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结合我国中药材产业现状,分析了中药材 企业 发展 的特点,提出中药材企业发展策略,如生产规范化,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加大人才储备,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快信息化建设等,并为我国中药材企业的产业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中药材 企业 发展策略
中药材既可以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处方煎服,或磨成细粉服用或调敷外用,又是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 工业 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中国 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20世纪80年代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表明,中国拥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2 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 146种,药用动物1 581种,药用矿物80种;经营药材1 200多种,常用的药材为600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进行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左右。2005年全国药材种植总面积超过60万公顷,每年药材收购量已达100万吨,其中已有80%来自人工栽培生产。中药材是祖国的瑰宝,特别是在当今人类要“回归大 自然 ”的潮流中,中药材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养生和防病,成为当今医药领域开发、利用的热点。可见,对中药材企业发展策略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目前中药材企业发展的特点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药的崛起和发展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我国虽然已经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还不到位,目前相关的制度建设还不完善,我国企业应对竞争的能力还很脆弱。我们不但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还将面临国外企业的竞争,同时,发达国家不惜重金加大对中药的研究,这些对我国中药产业发展构成了很大挑战。 1.2 技术创新成为中药材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技术竞争力已经逐步取代过去的价格竞争力而成为新世纪中药材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已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中药材行业技术创新的特点是可以大大提高产品质量、附加值和生产率,中药材鉴定中dna分子诊断技术[2],中药材提取中的超临界萃取[3]、膜分离技术,中药材深加工中的纳米中药技术[4]等将会是今后技术创新的热点领域,将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确保企业在中药材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1.3 质量成为目前中药材企业发展的瓶颈药材好,药才好。只有中药材的质量过硬,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的内在质量才有保证。由于缺乏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普遍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产品质量的现象。为了片面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致使产品内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超过标准,用于临床有损患者健康和 治疗 效果。 2 我国中药材产业现状
目前中药材企业发展前景较好,但存在许多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2.1 中药材企业缺乏 科学 规划,药农积极性降低当前企业普遍对中药材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中药材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中药行业体制改革中,没有抓住中药材生产这个基本环节,放松指导和引导,形成中药材生产盲目现象;生产销售脱节,以致造成农民生产中药材的销售渠道不畅,影响了药农的积极性。自2004年以来,大部分家种药材收购价格持续下滑,有些已严重低于生产成本,致使产区药农蒙受巨大损失。持续低迷的价格迫使农民弃药种粮或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2.2 政府保护力度不够,野生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近年来,各地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和农业开发,土地垦植率不断提高,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为人工生态环境代替[5],一些自然生长的药用植、动物资源失去了生存环境,加上没有对重要中药资源加以保护,滥垦滥伐,使得大部分野生药用植、动物资源的蕴藏量大量减少,部分药材资源甚至面临濒危状态,例如在三七产地云南,近几十年来竟然找不到一株野生三七。
2.3 家种中药材生产不稳定,质量下降我国家种中药材生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形成生产不稳的无序状态,也导致产量和质量的下降。一是家种中药材生产技术差,缺少有关技术指导,特别是从外地引种的中药资源,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又缺乏相应技术措施,生产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普遍较差;二是生产和科技脱节。同时由于农民分散的小规模生产,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能力寻求科技的支撑,生产、采集加工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药材质量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性[6];三是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发展,工业和生活三废排放迅速增加,加之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 2.4 企业信息不通畅,抗风险能力较弱由于起点低和历史原因,多数企业都不重视信息资源建设。据第18次中国互联 网络 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06-30,网民总数为1.23亿,宽带网民人数7 700万,同比增长45.3%。与此同时,我国近68%的中小企业还没有 计算 机。而其中借助互联网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企业信息闭塞,直接导致对市场变化反应缓慢,加上资金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2.5 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差,低水平重复多我国药用资源丰富,以药用植物为例,有一定应用记载的约有五千余种,但做过一定化学或药学研究的不过20%,研究较深入的不过一二百种。在六百多种中药中,不少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药物,很难跻身国际市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