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练习课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练习十五第102
页~103页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对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表示物体或者点的位置,能够依据数对确定相应的列和行,能够对应用数对表示位置做出解释。
⒉使在学生确定物体和点的位置关系中,体会数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一步体会对应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和价值,培养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⒊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积极思考、交流、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具有学好数学的自觉性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⒈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⒉经历“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对确定位置的过程,并从“描点——连线”的活动中描述性地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⒈ 教师:教学用多媒体课件,为每名学生准每一份学习单、课题贴片。 ⒉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夯实基础,激励导入 ⒈练习“行、列规则”
师:我们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师出示PPT1课题)。你能独立完成下面
- 1 -
的题目吗?(教师出示PPT2)
集体订正时,一名学生阅读PPT1,边说出结果边其余学生便自我检查。 ⒉练习“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师:熟悉了确定位置的规则是认识、应用数对的基础,咱们来自我检测学习的效果(出示PPT3如图2)。【教师板书出示: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贴出)】
- 2 -
2.练习“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⑴教师出示(下图3)学生读题。
⑵教师先出示图3和数对(5,6),质疑:怎么在方格纸上找到数对(5,6)对应的点,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回答。
预设:(5,6)表示底列第6行交叉的那个点,所以先找到第5列再找第6行。
⑶教师再依次出示其余3个数对,学生“描点、连线”,教师巡视辅导。 ⑷师:说说在怎样确定这些点方格图上位置的?你还有什么发现? (如果学生说的足够全面教师可以直接板书,如果学生说的不够全面可以组织学生互相纠正、补充):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时,先找在第几列,再看在第几行。用列和行上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位置。板书:
- 3 -
列 行 预设:①这个风筝是一个轴对称图形;②表示在同一行的点的数对中,“,”后面的数字相同;③表示在同一列的点的数对中,“,”前面的数字相同;④
二、强化练习
(一)观察信箱,强化数对的简洁(练习十五第7题)。
(1) 教师出示下图(图4)
师:观察信箱的示意图,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按照年级从下往上排,每个年级的从一班起从左往右排
(2)教师出示:
让学生读出问题,用数对依次表示出来
交流:表示各年级二班信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规律? 为什么不在一行上面呢? (3) 教师出示:
学生读题之后,教师板书:(△,4)并问: 表示什么意思?王洁是——的学生? (4) 教师出示:
- 4 -
学生读题之后,教师板书:(△,4)并问: (4, △)表示什么意恩?可能是——?
(5)比较:(△,4)和(4,△)表示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强调:
在数列中,第一个数代表列,第二个数代表行。
(4, △)表示第4列的所有班级,(△, 4)表示第4行的所有班级。 (二)描点连线,体会函数(练习十五第9题) ⒈教师出示,(确定原点):
0
师:看到这个问题,我发现有几位同学好像有点迟疑,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没有列和行的数序)
师:请你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先确定那个数呢?(预设:0或者1) 教师:在数学上,在这种方格中要先确定0的位置。 教师出示:0的位置。其他位置怎么确定? ⒉动手操作,观察连线。
⑴ 指名指出教师再出示如右图6: ⑵ 学生按照要求描点、连线。
⑶ 教师巡视辅导,重点关注学生描点连线的方法和在观察点连线后的“发
- 5 -
现”
⑷ ②引导变流:你在找和数对对应的点、连成线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它们是每个小正方形的对角线;数对的两个数都一样。
(三)联系生活,拓展认识,再次认识数学符号的“简洁”。(练习十五第10题。)
⒈教师出示(图7):
图7
⒉ 师:让学生观案棋盘(图7),再出示图8说一说和我们学习数对在什么
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指出:用字母和数字确定位置。
⒊ 独立完成第(2)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认识生活中
⒋完成说思考过程第(3)题。集体对照。
⒌提问:生活中还有些确定位置的方法,课外收集和同学一起分享。
- 6 -
所在
的位置用国际象棋专用的可以记录为“g2”,通过观察右图,你知道是怎样
图8 三、总结拓展
1.通过练习,我们对数对有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四、布置作业
1、独立完成课本第102页的第8题。 2、《补充习题》第83页的第4题。
板书设计
练习《用数对确定位置》 列-----行 ↓ ↓ A b - 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