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问题的再思考--科技局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问题的再思考

近几年,为了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例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教育硕士、农村教师特设岗位等鼓励其在基层就业,使大学生就业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形势不容乐观,真正到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人数较少。

存在的问题

一是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有限。县级以下基层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条件比较艰苦,收入水平比较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有限。

二是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还存在用工不规范、不缴纳社会保险等问题,挫伤了大学生到这些单位就业的积极性。

三是部分大学生及家长的就业观念存在误区。部分大学生及家长认为只有在大企业或大城市工作才有发展,不愿意下基层锻炼。多年以来,大学生一直是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社会如此认定,而大学生自己更是这样认为。当走进大学的那一天,大学生就被定位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似乎上了大学就有了一切。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选择去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就业,而不愿到基层、到西部艰苦地区。

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就业环境。各地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县级以下基层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就业环境,吸引大、中、小型企业落户基层,扩大就业需求,提高基层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

二是加大对企业监管,完善企业社会保险缴纳机制。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对企业缴纳保险情况的监管,不定期进行检查,加大惩处力度。要构建工商登记和社会保险缴纳单位同步更新网络平台,便于对新创立企业缴纳社会保险情况进行监督,保障就业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加大宣传,转变大学生及家长的就业观念。利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宣传大学生在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转变大学生及家长对基层就业的态度,充分让家长了解到基层也是实现大学生价值的重要渠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