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劳动技术参评论文
重温“劳动最光荣”
——浅谈如何使现今的农村娃爱劳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的农村娃越来越不爱劳动。“劳动最光荣”在他们的脑中没有概念。这与我国的教育方针相违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上好劳动课,让孩子从中体会快乐;开展劳动实践,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劳动习惯。为了使现今的农村娃爱劳动,我们农村教师应为之努力。
【关键词】劳动观 劳动实践 劳动习惯
每当我听到“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响起时,身为班主任和《生活与劳动》的任课老
师,我的心便开始担忧起来。现今的农村娃还爱劳动吗?他们是否真觉得“劳动最光荣”?
随着时代的变化,今天的农村娃也享受着独生子女的待遇,自己的事情自己不会做。起床有人穿衣服,洗脸有人拧毛巾,上学有人背书包,吃饭有人盛饭。在他们眼中,劳动是卑贱的,是不受欢迎的。他们也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然而,这种“幸福”能换来他们长远的“幸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长此以往,孩子会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更别说创造美好生活了。
这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要使现今的农村娃爱劳动,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下去,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本人愚见,认为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师得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不可否认,今天的孩子不爱劳动,除了家长的溺爱,也与我们老师有关。在我们平时的教育中,不难发现以下现象。当孩子做错事时,我们老师就会罚他扫地或擦黑板,严重的就罚扫厕所。当老师自己轮到办公室值日时,常会叫学生来帮忙。当主课任务完不成时,常会占有劳动课的时间„„种种情况无疑是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孩子,劳动不重要。于是孩子们开始讨厌劳动,认为劳动是一种惩罚,劳动积极分子只是对差生的一种
廉价的安慰。
正因为如此,要使孩子们喜爱劳动,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我们教师得有正确的劳动观作指引。我们该清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也说过:“教育不但要发展孩子的智力,还应燃起孩子对劳动的渴望。没有少年儿童劳动的幸福,就没有教育的一切;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少年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劳动创造一切,劳动使人体魄健壮,劳动使人幸福愉快。适宜的体力劳动能使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在劳动中既动手又动脑!不仅学到了生产、生活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而且开发了智力,越来越聪明。“少年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指尖上。”这话很有道理。学生通过参加劳动,还锻炼了体力,培养了毅力,磨练了意志,增强了体质。燃起孩子对劳动的渴望。不仅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以巍峨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有了正确的劳动观后,把劳动当惩罚的老师会越来越少;侵占劳动课的现象会销声匿迹;以身作则,参与学生中一起劳动的老师会比比皆是。让孩子喜爱上劳动也就不困难了。
二、上好劳动课,让孩子从中体会快乐
在不同的阶段,劳动课被冠以不同名称,有叫“生活与劳动”,也有叫“劳动技术”或“手工课”。无论那个名,他的主心骨是不变的,都以劳动为主,因此,我们姑且称之为劳动课。
要让孩子爱劳动,上好劳动课很关键。别的先不说,就冲老师上课的那股认真劲,孩子马上就会投入进来,他会觉得这门课很重要,至少老师很看重这门课。于是,他就会好好表现,以博得老师的认可。作为老师的我们,如果能把劳动课当做主课一样认真的上,课前作好准备,课中认真引导,课后多做小结。我们的劳动课也一样可以上出精彩。孩子们在劳动课中一样会体会到快乐。
如一教师在教学 “纸链”“灯笼”“纸花”等内容时,老师在课上认真教。当孩子们完成自己的作品后,他给每个作品评了等级。但他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工艺”技能应用到课外。在学了“纸链”“灯笼”“纸花”等内容后,他就让学生讨论:能不能让自己做的作品发挥作用?接着他就结合“六一”节,把学生做的“纸
