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下车库行车道路支撑方案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地下室顶板行车专项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有限公司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一日

目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 1 第二章 编制依据 ..................................................................... 3 第三章 施工计划 ..................................................................... 4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施工工艺技术 ............................................................. 4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 6 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 ............................. 7 验收要求 ..................................................................... 8 应急处置措施 ............................................................. 9 计算书........................................................................ 12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建设单位:****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设计研究院

设计单位:*****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建设地点位于****,北临***高速引线、东临规划二号路、西侧及南侧为***高速服区用地。

****工程,位于***区,该工程为***住宅群体和地下车库工程,总建筑面积173234.94㎡,1#-13#住宅楼其中地上18层,建筑面积:138744.94㎡;地下1层,建筑面积34490㎡。该住宅群地下车库为框架结构,地上住宅部分为剪力墙结构。 二、设计数据

地下室顶板板厚:250mm

主梁最大间距为8.00m;主梁断面550×800mm

次梁断面300×650mm 地下室顶板配筋为 10/10@150mm 混凝土强度为 C35

顶板上设计回填土厚度为1.2~1.6m 地下室顶板活动荷载:5 KN/m2 消防车道荷载标准值:35 KN/m2 三、施工要求

由于本段地下室结构施工已完成,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2号楼和部分车库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无正式施工道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需要,在本段地下室顶板上(局部)设置宽6米施工道路,施工期间的荷载大于设计活荷载,需对施工道路部位的地下室顶板现浇板进行顶撑加固。

1

四、原设计承载能力计算

1)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表A中A.1.4得:粘土自重为18 KN/m3

2)地下室顶板覆土按1.4M每平方米荷载:18 KN/m3×1.4 M =25.2KN/m2 五、施工方案:

**地下车库工程,顶板混凝土强度为C35,过车部位板厚为250mm配筋为10@150,双层双向;由于现场狭小,地上部分混凝土施工时需要在顶板上停置满载40吨商砼车(据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商砼车每个前轮荷载4t,每个后轮荷载8t)。

本方案在每个轮子停置处(以最不利的后轮荷载进行计算)的地下室顶板下设4根钢管立撑,分2排,水平杆步距h=1.5m(每根立杆每步均设纵横水平拉杆,底部设一道扫地杆).且支撑处所有水平拉杆均相连,不考虑钢管支撑以外部分的地下室顶板承载能力。本方案钢管外径取d=48mm,内径d1=42mm,壁厚3mm,断面面积A=4.24c㎡,支撑平面布置图如下:

2

第二章 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1、 本工程设计图纸 2、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5) 11、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2、 根据现场载重商砼罐车≤40吨进行编制

3

第三章 施工计划

一、 材料准备

钢管:采用外径48.3mm,壁厚3mm的Q235钢材质的焊接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中Q235A级钢的规定,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裂纹和损伤者禁用。立杆、纵向水平杆的钢管长度为3.5~6m或每根最大重最不超过25kg为宜,钢管应全涂防锈漆。

扣件:扣件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的规定,扣件不能有裂纹、气孔、疏松、砂眼等铸造缺陷,扣件与钢管要接触良好。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mm。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mm。

加强对使用材料的检查,检查钢管是否合格,是否变形,检查扣件是否松动,螺栓螺纹是否有损,检查钢管型号、质量等,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在本工程中使用,严禁使用变形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变形和不合格的扣件、钢管。 三、 施工进度计划

进度计划见下表: 搭设部位 搭设高度 车道 顶板 开始 完成 搭设时间 完成时间 基顶~地下室方案审批完成后2天内开始后3天内第四章 施工工艺技术

一、行车道穿后浇带处加固方式及受力验算

1.1、加固方式

4

由于整个地下室设置了1条横向后浇带,因此各车辆运输必须横跨后浇带。为了最大程度的对后浇带钢筋进行保护,防止后浇带区域梁板开裂,现进行如下加固方式。

1、在行车道与后浇带相遇时,在穿过后浇带处的梁两端均设置102mm×5mm钢管立柱,立柱顶部与梁接触位置,垫15厚200mm×200mm钢板,来防止梁端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

