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丽烨
(石河子大学 MBA教育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随之兴起的还有互联网银行业。因此,本文以互联
网银行业为例并对其行业进入壁垒和盈利水平进行分析,一方面,选题具有新颖性;另一方面,分析内容对目前较为稀缺的互联网银行业的研究和探索也有一定的补充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银行;进入壁垒;盈利水平
中图分类号:F724.6 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0968.2019.01.005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互联网银行业也相应而生。尽管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太成熟,处于探索阶段,但微众银行作为我国的首家营业互联网银行已经跨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真正实现了纯网络化的线上运营。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希望通过明确互联网银行的概念及特点,针对互联网银行在创立及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及其盈利能力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为今后其他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和建议。一、理论基础
(一)进入壁垒的界定
进入壁垒在经济学上的解释是指产业内已经存在的企业对于潜在进入者或者刚进入企业的所拥有的优势从而造成进入该行业的阻碍。进入壁垒一方面保护了已存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阻碍潜在进入者进入抑制竞争。形成进入壁垒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1)由规模经济形成的进入壁垒。行业中的已存企业由于早已进入该行业,并且已经持续经营。由于规模经济的原因已经找到单位产品成本最小的生产规模,进而形成一种优势,而潜在进入者却缺乏这方面的优势,因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产品的单位成本必然会高于已存企业从而缺乏竞争力。(2)必要的资本量壁垒。必要资本量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新的行业进入者在进入该行业时必须首
先要投入的资本量规模。如果必要资本量很大,则对其来说进入壁垒也是很高大。(3)埋没费用壁垒。如果企业进入行业后没有生存下去遭到淘汰而被迫退出,那么该企业若将原先投入的资本包括土地、设备厂房等能够以原价值或者接近的价值卖出,则不构成进入壁垒。但如果是按照低的价格或者只能转卖出一部分原始投入的资本,那么不可转卖的部分就是埋没费用。由此可见,埋没费用越高,其进入壁垒就越大。
(二)互联网银行的概念及特点
互联网银行是指借助现代数字通信、互联网、移动通信及物联网技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方式在线实现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支付、结算、汇转、电子票证、电子信用、账户管理、货币互换、P2P金融、投资理财、金融信息等全方位无缝、快捷、安全和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
互联网银行有着以下几个特点:(1)网点少、轻资产运营。(2)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提供服务。(3)全天24小时在线服务。
(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基于杜邦分析法,本文选取了以下几个指标对互联网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评价:(1)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盈利能力的一项较为综合性的指标,反映了银行对股东投资的回报情况。(2)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反映了商业银行以其自身的资产来承受损失的能力。(3)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是衡量
17
研究探讨山东纺织经济2019年第1期(总第263期)银行资产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它突出体现了银行贷款项目的质量。(4)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是银行对其存在的不良贷款计提的损失准备金,是判断贷款业务风险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5)流动性指标:依照监管当局的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不得低于25%。
二、我国互联网银行业进入壁垒和盈利水平分析——以微众银行与网商银行为例
(一)互联网银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目前,我国互联网几大优势企业都具有较大规模的客户群,并且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习惯,由此看来,行业内优势企业的竞争实力都较强。
截至2016年末,微众银行资产总额约为520亿元,相比上期增加了424亿元,增长幅度为440%,其中各项贷款的余额约308亿元,与上期相比增加269亿元,增长幅度为697%。
根据微众银行2016年的年报披露,2016年微众银行全线上运营的信贷产品“微粒贷”主动授信人数已经超过7000万,开通用户人数则超过1500万;截止到2016年年末,“微粒贷”已经累计发放贷款近1987亿元,笔均放款约为8000元,管理贷款余额约为517亿元。而截止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微众银行旗下产品“微粒贷”累计放款额超过了3000亿,累计用户人数突破2000万。
截止至2016年年末,网商银行的资产总额约为615亿元,相较于2015年年末增长了约313亿元,增长幅度为103%。其中,贷款余额近329亿,与2015年年末相比增长了256亿元,增幅为351%,占总资产的比例约为53%。
截至2016年12月末,网商银行已经累计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近879亿元,其小微客户的数量也约有277万户,户均贷款余额接近1.5万。
根据网商银行2017年6月底发布的财务报告显示,网商银行去年的放贷额增长了3倍多。此外,截止到2016年12月底,网商银行的“旺农贷”产品已经在全国25个省271个县市的6624个村点得以推开,平均放款金额约为5万元,截止至2016年年末网商银行的信贷余额中约有11%为涉农贷款,
18
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近37.6亿元,余额客户数量约为26.8万户。
