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发展论略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高教探索2013年第6期 民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发展论略 贾伟贾小爽 (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30;广州番禹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广州511483)) 【摘要】 民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体现出不同的文化气息和文化色彩,是整个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族高校 在发展特色校园文化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为民族高校特色校 园文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民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发展;论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 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 设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走在时 代前列.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而民族高校作为中国民族高等 教育的最高学府,作为浓缩了的民族大观园,其教学、研究和 学校文化,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其校园文化具有特殊 性。文学人类学家认为,人们所习惯的行为,受其文化背景的 影响。因此深入推动民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对于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与人文本,德育为先,对于培养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一、民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发展的可能-陛 民族高校校园文化既具有普通高校的共性,又因为各民 族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交汇融合,形成 了特殊的民族高校校园文化。而民族高校发展特色校园文化 何以成为可能.是缘于以下三个方面的缘由: (一)民族高校的民族性有利于发展特色校园文化 民族高校的民族性特征.顾名思义就是民族高校在各方 面都表现出民族性。不沦是学校建筑风格,还是学校教师和学 生的民族成分.还是各民族同学所举办的民族活动等等,无不 展现出民族高校的民族性特征。正是这些特色,民族高校为培 养少数民族高素质的人才、研究民族理论和民族问题、传承和 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对外展示民族政策和交往、推动少数民 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为 建设特色的物质文化提供有力的素材。加深各民族彼此的了 解,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 (二)民族高校的文化多元性有利于发展特色校园文化 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高校这样海纳百川的一个大舞台 上,充分展示各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而在不同民族学生 组成学校主题的民族高校里,表现出多种文化并存的状态。每 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每一种民族文化都 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相对合理性,因而民族高校校园文化的文 化多元性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如西北民族大学的少 数民族学生中维吾尔族和藏族学生占大多数,但是维吾尔族 和藏族是两个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民族,维吾尔族是以信仰 【文章编号】1007—4244(2013)06—075—2 伊斯兰教为背景的民族,该民族在食物等方面有所禁忌,性格 较为内敛;而藏族则是信仰佛教为背景的民族,性格较为豪 放。维吾尔族和藏族学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互相尊重、相处 融洽。充分说明了各民族的文化背景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 理性和必然性。可以看出民族高校多元的文化形态,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各民族学生在多元 文化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有助于提高本民族对其他民族 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高校的综合性有利于发展特色校园文化 在民族高校里,不同民族的学生彼此存在各方面的差异, 差异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等方面,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行为上的冲突。美国教育人类学 家迪西认为,学校是促进一种符合和支持主要的文化价值和 社会规范与社会目标的教育。民族高校的校园文化对不同文 化的渗入不断进行着综合,使各种不同的冲突得到协调,使各 种文化朝着社会主流文化趋同,同时又不失其特性。民族高校 所提倡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等,都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消除因民族文 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冲突,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学生的集体意 识.不仅对构建和谐校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构建和谐社 会更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正是基于以上缘由。民族高校发展特色校园文化议题历 来是党和政府以及高校和社会所关注,并且为民族高校特色 校园文化发展提供可能。 二、民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民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初具规模。但由于各种因素 的影响,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方面还 很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当前,民族高校发展特色校园文化面临一系列挑战 第一,校园制度文化虽较为完善但缺乏人文关怀。校园制 度文化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民族高校建设制度 文化,目的是为所有学生和教师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 气息的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但是部分民族高校在出台各 项规章制度时,没有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决策的科学化与民 主化程度不高,缺乏民族特色,人文性体现不够。这样各民族 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不能被激发和调动.制度规 范不能内化为各民族师生员工自觉意识。不能很好的运行和 执行,不能很好的起到规范、制约和激励作用。 75 理论前沿2013年第6期 第二,校园精神文化内容多样但挖掘不充分。校园精神文 化既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又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达到 的最高目标。良好的精神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把外在的要求 (三)制度文化方面 积极倡导和强化民族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的构建.