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使历史课堂导入异彩纷呈
朱蓉
(环县思源实验学校,甘肃 庆阳 745700)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信息技术更加深入而全面地渗透到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尤其在历史课堂导入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课堂导入;学习兴趣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除了对基础专业知识的强化外,更凸显素养提升,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加强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对当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用新颖独特的导入方法不仅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使历史课堂导入教学异彩纷呈。
一、图片导入
图片给人以直观感,历史课中大多数图片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使其“活起来”,进而有效加深印象,使学生产生心灵震撼,达到感情共鸣。如学习《鸦片战争》时,先让孩子看被焚毁后的圆明园惨象图片,再让孩子看园林被毁前富丽堂皇的景象图片,使孩子产生震惊、困惑之感,对圆明园的认识就有了强烈的反差。在此基础上指出:“曾经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是集中国皇家珍贵文物、中西园林建筑艺术于一园。它被焚毁,是我国一项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孩子们,你们是否知道它是被谁焚毁的?是怎样被焚毁的?”如此,不但顺理成章的导入新课,还激发了孩子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孩子积极思考,发挥“回顾历史,关注现实,启迪明天”的功能。
二、视频导入
视频资料在历史课堂导入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播放视频资料,可以将枯燥的历史知识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能抓住孩子的眼球,使孩子一开始便受到感染。同时,老师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其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运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有关《世纪战争》的视频:“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多少生灵涂炭,多少文明被毁。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为您精心打造大型系列片《世纪战争》,今天为您播出第一集《第一次世界大战》。”顺利引入新课。历史发生在过去,而视频资料能形象地将历史再现,具有吸引力大、时
效性强等特性,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学直观性,使孩子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学习,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歌曲导入
音乐是众人之喜好,尤其受到孩子们热烈追捧。为此,运用多媒体将音乐与历史课堂导入巧妙结合,不但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孩子在优美的歌曲中快乐地进入学习。
四、古诗词歌赋导入
古诗词歌赋与历史非常接近,其本身就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营造历史氛围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把信息技术与古诗词相结合恰当地运用于历史课堂导入教学中,可以营造活跃、欢畅的教学氛围,使孩子们以丰满的情感投入学习。如上《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这节课之前,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谭嗣同的诗《有感》:“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让孩子们边听边感受诗意,他们都感到震撼:四万万人因何会齐下泪?四万万人齐下泪后又要做什么?使他们带着疑问自然地走进历史课堂,主动寻找答案,从而导入新课学习。
当然,信息技术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切忌喧宾夺主。作为教师,要用心去感悟新课标、新理念,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技能,用行动去落实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育教学的课程整合,变革历史课堂教学方式,为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切实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创设出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同时,让孩子们在历史课堂导入教学中张开智慧的翅膀,彰显自己最优势的才华,享受学习的快乐,体会收获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李叶攀. 浅谈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1):55-56.
(责任编辑:李晓杰)
基金项目:本文系庆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初中历史情景导入教学案例研究》(QYLX〔2018〕21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朱蓉,女,汉族,甘肃庆阳人,环县思源实验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
- 20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