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下旬刊) ISSN 1009—5071 CN 11~4461/I 对州 浅议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 任倩妮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 天津 300000) 【中图分类号1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9—5071(2011)06—0049--02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教育尤其 佳时机,更是努力塑造美好人格、提升自我的关键时刻。我们 是高等教育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是实施社会主义 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学会做人,要在日新月异的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品质 社会中把握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努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和科学文化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时代在呼唤着具有较高综 很多同学缺乏这样的认识,以致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 合素质的人才,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使他们能够适应新世 发生了重大误差,有些甚至误人歧途。作为与时代的新生事物 纪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也是高等学校在未来社会中要认真对待 相伴而成长的大学生必须接受德育教育,以此完善自我道德行 的重要课题。这个知识腾飞的时代,一方面,新时代对所培养的 为,履行道德义务,担负道德责任,更好的胜任新时代赋予我 人才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观、人生观、爱国主义、社会主 们的历史使命。 义、民族传统精神、法制观念以及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的内 2.3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素 容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高校德育要针对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 质教育的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 增加新的教育内容。 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高 1 当代大学生德育现状的剖析 等学校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 1.1价值选择自我化,趋利化,价值观存在偏差。社会 源地、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更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 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从而适应社会主 确立了人得主体地位,但与社会价值的追求相比,多数大学生 义先进文化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大学在德育上要给学生全方位 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择业观念上,存在急功近利,、不能脚 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职业意识、创新意识、敬业意识、质 踏实地的错误价值取向。把社会作为个人发展的现实条件,在 量意识、竞争意识、公关意识、科技意识和法制意识,同时要在实 价值目标的选择上,更偏重于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经济因素 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省能力,能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总 已成为很多学生选专业、选课、择业的主要参考因素。 之,新时期的院校德育应培养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现代的 1.2道德认知有待提升,责任意识和义务观念薄弱。部分 人和国际型的人才。 大学生知行脱节,在道德评价上,存在着双重标准,言行过激, 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大业中,高等教育必须担负起为 谈论社会和他人多而对自己的少。对集体主义观的认同偏低, 祖国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富有理 主要反映在道德责任意识和义务观念薄弱,而个性化、民主化 想的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学生正处在学习的黄金时 的要求却增强。 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时期,对是非明辨能 1.3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很多大学生缺乏一定的 力不强,对国情缺乏全面了解,可塑性大。加强德育工作,帮 政治素质,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知识认知还有待提高。不少学生 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走建设有中国 把参加政治学习、入党、当学生干部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进 手段,并且很大程度上是希望通过政治活动和政治参与来锻炼 行品德修养教育,才能使他们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 自己的能力,积累自己的资本,以实现个人的发展的要求,出于 理想,有为人民服务、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 过多地关注与个人发展相关的政治因素,因而缺乏青年人应有 感,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所要求的遵纪守法、有 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志有为、德才兼备的建设者。 2 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3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2.1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 3.1学生自觉加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的修养,树立崇高 观要求。人类迈人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即是一个 的理想信念。要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首先要清楚政治的内 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使用、生产、分配、消费为重要因素的 涵。无产阶级政治,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 在夺取 经济时代。当前,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 政权之前,无产阶级政治的中心任务就是推翻剥削阶级的统 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根据21世纪 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夺取政权以后,无产阶级政治的中心 经济与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把专 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搞好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业文化技能教育和政治品德修养教育紧密相结合。只有不断 平,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准备条件。由此可见,政权问题是政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德育教育,使他们 治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大学生要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拥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 护社会主义,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以及深化改革的道路上遇到新问题、新矛盾时不动摇,不致迷 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这都是政治的内容,把这 失方向。只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品德修养教育,才能使他 些内容变为自已根深蒂固的思想灵魂;要通过各种学习认识到 们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有为人民服务、艰苦 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要用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用于经济建 创业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适 设,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明确这样一个学习目的,就 应知识经济所要求的遵纪守法、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建设者 基本具备了政治素质。 2.2强大学生德育教育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3.2家庭是大学生思想认知形成的重要基础,保证家庭教 短暂而宝贵的大学时代,不仅是不断汲取知识、掌握技术的最 育的质量。