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振兴之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思考
——以德州市陵城区滋镇三洄河村为例李冬梅
肖蓓蕾
冯建英
王晓理
苏荣存
(德州学院生态与园林建筑学院,山东德州253000)
摘要:为推动德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该文立足于德州市陵城区三洄河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实际,从打造美丽
乡村示范村意义、滋镇三洄河村现状分析、打造模式分析和美丽村居发展平台构建四个方面,探索符合德州市陵城区村庄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网的建设之路。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模式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20)(02-03)-0001-02
种的鱼类,是开展垂钓活动的理想之地。距离1.5km处建有40hm2的北宋光伏牡丹园,加上周边的田园风光,非常适合发展生态旅游。美丽乡村的创建,使三洄河村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宜居宜业村庄。2.2
文化资源分析
三洄河村具有红色资源优势,抗战
期间,三洄河村被陵城区人民誉为“东方小莫斯科”,村党组织建立得早,抗日活动开展得好,对抗战贡献大。同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曹操点将台、地下党支部等历史遗迹,并留下“兹人无止境,博大宽无边”的千古佳句。2.3
三洄河村土地利用与效益分析
三洄河村现有人口
1199人,302户,耕地174.4hm2。目前,大部分耕地以单户济作物、大棚蔬菜的土地较少,土地经济效益较低。对于单户模式大棚蔬菜种植,虽然大棚蔬菜种植收益比传统农业种植稍高,但种植大棚蔬菜劳动量太大、市场又不稳定,农户种植积极性低。因此,目前模式下,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偏低,需要借助美丽乡村的创建,构建能够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利用比值的模式平台。2.4
党建及公共服务分析
三洄河村的领导班子强,党
员干部年龄结构合理,工作作风扎实,在全镇各项工作开展中,均能走在前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确保该项目顺利及时完成。
三洄河区位优越,位于滋镇西南方
第二批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村名单。为推动省级美丽
2019年9月,德州市陵城区滋镇三洄河村入选山东省
村居建设,本文立足于村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突出村庄特色,“以人为本”为原则,从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意义、滋镇三洄河村现状分析、打造模式分析和美丽村居发展平台构建四个方面,探索符合德州市陵城区村庄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网的建设之路。
1建设美丽乡村意义
放眼全球,部分世界发达国家,德国、法国、美国等都经历过农村衰退或者乡村危机,不少发展中国家印度、南非、墨西哥等也正出现或经历农村衰退危机。我国需立足现实基础,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村内实现绿化、净化、硬化、亮化、美化,村内外面貌焕然一新;二是传承、挖掘地方特色资源,通过深入挖掘极具地方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民间艺术等资源,形成具有显著地域特点的特色产业;三是建设美丽乡村,有利于人居环境的改善。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打造与人民群众迫切需求相适应、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也可以更好地吸引劳动力在本地充分就业,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1-4]。
单产模式,用于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大田作物,种植经
2滋镇三洄河村现状分析
2.1
区位环境优势
向2km,距德州高铁东站有32km,距离陵城区23km。村北紧靠区乡路、神滋路,其中神滋路已被陵城区纳入2017年拓宽改造计划。自然风光优美,旅游开发潜力大。大宗旱河绕村南、村东而过,阡陌纵横,是平原中不可多得的水绕格局,村内发展起来的家庭农场占地26.7hm2,种植胡萝卜、鲜食玉米等蔬菜和水果,适合开展采摘旅游。紧临的大宗旱河,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鲤鱼、鲫鱼等十几个品
3三洄河美丽乡村打造模式分析
目前,陵城区各地美丽乡村方兴未艾,全国已经涌现
出一批特色鲜明、美丽富有活力的村居[6]。但是多数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都是政府投资,规模设置有机农业种植园、瓜果采摘园及鱼塘养殖垂钓中心等休闲娱乐项目,产业特色相似、资源相近、建设模式雷同,美丽乡村建设容易走入“千村一面”的怪圈,投资及收益空间并不理
8]
想[7,。因此,结合三洄河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实际,
作者简介:李冬梅(1969—),女,山东省德州人,硕士,副教授,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及研究工作。收稿日期:2019-11-20
2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的思路和发展模式。3.1充分调研分析地域实际情况,精准选择农产品品种
要想获得长期可持续的收益,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科
学的调研分析。三洄河村属北方农业区,重点以“农作物”作为其打造特色,粮食生产是根本。粮食品种安排可以根据市场调研选择,尤其是安排一定比例的经济作物很有必要。3.2
