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课文《春》教案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春》教案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我们应注意文章 饱含了教材解读 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 求,深入了解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 的向往。 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1.积累“朗润”、“酝酿”、“卖 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 义。 2.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 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 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引导学生体会,逐步建立正确价 值观念。 重(难)占:理清文章思路,知会文章的大在含义。 教学重点、 难点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 )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 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 《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 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 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 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着名的散文精品 《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 教学内容 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d nni a ngli a oahgsu o l i 爲h ud dus o uch ao 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 把握,要求学生带着冋题听读课文。(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 图画) 问题:(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 文章是按“盼春”一“绘春”一“赞春”来写的,请 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 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 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 文章是按“盼春”一“绘春”一“赞春”来写的,请 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 部分:(1)总写 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 )具体写 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二部分:(8-10 )总写 的特点:新、美、健。 (3)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 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一一自然醒一一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一一草报春一一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一一花争春一一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一一风唱春一一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 雨润春 第八自然段 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 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 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 迎春图一一人迎春一一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 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 探究质疑:(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 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 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 描绘) (2) 从这 段幵始,作者已经幵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 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幵始从最细小的一早 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 段是对春天的 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 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 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 呢? 疋冋疋矮,疋肥疋瘦,疋黑疋白,等等,然后我们才 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 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 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2) “切??????”这个自然段的怎样描写春天的? (3) 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