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5
VolNoJournal of Yan'anVocational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Technical College
2017年10月
.2017
Oct
陕北绣花鞋垫的地域文化特征
王小艳
(延安大学,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陕北绣花鞋垫是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深深地打上了陕北特有的地域文化的烙印。陕北恶劣的自 然环境和多民族混居杂处形成的古朴热情、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影响着陕北绣花鞋垫的图案风格,一面见 光的窑洞结构影响着陕北绣花鞋垫的图案造型,结婚、过寿等民俗事像影响着陕北绣花鞋垫的图案内容。 [关键词]陕北绣花鞋垫;地域文化;图案特点[中图分类号]J528_____________[文献标识码]
A____________[文章编号]1674-6198(2017)05-0024-03
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暖色调使人感到热烈、兴奋, 而冷色调又会让人产生平静、清冷的感觉。生活于 陕北荒凉、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的民众,在绣花鞋垫 色彩的选择上偏好艳丽鲜明的暖色调,尤其喜好大 红、大绿、亮蓝。他们常常以白色棉布为鞋垫的底 色,红、绿、黄、蓝为主色,用其他颜色做辅助,使得 图案纹样在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 视觉效果。浓郁中寄寓着人们的深情,也许对于鲜 艳、明丽色彩的偏爱正是对单调、枯燥生活的一种 心理补偿,人们通过绣花鞋垫把对富足美好生活的 企盼演绎成一种精神上的寄托,用特有的方式诠释 着生命的精彩。
陕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绳 结区域”,商周时期,陕北是鬼方和白狄民族活动的 范围。秦汉时期有匈奴族、羌族,魏晋南北朝时有
鲜卑、乌桓、羯等,隋唐有突厥、稽胡、吐谷浑等,之 后蒙古族、满族先后以胜利者的姿态登上陕北这块 历史舞台。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长期的混居杂处, 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之间的交融碰撞,使得陕北人 形成了古朴热情、乐观豁达、粗矿豪放的性格特 点。这种性格对陕北绣花鞋垫最主要的影响体现 在图案风格上。陕北绣花鞋垫的图案主要有动植 物类纹样、抽象几何类纹样、图案文字结合的纹 样。一方面,这些纹样图案呈现出图必有意、意必
绣花鞋垫是一种极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但因 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常常被 做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寄托着人们的无限深情。鞋 垫在古代被称为“屢”,《说文解字》载:“屢,履中荐 也”,荐的意思是垫子,故履中荐即鞋垫之意。《荀子 赋》一文记录了用铁针刺绣的绣花工艺,认为这种 “既以缝表、又以连里”的技艺能“下覆百姓、上饰帝 王”,可见这种工艺在当时已经广为流传。后来,人 们把刺绣的技艺引人鞋垫制作便产生了绣花鞋垫。
俗语有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 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因为地理位置、自然条 件、社会风尚等等的不同,便会形成一个区域独具 特色的文化个性。“艺术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 的审美意识的直接反映,它离不开人所生活的社会 环境和地理环境。”因此,陕北妇女在不盈方尺的绣 花鞋垫上的一针一线,便深深地打上了陕北特有的 地域文化的烙印。
_、地域特征对陕北绣花鞋垫图案风格的影响陕北包括延安、榆林两市所辖区域,由于这两 市都位于陕西北部,故称陕北。陕北地区基本上都 属于中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但气 候多变,温差较大,气温偏寒,春多风沙,夏季多雨, 冬季干燥而寒冷。色彩对于刺绣艺术来说是非常 重要的因素,色彩本身能够刺激人的感官,不同的
[收稿日期]2017-08-15
[基金项目]本文是延安市社会科学专项资金2017年度规划项目《陕北绣花鞋垫的文化内涵研究》(项目编号:17WY30Z)的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小艳(1986—),女,陕西甘泉人,延安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和陕北民间文化。
