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中西方建筑的区别与联系 曾祥钰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浅谈中西方建筑的区别与联系外国建筑史作业

2011级建筑学

1108070019

曾祥钰

我们都知道,建筑体系往往承载了当地区域的风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从总体上看,传统世界的建筑可以分为七个体系:分别为欧洲建筑、中国建筑、古埃及建筑、伊斯兰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从传统建筑的细节方面来说,传统的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主要有:材料方面的差异,建筑结构的差异,建筑布局的差异以及建筑观念的差异。造成中西方传统建筑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精巧的木质建筑结构,讲究的是对称美,有着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建筑理念。西方的建筑同样以自己在各个时期独特的建筑风格记录在历史的每个朝代,发出璀璨的光辉。中西方的建筑的差异主要有材料、结构、布局、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中西方的传统建筑材料一般就是三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以木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石为主。中国人将土、石用在基座与墙体上,而西方人则将木用在部分建筑的屋顶上,中西方都将土用为砖、瓦。建筑材料选择上的习俗差别,是由文化差异决定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这以建筑的关键。所以,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建筑便成了全靠石头建造的柱子支撑。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树干”那么屋顶则是其“花和叶子”。屋顶的不同,导致了传统建筑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等等。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木材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木柱,屋顶等。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等等。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

也显示出不同的作用,如挡风,引光,避雨等。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因为这些细节方面的不同往往正体现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

中国的建筑结构。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有如下三点: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独特的单体造型;讲究对称美,黄金分割美等艺术效果。中国传统的建筑在建筑结构上的一个特征是“框架式结构”体系,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体现出对称,黄金风格等多种的艺效果,而在中国的建筑结构上,庞大的屋顶当然需要承托的构件。中国的工匠采用了一种名叫斗拱的小木块构件。“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部分之间,可以看到有一层用零碎小块木料拼成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坊上,支挑着申出的屋檐,这种构件称为斗拱,它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上的一种特有的构件”。

西方的建筑结构。西方的传统建筑,并不执着于结构之美,而是追崇一种雕塑般的建筑美,显示宏伟壮观的景象。西方传统建筑尤其是神庙以及其他重要建筑物的立面上,往往设以柱廊。柱廊与柱式的设立,是为了抽象地表现人体美,这种抽象的“石质人体”是一种关于人体的抽象雕塑的美。从外表看,西方石构建筑的雕塑感尤为强烈。建筑师们带着强烈的追崇雕塑美的创作冲动与情结,来处理建筑的结构问题,从而体现出建筑设计者的另一番风采。

3、建筑布局的差异

中国的建筑布局。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讲究的是对称的有规律的走向,传统中国的四合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同时,这种庭院式的

组群与布局,采用均衡对称方式的前提下,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其实中国传统建筑无论大小通常都有这样预定规划,遵循着礼制观念,有着对称的和谐之美。

西方的建筑布局。西方的建筑通常是围绕着一座或几座有市民公共活动中心性质的教堂进行发展布局,街道或自由曲折,或作放射状自发的伸展,城市外围形状一般也不规则,商店、作坊满布全城,面向大街。因此可以说欧洲建筑的布局是“广场式”的。庭院的内敛性,是中国人自古内敛沉静、含蓄之个性的体现;广场的开放性,是西方人活跃、好动个性的体现,他的布局也体现了不同的名族文特征。

4、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的建筑价值观念。中国建筑具有绘画的特点,其着眼点在于富于意境的画面,不很注重单座建筑的体量、造型和透视效果等,而往往致力于以一座座单体为单元的、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延伸的群体效果。同时,中国传统的建筑重视空间,重视人在建筑环境中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是动态美、空间美、传神美的统一。中国的深山古寺虽然围墙内部建筑势态各异相向,外部则总是趋于平静,故称深山“藏”古寺,“托体同山阿”。主体建筑往往建在距山顶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尺度一般也不大,若建筑用地不平坦,建筑则依山就势建成台阶状。

西方的建筑观念。西方建筑在造型方面具有雕刻化的特征,其着力处在于二维的平面和三维的立体结构,重视的是建筑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比例、均衡、韵律等形式美原则。国外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同样也造就了具有西方特色的民居文化。

5、建筑空间的组织方式

中、西方建筑的原始空间组织也都运用了轴线的概念,所不同的是:西方建筑一般运用在单体建筑空间的组织上,并且采纳东西向轴线;而中国是运用南北向轴线组织建筑群。西方由原始宗教而产生的原始空间概念

是竖向立体的,但是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沿垂直方向上布列建筑形式往往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于是人们渐渐地用东西方向的轴线来取代竖直方向的轴线。

单体建筑形象。西方单体建筑的造型具有“原创力”表现出强烈的“个体化”特征,包括宗教建筑,虽然在型制上有一定的约束精神上存在共同的追求;但是纵观各时期,甚至同一时期的教堂,很少有立面处理和整体形象上雷同的建筑,甚至古典主义的理性“三段论”也没有禁锢住欧洲建筑的个性张力。如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冬宫和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即使在立面处理上都采用了古典主义的手法,其艺术形象却各有特点。从西方的历史观来看,基督教认为整个历史的构建围绕着一个中心.一个现世的中点,即基督生命的历史性,永远的上帝在拯救现世时表现为连续不断、直线式的进行拯救的时间过程。

6、中西方建筑差异之因

中国的建筑文化。中国的建筑文化重人,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且讲究并存与一体性,同时,中国的名族风格是含蓄,和善,仁慈等多种人文风格。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有着不同的和谐之美,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西方的建筑文化。西方文化重物,较重视科学与宗教,重视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建筑规律的发展谁客观的,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名族文化,传统观念,生活理念以及建筑价值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中西方的建筑有着严格的差异。然而,当今建筑的发展在部分上有着中西方建筑的融合,我们中国建筑的发展不仅要继承我们先辈们的传统建筑,也要有当今建筑创新的理念,同时,更要吸收,交融西方的优秀建筑。这样,中国的建筑文化才会充满活力,丰富多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