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化生活第六课教案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上海世博会吧!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当初我们中国代表团在申办世博会的时候,在投票前最后陈述的宝贵时间里,他们选择了什么作为申办世博会的理由? 那就是“中国文化”,正是我们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化魅力感动了评委,打动了全世界。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课教学】 我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它三个文明古国是什么?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发展到今天,四大文明古国文化发展的最终命运是怎么的呢?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本62页,分小组讨论然后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古巴比伦——烟消云散;古印度文化随着雅利安人的入侵被雅利安化了;古埃及文化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我们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了,那就是面目全非了;这三个文明古国的文化,都曾经因外敌入侵而中断过,有部分甚至已经消失了。那么我们的中华文化呢?它至今有没有中断过?没有,而且它至今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今天也不断发展着。所以我们可以从中概括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什么?源远流长。这也就是我们第一框题所要学习的内容。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的中华文化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总的说来,中华文化的发展,主要划为三个时间段:古代、近代和现代。在这里,老师打乱了一下课本节奏,因为想要同学们顺着这一个历史发展的线走。 我们先说古代,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辉煌了。 1.古代——辉煌 现在同学们阅读63页的内容,来完成这个表格。中国古代大致可以划分为7个历史阶段,分别找出各个时期的代表文化思想,以及它在整个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古代中国,中华文化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2.近代——衰微 到了明清时期,也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所以这个时候的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 3.现代——再创辉煌 那么在现代呢?在今天我们常说一句话,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其中包不包括文化的部分啊?当然包括了,所以在现代,中华文化就是要再创辉煌。这就要求我们怎么做啊?(在这里可以适当提问学生)首先,当然要坚持我们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

2

引。其次,就要弘扬中华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我们就要谨记8个字,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重点) 我们做事情总是要有证据的,所以我们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也是要拿出证据来的。这个证据是什么?有两个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它的演变经历了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过程。虽然汉字的字体在不断演变,但始终没改变“方块字”的特色,历朝历代都是以汉字作为官方语言的,至今仍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这也就证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史书典籍 汉字要和一定的载体结合在一起,才能书写历史。而这个载体呢,就是史书典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第二个见证。其实这两个见证,同时也是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历朝历代都会设置史官,所以我国的史书典籍有“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的特点。 那么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对我们国家的史书典籍有多了解。(例举一些中国名著,例如第一部***是什么) 其实从这些丰富的史书典籍里面,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丰富的内涵。中华文化不仅仅源远流长,还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这

3

也就是我们第二框题的内容。 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重点) 情景假设: • 假设现在班上来了一位外国友人,你要向他介绍我们的中华文化。 • 你会向他介绍什么? (中国瓷器、苏州园林、兵马俑、万里长城、京剧、汉字、武术、四大名著、故宫、四大发明、孔子……) 看来我们中华文化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有建筑艺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思想方面等内容。而在这里老师选了两个内容,一个是瓷器,中国瓷器在世界上可谓是独领风骚的、而另一个则是苏州园林,在世界建筑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从这二者,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内容不仅丰富,而且是极具独特性的。所以我们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其实是从独特性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课本着重讲了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方面。 1、从独特性(内容)看 (1)文学艺术 ①中华文学艺术的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②作用和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4

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不仅仅对我们中国有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学艺术也是有重要影响的。比如说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像《红楼梦》,也是有相当多的外国人去追捧,研究它的文学价值的。 (2)科学技术 活动探究: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讨论:同学们读这一个表中,可以从中读出什么结论呢? 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举例:像我们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位英国学者: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是源于中国。可以说,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实用性和整体性。这特点要记一下。 2、从区域性(区域文化的多样性)看 课本上第二目内容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也就是从区域性来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课本提到了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这两个地域文化。这两种地域文化有什么差异?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 地处水乡的吴越文化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典型的水乡文化;而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则内敛性强一些,典型的边陲山寨文化。 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水性使人通”,与水密切

5

相关;“山性使人塞”,地处内陆,交通不便,与内陆的交往不甚密切,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不同地域文化的形成原因: ①形成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这和我们之前学过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道理的。不同的文化只有交流、借鉴,相互吸收,才会有发展,才会丰富多彩。 3、从民族性看 我们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我们课本提到的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之外,还有各少数民族自己使用的语言文字,也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①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A.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C.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D.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6

②意义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难点) 思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都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那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呢?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也就是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例如,在唐朝实行开明的道、佛、儒三教并立的政策,这种包容性造就了唐代文化的恢弘气象。 怎么样来理解“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呢?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我们来听听温总理是怎么说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正因为我们善于在交流中学习,在借鉴中收获,才有今天中国的繁荣和进步。”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一次我们来听听胡主席是怎么说的。“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中国人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张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 你还能举出说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例子?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