适应当地的经济建设,为经济改革和发展提供直接动力源。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促进了高校专业设置的调整。以黑河学院为例,作为中俄国境线上唯一一所高校,将其办学定位为北疆国门大学,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增设了旅游外贸俄语、经济管理、中俄关系等专业,专业类型逐年丰富。学校还利用地缘优势,加强对俄合作办学,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促进中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黑河市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再如绥化学院,其前身为绥化师范专科学校,以师范类为主。转型以后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学校调整了专业设置,增加了农产品检测等农学专业,为当地农业发展培养具有农业操作能力的人才。

二、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面临的瓶颈第一,政府层面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高等教育遵循“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八字方针的指导,中央、地方政府共建、共管高校,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财政收支,这种高等教育分权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扩大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提高了地方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也导致高等教育投资结构的不合理性。另外,同一省份的区域内层次结构不合理,以黑龙江省为例,省级政府对不同层次的高校投入差距很大,大部分经费投入到重点大学和重点专业,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办学

收稿日期:2018-03-15

基金项目:2018年黑河学院科研项目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18KYYWFCXZ04);黑河学院教育教学研究

项目“移动学习视域下高校外语学习者PLE构建研究”(JYY201602)

作者简介:戈秀兰(1980—),女,山东青岛人, 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功能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研究。

82

2018年第4期(2018年4月)高等教育研究No.4 2018历史短,所在的城市经济欠发达,办学经费不足,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不足,再加上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导致办学资源不强、师资匮乏的问题比较突出。

第二,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问题也比较尖锐。如办学定位不明确,一些高校在转型中安于现状,不思变革,或出现贪大、求全、攀高局面。一部分盲目模仿老牌名校的办学模式,走综合化、研究性之路,盲目追求申硕、申博授予权,而忽视了本科教育还未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现实。另一部分高校盲目模仿同级其他高校的办学模式,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体现在院校之间办学目标、专业设置雷同,违背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的“促进高校本初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3]。学校不重视自身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人才培养模式过于陈旧,教学模式还按照原来专科学校的老一套方法,学科建设比较薄弱,科研能力不强或有量无质,学术队伍建设落后,高水平教师师资培训条件差,缺少专业领军人物。

第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地方经济问题,给地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源。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实行“前店后厂”的校企合作模式,例如把医学院与医院建在一起,把农业大学与农业生产结合在一起。然而,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不能与地方产业发展有效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市场发展的需要。学校的科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两层皮”,找不到政产学研用利益共同点,纠缠于利益分配问题。院校服务于地方产业的能力极弱,不能及时进行市场调研,与地方企业进行人才需求方面的调查,不培养企业迫切需要的行业专门人才,或者培养的人才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操作能力。这些原因导致了地方企业对校企合作持不信任态度,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对学生就业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尽管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存在如此多的瓶颈问题,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大方向不可改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地方化的重要力量将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肩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全面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瓶颈问题,协调政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科学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迫在眉睫[4]。

三、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瓶颈的解决对策第一,各级政府、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转变观念,对国内外转型成功的高校进行考察、调研,学习先进经验。政府提供政策引导,以促代管,最大限度地放权,给高校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高校也要促进干部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在思

想上聚集动力。第二,增加省级政府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生均经费,改变人为造成的区域性教育投入不合理现象,缩小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中央部署高校、省属重点高校的经费投入差距,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第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准确定位,制定以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办学方向应突出实践性,确保应用型专业课程占有一定比重,同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科研方向应以满足企业创新发展为重点,专业设置注重市场调查,与地方经济发展、企业需要挂钩。

第四,职业资格培养。校企合作中,市场为导向,责任在高校。给学生提供学历以外的与工作有关的职业资格证明,或者提供考取职业资格证的课程。

第五,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可以引进校外企业单位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任课,同时把学校中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师送进企业实践进修,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课堂的实践教学效果。

第六,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专业与行业共建,通过信息交流、人才培养、师资互聘,项目开发,实现专业与项目对接,尤其是行业急需的项目在教学与科研方面优先发展,学校给予优先经济支持,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对学校的认同提高有助于学校就业率的提高,促进学校办学的发展。

四、结语

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担负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处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担负着神圣的时代使命。作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普遍重视。时代洪流塑造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必将推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向更好的方向迈进。参考文献:

[1]陈斌.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逻辑与困境[J].中国高教研究,2014(8).

[2]董鸣燕.国外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探究,2015(24).

[3]陈解放.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大学内在逻辑与观念文化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

[4]郑颖.“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2).

Bottlenecks and Countermeasure on the Transitional Development of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es

Abstract: The transitional development of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es responds to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as well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ized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taking the local application-orientat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in a comprehensive way the bottleneck problem and the dilemma in the transit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 the root cause of the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ment, school and society, and explores coping strategies for the scientific transit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transitional development; bottlenecks; coping strategies

[责任编辑:师清芳]

Ge Xiul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ihe University, Heihe 164300, China)

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