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三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材分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榆林、认识榆林,发现榆林之美。

2、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榆林的历史、文化、社会、

自然、科技、非物质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3、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4、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课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5、学会观察事物的多种方法,形成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4、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5、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6、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7、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意识。

8、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