2、在行车道(6米)与后浇带相遇的板底位置,后浇带两侧搭设直径48*3.0钢管,纵向间距0.6米,横向间距0.6米,如下图所示。

后浇带板底加固图

3、在行车道与后浇带相遇的顶板位置,铺设20mm厚钢板来保证

车辆安全通过,保护顶板钢筋及后浇带两侧混凝土不受破坏。 2.2、受力验算

假设以40T运输车经过后浇带位置,所有荷载都传递到下部的2根钢管上,则每根钢管受力

N=40×9.8/2=196KN

Φ102×5钢管fy=235N/mm2,fd=205N/mm2,A=15.24cm2,i=3.43cm,H=3.1m

查钢结构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表,ψ=0.757

则σ=N/ψA=196×103/0.757×15.24×102=170N/mm2<

5

fd=205N/mm2 满足要求。

第五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

1、事故预防目标:

①杜绝重伤及以上事故,预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火灾、中毒事故的发生 ② 工伤事故频率控制在 1 人。

2、安全标准化目标: 施工现场安全达标优良

3、职业病预防控制目标: 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对易产生职业病的岗位控制率100%

项目部特成立安全保障小组,其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 组员:*****、 2、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

①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各项经济承包有明确的安全指标和包括奖惩办法在内的保证措施。

②企业的法人代表与项目经理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明确双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权力和义务以及具体的安全生产考核指标。

③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协议签订后,项目经理组织监督检查本协议的落实情况,确保安全考核指标的完成。

(2)安全检查制度

①必须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有时间,有要求,明确重点部位,危险岗位,安全检查有记录。对查出的隐患应及时整改,做到定人、定时间、定措施。

6

②项目部设立专职安全员1名,负责日常的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检查施工安全措施情况,监督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坚持现场巡视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施工中的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并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二、监督和检测要求

1、在入口与转弯处,悬挂限重40吨、车辆限速5km/h以内,同时禁止两辆及以上重车同时驶入。

2、为了保证架体的稳定,在使用过程中应定专人定期查看以下项目:扣件的设置和连接,支撑等构造是否符合要求,扣件是否松动,脚手架是否变形。

3、现场派专人对进出车辆进行指挥,控制车总重量不超过40吨的才能上车库顶板,严禁超载。

4、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栋号负责人应严格按照该方案进行指导施工及检查验收,完成后通知质量部门负责人与技术部门与建设、监理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投入使用后安全员及栋号负责人每天进行一次现场检查支撑架体的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向项目负责人通报,并采取可靠的加固应对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第六章 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

1、人员配备及分工

架体搭设操作必须由架子工搭设,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 设专业安全员负责脚手架搭设的具体操作和安全管理,材料由材料员负责采购。

搭设前必须由技术、安全部门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交底必须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同时进行,并且有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 2、施工安全管理

支撑架使用前须专人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搭、拆满堂脚

7

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支撑架搭设拆除时严格按施工安全规定进行。型钢、钢管、角铁、扣件、螺栓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不使用锈蚀、弯瘪、滑牙和有裂缝的金属杆件。支撑架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按规定确定,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0~600之间,本方案取60度,剪刀撑跨越立杆的约5根。施工中应严格控制使用荷载不超过1.5KN/m2。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观察钢管扣件的紧固、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支撑架安全检查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支撑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3、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4、是否超载。

施工中需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工作,严格按有关安全施工操作规程进行文明施工。

第七章 验收要求

1、支撑架分项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立杆纵距允许偏差±30mm;横距允许偏差±20mm;步距允许偏差±20mm。 满堂脚手架立杆应竖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10mm。 2、扣件质量检验标准

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扭力应采用扭力扳手检查,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抽样方法应按随机分布原则进行。抽样检查数目与质量判定标准应按下表的规定确定。不合格的必须重新拧紧,直至合格为止。

项次 检查项目 安装扣件 数量(个) 抽检数 量(个) 允许的不 合格数 8

1 连接立杆与纵(横)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接长立杆、纵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5 8 13 20 32 50 0 1 1 2 3 5 2 连接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的扣件 (非主节点处)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5 8 13 20 32 50 1 2 3 5 7 10

