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AD使用技巧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Altium Designer

1.AD 技巧-PCB设计基础:

方格与格点的切换:View-Grids-Toggle Visible Grid Kind

源点:Edit-Origin-Set

边界的定义:Keep Out Layer-Utility Tools-Place Line 按TAB可定义线宽

选取元件:PCB-PCB Filter-IS Component

逐个放置元件:TOOLS-Component Placement-Reposition Selected Components

自动布局:ToolS-Component Placement–Arrange Within Room

自动布局器:ToolS-Component Placement–Auto Placer

元件排列(居中居左居右等):选中元件右键Align-或Alignment Tools–

元件在层之间的快速切换:拖动元件的过程按L键

让焊盘放在格点上:选中元件,右键-Component Actions-Move Component Origin To Grid

移动元件的远近:\"G\"键选择mil

刷新屏幕:键盘\"END\"

改走线模式(5种):shift+空格键:

“45°线性”“45°+圆角”“90°”“任意角”“90°+圆弧”“圆弧”

遇障碍物:右键-Options-Preferences-…

\"Shift+R\"3种模式:推挤 等

布线快捷菜单“~ ”键

线宽设置:“Shift+W”

板的(螺丝)固定孔,铜柱内孔3.3mm,外孔5.0mm,Layer:Multi-layer;

孔发绿修改规则:Design-Rules-HoleSize;

板边5mm圆弧:Place-KeepOut-Arc

Ctrl+Q 切换英美单位制度;

保护元器件位置:锁定双击-Lock打钩

保护已锁定物体:Tools-Preference-PCB Editer-General-Protect Locked Objects 打钩;

双层板过孔放置…;

键盘左上角快捷键波浪号“~ ”显示布线快捷菜单;

\"+\"\"-\"可切换层;

字体(条形码)放置:\"A\"-Place String;

对板的定义:Designers-Board Shape-R/D;

尺度标注:Place Dimension-Place Linear Dimension

工具栏恢复原始状态:在工具栏处右键Customizing PCB Editor-Toolbar-Restore;

圆形板尺度标注;

填充Place Fill;

复制粘贴:选中-Edit-Rubber Stamp-单击

粘贴特殊形状:选中-Edit-Paste Special(圆形或阵列粘贴)

第一次确定圆心,第二次确定半径;

选择一组Select:“S键”-Touching Liner线/Rectangle矩形或Shift 一个个选

移动Move:\"M\"

整体移动:选中-右键-Unions-Create Union from selected object/break

解脱从联合体

弱小信号线包地:选中-“s”select net,Tool-Outline -Selected Objects

查找相似物体:右键-Find Similar Object

测距离:Report-Measure Distance

自动布线:Auto Route:Net/Net Class/Connection/Area/Room

重要的一点是要先设定好布线规则。

查看布线层:Shift+F或“*”切换层

切断线:Edit-Slice Tracks

布完线进行规则检查:Tools-Design Rule Check-Run D_R_C_

3D视图:数字键“3”或View-Switchto 3D,Shift+右键旋转;

右下角PCB-3D Visualization

铺铜Place-Polyon Pour

去死铜:双击铜区,Remove Deader Copper 打钩

注意软件兼容问题实铜Solid与Hatched在PROERL99SE与DXP 的显示区别

检测PCB与原理图的不同处:Project-Show Differences

在原理图里更改后更新到PCB:Design-Update PCB Document in

在PCB里更改后更新到原理图:Design-Update Schematics in

标号Designator显示:PCB Filter ISDesignator 然后PCB Inspector Hide

重新标注:Tool- Re Annotate

元器件标号自动排列:选中器件-右键-Align-Position Component Text

补泪滴:Tool-Teardrops,焊盘与导线连接更牢固

生成生产制造文件:File-Fabrication Outputs

生成PDF文件:File-Smart PDF

翻板:View-Flip Board

L打开层

S打开选择

J 跳转

Q英寸和毫米选择

空格翻转

选择某物体(导线,过孔等),同时按下Tab键可改变其属性(导线长度,过孔大小等)