第31卷第5期陕北绣花鞋垫的地域文化特征
吉祥的特点,如龙凤、莲花等动植物图案寄寓着陕 北百姓的美好愿望,抽象几何类纹样表征着普通民 众对吉祥的心理共识,具体直观的祝福文字是他们 表情达意最为直接的方式。另一方面,陕北绣花鞋 垫的图案风格虽不似苏绣般精巧细腻,但却独具陕 北特色,大方生动、古朴粗矿,通过对各种纹样的精 心设计,鞋垫的空间得以合理利用,整体布局呈现 出饱满、协调、自由的态势。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在流水切割和土壤侵 蚀下形成了梁、峁、沟、塬为主的地形地貌,交通不 便,消息闭塞,经济落后。陕北绣花鞋垫是一种较 自由的手工技艺,它基本不受时空的限制,陕北妇 女闲暇之余就可以进行制作,而且所用材料多是家 里废弃的碎布和平常的针线,成本较低,与陕北人 勤俭朴实的性格特点不谋而合,也体现了陕北妇女 对生活的礼赞和对美的追求。
二、窑洞文化对陕北绣花鞋垫图案造型的影响陕北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地面上覆盖 有厚实的黄土和丰富的砂石,土质粘性较大,不易 松散,传说上古时期女娲就是在这里抟黄土造 人。窑洞是陕北独具一格的民居形式,《易•系辞 传》云:“上古穴居而野处”,可见窑洞文化源远流 长,有着原始先民穴居的历史遗风。窑洞也是黄 土高原的产物,黄土板结牢固、直立性强的特性为 建造窑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陕北最古 老的窑洞是在垂直崖面上开壁凿室修成的土窑 洞,修建简易,成本较低,冬暖夏凉,缺点是窑面容 易被风化雨蚀。为了弥补此种缺陷,出现了在土 窑洞的洞口从底到顶再用一层石块或砖箍窑面的 结实、整洁的接口窑。随着历史的变迁,陕北窑洞 逐渐剥离了黄土,被用石头、砖头作建筑材料从平 地砌起呈窑洞形拱架的的外表美观的石窑、砖窑 所取代。现在所能见到的陕北窑洞大都是石窑、 砖窑,土窑洞和接口窑已经很难看到了。尽管建 筑材料在变化,但几千年来,窑洞的建筑形式并没 有发生多大变化,依然是拱形构架、一面见光、“天 圆地方”一
门框上面半圆形状和门窗的方形组
合的建筑格局。
一面见光的窑洞结构,门窗成了光线的唯一来 源,窑洞内的光线就显得相对较暗。传统的农耕社 会里,男人们在黄土地里刨挖生活,日出而作、日落 而息;女人们则在窑洞里抚育儿女、操持家务。在
逆光的情况下,在一面见光的窑洞里,女人们经常 会欣赏到院子里蔬菜、花卉、家禽的影子,渐渐地, “人们的视觉对物象轮廓信息的感觉特别敏锐,相 应的视觉思维经验也就特别清晰、稳定,通过表象 的‘互渗’作用,就会用最简练的形式把对象最基本 的特征表现出来。”受此影响,陕北绣花鞋垫的图案 往往是影像式的大体轮廓,植物图案多采用正面, 动物图案多采用侧面,但因为能形象的表现物象的 基本特征,故朴素中见生动。又因为制作者是普通 的民众,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往往忽视 掉事物远小近大、高低层次感不同的客观事实,常 常是平面式构图,即把正面、侧面等不同方位看到 的景物呈现在同一平面上。
三、民俗事像对陕北绣花鞋垫图案内容的影响陕北民俗是陕北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 的约定俗成的社会风俗和社会生活习惯,是陕北文 化的基本要素。陕北有着瑰丽多彩的民间风俗,譬 如正月十五闹秧歌、寒食节捏面花、过年剪窗花等 等,而陕北结婚习俗是陕北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陕北人择亲看重门户(家族有无狐臭史)、人气 (对方家庭的社会威望)、八字(男女双方生辰八字 是否相合)。婚嫁也有比较完整的礼仪程式,基本 上沿袭了中国传统婚姻“六礼”(纳采、问名、纳吉、 纳征、请期、亲迎)的程序,但又显示出独特的地域 特色,主要包括说媒、看家、订婚、择日、迎娶、回门 等内容。结婚当日,女方要展示的一项重要嫁妆就 是绣花鞋垫,刺绣的好坏是人们评论女子是否心灵 手巧的标准。因此,在过去,女孩子一进人少女时 期就开始学着给自己绣鞋垫。春耕、夏耘、秋收,冬 天是唯一闲暇的时候,因为没有太多的娱乐,女孩 子们就用绣鞋垫来消磨时间。鞋垫或是绣给男方 使用的,或是绣给未来公婆兄嫂等长辈作为见面礼 的,于一针一线中饱含深情。然而,随着时代的变 迁,现在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女孩子不太懂得刺绣 了,婚礼中展示的绣花鞋垫大都为母亲和亲戚们代 劳。由于是嫁妆,又是在婚礼这一特殊民俗场景中 展示的鞋垫,因此,绣花鞋垫的图案内容都是有美 好寓意的吉祥图案。这些图案来源于生活,是民间 制作者长期以来对生活观察、体验的结晶,主题是 花草雀鸟、飞禽走兽等,吉祥图案有双蝶恋花、龙凤 呈祥、莲生贵子、榴开百子、双喜临门、喜上眉梢等, 寄寓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下转第31页)
25
第31卷第5期人文社会学科青年教授及其业务阶进发微
增加推力是教授的硬任务。
参考文献
[1] 林建华.学者的水准就是大学的水准[].中国
教育报,2017,5,8:2.
