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讨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整体感知
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五位同学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重点解决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读轻声③叼的最后一笔。
3、语言训练: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
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出示课文1—3自然段,同学默读)
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
养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他劝告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
(请几个同学读,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对话,注意语气。)
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习课文4、5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女生齐读4、5两段,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狼又钻进去,又丢了一只羊)
3.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养羊人不听劝告,不修补羊圈,狼才会再次进来。)最后。他后悔了,听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4.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不会,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讨论:现在补牢迟吗?
5.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故事我们学完了,那谁可以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亡,丢;牢,羊圈。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四、给予提纲,讲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帮助,自己先练习下。
……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
……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请几位同学讲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
2、抄写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