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案纸上。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现行对心理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中,3—6、7岁通常被称为( )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2.孩子吃过药后给他吃一颗糖,他会觉得特别甜,这种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融合 C.感觉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3.手眼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伸手能够抓到东西 B.手里能握住东西 C.眼睛能朝手的方向看 D.手朝眼睛看得方向指 4.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时间大约是( )
A.三个月左右 B.五个月左右 C.七个月左右 D.九个月左右` 5.以下关于儿童记忆发展的观点,正确的是( )
A. 三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的保持,这种现象被称为“幼年健忘”。 B. 七岁的儿童记忆广度能达到七个信息单位的广度。 C. 在幼儿的记忆中,情绪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
D. 从儿童这几种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最早出现的是形象记忆,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
忆。
6.下列不属于4—5岁儿童想象特点的是( )
A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 B.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C.想想目的计划非常简单 D.想象依靠感知动作
7.一排珠子放得密集,`另一排珠子散开,儿童会认为前者少,后者多。按照皮亚杰的理论,这个儿童属于思维发展的是(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8.对斜板上滚落下来的原因,3—4岁的孩子会认为“球站不稳,没有脚”,5—6岁孩子认为
1
“皮球是个圆的,它要滚”。这反映了儿童判断发展趋势中的( ) A.判断形式间接化 B.判断内容深入化 C.判断根据客观化 D.判断论据明确化 9.儿童实词掌握的顺序是( )
A.名词—动词—形容词 B.名词—形容词—动词 C.动词—名词—形容词 D.形容词—动词—名词 10.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被称为(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亲近感
11.8个月左右的儿童能坚持指向一个目标,并且用一定努力去排除障碍,这体现了(A.无意动作的萌芽 B.有意动作的萌芽 C.习惯动作的萌芽 D.意志行动的萌芽 12.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自己喜欢独立评价,反映的是( ) A.自我控制的发展 B.自我认识的发展 C.自我评价的发展 D.自我体验的发展 13.目前测定婴儿依恋类型的有效方法是( )
A.同伴提名技术 B.陌生情境技术 C.两难问题技术 D.墨迹测验技术 14.3—4岁儿童在认识性别角色时,常表现出( )
A.初步掌握的的特征 B.自我中心的特征 C.刻板的特征 D.灵活的特征 1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是( ) A. 发展的高速度,均衡,整体性,连续性和阶段性 B. 发展的低速度,均衡,整体性,连续性和阶段性 C. 发展的高速度,不均衡,整体性,连续性和阶段性 D. 发展的低速度,不均衡,整体性,连续性和阶段性
非选择题部分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
) 16.有意注意
17.工作记忆
18.消极词汇
19.社会性发展
20.遗传决定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得只按照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股趋势
3
22.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趋势
23.儿童恐惧分析化经历的阶段
24.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
4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试论述如何看待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26试论述影响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因素
5
五.案例题(本大题14分)
27.小班午餐时,老师说:“请吃好饭的小朋友把碗放到盆子里面。”可是小朋友都没有反应。老师又说:“东东你饭吃完了,把碗放到盒子里去吧!”东东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把碗放好了。 小小和妈妈散步,看到一个大肚子的准妈妈。妈妈说:“瞧,这个阿姨肚子里面有个小宝宝?”小小说:“啊,那小宝宝是怎么吃饭?怎么睡觉的呢?他是怎么放进去的呢?”
幼儿喜爱提出这样的问题:“春天来了,那么冬天躲到哪里去了呢?”“云是不是火车头造出来的呢?”“月亮飞得高,还是星星飞得高?”
有个妈妈对孩子说:“你看那个女孩长得多甜?”“妈妈你舔过她吗”
请结合上述片段,来分析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并谈谈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