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借语言彰显议论文的理性美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毛亮鹏 一般来说,记叙文以情动人,议论文以理服人;记 “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形象地说明借助于学习, 叙文胜在感性,议论文美在理性。对于议论文的理性 人们可以有很大的进步,从而充分论证了学习的重要 美,许多人都认为要观点独到,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这 作用。以上喻体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浅近明了,运 固然有道理。但议论文如果在语言上注意锤炼,注意运 用一些技法来达到形象化的要求,那么也能出彩,可以 使文章锦上添花,读起来沁人心脾,回味起来余味无穷。 然而在大部分学生的日常习作中,议论文总是呆 板有余,轻松不足;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枯燥有余,文 采不足。其实,只要在确保论点明确、语言缜密、论证有 力的前提下,文采斐然的议论文说服力更强。而那些语 言空洞、枯燥乏味的议论文即使讲出了一番道理,也给 人满口说教、味同嚼蜡、振振有词、空喊口号之感。所以 亮丽议论文的语言,既可增加文章的感性之美,更可彰 显文章的理性之美。 那么,如何才能借语言彰显议论文的理性之美,从 而吸引住读者的眼球呢?笔者认为,可以借助以下几个 技法。 一、借比喻增添议论文的形象性 亚里士多德说:“善比喻者为天才。”比喻能化腐朽 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往往会收到言简意赅、言近旨 远的效果。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都运用比喻阐发事理, 使抽象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事理形象化,从而引起读 者的兴趣,唤起读者的联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甚至铭记一生。因此一篇好的议论文,运用比喻美化语 言是极为普遍的,也是最容易收到效果的。 庄子论交友时就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 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正是借比喻,把交 友之道说得深入浅出。 苟况的《劝学》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 所学也;吾尝躞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文章为了 说明“假物”的重要,连续运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 用这些喻体说理,把抽象的事理阐述得透辟而鲜明,使 人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中深受启发。 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用了这样一个 比喻:“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如果不凭借空气,鸟 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而科学家“不凭借事实,就永远 不能飞腾起来”。巴甫洛夫在这里用了鸟凭借空气而飞 翔的比喻,生动有力地论证理论研究和事实之间的辩证 关系,指出“没有事实”将使理论研究毫无收获的道理。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是宣言书,高 尔基谈谦逊时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逊镶边,就会 更加灿烂夺目。”这些语句文采丰腴,情味醇厚,读之如 品佳肴,余味无穷,使文章具有动人的魅力。 二、借排比增添议论文的气势美 排比是一种富有极大表现力的修辞形式,它可突 出地表现作者的情感和行文的气势。巧用排比进行议 论说理,既可增大信息量,又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更 能造成一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它会不由分说 地把你裹挟到那奔腾的激流中,让你去感受它那鞭辟 入里、雄辩有力的阳刚之气,去领略它那大气磅礴、不 可遏止的巨大力量。 培根在《谈读书》一文里,开篇就用了一组排比: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这组排比一开 始就将读书的作用和盘托出,就像一位成功的长者告 诉你一条成功的要诀,循循善诱,快言快语,让你在一 种书香四溢的氛围中感受读书之美、读书之乐、读书之 好。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论及主观 主义的危害时这样写道:“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 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 命。”