由此可见,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在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然成为其行业中的两大巨头企业,这对于该行业的潜在进入者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障碍。
(二)互联网银行业盈利水平分析
2015年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8.51%和36.5%,均高于银监会规定的11.5%,说明两家银行对负债的最后偿债能力都较高;流动性比例分别为31.65%和193.96%,均满足监管当局不低于25%的要求,尤其是微众银行远高于25%,说明两家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都较强;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18%和0.12%,两家银行该指标都较低,说明其贷出的资产质量较高,能够将其收回的可能性也就较大,能从中获利的能力也较强,因此可以得出两家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很强;拨备覆盖率分别为972.96%和2379.61%,远高于我国金融监管当局所要求的该数值要大于100%,这就说明两家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强,不过该指标过高也同时意味着银行计提了较高的损失准备额,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其盈利能力,进而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016年网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1.07%和291.5%,相较于2015年来说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2016年微众银行资本充足率为20.21%,流动性比例为218.49%,不良贷款率为0.32%,拨备覆盖率为934.11%。相较于网商银行来说,情况更为乐观,虽然盈利能力也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低于网商银行,仍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此外,2016年微众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仅为1.3%,说明微众银行对这一指标没有重视,而不断提高资产收益率,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商业银行的首要任务。
综上所述,互联网银行的盈利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三、结论与展望
(下转28页)
管理论坛3000亿。
山东纺织经济2019年第1期(总第263期)涉足的领域。同时转型经济中政府对特定行业的管制, 在提高民营企业管制性进人壁垒的同时, 显著弱化了市场性进入壁垒。想要成功进入汽车行业,不妨学习吉利汽车“模仿+创新”的模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但需要注意的是, 想要对政府方面管制性进人壁垒有所突破,并不是仅仅依靠企业自身进行制度和组织创新的相关能力就能够轻松实现的。参考文献:
[1]李洪.中国汽车工业经济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2]田国强.内生产权所有制理论与经济体制的平稳转型[J]. 经济研究,1996(11).
[3]刘小玄.中国转轨经济中的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产业 绩效水平的决定因素[J].经济研究,2003(1).
回顾吉利集团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一家私营企业,“吉利”消除市场壁垒和政策障碍相对困难,在解决监管障碍方面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吉利经常采用“模仿”策略先进入新行业,然后利用市场或技术的“本土创新”在竞争中立足。最初,它与嘉陵摩托车厂生产嘉吉品牌摩托车。进入汽车生产行业时,吉利故技重施使用相同的方法: 通过与日本天津“丰田”汽车的合作,“吉利”解决了汽车关键部件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难题。 在之后的“干中学”中,“吉利”开发了自己的汽车发动机。 这种在模仿中创新,在创新中模仿的模式使得刚刚进入汽车行业的“吉利”迅速成长,站稳脚跟。结论
汽车行业不仅面临巨大的海外市场竞争,同时更大程度上承受着政府管制的压力,存在着极高的进入壁垒,其投资期和回报周期也都相对较长,而国内大多数企业有存在投机性质的短期行为的问题,这决定了汽车不是一般有钱的企业可以涉足或愿意
[4]闫晓红.民营企业吉利称绝不退出汽车市场[J].中新社, 2001.
[5]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上接18页)
结合互联网银行业进入壁垒相关理论,对当前互联网银行业进入壁垒进行分析后得出目前互联网银行存在产品和服务趋于同质化、运营成本较高、客户群竞争激烈、营销渠道较为单一和风险控制力不足等行业壁垒,从对两大互联网银行的相关财务指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互联网银行的盈利能力还是可观的,并且也是发展势头正猛的新兴产业,但互联网银行业潜在进入者在进入市场前还是要在上述行业壁垒方面多下功夫。参考文献:
[1]郑洁. HS银行盈利能力分析及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 学,2017.
[2]吴简.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策略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 2016.
[3]郑雪仪.深圳前海微众银行风险管理案例分析[D].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2016.
[4]孙斌斌.民间资本进入商业银行的壁垒[D].合肥:安徽大 学,2016.
[5]汪国钦.微众银行发展模式与前景探究[J].江苏商论,2016 (3):66-68.
[6]罗玉辉,侯亚景.我国互联网银行发展战略及政策管理—— 基于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的案例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 2016(7):42-46.
[7]荀少春.我国代表性行业进入壁垒的研究[D].杭州:浙江 财经学院,2012.
[8]吕蓓.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分析——以前海微众银行为例[D]. 沈阳:辽宁大学,2016.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