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学生欣赏新学堂歌,互相交流读诗的感受。 3.教师评议并小结 。
4.(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2)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评议、小结。)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1.简介作者。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世界著名语言学大师。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认读生字。
①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语。
徘徊 烟波浩渺 篝火 萌动 澄澈 风光旖旎 瑞士 莱蒙湖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耄耋 燕园圣地 点缀
②指名多个学生读,指名学生领读,齐读。
③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燕”
(3)理解词语:学生自由发言,全班交流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四、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月是故乡明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解释。 (2)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3)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4)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者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
五、图片展示,欣赏故乡的明月。
多媒体出示多幅图片“故乡的明月”,字幕出示课文内容,学生用感官来感受“月是故乡明”,朗读字幕。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和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和文章进行阅读,和同学进行分享。
《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认识二会字、学会四会字:可,东,西。 教学重难点 :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划分:2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教材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自由谈话,分享快乐。)
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
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预设:
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 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
(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
(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最后在班内展示拼读。
(3)导学: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4)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的好办法。 预设:
加一加:氵+工=江。 字谜:工人在水边——江。
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 (5)在电视上或班级的点名册上认识“江”。
(6)导学: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是怎么演变的。(课件出示“江”的汉字演变过程。)
(7)课件演示书写过程,学生跟着课件演示书空。
(8)引导学生扩词并说一句话。(如,江水:我看过江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边:小孩子最好不要在江边玩耍。)
2.学习“南”。
(1)提出自学要求:先读准字音,然后看清字形,再想一想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2)学生按要求一步一步地自学“南”。 (3)交流自学情况。重点交流识记方法。 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
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
2.导学: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贴图片。
3.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
4.学生自由介绍。 预设:
生1:我知道莲花在夏天开放。
生2:我昨天上网查过,莲花有好几种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生3:莲花可以结出莲蓬,莲蓬里面有许多莲子。
生4:我还知道《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写到了江南的荷花。 ……
5.感知内容。
(1)过渡:作者是怎么写江南的荷花的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吧! (2)导学: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
(4)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5)导学:你感觉江南怎么样?(学生自由说出读文后的感受。) 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
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预设:
谜语:(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卡片并组词。 4.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教师随机正音。
5.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笔顺和笔画占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6.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六、自主学习,边演边悟 1.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1)给生字找朋友,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边表演边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
2.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1)引导学生说说生字的组词情况。
(2)组织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 (3)组织学生试着表演读。
(4)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质疑,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七.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 2.背诵本课课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