这一组排比,既有广度,指出了受害的方方面面; 又有深度,由 推人再上升到革命事业,层层深入,步 写 一封薄薄的书笺,不知染白了多少青丝,也不知哭 作 步紧逼,将主观主义的危害揭露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 遥’,干了多少双期盼的眼睛。古人总是被滚滚狼烟挟卷得 教 显示出了非凡的气势。 名同学在习作《谈自信》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天各一方,又常常在人世风尘中躲进封闭的港湾,自己 学: 一别人也进不来。‘消息未通何须急’,‘青灯古佛 “自信是什么?自信就是诸葛亮在空城之上面对百万之 不出去,众时镇定自若的笑容,就是毛泽东运筹帷幄指挥三大 自安逸’,就在这种无奈的等待和有意的自足中,距离 战役时坚定的目光,就是朱总理当选后答记者问时激 被演绎得无穷无尽。”作者左引右联,妙语如珠,引用的 昂的语调,就是女足姑娘们在球门前果断的一脚……” 这些诗句如散落在草丛中的粒粒珍珠,使文章神采亮 作者紧扣自信,纵论古今,着意铺排,酣畅淋漓,既有丰 丽,境界深远。 富的容量,又有鲜明的节奏,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读者 读到这里,定会思维翻滚,随之生发出自信的勇气。 再如在《享受寂寞》一文中,作者写道:“寂寞是无 人理解时依旧的坚守与执著,是无人喝彩时依旧的怡 然和闲适,是无人分享时依旧的自信与陶醉,是无人承 认时依旧的自尊与痴狂。”这样的句子如滔天巨浪,一 浪接一浪,呼啸奔腾,气势磅礴,让论点严密透彻,感情 奔放激烈,增强语言的气势,使读者也心潮澎湃。 三、借引用增加议论文的文化美 引用,是一种常见的论说方法。在议论文中,巧妙 地引用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成语等进行说理,往往 会使所要阐述的内容高度凝练,言简意赅。这种充满哲 理的语言,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它撞击人们的思想,开 启人们的心智,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文化底蕴。 诗词是最富思想感情、最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诗 词中的名篇名句更是艺术长河里的精华。透过诗句,我 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思想灵魂,感受到诗人的生活气 息。如写淡泊名利,我们就想起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 下”,写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们就会想到忧 国忧民的杜甫,还有王维寄情于山水的诗句“清泉石上 流”等等。在议论文中用这些诗句作为论据来展开议 论,会大大提高语言的表达力,使语言精辟深邃,收到 文采飞扬的效果。 比如谈“立志”,可用“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 八尺躯”“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鹊以高翔”“有志者,事竟 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 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壮志与热情是伟大的辅翼” (歌德)、“真正之才智,是刚毅的志向”(拿破仑)、“最穷 的是无才,最贱的是无志”(福楼拜)。 在题为《距离》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归鸿无 影。在‘家书抵万金’的岁月,‘海内诸弟隔’,‘天涯一身 再如在《享受寂寞》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要守住 寂寞,需要有‘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洒脱;需要有‘疏 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清高;需要有‘天子 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不羁;需要有‘功名不 直一杯水,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淡泊;需要有‘吾将曳尾 途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豁达;需要有‘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勇气;需要有‘曾经沧海难为 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执著。”这段话旁征博引,文采 翩翩,含蓄隽永,引人人胜。 四、借疑问创造文章的波澜美 语言贵有波澜。俗话说:“做人贵直,作文贵曲。”