选择目标,按住shift拖动

在PCB电气层之间切换(小键盘上的*)。在交互布线的过程中,按此键则换层并自动添加过孔。这很常用。

DXP->preferences 系统设置

其中General–Use localized resources 中文

其中Backup –设置备份时间

树形图标–home

快捷键–右下角help-shortcuts

默认布局–View-Desktop layouts–Default

窗口缩回的速度–DXP->preferences->system->view–Hide delay

打开不同面板–右下角System等等

切换不同窗口–ctrl+tab

放大和缩小—ctrl+鼠标中键滚轴

选取工具栏上的图标,下面状态栏有它对应的一些快捷方式用途

DeSign-Template-Set Template FileName…A4 修改右下方的边框(title,日期)格式

拖动移动时连线跟着自动延长 Drag—ctrl+鼠标拖动

复制目标—选择目标,按住shift拖动

自动添加元件编号—Tools->Annotate Schematics

Preferences–>Schematic–>GraphicalEditing Convert Special Strings 转换特殊字符串

原理图出现红色波浪形表示有违法规则的地方(例如两个同名R1)

编译完原理图,查看Message窗口(注意元件库导出隐藏的VCC,GND引脚)

原理图连接处,或添加NEt,会有四个白色方形小点

总线连接

总net 例如:RB[0..7] 每一导线net分别为:RB0,RB1….

如何全局修改

例如:单击电容C1选中,鼠标右键选择Find Similar Objects (Select Matching 选中,二步骤可以跳过

(1) Part Comment —same Current Footprint—same ,点击OK按钮

(2) Select ALL

(3) SCH Inspector 窗口 修改 Footprint

Tools–>FootPrint Manager

分层设计

(1)一种水平设置,N个分图 ,net设置全局(project–>projectoptions–>Options…

Net Identifier Scope..Gloal) 不推荐

(2)一种垂直设置,一个总图(SheetEntry),N个分图(PORT) 连接只能Sheet Entry到PORT

第二种方法:

(1)Place sheet Symbol(方框) 和 sheetEntry(放在方框边界内侧)

(2)选择sheet Symbol,右键选择\"Sheetsymbol actions\"–creat sheet from symbol

原理图库

(1) File–>New–>Library–>sch..

(2) 右边下方SCH打开SCH Library窗口

(3) Place->RecTangle,注意放在原点

(4) Library Components Properties

Designator U?

Comment max232

Symbol Refernece max234

(5) 可将一个元件库分为两个Part,例如parta,partb(通过Tools–>newpart)

特殊用途:选择该元件,按F1打开该元件的pdf文档

Library ComponentsProperties–>Parameters for Component –>Add..

Name: HelpURL Value: C:\\zy\\abc.pdf#page=5

PCB库

(1) File–>New–>Library–>pcb..

(2) 右边下方PCB打开pcb Library窗口

IPC FootPrint wizard..(比较有用)

画图要焊盘要比datasheet中长1mm

集成库

(1)File–>New–>Project–>Interger Library

(2) 新建sch.lib和pcb.lib, 在sch.lib中选择Tools–>ModelManage….

(3) Project–>Compile Integrated Library

盲孔(BIINDVIA):从印制板内仅延展到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埋孔(BURIEDVIA):未延伸到印制板表面的一种导通孔。

PCB绘制

(1) 在PCB中Design–>Import Changes From…..

(2) S+N 选择相同net的线

(3) Design–>Board layers &color–>show/hide polygons hide (将覆铜隐藏) 快捷键)

(4) 查看PCB元件,通过打开PCB窗口,选择Components

(5) shift+S 单层打开或关闭

(6) 对弱小信号可选择包地处理(Tools–>OutlineSelected Object)

(7) Tools–>Design Rule Check…

(8) File–>FabricationOutputs–>Gerber Files (可直接给这个文件到工厂)

覆铜:

place–>polygon Pour…

L(

1. Pour Over Same Net Polygons Only 相同net铜箔覆盖

2. Pour Over All Same Net Objects 铜箔覆盖相同net部分(将相同net的导线等等融合了)

注意:如果要保存为PCB4.0 Binary File(*.pcb), 覆铜要选择网格式,(可将网格TrackWith和Grid Size设置一样,就如同Solid格式了)

如何隐藏所有Designator(即u1,r1,r2….)

(1) PCB filer–>IsDesignator 选择所有Designator

(2) PCB Inspector–>Hide

如何将Designator(即u1,r1,r2….)自动放置在元件附件

(1) PCB filer–>IsComponent

(2) Align–>Position Component Text….