都需 要一定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民族 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实现人的精神、心灵、性格 的塑造。校园精神文化主要表现的内容众多,如观念态度、人 文素养、校园产品、校园精神等等,但是部分民族院校虽然在 高校作为一个文化教育单位,其管理制度带有浓厚的文化和 民族气息,这样民族高校制度文化应运而生。提升民族高校的 制度文化的构建,要从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三个方 面开展。首先,要依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结合本校的实际. 制定和完善学生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具有特色的管理体系。 其次,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适时修改,不断完善。最后.要保 持制度的公开性,严格执行加强监督。可以说,一所学校制定 与执行什么样的制度,推行什么样的育人政策和管理策略.即 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内容很多,但是每个内容所彰显的内 涵并不清晰,并没有达到校园精神文化的效果,不能完全潜移 默化的影响各民族师生们的观念和行为,育人功能弱化。 (二)民族高校发展特色校园文化存在一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在全球化和市场化大发展、大变革的背景下,民族 高校开放程度增加,其负面的文化、社会现象等对民族高校消 极影响日益加深,阻碍特色校园文化的发展。第二,民族高校 教育对象大多是少数民族,部分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对 象的特殊性。在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时并没考虑这些特殊因素, 趋于与非民族院校一致,不能体现自身的特色。第三,民族高 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无论是在政策、经费、管理等方面,还 是在人文社会学科建设尤其是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都投入 不足,导致高校稳定缺少了文化这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精 神力量。 针对民族高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原因分析,使其民族高校能够找到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道路。 三、民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发展的实践取向 发展民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是一个很重要亦很迫切的问 题.针对以上民族院校在发展特色校园文化方面所存在的问 题。在给予充分的认识的同时,更要结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 一般规律和民族高校校园文化的实际需要,通过切实的实践 取向促进民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发展。 (一)物质文化方面 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及物 质基础.校园文化发展的初始阶段往往直接通过不同的物质 层面表现出来。而高校的物质文化主要表现在:高校基础设施 建设、高校景观建设和标志性文化建设等方面。民族高校作为 区别于非民族高校的院校,物质文化方面具有非民族高校的 一般规律.又有区别于它们的特殊性。民族高校发展特色物质 文化,有助于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发挥其教育人、感染人、熏 陶人的作用,调动民族大学生求真向善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滋 养民族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灵,积淀人文精神,从而推动民族高 校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和谐发展。 (二)精神文化方面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是高校珍贵的无形资产和第一财富, 是校园文化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其内容主要包括:观念态 度、人文素养、校园产品、校园精神。民族高校发展学校的精神 文化:首先要突出民族特性,促进民族大团结;其次着力营造 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实现各民族文化的整合,弘扬民族精 神:最后要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潜移默化的影响民族 大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76 存在着潜在的导向作用,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规 范作用。 (四)行为文化方面 民族高校构建特色校园文化过程中,不仅仅要从制度文 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方面着手,更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 的校园文化活动,即所谓的行为文化。民族高校要千方百计的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以达到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 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目的,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潜移默化 地成长,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各民族深 受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熏陶,有着自己民族独特的丰富文化,要 多开展各民族相关的活动,曾强其参与的欲望,使他们能够正 确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促进各民族大学生更好的发展:还 有利于消除冈民族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冲突。并且少数民 族的音乐、舞蹈、体育是他们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内容,如 同一本无形的教科书,借助这种形式,开创校园特色文化氛围 的新形式。西北民族大学在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结 合方面进行过许多尝试:选择一些内容积极健康和影响范围 较广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相应的庆祝活动、举办各少数 民族传统文化节以及开展针对少数民族的知识竞赛等。 总之,发展民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 且要将时代的特点和民族特色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出 即有时代精神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校园文化;才能充分发 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才能培养出更合格优秀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高占祥.论校园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2】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 【4】滕星,张俊豪.试论民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Ⅲ.中央民族大 学学报,1997,(3). I5】杨胜才.论民族院校独特的文化功能【JJ.高等教育研究,2006, (10). 作者简介:贾伟(1984一),女,汉族,河南漯河人,西北民 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 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