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默写 (共1题;共12分)
1. (12分) (2017七上·和县期中) 按要求填空: (1) 《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 《论语》中论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 《次北固山下》中表现两岸宽阔、帆有悬空态势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 (4) 《钱塘湖春行》一诗中,通过描绘莺燕活动表现春天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 《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2. (4分) (2019八上·珠海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 xiè qì(________)。 (2) 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 wèi miǎn(________)。 (3)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 yǎo wú xiāo xī(________)了。
(4)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 dān jīng jié lǜ(________),青丝变白发。
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0分)
3. (20分) 说出下列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1) 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2)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3) 她又长得好看,身子单薄,言谈举止非常斯文,在一丈青大娘的眼里,就是一朵中看而无用的纸花,心里不喜爱。
(4)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72分)
4. (25分) 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余秋雨、培根和马南邨对读书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现在七年级(1)班要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 请你写出至少三种读书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2) 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你认为哪种阅读方式好呢?为什么? (3) 活动即将结束了,请写两句关于“热爱读书”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4) 请写出我国“四大名著”以及作者。
第 1 页 共 9 页
(5) 相信你从小学至今读了很多好书,请写出一部书的名字以及作者,并简单说说对你的启发(不少于50字)。
5. (2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伟大的谎言 张森凤
这是一对深山里的父子。父亲是个乡村医生,他常教导儿子,做医生讲求的是诚实,有时一句谎言可能会断送病人的生命。打儿子懂事时起,他就没见过父亲讲过半句谎言,父亲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真理。
12岁那年,父亲带着他进山采药。父子俩进入了密林,莽莽苍苍几百里大山,父子俩带足了干粮、帐篷等生活用品,打算在这里多呆一些日子,多采一些好药。谁料就在第三天晚上,一场灾难向他们袭来: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密林,然后又爆发一场山洪,大水卷走了他们所有的生活用品,其中包括辨别方向的指南针。
“我们还能走出密林吗?”儿子问父亲。
父亲说,能,当然能,虽然没有了指南针,但我们还可以看太阳、看北极星群的方向,饿了,我们可以采野果子吃。只要我们不失去信心,就一定能走出去!
从父亲的话中,儿子受到了鼓舞。父子俩上路了,他们从太阳的起落中辨别方向。渴了,就喝一口山泉水;饿了,就啃一口野山楂;困了,就躺在厚厚的落叶上睡觉。
然而,第四天上午,爻一场灾难向他们袭来:一条毒蛇偷袭了父亲,毒液迅速地弥漫了他的全身,他的口中吐出了白沫。看着奄奄一息的父亲,儿子绝望了,没有了父亲这个主心骨,他真不知何去何从。
这时。密林下,一丛白色的小花映入了父亲的眼帘。父亲微笑了,断断续续地说:“孩子,我们有救了!这是一种……叫‘还魂草’的小花,是专门……医治剧毒蛇毒的,你出山去。找个医生,让他……带着金银花……速来救我……‘还魂草’跟金银花捣在一起,可治……蛇毒……”看到儿子担心的目光。父亲又说,“放心,这种蛇毒,三天之后,才会……死人,你速去速回……”
看到父亲那么肯定的眼神,儿子深信不疑了。他采下几株“还魂草”,发狠地往密林外跑去。顺着父亲交代的落日的方向,两天后,儿子终于跑出了密林。母子俩一起去镇上找了个医生。可医生只看了那“还魂草”一眼,就摇头说:“这只是一种无名的野萝卜花,根本不能解除任何毒性。金银花虽有解毒功用,但也只能解除茵毒,根本不能解除蛇毒啊!”
可是母子俩不信,他们带上这两种药草。带着一群人,按照父亲的“三天”期限重新赶回密林时,父亲的尸体发出一股恶臭,早已死去。那个医生也去了,他看了看死尸紫黑的面容,摇摇头说:“这是中了剧毒的眼镜蛇的毒气,三个时辰内必将暴毙而亡!孩子,你父亲是医生,他不会不知道。他是骗了你啊!”
刹那间,儿子泪如泉涌。如果没有父亲这个谎言。他想他真的能走出密林吗?答案是,不能!他想他会一直陪在父亲身边,因六神无主而困死密林。
谁说谎言可怕?当谎言中融入一股浓浓的亲情时,谎言就会给人无穷的力量,就会变得十分伟大! (1) 文章开头写父亲教导儿子不要说谎和儿子从没听父亲说过谎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第 2 页 共 9 页
(2) 文中“发狠”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3) 文章的结尾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 通读全文,说说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5) “当谎言中融入一股浓浓的亲情时,谎言就会给人无穷的力量,就会变得十分伟大”,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你的看法如何?
6. (22分) (2017七上·卢龙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在伞里吗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 (2) 文中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3) “妈妈”两次问“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的妈妈; 女儿两次“响亮而干脆的回答‘在’”,可以看出这是个________的女儿。 (4) 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
(5) 春节快到了,说一说你想做些什么来回报你的父母。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
7. (8分) (2020·大邑模拟) 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
第 3 页 共 9 页
友圈。学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 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
材料二
材料三 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1) 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________
(2) 根据材料三,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________,________。
(3) 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20·丽水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这首词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写到了“白发”,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分别借“白发”所抒发的情感。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9. (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第 4 页 共 9 页
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间:________ ②小惠未遍 遍:________ ③必以信 信:________ ④必以情断之 之:________ ⑤智虽弗及 及:________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是则可矣。
(3) 【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 (4) 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6·福州) “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
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你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第 5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默写 (共1题;共12分)
1-1、
1-2、
1-3、
1-4、
1-5、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2-1、 2-2、
2-3、 2-4、
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0分)
3-1、
3-2、 3-3、
3-4、
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72分)
4-1、4-2
第 6 页 共 9 页
、
4-3、4-4、4-5、5-1
、
5-2、5-3、5-4、5-5
、
6-1、6-2
、
6-3、6-4
、
6-5、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
7-1、
7-2、7-3
、
第 7 页 共 9 页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8-1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9-1、
9-2、
9-3、
9-4、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第 8 页 共 9 页
、
、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