链”“纸花”等连起来,挂在教室里,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兴趣一下子浓起来。这时他就利用“兴趣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指导学生用绉纸做“牵牛花”“葡萄架„‘桔树枝”等,在学校的长廊内布置,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活动中收获了快乐,当然也就爱劳动课了。劳动课就能发挥他该有作用了。
三、开展劳动实践,养成好的劳动习惯
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劳动。如果你不会劳动,那么你就会是生活的弱者;如果你不会劳动,那你顶多也只是一个高分低能者;如果你不会劳动,创造美好未来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得让孩子们学会劳动,养成好的劳动习惯。可如今农村娃们不爱劳动的状况很令人忧虑,坏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要改悼它也不能希求一蹴而就。于是,本人认为该从小事入手开展劳动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自理、帮助同学、学做家务、美化环境等方面得到自我锻炼。
1.自己的事自己做
开展劳动实践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得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做。我们可在班上组织“红领巾考察”活动,让每个学生以《小学生守则》、“规范化”条例为标准,考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访问身边的“小榜样(生活自理强的)”;调查家长家务劳动的繁重情况;展开“我会干什么?”、“我有一双勤巧手”等专题讨论。这样可让孩子们找到了自我劳动的价值,并懂得只有用智慧和双手去整理自己的小房间、收拾书包、整理学习用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会有真正的乐趣。道理明白了,接下来的事就是到实践中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动起手来,把自己的事做好。
自己的事自己做,孩子们可能能坚持一段时间,但时间久了就难说了。为了防止反弹,我们还应不断的强化。为了考察学生自己做事的能力,班级可以搞一些有趣的比赛。如上课前,教师说一样学习用具,让同学们闭住眼从自己书包的某个地方掏出来。能准确拿出来的我们就表扬。刚开始能准确完成任务的可能会很少,可三次五次后,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做到。那时孩子们就回养成自己整理书包的习惯了。我们还可编儿歌指导学生做家务劳动,如“洗碗筷,要干净,温水滴上洗洁精,筷子筷头多搓洗,碗里碗外要洗净;盆里洗,水里冲,沸水浸泡防疾病”。
2.为集体尽一分力
自己的事能自己做,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但人毕竟是社会的人,人离不开集体。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明白该为集体做些事,尽自己的一分力。我们可让每个队员根据自
己的特长寻找自己的劳动岗位,卫生员、板报员、领操员、红领巾监督员,图书管理员等等;提倡“一捡、一投、一擦、一扫”,利用课间、中间,以个人劳动为主,坚持捡一捡(看见地上有纸屑就捡),擦一擦(看见课桌、黑板、门窗、墙壁脏了就擦),扫一扫(看见地上脏了就扫),放一放(把纸屑放进塑料袋),洗一洗(抹布脏了就洗,劳动结束后洗手)等活动。我们可以进行检查、记录,每天一表扬,一周一总评。渐渐地,我们周围的环境变了,教室里窗明几净、整洁幽雅,清洁区里找不到一片碎纸。我们的孩子会自觉为集体劳动了。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同学们会逐步树立劳动观念、增强了劳动意识、形成劳动习惯,而且各方面的素质都会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劳动最光荣,我们为之努力。农村教师担负着巨大的任务。占学生比例最多的农村娃们爱不爱劳动,就看我们农村教师了。希望有一天,我们师生可以由衷地唱响“劳动最光荣”这首歌。
【参考文献】
[1] 黄永祥.《加强农村小学劳技教育的几点尝试》如东县饮泉中心小学 [2] 刘云来.《对小学劳动课的探索与思考》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3] 陈子服.《小学劳动课的现状及对策》河北南戴河师范
[4] 李晓虹.《小学低年级劳动课的“示范模仿式”》辽阳灯塔市教师进修学校 [5] 蒋承良.《探索新形势下开设农业技术教育的路子》老河口市一中 [6] 索慧中.《加强劳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哈尔滨市香滨小学
作者资料
论文标题:《重温“劳动最光荣”——浅谈如何使现今的农村娃爱劳动》;作者姓名:王海新 毛惠群;单位全称:双塔学区赵家中心完小;详细通讯地址:双塔学区赵家中心完小;邮编:324100;电话:41810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