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航空航天概论结课论文-中国战斗型飞机的发展简史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简述新中国战斗型飞机发展历程

机械工程学院 01110

摘要:航空工业作为“工业之花”,而战斗型飞机的研制水平更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的重要表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其航空发展史更是一个缩影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铭记历史,传承优良传统。

关键词: 战斗机; 航空发展 ;中国航空发展;中航工业;歼-10;歼-15

1.艰难起步

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由于飞机数量太少,就连带弹巡逻的4架战斗机也参加了阅兵式。新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开始了空军和航空工业的创建历程。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的迫切需要,大大加快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的步伐。当时,周总理明确指出: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是先修理后制造,再发展到自行设计。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之下,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1951年4月,当时的政务院下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正式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创办了一批航空高等院校,建设了13个重点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航空制造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使航空工业迅速完成由修理到制造的过渡。

1951年5月15日 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关于苏联援助中国建设141个重点工业项目的协议

(1955年增加到156个),其中航空工业建设项目13个。

苏联 米格-17 中国仿制 米格-17(歼-5)

①②

中航工业官网-艰难起步

360doc-歼十对中国航空工业的作用

自此新中国开始了仿制飞机的道路。1952年,中苏双方根据之前签订的协议,开始帮助中国建设自己的航空工业。在苏联援华的156个重大项目中,航空工业占到了13项包括飞机制造工厂,航空发动机制造工厂,机载设备制造工厂。中国技术人员开始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在1956年8月,成功的利用苏联技术的仿造出中国第一架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歼五(仿米格17)。该型飞机的全部零件都是中国自己生产,直到1959年共生产了700多架。

50年代,在苏联帮助和中国航空人的努力下,中国基本建立了航空工业的坚实基础。1960年之前,共交付给空军700多架歼击机,300架教练机,50架运输机。中国已经可以自己成功的仿制从飞机发动机,航空磁电机组,弹射座椅到机炮,起落架在内的全部相关部件。

60年代,中国又仿造更为先进的米格19,生产出了歼六。歼六是超音速战斗机,装备简单的雷达和空战导弹,战斗力较之歼五更强。歼六在当时来说还是相当先进的战斗机,在一段时间是中国空军的主力歼击机,数十年内一共仿制了3000多架。

苏联 米格19 中国 歼6

中国在十年内成功仿制了米格17和米格19二款当时非常先进的飞机,中国航空人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也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吃透了相当一部分苏联的核心技术。

2.寒冬坚守

1960年,苏联取消正在进行了257个技术援助项目,并且撤走了1400名技术专家。中国的处于雏形的航空工业受到严重的打击,很多就要完成的项目就此中断了,相当一部分核心技术,苏联人也没有交给中国同志们。这是对于中国航空人是一个深刻的教训,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是绝不能把宝押在别国身上的。

此时,中国在困境中开始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就是仿制和半自主研发相结合的道路。在中苏彻底破裂之前,中国想办法获得了当时苏联最为先进的米格21F13的大部分技术资料和几架样机。但是由于中苏很快闹僵,中国得到的资料残缺不全,里面颇有错误之处。而且由于苏联同志当时就留了一手,一些核心技术的资料根本就没有交给中国方面。中国航空人再三研究,终于还是决定走一条务实的道路。在没有足够研发能力的条件下,先吃透米格21,解决实际的迫切需要再说。

强-5强击机是中国研制的单座双发动机超音速轻型强击机。用于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亦可执行空战任务 。日前,双座型强-5亮相,随着歼教6(逐步)退出空军现役序列,强击机部

队训练飞机不足的状况开始突出,强5双座教练型飞机应急改装出现,现役强5双座教练型飞机

均由部队现役单座飞机改装而成。其主要任务是近距空中支援和对地攻击,也可进行对空自卫作战。

强—5攻击机1979年后进行批量生产,陆续交付部队使用,在强-5 飞机原型的基础

上不断改进,陆续推出了强-5Ⅰ型、强-5ⅠA型和强-5Ⅲ型。总的来说,在60年代强-5

既便和苏联、美国当时最先进的超音速攻击机相比也不逊色多少。强-5总设计师陆孝彭在新

世纪来临前夕因操劳过度去世,去世几天前仍在研究新机型具体改进计划。

歼-七1961年中苏签署协定,授予中国米格-21F-13飞机及R-11F-300发动机的制造特许权,包括全套生产技术资料,飞机、发动机散装件,以及当时国内缺少的成品、原材料。1961年3月30日,以刘亚楼为团长,徐昌裕、丁仲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经与苏联政府谈判,签订转让米格-21及其发动机和卡-13(K-13,北约代号AA-2“环礁”,仿制中国转交的美蒋AIM-9B“响尾蛇”导弹而成)空空导弹制造技术的有关协议。1962年5月18日,航空研究院与航空工业局发出《关于共同组织米格-21飞机技术摸底,为仿制及进一步自行设计做好准

摘自铁血社区

备的联合指示》。歼-7的原型机于1964年初开始生产,1965年11月完成机体静力试验。第一架生产型歼7,象早期制造的歼7一样,由沈阳飞机工厂制造,并于1966年1月17日,首架歼-7在沈阳飞机厂首飞。1966年12月国家验收,1967年小批生产。1968年转至黎阳公司试制,1970年开始批量生产。首翻期为100小时,总寿命300小时。1980年后涡喷-基型基本停产。

3.奋斗成长

歼8战斗机(歼-8或称J-8),昵称“空中美男子”,北约命名为“长须鲸”(Finback),是我国基于MiG-21的基础上独立进行重大改进研发而成的高空高速歼击机,主要承担制空与拦截任务。解放军从2011年开始除役老旧的歼-8机型。截止2011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