[2] 田松.稻香园随笔[].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
社,2016.
[3] 吴晓明.哲学启迪人类思想[].解放日报,
2017,5,9:11.
[4] 蒲实.大学的精神[].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5] 邓晓芒.为什么中国人不会讲道理[].中国图书
评论,2017(4)
[6] 龚龙飞走向世界”的长跑[].中国新闻周千刊,
2017,00.
[7] 胡键.要甩掉“沉重包袱”,文化需吐故纳[],解
放日报,2017,5,16:15.
[8] 彭利铭.服务人民是永恒的主题[],光明日报,
2016,3,21:15.
行、落实《宪法》和完善市场经济是一些学科教授达 成进步的课目与事务。学养厚、实、硬,科研能力 强,论文文品上佳,专著是本专业乃至业界的珍籍 则是教授进阶的先决条件;德、言力争一流,用知 识、文化回馈社会、报答人民和用教学、研究作品举 起自己,教授方可成为学界的恒星。
结语
教授年富力盛、动能大,其教育力、学术生产力 强,从实求知、增扩文化库存,教书、做学问志在强 民、裕民和美丽中国是教授的境界与职务;教授是 高校的精兵强将,推进“双一流建设”、建构伟大大 学和推动文化、经济、政治、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 教授进步、不断效命是前置条件与保障。永葆知识 分子本色、践行基本的价值观,用智慧、智力报效人 民是教授之属性和意蕴。教授有一定的说话权且 声音不“小”,其言论在受众和知识精英中有吸引
力、号召力、牵拉力,提升自身品质和教学水平以及 结合现实、助政治文明建设,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
N
M
N
M
J
J
N
N
(上接第25页)《论语•学而》有云:“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孝悌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各 种道德的根本,陕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 在陕北,衡量“孝”的普遍标准是看子女对父母“生 养死葬”的态度。陕北丧葬民俗礼仪有着一整套非 常严格的程序,孝亲的特色贯穿始终,不管家庭贫 富,大都葬礼隆重。
但陕北人更注重对父母的生前孝敬。陕北自 古以来就是焦苦之地,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劳动无 比艰辛却产出有限,主要以家庭为中心进行农牧业 生产,因此陕北人的家族观念极重,尤其重视老人 的经验,孝道的观念就格外深人人心,陕北俗语就 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之说。诞辰是人一•生中一• 个极其重要的纪念日,60岁以下称“过生日”,而60 岁以后就叫“过寿”。祝寿活动是由子女出面举行, 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庆贺一番,给老人用麦面蒸个寿 桃或买个带有寿字的蛋糕,送老人一些爱好的物品 等。其中绣花鞋垫就是常常馈赠给老人的礼轻情 意重的佳品,因为人在行走的过程中,绣花鞋垫的 有立体感的图案和针脚凸起部分能够按摩脚底的 穴位,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此类鞋垫上往往 绣有“福”字、变形的“寿”字、“卍”字不断头、梅花鹿
等图案(“鹿”谐音“禄”),以示对老人福如东海、寿 比南山的祝福。
综上所述,陕北绣花鞋垫这一民间艺术,深受陕 北地域文化的影响。陕北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民众 在绣花鞋垫色彩的选择上偏好艳丽鲜明的暖色调, 多民族混居杂处形成的古朴热情、粗矿豪放的性格 特点影响着陕北绣花鞋垫的图案风格,一面见光的 窑洞结构影响着陕北绣花鞋垫的图案造型,结婚、过 寿等民俗事像又影响着陕北绣花鞋垫的图案内容。
参考文献
[1]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1:486.
[2] 周先进.荀子全本注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
社,2013.
[3] (法)丹纳.艺术哲学[].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47.
[4] 傅佩荣.解读易经[].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7:450.
[5] 王玉芳,胡小爱.庆阳民间鞋垫的艺术特色[].
雕塑,2010(2):64.
[6]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2.
M
M
M
M
J
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