调研村庄民俗及历史文化,打造生态与历史文化特
色村庄
依托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革命史的丰富资源、
以及三洄河独特的自然条件,在生态旅游与历史文化传统教育方面打造当地革命传统教育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教育圣地。3.3
着眼解决主要矛盾,理清发展思路
利用“互联
网+”以及大数据,以三洄河村为典型,集中连片改善村容村貌,完善旅游元素,打造基础优越、特色明显、环境优美、和谐安定、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美丽乡村,实现全镇域生态文化旅游模式,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4美丽乡村发展平台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导向和三
洄河村的历史文化、地域资源特点,三洄河美丽乡村创建的总体思路是:着力打造“三个产业基地”,着力构建“三个发展平台”,从而实现产业特色鲜明、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服务功能完备的美丽乡村。4.1立足产业优势和特色,着力打造“三个产业基地”4.1.1地
整合土地,发展设施有机蔬菜大棚种植,根据当地居民消费种类和消费水平,建设有机蔬菜基
规模发展有机设施蔬菜大棚种植。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农户承包的有机蔬菜标准生产模式,避免一家一户蔬菜大棚“小、乱、散”的情况。4.1.2
河村历来以种植农作物小麦玉米为主,保证粮食安全,规模发展农产品种植基地
农业基础设施薄三洄
弱,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种粮效益比较低。该村引进和推广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应用轻简高效的栽培模式,引导农民和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与加工。4.1.3
通过美丽乡村创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三洄河村成为基础设施完善、打造新型旅游度假村基地环境优美的宜居宜业村庄,并深度挖掘乡村生态与文化资源,发
展旅游项目,发展一些家庭农场种植蔬菜和水果,开展采摘旅游。4.2立足美丽乡村长远发展,搭建“三个平台”4.2.1
乡村建设的瓶颈。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大量的投资,建立美丽乡村投融资发展平台
资金是制约美丽
单靠
政府的投入是杯水车薪,需要建立多渠道的美丽乡村建
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Sci,Bull,2020,26(02-03)
设投融资平台。一是积极争取省市的政策支持,享受美丽乡村应当享受的优惠政策,争取省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投资引导基金等支持三洄河建设;二是利用金融机构的贷款,特别是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三是吸引企事业单位资金建设美丽乡村。4.2.2
传是很重要方面,建立美丽乡村宣传和营销发展平台
包括广告宣传、推销、公共关系、美丽乡村宣
微信推
介等内容,旨在向外界传递信息,比如其历史文化和现代革命史,促进公众对美丽乡村的认识,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投资者、游客来观光旅游度假。4.2.3平台
建立美丽乡村特色生态文化历史旅游和度假发展鼓励美丽乡村与高校、研究所联姻,积极吸引专
家、教授等人才定期指导,借助他们的影响和专业技术服务乡村发展。充分利用美丽乡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实现对乡村旅游资源全面的有效整合,打造建设以历史文化、革命教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村。
5结语
德州市陵城区滋镇三洄河村依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
沉淀,以及优越的地理环境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三个基地”、“三个平台”建设,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使三洄河村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宜居宜业村庄,同时通过挖掘旅游要素,打造建设以历史文化、革命教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村。参考文献
1]李玲梅,王雪.美丽乡村与“互联网+”视角下农村产业发展规划
初探[J].财讯,2017,04.
2]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3]唐德淼2014,1.
“特色小镇”.定位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4]卢丹梅2017(27.)城中村改造中多元主体参与模式探索:137-139.[J].小城镇建设,5]张欣2013,.31孝德康养特色小镇营销策略研究(5):38-41.[D].济南:山东大学,6]秦诗立2007.
.特色小镇建设须着力“特”与“色”[J].浙江经济,2015
(12):42-43.
7]宋夕洋.智慧化特色小镇建设方案[J].建筑电气,2017(6):43-8]汤龙腾,49.程堂明,蔡茜.特色小城镇“三化”空间组织探索—以独
山茶谷·将军小镇为例[J].村镇规划,2018(36):53-62.
9]冯云廷.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空间—文化三维组织模式研究
[J].建筑经济,2017(6):92-95.
10]代秀龙,赵楠.广州市城郊镇特色发展平台建设初探[J].小城镇
建设,2017,35(9):92-96.(责编:王慧晴)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