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4170A*
(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74170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6.26
(12)发明专利申请
(21)申请号 201310094020.5(22)申请日 2013.03.22
(71)申请人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冶金大道
17号(72)发明人余敦猛 张艳军 凌飞 余火忠
姜清华(74)专利代理机构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代理人胡清堂(51)Int.Cl.
E02D 29/02(2006.01)E02D 17/04(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基坑被动区软土加固的水泥土墙连续拱结构及加固方法(57)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用于基坑被动区软土加固的水泥土拱形结构,该结构形式受力性能好,抗滑能力强,经济性好,非常适用于基坑被动区软弱土层的加固处理。该新型结构包括裙边墙、拱形墙和墩组成。裙边墙、拱形墙和墩都是由湿喷搅拌桩或干喷搅拌桩相互咬合而成。其工作机制是基坑主动侧土压力传给支护桩(连续墙),支护桩(连续墙)在被动区将力传到裙边水泥土墙,裙边水泥土墙将力传到通过墩连接在一起的连续拱形水泥土墙。该结构能充分发挥水泥土的抗压和抗剪性能。本发明具有受力效果好和节约成本的效果。CN 103174170 ACN 103174170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用于基坑被动区软土加固的水泥土墙连续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并排设置的水泥土墩、拱形墙和裙边水泥土墙;所述的拱形墙顶点与裙边墙咬合,所述的拱形墙另一侧与水泥土墩咬合。
2.一种用基坑被动区新型水泥土结构化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① 施工水泥土搅拌墩:所述水泥土墩为三排以上湿喷水泥土桩或干喷水泥土桩相互咬合而成,搅拌桩直径为500~900mm,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其设置在基坑支护排桩(地下连续墙)对应基坑一侧的坑底内,与裙边墙咬合;
施工拱形墙:所述拱形墙为两排以上湿喷水泥土桩或干喷水泥土桩相互咬合的水泥
土搅拌桩,搅拌桩直径为500~900mm,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
其设置在基坑支护排桩(地下连续墙)对应基坑一侧的坑底内,一侧与裙边墙咬合,另一侧与墩咬合;
施工裙边墙:所述裙边墙为两排以上湿喷水泥土桩或干喷水泥土桩相互咬合而成,
搅拌桩直径为500~900mm,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其设置在基坑支护排桩(地下连续墙)
对应基坑一侧的坑底内,一侧与基坑支护排桩(地下连续墙)搭接,另一侧与拱形墙咬合;④施工基坑支护结构:所述基坑支护结构为支护桩或地下连续墙,施工时使支护结构与裙边墙连接。
3.根椐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被动区软土加固的水泥土墙连续拱结构,其特征在于:相连两个水泥土墩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2~6m。
4.根椐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被动区软土加固的水泥土墙连续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拱形墙的水平截面呈圆弧形,圆弧形圆心角为45°~180°,拱形墙跨度为与相邻的两个水泥土墩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拱形墙的高度为裙边墙边至水泥土墩边之间距离。
2
CN 103174170 A
说 明 书
1/2页
一种用于基坑被动区软土加固的水泥土墙连续拱结构及加
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技术领域,是一种新型的用于基坑被动区软土加固的水泥土结构
化加固方法。
[0001]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城区建筑物日益密集。由于使用功能和
节约用地的需要,以及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高层建筑一般都建有较大深度的地下室。尤其是地处沿江沿海区域的城市,工程场地多分布着深厚的软土。对于该类型的基坑为了节约成本,一般会对基坑被动区进行加固。传统的基坑被动区水泥土加固结构类型为格栅式或者壁式。由于水泥土抗拉强度较低,该类型结构加固方式必须加固足够宽度才能满足要求。
[0002]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基坑被动区加固结构形式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发一种受力效果良好,节约工程成本的被动区加固方式。[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用于基坑被动区软土加固的水泥土墙连续拱结构,包括:N个并排设置的水泥土墩、拱形墙和裙边水泥土墙;所述N为大于2的自然数;拱形顶点与裙边墙咬合连接,相连两个水泥土墩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2~6m,拱形墙的水平截面呈圆弧形,圆弧形圆心角为45°~180°,拱形墙跨度为与相邻的两个水泥土墩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拱形墙的高度为裙边墙边至水泥土墩边之间距离。[0005] 本发明基坑被动区新型水泥土结构化加固方法,其步骤如下:
① 施工水泥土搅拌墩:所述水泥土墩为三排以上湿喷水泥土桩或干喷水泥土桩相互咬合而成,搅拌桩直径为500~900mm,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其设置在基坑支护排桩(地下连续墙)对应基坑一侧的坑底内,与裙边墙咬合。
[0006]
施工拱形墙:所述拱形墙为两排以上湿喷水泥土桩或干喷水泥土桩相互咬合的
水泥土搅拌桩,搅拌桩直径为500~900mm,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
[0007]
其设置在基坑支护排桩(地下连续墙)对应基坑一侧的坑底内,一侧与裙边墙咬合,另一侧与墩咬合。
施工裙边墙:所述裙边墙为两排以上湿喷水泥土桩或干喷水泥土桩相互咬合而
成,搅拌桩直径为500~900mm,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其设置在基坑支护排桩(地下连续墙)对应基坑一侧的坑底内,一侧与基坑支护排桩(地下连续墙)搭接,另一侧与拱形墙咬合。
[0008]
④施工基坑支护结构:所述基坑支护结构为支护桩或地下连续墙,施工时使支护结构与裙边墙连接。
[0010] 本发明一种用于基坑被动区软土加固的水泥土墙连续拱结构及加固方法的是:
[0009]
3
CN 103174170 A
说 明 书
2/2页
在基坑被动区进行结构化加固以取代桩撑或者桩锚支护,节省费用。该加固方法是一种水泥土墙连续拱结构,充分发挥水泥土墙的抗压和抗剪性能。传统的基坑被动区水泥土加固结构类型为格栅式或者壁式。由于水泥土抗拉强度较低,该类型结构加固方式必须加固足够宽度才能满足要求。与传统基坑被动区加固方法相比,该新型水泥土墙连续拱结构,用较少的水泥用量可以达到相同的加固效果。该加固方法不仅经济性好,受力性能好,而且抗滑能力强。
附图说明
[0011] 图1本发明结构平面图。[0012] 图2本发明结构剖面图。[0013]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0014]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坑被动区加固结构,包括:包括裙边墙2、拱形墙3和墩4。先施工被动区加固水泥土结构,然后施工支护桩。所述裙边墙2为两排以上相互咬合的水泥土搅拌桩,其设置在基坑支护排桩1(地下连续墙)对应基坑一侧的坑底内,一侧与基坑支护排桩1(地下连续墙)搭接,另一侧与拱形墙3咬合。[0015]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拱形墙3为两排以上相互咬合的水泥土搅拌桩,其设置在基坑支护排桩1(地下连续墙)对应基坑一侧的坑底内,一侧与裙边墙2咬合,另一侧与墩4咬合。
[0016]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墩4为两排以上相互咬合的水泥土搅拌桩,其设置在基坑支护排桩1(地下连续墙)对应基坑一侧的坑底内,一侧与拱形墙3咬合,另一侧临空。实施例不拘限于上述一种,根椐现有的施工技术和各结抅参数不一样,可以写出多个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贅述。
[0017]
4
CN 103174170 A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图2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