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缓刑能否成为虚假诉讼罪的刑罚?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虚假诉讼罪的犯罪分子可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如果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有悔罪表现且没有再犯罪危险,可被判处缓刑。缓刑宣告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并可限制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接触特定人。缓刑与管制的区别在于缓刑暂缓执行原判刑罚,而管制属于实际执行刑罚。两者适用期限大致相同且由公安机关考察执行。

法律分析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虚假诉讼罪的犯罪分子如果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等情形的,是可以判处缓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管制和缓刑的区别是什么

(一)对象基本相同

虽然缓刑是适用于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明显比管制的情节为重,但是对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并没有实际执行,而附条件暂缓执行。管制虽然是限制自由的刑罚,但是它仍然属于执行刑,是在实际执行刑罚,并没有暂缓执行。相比之下缓刑当然比管制为轻。也就是说我们很难区分是适用缓刑的犯罪行为重还是判处管制的罪犯重。如果前者重,为什么还暂缓执行。因为绝大多数的缓刑犯最后都没有执行原判刑罚。

(二)适用期限大致相同

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3年,而缓刑的适用期限也是1个月以上3年以下,拘役是1月以上6月以下,有期徒刑的期限是6月以上3年以下。所以从两者的期限设定来看,也是基本相同。当然缓刑还有比较长的考验期。

(三)执行、考察的单位完全相同

缓刑和管制都是由公安机关考察执行,管制是不予关押、由公安机关执行。缓刑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和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结语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了虚假诉讼罪的刑罚和缓刑条件。根据犯罪情节轻重、悔罪表现、再犯罪危险和社区影响等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宣告缓刑。缓刑期间,可能会限制犯罪分子的活动、区域和人际接触。与管制相比,缓刑是在实际执行刑罚前暂缓执行的,适用期限和执行、考察单位也有相似之处。虽然缓刑相对于管制较轻,但具体适用哪种刑罚需要根据犯罪情节和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七章 司法保护 第一百一十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应当依法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成年亲属、所在学校的代表等合适成年人到场,并采取适当方式,在适当场所进行,保障未成年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未成年被害人、证人一般不出庭作证;必须出庭的,应当采取保护其隐私的技术手段和心理干预等保护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一节 刑罚的种类 第三十七条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条 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