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延伸,是学校及社会 49 对州 2011年6月(下旬刊) ISSN 109—5071 CN 1—461/I 教育无法取代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品德培养上 我;社会与学校要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创造有利的条件。社会实 要更新观念,改变“什么事都不用孩子做,只要学习好就行”的观 践是促进青年学生把各种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念。只有让孩子走进酸苦中,才能唤起他们关心帮助他人的意 等自身素质的中心环节和动力源泉。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 识和愿望。大学生家长不应该放弃家庭教育的责任,不要认为 实践提高能力,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人实际,接触社 孩子考上大学就进了“人才保险箱”,就可以完全放心了,要定期 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社会实践 监督、了解孩子。加强同学校的联系;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参加学 活动,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校的一些重要活动;或者经常同孩子班主任取得联系,快捷、准 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学生自力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确、全面的了解子女在校学习生活的实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 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 问题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3 3营造良好的社会、学校环境,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性观 基础。 3.7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 念,鼓励学生新理念、新思想的发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 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长期以来,德 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而当前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不 育工作者往往偏重于对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及道德行为等方面 仅是人才数量和人才结构的竞争,更是人才创造精神和创造能 进行教育,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只重视思想觉悟、 力的竞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最终决定一个国家 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略了其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的大学生因 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的根本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才资 繁重的学习任务而产生厌学心理,有的因物质生活的悬殊而产 源,当今市场的激烈竞争,实质是人才质量的竞争。作为为社会 生自卑心理,也有的因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关系不融洽而形成 输送人才的高等院校,在德育上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对人才质量 孤僻心理,有的因交友、恋爱不顺而产生苦闷心理等。我们不仅 的要求,建立新时期的人才质量标准。大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 要及早地发现这些问题,而且还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如学 本,按照党的教育方针要求,以及人的发展规律来塑造学生思 校应成立正规的心理咨询工作室,除开展日常心理咨询、心理教 想品格,对学生实施个性教育,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 育外,还可组织团体心理训练,通过这种活动来帮助指导学生减 式、教育制度和评价体系。针对个性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 轻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增强挫折的耐受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促 教, 在全面发展前提下鼓励创新,支持学生的挑战勇气和创新 进其心理健康成熟,更好地适应社会。德育的价值培养在于培 精神。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这不仅能使学生很好 养学生的“悟性”,使其认识到如何做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 地理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能促进创造智力的发展。爱护和培 们的价值取向呈多元性 然而学校的德育必须坚持一元化的导 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学习和独立思考,保护学 向,使学生明白社会所容纳的并不都是时代所提倡的。价值的 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和追求真理的氛围, 阵地在于无论是社会价值还是自我价值,都要通过自身劳动来 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实现。进行人生观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人活着为什么,怎样 3.4积极推动教学思想改革,倡导贯彻新的教学思想与模 生活和做什么。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理想教 式。转变课堂以往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形象,课堂教给 育,从学生生活的最贴切处出入手。引导他们的生活理想,从而 学生的更多是一种信念,一种做人的准则,一种支持他们足以 激发出强烈的职业理想,把社会理想、为祖国做贡献的理想教育 走完以后奋斗道路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的 落实到学生的职业理想上。理想是动力,也是激励,在理想的驱 传授,对智力及生活、生存能力的增加,只是教育的部分使命, 动下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 而非全部意义。教育所肩负的更为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 界观。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 造键康饱满的人格,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加强公 大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使德育教育产生更大的效 德心、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帮助青 率和效益。3.8重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提高大学德育教育的实效 少年学生夯实正确的思想道德基础。针对部分学生道德素质 低、理想信念不牢固的缺陷,要大力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性。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形成了知识全球化、经济 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 一体化。由于东西方分化的差异,西方各种社会思潮、腐朽思 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 想、色情暴力等网络垃圾也随互联网的传播,浸染着知识经济时 优良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 代的大学生们。由于大学生分辨信息和选择信息的不自觉性, 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5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武装头脑,紧跟时代前 加上网络系统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大学生沉溺于网上活动,致使 一些对现实不满的学生更加逃避社会现实,造成人格的扭曲,贻 进步伐。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就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接受各 误了人才的塑造。所以对德育工作者来说,知识经济的发展,要 种技能的训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已把终身教育作为公民 求大学德育教育必须重视计算机、网络等新的媒体,做好德育现 应有的权利和义务,这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使大学生树立 代化教育手段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工作。 一种在大学校园丰富自己知识、锻炼多项技能的理念,使之主 动地学习,参与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完善大学生 参考文献 自我的理想和信念。终身教育观念,应当成为当今大学校园中 为大学生灌输的一种思想,学校要承担起社会给予我们的责 任。这种观念,对于激发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大学生活中认真 学习、全方面锻炼自己的才干,从而参与社会竞争起到非常重 要的作用。 [1]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1998.9) [2]严建雯.《关于高校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宁波大学学报. (2003.3) [3] 周鸣鸣.《当代大学生品德心理与品德教育现状的调查》. 青年研究(北京).(1999.u) 3.6 大学生应积极主动投身社会实践,积累经验完善自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