第八章 应急处置措施

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中阐明应急准备与响应小组机构及其职责、事故报告基本程序、制定常见事故应急预案(准备采取的紧急排险、避险和逃生措施、紧急事故处理措施)、紧急救援措施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必要时组织演习,以便于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作出相应的反应,并尽量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发生事故时应遵循“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达到控制事故,有效地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

(二)应急救援组织架构 (1)应急救援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 组员:******

9

(2)应急救援领导组职责

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是项目部的非常设机构。负责本标段施工范围内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布置、实施和监督协调工作。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及善后处理,按照国家、行业和公司、指挥部等上级有关规定参与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共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安全保卫组、事故救援组、医疗救援组、后勤保障组、专家技术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处理组等八个专业处置组。

(4)各救援组职责:

① 应急救援办公室 负责人: **

主要职责:负责“预案”日常的管理工作,负责重大事故的报告,通知指挥组全体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在实施应急救援任务时与其他处置组协调工作,按照经理的命令调动抢险队伍,机械物资及时到位,实施抢险救援工作。

② 组员 负责人:**

主要职责:组织力量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道路进行警戒、控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

③ 事故救援组 负责人:***

主要职责:根据专家技术组的技术建议和事故现场情况制定方案,按照方案迅速组织抢险力量进行抢险救援。

④ 医疗救护组 负责人:***

主要职责:组织医护人员迅速展开对伤员的急救,有必要时应立即与120急救中心联系,请求增援,并派人在路口等候指引。

⑤ 后勤保障组 负责人:***

主要职责:迅速组织车辆运送抢险队伍及抢险物质,必要时立即切断主电源,并与医疗救护组协作保障所需物品的使用。

⑥ 事故调查组 负责人:****

主要职责:负责对事故现场勘察取证,查清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提出对事故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配合上级调查组工作。

10

⑦ 善后处理组 负责人:***

主要职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伤亡人员的医疗、抚恤、安置等工作,并与保险公司协调理赔事宜。

在我项目部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组长发布启动本应急预案命令时,各职能组无条件地服从我队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的安排,立即投入到应急救援的行列。

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

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表: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评价 成立抢险领导小组

定期评审 未发生 应急知识教育培训 组建抢险队、救护车 进行评审、修订 配备应急物资、设备 发生 实施应急预案 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

第九章 计算书

第一节 地下室顶板钢管支撑验算

11

一、顶板配筋验算

每处后轮荷载8t,则有:8×1000×9.8=78.4kN 单元板中心处集中力N=78.4×1.2(系数) =94.08 kN

12

根据《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P215,P227页“弹性薄板小挠

度理论计算矩形板”中局部均布荷载作用情况,则有

Mx(μ)= My(μ)=Mx+μMy= Mx+μMx=(1+μ)×k×q 1

其中,μ=6,ax=200mm,ay=600mm,k=0.0693 1

Mx(μ)= My(μ)=(1+6)×0.0693×94.08=7.61kN.m 另有h0 = 250-25 = 225mm,则 M

α = fbh2 =7.61×

cm0查表 γs = 0.992

13

/15.7×0.6×225×225=0.0159

M

As = γhf =7.61×

s0y

/0.992×225×300=116.62mm2

则每米板带配筋 116.62/0.36 =323.94mm2/m,因施工图中地下室顶板配筋为 10/10@150mm,即实际每米板带配筋550mm2/m,故原设计顶板配筋可满足要求。 二、顶板抗冲切验算

V=0.7×ft×μm×h0=0.7×1.5×2720×225/1000=642.6kN>N=94.08kN 故顶板抗冲切验算可满足要求。 三、立杆验算

每处单元板设置4根Φ48钢管(计算壁厚取3mm),则有: N= 94.08÷4 = 23.52kN

L0 = kμh0 =1.155×1.4×1500 = 2425.5mm

d2+d12 482+422壁厚3mm钢管 i = = = 15.95mm 44λ= L0/ i = 2425.5 ÷ 15.95 =152.1 查表 φ =0.301

N

σ = φA = 23.52×1000/0.301×4.24×100=184.29N/mm2 <205 N/mm2

故立杆受力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 地下室顶板钢管支撑布置满足要求。

*****有限公司 ****项目部 2018年11月1日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