军及海军航空兵阵容中,仍在服役歼-8数量约为300架。

歼8-I型飞机。歼8-I型飞机是白天型飞机,不具备在复杂气象下的作战能力。为满足全天候作战的需要,从一九七六年起开始研制歼8I型飞机,顾诵芬任总设计师。歼8I与白天型飞机相比,主要在三个方面作了改进,即:安装火力控制雷达等十一项电子设备;舱盖、座椅、氧气系统和组合仪表重新设计;武器系统改装23-III型航炮、4枚“霹雳”2乙导弹、4组火箭。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七日,航空产品定型委负会正式批准歼8I型设计定型。

4.展望未来

歼-10战斗机(英语:J-10或F-10)北约代号:萤火虫(Firefly)是中国中航工业集团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自主研制的单发动机、轻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采用鸭式布局的的第四代战斗机,中国空军赋予其编号为歼-10,对外称J-10或称F-10。

中国歼-10战斗机 西方按其划分战机的方法,

将歼-10划分为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认为

它将是中国第一种装备部队的国产第三代战机、第一种真正兼有空优/对地双重作战能力的国产战机,已2010年以前投入现役。

歼-10飞机、太行发动机和新一代空空导弹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同时自主研发先进战斗机、航空发动机和导弹的国家,极大的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说,歼十的研制成功是我国航空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毫无疑问,歼十将在21世纪头20年里承担起保卫中国领空的伟大使命。01号原型机1994年开始建造,1998年3月23日首飞(已送至航空博物馆展出)依照惯例02号原型机用于地面测试。1999年12月歼-10开始在西安阎良试飞院进行飞行测试。 2002年6月首架装备俄制发动机的歼-10小批量生产型号首飞。中国官方公布2003年歼-10生产型正式交付。2003年12月歼-10双座型号原型机首飞(双座型原型机已送至航空博物馆展出)。2004年隶属成都军区驻守云南的中国空军44师131团换装歼-10战机,成为中国空军第一个装备该型战机的部队。2005年首次出现了带有空中加油探头的歼-10战机。2008年11月5

日在中国珠海航展上首次对民众亮相。 歼-10战机衍生出单座及双座型号,航电系统基本由国内研发生产。2004年1月,中国解放军空军第44师132团第一批装备了15架歼-10。中国官方于2006年12月底正式公布歼10战斗机服役的消息以及新闻片段。2009年11月5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纪念建军60周年的飞行表演中,歼-10在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换装后首次亮相。2012年5月30日解放军报报道称,东海舰队航空兵已列装J-10,截止2012年2月,有260架服役。巴基斯坦空军于当地媒体采访表示预订订购36架歼-10,在2014-15年交付使用,而最终订量将达150架。

中国歼-11战斗机是中国向俄罗斯购买及取得授权生产的Su-27SK(Su-27的外销版),由沈阳飞机工业公司建立生产线,俄罗斯供应主要零件与系统后建立生产与组装能力。中国从

1992年开始先后引进了一百多架Su-27型战斗机。这些战斗机已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机种。1997年俄罗斯与中国签订协议,从而使中国可以生产苏-27型战斗机。中国自己生产的这种战斗机被命名为歼-11战斗机。

2003年12月6日,歼-11战斗机新型号由毕红军驾驶完成试飞,标志着该型号的研制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新11改型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航电系统与Su-27相比有了较大提高,雷达火控武器均采用了更为优秀的中国生产产品。至此中国生产歼-11基本上可以说是完成,只欠中国生产涡扇即可基本实现全面中国生产化。

中国首架舰载机歼-15。由于苏33采用14度滑跳起飞,因此尾椎进行了缩短,歼15完全相同。目前的结论是:中国显然通过乌克兰,不仅仅取得了T-10K试验机,而且极有可能取得了T-10K的维修图纸,完全照抄T-10K的机身结构。

歼-15在外形上与俄制苏-33非常相似,但歼-15融合了歼-11B的技术。在歼-11的基

础上新增鸭翼、配装2台大功率发动机,实现了机翼折叠,全新设计了增升装置、起落装置和拦阻钩等系统,使得飞机在保持优良的作战使用性能条件下, 实现了着舰要求的飞行特性。

2015年12月24日,新一批歼-15舰载战斗机在海军辽宁舰渤海某海域进行舰机融合

训练,飞行员驾机完成触舰复飞、阻拦着舰等多个课目训练。在训练现场,一架涂有海军军旗和\"飞鲨\"图案的歼-15 舰载战斗机,在飞行员的熟练操纵下准确进入着舰航线,放下尾钩,对正跑道中线,尾钩牢牢抓住第三根阻拦索,成功阻拦着舰。随后,多架歼-15舰载战斗机依次

④⑤

百度词条 歼-15 中国新闻网

完成触舰复飞、阻拦着舰等训练课目并驻舰。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海军政委苗华率海军党委班子成员在辽宁舰参训并指导舰机融合训练。

舰载机驻泊数量、单日飞行架次、起飞和回收效率均有进一步提升,多批歼-15 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成功完成舰上起降并通过航母资质认证,标志着舰载战斗机舰上起降技术从探索研究向部队应用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同时,他们还结合舰载机海上试飞和训练任务,着眼航母、舰载航空兵等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深入总结装备试验和部队训练中的经验做法,取得了100余项专题研究成果。

5共筑中国航空梦

从无到有,从有到好。这是老一代航空人的付出,我们应当努力为祖国的航空事业

从好到强,使我们的祖国更将强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