这 不仅指内容要一层一层逐渐推进地展开,而且指语言要 富于变化。营造疑问句,是造成波澜的一个有效方法。 在杂文《有感于魏文华之死》一文中,作者有这样 一段话:“城管为什么可以随便打人?他们的权力谁给 的?f ]究竟是人民的公仆还是野蛮的工具?是谁滋养了 他们的集体无意识?是谁丰满了他们暴力的羽翼?是谁纵 容了他们冷酷的兽性?他们可是我们纳税人的钱养活的 呀!”短短几句话,连用六个问句组成排比,言之凿凿,有 的放矢,步步为营,咄咄逼人,令人感叹,令人深思。 2003年北京高考作文《转折》,一个考生这样开头: “曾经常常在想,文字的天地无涯无际,究竟该怎样用 她去抒怀?就好像是一支无法得知墨水多少的钢笔,你 会怎样使用它去工作呢?是信手拈来随意涂鸦,还是竭 尽所有,用心去完成一幅杰作?是珍惜使用,还是毫不 吝惜地挥霍?进而言之,如果是人生呢?在面临人生中 无数的转折点时,我们又将如何运用手中的笔为这转 折写出下文呢?”作者层层设问,竟引得人思绪起伏,不 得不与作者一起思考作答,文章内容因此设问而层层 深入,文章结构因此设问而跌宕生姿。 再如在《感悟幸福》一文中,有这样两段话: 有一句歌词叫“幸福对我来说只是一种传奇”。幸 同时,感受轻松愉悦的气氛。在议论文中,幽默本身就 福真的只是一种传奇吗?做一个幸福的人真的很难吗? 是思想教育和斗争的武器,它使观点和主张在谈笑风 并非如此,那只是你没有学会亲近幸福。 生中得到阐述,它使批判的战斗精神在妙趣横生中充 在月圆时不知欣赏,在月缺时牢骚满腹,这样能感 分体现。 受到幸福吗?能捕捉住幸福这个精灵的小乌吗? 这两段话都借助疑问引发思考,让文章波澜陡 起,吸引人们去探究答案。 一孙犁先生在《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中有这样 段话: 你心里有了许多话,你要描写一件事,这件事老在 又如一篇评论鲁迅作品思想性的文章中有这样一 你的心里打转,它一切都准备好了,单等你拿语言把它 段论述:“以鲁迅的代表作品而论,《狂人日记》中的‘狂 人’难道没有体现出反封建的思想?《阿Q正传》难道没 有反映出鲁迅对旧中国国民劣根性的认识?《祝福》难 道不是鲁迅对下层妇女的苦难遭遇表示同情并且对封 建的道德观念进行猛烈抨击的力作?这些作品难道还 不能算是‘有思想’吗?”这段文字连续运用四个反问 句,对否认鲁迅作品思想性的论调进行了反击,可谓针 针见血,字字千钧,让人拍手称快。 五、借哲理增加议论文的意蕴美 哲理常常是人生智慧的高度浓缩,是人生感悟的 理性升华。在文章中多写一些哲理性的语句,可以增强 文章的思辨性,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增加文章的意蕴 美,使议论文的论证更有力度,更有穿透力。 如《倾听自己的心跳》作文的最后一段:“倾听着自 己的心跳,充实着自己的记忆,用自己的左手温暖着右 手,穿过西风凋碧树的季节,穿过为伊憔悴的隘口,待 一生走完,你会在蓦然回首之问发现,原来人生是这样 变得完整而走向更文明。”又如习作:“一片树叶成不了 森林,一滴露珠成不了大海,一朵玫瑰成不了花园。” 再如习作《我爱昙花美》中有: 生命的质量在高度而不在长度,生命的意义在成 就而不在成长,生命的终点在结果而不在过程。 人生,有结果,喜剧;无结果,悲剧。过程完美,当然 可以问心无愧;但结果圆满,我们才能死而无憾。 这些文字,寓深刻的哲理于浓浓的诗情画意中,融 入了作者深切的感受和真挚的感情,既给人启迪又让 人感动。 六、借幽默增加议论文的犀利美 幽默,是风姿绰约的智慧之花,令枯燥的道理赏心 悦目;幽默,是自然纯正的精神味素,让干枯的语言有 滋有味;幽默,是快乐的调料剂,让读者在领悟道理的 送出来。那你就把它送出来吧,不要怕你的文字不 “美”,言语不文。用花轿送出姑娘固然好看,初学写作 好比穷人,把你的姑娘用牛车拉出去吧。只要文章的内 容好,语言笨一些没关系——但记住这是说初写,你千 万不要认为这就好了:我永远运用牛车往外送姑娘了, 这样下去,会弄成车上已经不是姑娘而是粪草了。 这段话里作者幽默地将初学写作者比作穷人,把 文章比作姑娘,诙谐地设喻,既贴切形象,又幽默轻松, 从而变抽象为可感,化高深为浅易,读者在会心一笑的 同时,也深深明白初学写作的人要有“丑媳妇不怕见公 婆”的勇敢精神。 精彩的议论一定是诙谐机巧、充满睿智的,议论 失却睿智,就会堕入僵化。其实,许多正确的废话、合 理的空话就是在呆滞的思维下堆砌而成的,精彩的议 论拒绝枯燥乏味,推崇诙谐机巧,它在让人领悟到某 种道理的同时,更领略到悠然心会的谐趣。例如:“‘知 识就是力量’,这话我们是熟悉的。除此之外,现实生 活中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姿色也是一种力量’,或者 说‘姿色就是力量’。在有些人眼里,知识显得不再那 么重要了,她们靠姿色吃饭,抑或吃姿色的饭,她们相 信‘姿色就是一种力量’,就是财富,就是幸福,不少人 纷纷加入‘姿色分子’的行列。当一个社会到了重姿色 轻知识,或者说扬姿色抑知识的时候,就值得警惕,值 得反省了。” 总之,语言和主题,是文章的左右手,缺一不可。真 正优秀的议论文一定语言鲜活,文采飞扬,文胜质美, 文质彬彬。因此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一定要使其语言 形象、具体,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借语言彰显议论文的 理性美,让读者为你的文字眼前一亮,拍案叫绝。 作者简介: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