将PCB翻转查看反面方便 view–>Filp Board

PCB查看层数Design–>Layer Stack Manager

\"类\"Design–>class

比如新建一个net class ,把Vc3.3 VC5等加入,然后在rule中选择Net class,这样规则适用范围就是自己定义的类了

按键2–2D 按键3–3D

原理图画线:P+W

PCB图画线: P+T

CTRL+F 在原理图里同快速查找元器件

J+C 在PCB里面快速查的元件

S+N 选择net (ctr+H)

E+E+A 去掉全部选中物体

T+U+C 删除两个焊点间的导线

shift+S 单层打开或关闭

shift+C 去掉过滤

Shift+空格键 在交互布线的过程中,切换布线形状

ctrl+鼠标左键拖动 == 拖动时连线跟着延长

ctrl+鼠标右键 ==PCB选择相同net,并高亮

ctrl+D hide/show层

ctrl+crosspobe ==原理图和PCB快速切换

ctrl+上下箭头 ==分图和总图的切换

ctrl+M ==测量距离

Backspace键 在交互布线(手动布线)的过程中,放弃上一步操作,很常用。

2.PCB覆铜

所谓铺铜,就是将PCB上闲置的空间作为基准面,然后用固体铜填充,这些铜区又称为灌铜。敷铜的意义在于,减小地线阻抗,提高抗干扰能力;降低压降,提高电源效率;还有,与地线相连,减小环路面积。如果PCB的地较多,有SGND、AGND、GND,等等,就要根据PCB板面位置的不同,分别以最主要的“地”作为基准参考来独立覆铜,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开来敷铜自不多言。同时在覆铜之前,首先加粗相应的电源连线:5.0V、3.3V等等。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多个不同形状的多变形结构。

覆铜需要处理好几个问题:一是不同地的单点连接,做法是通过0欧电阻或者磁珠或者电感连接;二是晶振附近的覆铜,电路中的晶振为一高频发射源,做法是在环绕晶振敷铜,然后将晶振的外壳另行接地。三是孤岛(死区)问题,如果觉得很大,那就定义个地过孔添加进去也费不了多大的事。

另外,大面积覆铜好还是网格覆铜好,不好一概而论。为什么呢?大面积覆铜,如果过波峰焊时,板子就可能会翘起来,甚至会起泡。从这点来说,网格的散热性要好些。通常是高频电路对抗干扰要求高的多用网格,低频电路有大电流的电路等常用完整的铺铜。

开始布线时,应对地线一视同仁,走线的时候就应该把地线走好,不能依靠于覆铜后通过添加过孔来消除为连接的地引脚,这样的效果很不好。当然如果选用的是网格覆铜,这些地连线就有些影响美观,如果是细心人就删除吧。

1、大面积敷铜,具备了加大电流和屏蔽双重作用,单纯的网格敷铜主要还是屏蔽作用,加大电流的作用被降低了.加网格的目的未必是为了美观,而是可以防止和缓解铜箔粘胶焊接的时候产生的气体使铜箔起泡.所以,就是大面积敷铜,也要注意开几个槽,缓解铜箔起泡。

2、环形地线,可以有屏蔽作用,也可以形成对辐射信号的接收.类似于环形天线.所以,充电器既有大电流又有小信号检测,所以,还是采用“树型地线为好。

3、这样一般的充电控制IC还是自己成为地线回路再与大电流地回路连接为好,减少大电流回路的铜箔压降对小信号的干扰。

这样做,不是绝对的,也可以看到不少违反上面要求的,也可以使用的.但是我在一般布板的时候,会尽可能注意这些要求的。

1、多层板中间层的布线空旷区域,不要敷铜。因为你很难做到让这个敷铜“良好接地”。

2、一块PCB,不管有多少种电源,建议采用电源分割技术,并且只使用一个电源层。因为电源与地一样,也是“参考平面”,电源与地的“良好接地”是通过大量的滤波电容实

现的,没有滤波电容的地方,就没有“接地”。

3、设备内部的金属,例如金属散热器、金属加固条等,一定要实现“良好接地”。

4、三端稳压器的散热金属块,一定要良好接地。

5、晶振附近的接地隔离带,一定要良好接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